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做人做事做学问
7230800000011

第11章 梁尚敏 许老的精神财富感人至深

进入21世纪以来,许老以坚强的毅力,果敢的决心,深入祖国东中西部调查研究,活跃在财经科研领域前沿,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所以每当我们在闲叙时,都赞叹地说,许老是60岁的心脏(医生鉴定语)、50岁的思维(思维敏锐)、40岁的眼界(全球大视野)。为什么许老在年事已高的条件下,能够在事业的征途上,越战越勇,路子越走越宽呢?我仔细思考,深感他身上有五种精神闪闪发光,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这里只要举出他于2004年12月出版的40万字的《中国特色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足以得到充分的证明。他在本书的前言中写到:“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不能变,但是它的具体应用要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做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他的讲演、研究报告、专题论文,都处处散发着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创新阳光。

二是勇于攀登科学研究高峰,永不停步的精神。2005年10月下旬,在他的倡议下,恢复了中国财政学会财政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的重建工作,就财政基础理论的理论基础展开了较深入的讨论,无疑地对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理论体系的建设,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他在主编《从百年屈辱到民族复兴——新中国外债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书(全书39万字,2005年7月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中,申论了“盛而骄、富而奢”等许多发人深省的论断,表明他在财经理论研究方面,挖山不止、搏击高峰、永不停步的精神,感人至深。

三是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心中总是装着老百姓的精神,为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例如,对三农问题的调查研究、对建立和发展中国城镇财政研究会(中国财政学会所属的专业委员会)等活动,既亲自参与主持,又深入到边远农村研究。他在2004年3月编著出版了20万字的《三农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对我国农村、农业、农民的现状与处境,充满了同情、感激与仗义执言的精神。他认为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最大的现实,也是他一直研究的重点。他足迹所到之处,都要着力出主意、提建议,为农民脱贫致富奔走呼唤,为建设新农村、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添砖加瓦。

四是不畏艰辛、不辞劳苦、忠于职守的奉献精神。许老至今仍孜孜不倦地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培养博士生在内,填补科研领域“空白”、造就紧缺高级专门人才,使他们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脱颖而出,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五是良师益友、平易近人、助人为乐的团结友爱精神。他在中国财政学会及其各专业委员会的成长壮大过程中,始终团结老、中、青各界人士,坦诚相待,团结互助,共同进步。他的谦虚严整、虚怀若谷,也经常为很多同志所称颂,甚至影响到不少同志的未来发展。

综上所述,许老的这种创新精神、永不停步精神、心中装着老百姓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友爱精神,充分体现了一个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人格魅力,也展现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对党和人民充满热爱的赤诚之心。我们衷心地祝他健康长寿!

写于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