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下)
7204900000081

第81章 红西路军妇女团长王泉媛(1)

红西路军妇女团长王泉媛

郝敬堂

王泉媛这个名字被很多人遗忘了。难怪,她没有显赫的头衔,没有荣誉的花环,很少有人知道她的身世,周围人看到的是她现在的定位:一个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和善、慈祥、儿孙绕膝、安度晚年的老人。其实,人们不应该忘记她,她生命里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她曾和邓颖超、曾志、刘英一起走过长征路,她们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她曾是王首道将军的夫人,长征路上失散,60年后再重逢。她曾是西路军妇女先锋团团长,一位叱咤风云的女将。她曾当过马匪的“女俘”,受过非人的折磨和凌辱。她曾女扮男装,虎口逃生,寻找红军寻找党……她的一生写满故事,写满传奇。她的传奇故事能写一部大书,它一头连接历史,一头连接今天。

在井冈杜鹃啼血的日子,笔者怀着浓浓的敬意拜访了王泉媛这位革命老人。在泰和县郊区一个狭窄的巷口,汽车停了下来,穿过曲曲折折的小巷,是世纪老人王泉媛的居所。这是一座老屋,和周围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建筑相比,这座老屋记载着岁月的沧桑。正厅里挂着一副放大的彩色照片,是王首道同江泽民和李鹏的合影。照片的一侧是上海《解放日报》社长征路采访团给王泉媛老人的题赠:党恩如醴泉老得其所,当今有名媛少为女英雄。

笔者自报家门,说明来历。王老接待了我这位不速之客。是年86岁高龄的王老,看上去身体硬朗,精神矍铄,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刻记着岁月抹不去的痕迹。老人的记忆特好,忆往昔,峥嵘岁月,一如就在昨天,清晰如初。

(一)在中央苏区的日子里

1913年,王泉媛出生于江西吉安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她姓欧阳,名泉媛。11岁那年,为生活所迫,她被送到一户姓王的人家当了童养媳,从此改名王泉媛。这名字至今还带着封建礼教的痕迹。5年的童养媳,她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默默地忍受着生活的磨难。她知道一个弱女子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母亲是她的一面镜子,母亲当童养媳那年只有8岁。从一个童养媳到一个母亲,历史只是一个简单的轮回,自己什么时候能“熬”过这个简单的轮回?

16岁那年,敖城刮起了一场革命风暴,一夜之间,城里来了一群带枪的人,经过战乱之苦的人们一阵惶恐之后,奇怪地发现,这群带枪的人专打土豪劣绅,开仓放粮,杀富济贫。他们是什么队伍?为什么替我们穷人出气撑腰?站在群众的游行队伍里,王泉媛第一次听到关于革命的宣传:“咱们敖城暴动了!”“我们是毛委员的队伍,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我们是打土豪劣绅的!”“咱们穷人翻身了!”

什么叫暴动?什么叫革命?毛委员、共产党是谁?王泉媛似懂非懂,可她却真切地看到了平日里欺压百姓的土豪劣绅被打倒,受压迫受剥削的穷人翻身当家做了主人,她相信这支队伍,立志参加革命。走进革命的队伍,她才慢慢地懂得了这支队伍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1934年,20岁的王泉媛站在庄严的共产党党旗下,参加了入党宣誓仪式,从那一刻起,她抱定一个终身不变的信念:“永远跟党走,砍头不回头。”不久,她被调到指阳区委任妇女部长,当年七月,又调县里任妇女部长,次年,调湘赣省妇女主席团工作。

1934年元旦刚过,全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会议结束后,王泉媛接到通知,调她到中央苏区党校学习。接到入学通知,她既激动又懊丧。上学,这是穷人家的孩子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梦想成真了!可自己是个睁眼瞎子,一个大字不识,怎么上学?带着这复杂矛盾的心情,她第一次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前来迎接她的是校长董必武。令她尴尬和不安的是,在新生报名处,她竟然写不出自己的名字。“你叫什么名字?”董校长问。“王泉媛。”董校长写了“王泉媛”三个大字送到她面前,亲切地对她说:“这就是你的名字,一定要记住!”

王泉媛十分虔诚地从董校长手中接过自己从来没看到过的那个陌生的符号,心里格外激动。这就是自己的名字吗?20年了,居然不认识自己的名字,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悲哀。作为女人,在封建的社会制度下,她们充其量不过是传宗接代、生儿育女的工具,名字对她们来说并不重要,未嫁从父,已嫁从夫,她们甚至没有保留姓氏的权利。如今,自己参加了革命队伍,入了党,不但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而且和男人一样有了平等的社会地位。“王泉媛同志,作为一个革命者,光有革命的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文化知识。你们是党校的第一批学员,不但要学军事,学理论,还要学文化。”董必武既是校长,又是她第一个启蒙老师,董老当年的教诲至今铭记在她的心中。

第一次军事考核,军事动作没说的,王泉媛得了个满分,军事理论考核,她交了一张“白卷”,在考核成绩公布栏里,她的名字后面画了一个“乌龟”。王泉媛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她恨自己不争气,拖了集体的后腿,既羞又恨,压了半天床板。

“王泉媛同志,为什么今天不到课?”董校长来到她身边关切地问。“我……”王泉媛羞于直言回答。“这就是你不对了,害怕困难还叫共产党员吗?党培养我们,首先要培养我们向困难作斗争的勇气。你没上过学,文化基础差,这不是你的错,可你要打退堂鼓,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怎能完成党交给你的任务?从今天开始,我给你布置一个特殊任务,每天认两个字,一年下来,你就可以读书看报了。”王泉媛天性聪明,勤学好问,毕业时,《苏维埃政府建设》一书她能全文背诵,在一百多名女学员中她出人意料地考了一个“女状元”。

插上知识的翅膀,王泉媛可以展翅高飞了。从党校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少共中央任青年妇女干事。为了扩大红军队伍,根据中央的号召,在苏区召开红军家属代表大会,提出了“扩红”目标。王首道是扩红领导小组组长,王泉媛是成员之一。受领任务后,王泉媛不辞辛苦,跋山涉水,走村串寨,做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动员一批批热血青年参军,看到“父送子、妻送夫、兄妹相送”的场面,她深深地为之感动。经过9个月的宣传鼓动工作,超额完成“扩红”任务,王泉媛因工作努力和成绩突出受到表彰。

“扩红”任务刚刚完成,一纸调令,王泉媛回到瑞金。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由此拉开序幕,王泉媛被分到妇女工作团。董必武对工作团说:“你们的任务有三,一是宣传党的政策,领导群众求解放;二是动员群众参加红军;三是请挑夫和轿夫,做好收容工作。贺子珍同志有身孕,邓颖超同志咳血,还有三名重伤员,需要5副担架,三天内做好出发准备。”

(二)在长征路上

长征路,中国革命史上最辉煌最伟大的一段旅程,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它是何等的艰辛!上有飞机,下有大炮,前有阻截,后有追兵,白天打仗,晚上行军,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啃树皮。有人倒下了,她和大家擦干烈士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继续前行。一天晚上,部队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担架队的一名轿夫腿被敌弹打伤,王泉媛给他包扎后,接过他身上的担架,冒着敌人的炮火,继续前进。后来她们掉队了,妇女工作团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五天五夜粒米未进,肩上有一百多斤重的担架,走起路来腿发颤,头发晕,眼发花,实在走不动了,就坐下来歇一阵。那天,刚放下担架休息,一伙敌人举着马刀冲了上来,王泉媛第一次面对面地和敌人交火,她拔出手枪,朝疯狂扑来的敌人开了几枪,敌人吓跑了,王泉媛忘记了疲劳,抬起担架,一口气跑了30多里。山高、涧深、林密,现在身处何方,队伍在哪里?继续往前走,不明方向,停下来,弹尽粮绝,无异于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