书城文学女人心经
725500000011

第11章 以理性的力量来证明自己

在“性贿赂”等反腐肃贪尖锐话题的电视连续剧《谁为你作证》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主角陈好就最近演员张钰再次揭露娱乐圈“性丑闻”事件,严肃认真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看问题不能以一代十,就算是在娱乐圈里,没有人拿刀架在你的脖子上,做任何事情还是主要看自己,至少我身边没有这样的人。”陈好是个“万人迷”,我觉得她无论是长相还是演技等其它各方面,都要比当下一些女演员好出几千几万倍,可奇怪的是,这个“万人迷”身在娱乐圈,却无一星半点绯闻和她有关,难怪媒体称她是“绯闻绝缘体”。

我们也看到,许多人为了炒作或上电视镜头,无所不用其极,为了什么?除了为利就是为名。陈好曾说过:“不拿绯闻炒作也能出名”,陈好坦言自己不喜欢炒作,也许会有人问陈好:你骗谁去?你说你不为名,你说你没有自我炒作目的,谁其信之?即便这样,陈好确实是这样的为人,她也是这么做的,你可以怀疑她抵抗名利诱惑的内在定性,但你也应该了解她对待名利的基本态度,更何况对她来讲,靠一两次新闻报道而暴得大名,这即使不是一件令人尴尬不快的事情,但也绝不至于令她为之沾沾自喜。

艺术与道德几乎一直就处于一种矛盾甚至对抗的紧张关系中,唯理主义者的极端或道德主义者认为“艺术是道德的敌人”,因为艺术家大都是些放纵情感和缺乏理性意识的人;而站在另一极端立场的艺术家则讨厌一本正经的道德面孔,只要听到“道德”这个字眼就烦得要命,因此他们蔑视甚至嘲笑道德家的指责。

是的,那些嘲笑者个个都不可爱,他们的裤腰带系得太过于松,领带扎得太马虎,衣服也穿得太随便;他们更不值得我们去尊敬和崇拜。通过这次张钰公开的录像带,他们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他们是一个个性格软弱、内心世界极为阴暗的人,他们似乎离不开女人;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对女演员的生理层面的快感体验,而不是她们的心理层面的情感体验,他们缺乏将“性”提升到道德层面的升华能力。

懂点美学的人都知道,其实使人在精神上摆脱贬低人的尊严的性淫欲的奴役,使无意识的性的迷恋升华,是伦理学的基本要求。而这些不检点的人就缺乏这样的伦理理念。

在情欲的热潮中倾听理性的命令和约束本性的粗野发作,这是众所周知的好的风度,是对每一个文明人的要求。而张钰的行为似乎有点别有用心,不过,如果按照正常人的行为,倒也可以理解这种行为和心理,这都是因为社会习惯太鄙陋,平时对于“性生活”及“裸体”的状态太过于隐秘了,也就是说平时禁得越严的事物,越是要一探究竟,这原是一种很寻常的心理。

如果一个时代缺乏优雅的教养,缺乏对于性的必要的纯洁态度和适度的隐秘,如果性及与性相关的事情因此被变成餐桌上的粗俗故事,事实上也确实使这个时代的某些人不自觉地变成了性景恋患者,所以者何?因为通过一种日常性的现实情景,解除了她的道德顾虑,她觉得这没什么,或者认为就应该这样,所以给了她用录像机记录性景恋的勇气。录也就录了吧,你完全可以把它作为提供法律的证据,可以拿上法庭,拿给法官,让法律为你给你公道,但为什么要公开呢?是否考虑过这些东西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害?是否考虑过这些赤裸裸的场景能给社会带来过于负面的影响?而这样的行为却反应了对道德感情的纯洁性的意义和价值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我们从这起事件中可以看到她对娱乐圈的“潜规则”表现出的巨大“恐惧”,否则也不会把那些烂东西当作能引发“地震”的东西四处散布;可以看到她针对男导演和女演员的对立情绪,可以看到她的流于情绪化的激进的反社会姿态,总之从中看到的是一幅灰暗沉重和令人绝望和厌恶的生活图景。

这个社会的两个狂欲便是所谓的金钱和名利,在混沌的癫狂里她追逐在这两种狂欲中,可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于是就有了愤怒的激情。也只有走出狭隘的女性主义的自恋的误区,才能走出各种幻影的自欺;除此而外也不要极端地搞一些“太过”的举动,要靠自己的实力和实际行动以及理性的力量来证明自己。

确实,健全的性观念和健康的性生活,是构成完整而和谐的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性方面任何病态和残缺都有“批判”和“救治”的必要。但是要把“性丑闻”面向社会大肆公开当做解决问题的“良方”,那无疑于抱薪救火。公开“性丑闻”并不是工具也不是武器,它消灭不了敌人,也消灭不了有些人对金钱和美色的贪欲。

“性”也不是人类生活的惟一或终极目标,所以不能把“性”当成生活的全部内容。

在我的感觉中,“美丽”应该非常脆弱和娇嫩,是转瞬即逝的阳光,带着一点微微的青涩,毛茸茸的透明,手指轻弹即破的那种质感。我有过那样的美丽吗?是在哪年哪月呢?永远不可能再有人告诉我了,时间过去得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