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
大力推进应用对策研究
李慎明
一、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当好党和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哲学社会科学能否繁荣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它能否满足时代发展对理论的需求。
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正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深厚的源泉和不竭的动力。社科界能否抓住历史的机遇,乘势而起,努力形成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顺应时代的要求,肩负时代的使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中国社科院与地方社科院在研究重点、学术职能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根本的办院方针应该是一致的,这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当好党和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持。
地方社科院在应用对策理论创新研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各地方社科院,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不仅紧密结合全党全国的重大现实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应用对策研究题,而且紧密结合本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开展应用对策理论创新研究,从多方面为当地党组织和地方政府的决策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
地方社科院主要为地方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研究的问题许多是局部的。
但局部问题的性质不一定是局部的,局部问题的影响不一定是局部的,有不少在全局上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意义。有不少局部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全局问题的解决。因此,各地方社科院在研究地方重大现实问题时,又都十分注重从全局的眼光,深刻认识我国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把局部的问题放到具有普遍意义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背景下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积极为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开展研究的同时,十分注重提升到全党全国大局乃至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大背景的高度来开展应用对策理论研究,从而做到立足本地,胸怀全局。
哲学社会科学界要成为党和政府名副其实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必须高度重视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课题的研究,必须将探索的目光投向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我们面临着的重大现实问题是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大实践问题;二是党和人民群众所共同关心的重大现实理论问题。哲学社会科学从来都是在对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索中,不断走向前进的。胡锦涛同志2003年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需要深入研究“十四个如何”;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又明确提出要深入研究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李长春同志在“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也提出了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大实践和理论课题。这为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界进一步加强应用对策研究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宝贵的经验,这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举世公认的,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实践和重大理论问题需要探索和研究。例如,如何科学地认识当今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正确处理“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
的关系。进一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如何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毫不动摇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效有机的结合更好地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我们党和国家的一系列大政方针中?如何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逐步创造有利的条件?如何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加强对分配问题的研究,以更好地处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基本工农群众都能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把注重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真正落到实处?如何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这些现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迫切要求我们社科界深入研究。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意识形态领域的现状,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命运,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讲话中也明确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但是也必须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从国际看,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长期存在。从国内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少数同志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有不断滋长的趋势。面对新的形势,哲学社会科学界必须以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现状,认真思考、分析与现代化建设相关的重大基本理论问题。按照胡锦涛同志讲话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精神,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中,我们社科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题目是:如何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这个题目下,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研究。例如,如何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实践,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真正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如何既坚持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主旋律,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坚决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应用对策研究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既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又反对迷信西方思想理论的教条主义,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对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挑战和攻击,既不人为炒热,不授人以柄,又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埋直气壮地予以批驳和抵制,决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如何正确区分和处理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始终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等等。只有在对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的敏锐发现、准确把握和科学回答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至关重大的研究课题。执政能力建设既是理论课题,又是实践课题。当前,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以执政理论研究为重点,围绕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个重大问题,紧密联系执政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借鉴国外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做法,通过全面、系统、深入的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其中包括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基础等方面的研究,不断进行理论概括和提炼,不断完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讲话中,对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基础的内涵做了科学的界定和阐发。什么是执政基础?胡锦涛同志说:“主要是党依靠谁、依靠什么执政的问题,包括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以及经济基础、社会基础等。”因此,党的执政基础更具有决定的意义,更应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就是要不断正确地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民主执政既是建立健全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又是我们党执政的目的所在;依法执政就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切合实际的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执政方式。我们要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进行研究。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蕴含的丰富的执政理论,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水平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的新要求,真正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的基础之上,为我们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总之,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中国社科院将和地方社科院紧密合作,共同致力于重大现实问题的应用对策研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持。
二、坚持以科学的态度,推进应用对策研究
应用对策研究,关系到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对待应用对策研究。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科学态度、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去伪存真,把握本质。哲学社会科学从来都存在着为了谁,服务谁的问题,应用对策研究关注和分析的对象是重大现实问题,更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应用对策研究才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辨别真伪,明确是非,真正承担起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中央正在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和前途,是党的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生命工程。我们要在党中央领导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澄清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构建全面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学科群,努力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对策研究学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