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7241400000038

第38章 邓小平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19)

的兵家优良传统,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纵横捭阖的外交、政治、经济等手段,以高超的斗争艺术弭兵偃武,赢取胜利。二是震慑制敌。要通过全面提胡锦涛.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载:解放军报,2005—3—13胡锦涛.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载:解放军报,2005—3—13升国家的威慑实力,并灵活运用人民战争、高科技“杀手锏”和各种非战争军事手段,军民结合,软硬结合,与敌开展“心理战、法律战、舆论战”,向敌昭示我之决心和意志,从而御敌于国门之外,使敌不敢轻举妄动。三是以战止战。春秋司马穰苴认为:“杀人安人,杀人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毛泽东指出:“我们是战争消灭论者,我们是不要战争的;但是只能经过战争去消灭战争,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尽管“兵凶战危”、“非得不用”,但如果战争能带来和平,则果断而为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我之所以十分强调遏战止战,是因为我国的现代化战略需要和平安宁的发展环境,我们伟大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光有良好的愿望不行,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实力,能战方能言和,敢打才能言胜。为“从此以后,人类将亿万斯年看不见战争”,我们必须尽快实现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以斗争求团结,以能战求避战,以备战求生存,以实力卫和平。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武备思想源远流长。《孔子家语·相鲁》曰: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墨子·非攻》认为,“备不先具者,无以安主。”“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孙子兵法》认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攻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吴起强调“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尉缭子·兵令》指出:“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西汉《盐铁论》认为,“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刘邦任用陆贾“文武并用”、“文武相配”之策,固边实防,国力大增。曹操在《〈孙子〉注》中指出:“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圣人之用兵,战而时动。”《虎钤经》曰:“善用兵者,防乱于未乱,备急于未急。”明朝张居正在《陈六事疏》中提出:“固帮本,饬武备。”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的“恒管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辉煌显赫时期,无不与当时强大的军力和完备的国防息息相关;而历史上举凡落后挨打、仰人鼻息、内忧外患、颓废苦难之时,国力积贫与军事积弱便难逃其咎。

毛泽东指出,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我们历来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也不打只有准备而无把握之仗。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④就连和平国家瑞士也认为,中立政策光靠国际协定和外交努力难以维持,“总体防御”才是最优之选。所谓“整体防御”,其实质仍然是武备御敌思想。在任何时候,军队的职能都不会改变,我们必须同“和平建军”观点以及和平麻痹思想做坚决斗争,必须牢牢把握历史机遇,通过强根固本,“先为不可胜”,以“文能附众,武可威敌”之国威军威,后发制人,永立不败之地。要像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所说的那样,战争的禁律之一就是不能进攻中国,谁要是进攻中国就一定要大倒其霉。又如美国作家蒙特罗所言,“征服中国,就好像是一把剑投入海中。其抵抗似乎很小,可是不久钢铁就会生锈……几代之后,就只有哲学家才知道,谁是征服者,谁是被征服者了。”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2]张万年.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

[3]王厚卿.中国军事思想论纲.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4][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5]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6]陈佩尧,夏立平.新世纪机遇期与中国国际战略.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军事战略思维.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240

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张文杰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总结我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经验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胡主席明确指出,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是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其本质和核心在于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始终坚持人民军队宗旨。其基本内容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军队建设的各要素,使其又快又好地发展。因此,如何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是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遇到的首要的问题,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一、加强国防建设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经济与国防,历来是国家独立自主、民族发展振兴的两个重要条件。江泽民早就指出,“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立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贯彻

张文杰,“经典作家关于军队问题的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教授,军事学博士.大校。

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348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发展经济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然而,在国家发展战略当中,国防和军队建设既是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经济发展,并不等于国防自然就强大。国防建设服从经济建设大局,并不意味着等经济搞上去了再抓国防建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国往往是同军事强国融为一体的。近代以来,西方重要发达国家的兴起尽管有诸多复杂因素,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他们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当代,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大国出于意识形态和自身利益的需要,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出现在世界东方。因此,始终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对我实施广泛的遏制和影响,企图阻碍中国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前苏联解体之后,我国周边地缘政治军事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不安全、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日本加快了由经济大国向军事、政治大国转变的脚步;东南亚一些国家与我国长期存在的海洋权益争端难以化解;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中亚地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相继发生的颜色革命,加剧了中亚紧张局势的恶化;“台独”势力在分裂中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武拒统”的分裂图谋加上国际反华势力长期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险恶用心,已成为威胁中国安全的最大隐患。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大,我国在全球范围的战略利益不断拓展,对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国的发展面临如此复杂的战略环境,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维护国家的安全,必须把国防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要实现“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任务,必须增强国防实力,不断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只有在军事上具有超强的实力,才能形成强大的威慑力,才能做到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容应对各种危险和挑战,使国家未来的发展获得安全上的可靠保障。

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安全保障的客观要求上看,目前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水平同客观形势的需要还不是很适应。尽管近几年军队信息化建设成效比较显著,但我军基本上还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水平,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如果我们不积极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机遇和挑战,尽快实现军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1队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在军队和国防建设上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这不仅会给近期的国家安全带来威胁隐患,而且势必影响到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因此,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不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我们谋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正确选择。

二、国防建设能够牵引国家经济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国防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性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只要调整好国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和结构,把国防投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且充分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国防建设就会对经济发展的全局起重要的牵引和推动作用。

冷战结束后,美国军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4%的较高比例,而它的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仍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有统计数字显示,在美国,每增加10亿美元的军火生产,就可以增加3.5万个就业岗位。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国防和军事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军事科技工业对推动民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历史上的不同时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往往首先产生于军事领域,而后再传入民间,推动民用技术和产业的升级换代。这似乎已成为一种规律。当今的美国,各种先进技术和系统几乎都是在军事需求带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核工业最初是在发展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下启动的;航天技术是在当年“阿波罗登月计划”推动下发展起来的;计算机产业、信息产业也是因导弹技术的提高而发展的;而如今遍布世界的INTERNET,其技术也要得益于美国国防部耗资6亿美元建设的“国家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事实上,“二战”后,美国每隔10年左右就推出一个以军带民的科学技术发展计划。正是依靠这些军事高科技计划,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才相继涌现,并始终领先于其他国家。

我国的国防建设也对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六号”,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国防科技能力的提升息息相关。仅以航天科技为例,如果没有在载人航天工程上180多亿元人民币的投入,就不会有现在高达1000亿的产业拉动效应,也不会获得先后承揽国际卫星市场27颗卫星发射任务所带来的丰厚的商业回报。目前,我国国防科技产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人员在从事民品的开发和生产,民品产值已占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总产值的80%左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核工业、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六大军工产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孵化器,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必须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必须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江泽民指出:“如果不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时地把一部分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不形成与经济实力相协调和与国防建设需要相符合的不断壮大的军事实力,我们就不能有力地保证国家的安全。这一点,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始终是十分重要和千万要加以注意的。”这一方针,实际上是对“军队要忍耐”的调整,是对“军队要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