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铁马红颜萧太后
7229400000006

第6章 《千金方》的贡献(2)

孙思邈从心理学的角度描述了妇人疾病与情志有密切的关系,还精辟地论述了妇女整个产程不同阶段应注意的事项,还介绍了“逐月养胎方”和胎教及其营养与禁忌,指出了产前、临产、产后的调护和疾病预防,并主张妇女在怀孕期间要节制嗜欲,调养性情,避免受惊。临产时不要忙乱紧张,接生者及旁人须保持镇静,不能显示出惊恐或面露忧容,否则会引致难产的发生,切忌只关心生男生女。这充分体现了孙思邈为保证生命的降临、母婴平安而考虑得是何等周全。孙思邈认为产后失慎,是导致多种疾病的原因,甚至使病情重笃,因此,产后护理、调养极为重要。

孙思邈还说:“凡人无子,当为夫妻俱有五劳七伤、虚羸百疾所致。”指出夫妻双方的体质与疾病,皆可成为不育(孕)症的原因,这在一千多年以前夫权思想极为严重的封建社会,有如此科学认识,是难能可贵的。古时总是把不孕不育归咎于妇女,导致很多妇女命运悲惨,孙思邈一说无疑是为古代妇女平了一大冤案。

孙思邈对治产难方、去胎方、逆生方、催乳方、产后虚乏、产后虚损、产后恶露等方药和针刺、按摩方法治疗,均有详细的阐述。在临床实践中,孙思邈的妇科医疗技术也十分高明,民间广泛流传着他治活妇女并让她顺利产下婴儿的故事。还有一个妇女,患眼痛病,许多医生只着眼于眼痛,有的用寒药,有的用补药,都不见效。孙思邈询问了病史,给患者把过脉以后,发现肝脉弦滑,是因为年壮血盛,肝血不通。就问这妇女月经怎么样。一问才知,该妇女已经三个月没来月经了。于是孙思邈就用通经药为她治疗,果然,月经一来,眼痛病也就好了。

孙思邈对儿科也有很大的贡献。他总结了7世纪以前的儿科知识,在他的《千金方》中载儿科用方322首。 孙思邈认为延续人类生命,应以培育幼苗为主。他非常珍视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从小儿始生,按其生理特点出发,一一论述了新生儿的护理、哺乳、保健、疾病及其外界接触、洗澡、穿衣等等。婴儿出世后,要立即擦去小儿口中的污物,防止窒息等等。他对小儿的发育也作了非常的观察和记载。比如小儿牙齿的生长,什么时候能翻身,爬行,站立和走路等,都和现代研究相当接近。

更为可贵的是,孙思邈还主张小儿衣着要软,不宜过厚,应该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他对乳母的条件、哺乳时间、次数、乳量及哺乳卫生常识和小儿护理的方法,也都作有正确详细的记载。这些道理是符合当今婴幼儿疾病预防与诊治的独特创见。孙思邈还把小儿分为初生、惊痛、客忤、伤寒、咳嗽、癖结、胀满、痈疽、瘰疬、杂病等九门,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儿科专著,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由于孙思邈创造性地继承了前人在妇产科和小儿科方面的成果,不仅推动了后世医家对妇科和儿科的继续研究,也给妇产科和小儿科的独立和专门著作的出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千金方》中的急救治疗技术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了急救方法有竹筒人工呼吸法,针灸间使、人中等穴位,灸手十指爪下法,通关取嚏法、灌肠法等,对猝死病人救治的针灸法达10首,治法77种,方药45首。

孙思邈大胆创造,采用葱管配合猪胆汁,这种食物疗法,治愈不少闭结病,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神术,是凡人难以做到的事情。据传说,有一天,孙思邈被人请进一农户家中,为一个男病人治病。见患者在室内走来走去,辗转不安。孙思邈为这个男病人一切脉,发现脉紧数,察面色青紫,验腹部见下腹膨隆,扪之实硬而微痛,一问病史,半天都未小便了。他认定是闭结症,忙取出金针,选好穴位,进行针制治疗,但治疗结果只滴了几滴尿液,仍无济于事。为了解除病人痛苦,他嘱咐家人找来了猪苦胆一个,大葱一根。然后挑了一支小葱管,从患者的尿道口插入,尿液从葱管内刷刷地流了出来,不大一会儿,患者小腹就不痛了;接着孙思邈又将备好的猪胆汁,从葱管内滴了进去,这样就彻底解除了这个男病人的痛苦。患者家人要以重金酬谢孙思邈,被他拒绝了,只收了很少的钱。患者一家人深受感动,逢人就夸孙郎中医术好,无私救济百姓。

(七)《千金方》对五官科与美容方面的贡献

孙思邈在美容面药和皮肤保护方面的记载,内容极为丰富。正如孙思邈说:“西脂手膏,衣香澡豆,仕人贵族,皆是所要。然今之医门极为秘惜,不许子弟泄漏一法,至于父子之间亦不传示。然圣人立法,欲使家家悉解,人人自知,岂使愚于天下,令至道不行,拥蔽圣人之意,甚可怪也。”故他德高行良,处方法制,著之于书,布行天下,是开创我国唐代以后美容护肤新风的第一人。

孙思邈将“面药”在《千金方》中列专章专节,有论有方,条分缕析,载述之详,处方之多,均为唐以前医籍典书所未见。所谓美容面药,就是具有悦泽人面,使人白净,去皱防皲,滋养肌肤的作用,并可祛除面部黑斑、雀斑和治疗粉刺、面疱、各种癣症等皮肤病的方剂与药物。他的“面药”在遣药立方上将祖国医学理论灵活运用于美容的研究和皮肤诸病的防治。

孙思邈对于美容方药的使用,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经过千百年来历史的考验,也得到了现代科学实验的证实,对后世的美容类方剂著作影响很大。例如:御医为慈禧、光绪开的两个“令发易长方”,分别用“东行枣根”及“桑叶、麻叶”,这两方均见于《千金要方》卷十三。慈禧太后所用的“加味香肥皂”和“沤子方”的美容剂与“加减玉容散”等方,所用麝香、白僵蚕、丁香、檀香、零陵香、白芷、茯苓、细辛、白附子等,均属《千金方》美容剂常用或较常用药物。例如:“猎胰”为孙思邈常用的面药之一,过去广大群众普遍使用。现代科学已证明,猪的胰脏含有多种消化酶,可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故可去垢除污,并且由于酶的作用,可使皮肤滋润,防皱防老,对美容大有裨益。

孙思邈美容面药和皮肤保护在《千金要方》卷六《七窍病·面药第九》列方81首;《千金翼方》卷五《妇人·面药第五》列方39首;又于《千金翼方》卷一《药录簒要·用药处方第四》“悦人面”列药名9种,总计除其重要者外,共105首。其中用来润泽面容的有面脂、面膏、面药、藻豆等,用来防治疾病美容的有生疮、香身、防腋臭、生发、白发变黑等治疗方法。例如钟乳泽兰丸可以满足妇人欲求美色不老的愿望,并指出该药服用“年至七十,与少不殊”,这些防老方和面药多是价值极高的妇女防老美容的方药。 对后世美容护肤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八)《千金方》对针灸学的贡献

在深入钻研祖国医学中,孙思邈感到前代针灸混乱,因此他不得不重新整理。孙思邈认为,取准穴位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环节。于是他遍查古代针灸图经,反复考证,最后以甄权所撰《针灸钞》(快)为蓝本,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绘制了按部位分经的彩色《明堂经图》三幅,“其十二经脉,五色作之,奇经八脉,以绿色作之,仰人二百八十二穴,背人一百九十四穴,侧人一百七十四穴,穴名共三百四十九单穴”。可惜的是,这三幅彩色明堂图已经失传了。但他在《千金要方》卷29中记述了这三幅图的详细内容,成为我国针灸著作中用彩色绘图的创始人。

另外,孙思邈还发现了“阿是穴”。据说,孙思邈是在为病人针治疾病过程中发现“阿是穴”的。

有一天,一位患腿痛的病人来求医,孙思邈先给病人服了药,接着扎针,但疼痛并没有被止住。病人的痛苦激起了孙思邈的责任感,他想:除了原有的三百六十五个穴位之外,再没有别的穴位了吗?于是,他细心地寻找新穴位,一边用大拇指轻轻地按压,一边问病人痛不痛。他按了许多部位,病人一直摇头。他继续耐心地按下去,突然病人发出了“啊,是”的呼声。孙思邈就照准该部位进行针灸,终于治好了患者的疾病。由于按压疼痛点,找准穴位时,病人发出了“啊,是”的呼声,便把这个治疗效果较明显的新穴位命名为“阿是穴”。以后把这些承受痛点所在而定的穴位,就都叫做“阿是穴”。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以穴立条目的计932条,其中就有配合灸法的。在《千金翼方》卷26中,以症立条目的计703条,其中用灸法621条。孙氏对灸法有独到见解,不仅对寒证应用灸法,对热证也适当施灸。他还用灸法预防疾病,此外,《千金翼方》卷10记载的灸膏肓、足三里治疗疑难病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创见。

孙思邈在医疗实践中强调针灸处方也须辨症施治,他认为,有的疾病须针刺几十个穴位才可以治愈,而有很多病针刺一个穴位,就能得到很好的疗效,在临床应用时,一定要仔细辩症,斟酌施针。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孙思邈在治病过程中,非常重视针灸并用、针药并用,借以提高疗效。他认为,会用针而不会用灸,用灸而不知用针,都不是好医生;会针灸而不会用药,会用药而不会针灸的,就更不是好医生。所以在他的治疗活动中,根据病情的需要而较广泛地应用了针、灸结合,针、药结合的办法。孙思邈提倡的这种办法之所以宝贵,不仅是因为它提高了疗效,还在于它丰富了综合治疗的先进经验。

(九)《千金方》对营养病学的贡献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曾专门记载过食治法,并且强调使用药物治病并不是最理想的,如果适当的采用食治法,既能愈病又不伤正气,是一种值得推行的好方法。

孙思邈一生中,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山区,而山区人民的生活比较贫穷,所以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病比较常见。由于他关心群众的疾苦,在这一方面对很多疾病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维生素A的缺乏,可使人患夜盲症,这是现代人都知道的,但远在唐代的孙思邈并不知道这回事。他只是根据补肝明目的理论,首创应用含有大量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如羊肝、牛肝等来治疗这种疾病。那时,山区的老百姓中,有的人白天视力正常,一到了晚上,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感到奇怪,便找到孙思邈诊治。孙思邈经调查发现,患这种病的都是穷苦人家,他看到穷苦百姓劳苦终日,得不到温饱,更缺乏营养食品。他想到医书中有“肝开窍于目”的说法,又想到五台山区的飞禽和野羊、野猪很多,便让夜盲症病人吃捕获动物的肝脏。病人吃上一段时间,夜盲症便慢慢地好转了。

世界上第一个眼科疾病夜盲症的发现者是孙思邈,找到治疗方法的还是孙思邈。这在世界医学史上是一个重大发现和突破。

另外,孙思邈所记载的瘿病就是现在所说的甲状腺肿大,它是由于饮食长期缺乏碘质所致的。孙思邈常年隐居山区,钻研医学,为山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他发现久住山区的人很容易得大脖子病,脖子前面长出一个大瘤子来。孙思邈想:人们常说,吃心补心,吃肝补肝。能不能用羊靥治疗大脖子病呢?他试治了几个病人,果然都治好了。对于因碘质出现甲状腺肿大的病人,他不仅选用含碘量较高的海藻、昆布等药物进行治疗,更提出了应用羊、鹿的甲状腺来治疗,现在知道,在这些动物的甲状腺内都含有丰富的碘质,这对缺碘性甲状腺肿大的病人无疑是有疗效的。

尤足称道的是,孙思邈还提出了脚气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除了应用防风、蜀椒、吴茱萸等药物来治疗脚气病之外,还主张把楮椿皮煎成汤,再以这种汤煮粥,经常食用,来预防脚气病的发生。在当地有几家富人找他看病,他看到病人身上发肿,肌肉疼痛,浑身没劲,孙思邈诊断为脚气病。他想:“为什么穷人得的是夜盲症,富人得的是脚气病呢?这很可能也和饮食有关系。”他比较了穷人和富人的饮食,富人多吃精米白面,鱼虾蛋肉,而穷人多吃五谷杂粮,他仔细一分析,粗粮内夹杂着不少米糠麸子,精米白面把这类东西全去掉了。他估计:脚气病很可能是缺少米糠和麸子这些物质引起的。于是他试着用米糠和麦麸来治疗脚气病,果然很灵验,不到半年,周围几家富人的脚气病都陆续治好了。后来,他还发现用杏仁、吴茱萸等几味中药也能治好脚气病。

现代医学已经使我们了解到脚气病就是人体内缺少维生素B1所引起的,而孙思邈所用的这些药物及楮椿皮内均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孙思邈对这种病的认识以及所提出的正确的治疗、预防方法,比1642年在欧洲第一次论述脚气病,早了整整十个世纪,这不能不使全世界为之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