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下)
7204900000007

第7章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营救西路军失散与被俘同志(1)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营救西路军失散与被俘同志

朱永光

全力营救西路军失散与被俘同志,是西路军失败后党和红军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兰州红军联络处”设立的因由和其相当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早在1937年3月,周恩来为就近营救西路军失散和被俘人员,就向张文彬等同志明确提出要在兰州筹建“红军联络处”(八路军兰州办事处前身)。此后,他又通过统战关系不断派人到兰州、河西和西宁了解情况、疏通关系。经过一个时期的工作铺垫,1937年5月,党中央派张文彬、彭加伦、朱良才等一行七人,来兰州建立“兰州红军联络处”,对外称“彭公馆”,主要任务:一是查访陈昌浩的下落,二是了解被俘人员的情况,三是对流落和被俘人员展开全力营救。此后一个时期,乃至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正式成立(1937年8月)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营救工作一直是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的一项重要任务。2001年4月27日,原八路军兰州办事处工作人员谢觉哉夫人王定国在重访兰州“八办”时,就曾深情地回忆说:“当年,办事处虽然只有十几个工作人员,但仅从河西和青海营救回来的西路军同志就有100多人,这里的每一间屋子都睡满了回来的西路军将士。营救工作是兰州办事处的一项主要任务。”

(一)把疏通上层关系作为打开营救局面的基础

西路军是为打通国际路线、策应河东红军、配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做出重大牺牲的队伍,对西路军的营救是在西安事变后统一战线基本建立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因此,疏通上层关系、做好国民党地方当局的工作,就成为打开营救工作局面的重要基础和开展营救工作的重要途径。办事处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出发,紧紧抓住统一战线、合作抗日这个“法宝”,把做好上层的工作放在显著位置。

作为地方军阀的马步芳、马步青,是既怕打不过红军而灭亡,又怕“剿红”时间拖久了会让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派中央军来侵占他们的地盘,因而不顾西安事变后形势的发展变化,即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共同抗日的发展趋势,仍然顽固地坚持其“反共”行径,继续进攻西路军。在共同抗日的大背景下,“二马”仍然坚持“反共”立场,视大局于不顾,对被俘红军采取高压手段进行迫害,反动气焰仍十分嚣张,致使营救工作很难开展。

国民党甘肃当局的情况也异常复杂。这一时期,蒋介石集团对甘肃的军政官员走马换将非常频繁,先是由贺耀组接替于学忠任甘肃省政府代理主席,接着是朱绍良以甘肃绥靖公署主任和第八战区司令长官之职取代贺。尽管合作抗日已成“大势”,但一些顽固分子却把联共抗日视作权宜之举,认为统一战线不过是把过去的“剿共”改为时下的“防共”而已。因此,他们对“二马”迫害西路军战俘的行径视若无睹,对“八办”的营救工作敷衍应付。对此,彭加伦在1937年9月23日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反映说:“当我们初去的时候,只有两个同情者,贺耀组态度也不甚好,对我们极冷淡敷衍,并且歪道理很多。法西斯分子监视很严,各方面的线索一点也没有,处境非常困难。”一句话,营救工作极具难度。

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办事处抓住了统一战线这个法宝,把营救工作的突破口首先放在贺耀组等上层人士上。由于事先有周恩来、叶剑英等人与西安行营主任、国民党谈判代表顾祝同的谈判、交涉,即通过顾祝同做贺耀组的工作,让顾“去函介绍贺耀组”见《八路军新四军驻各地办事机构(2)》第395页,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出版。,“介绍(张)文彬至青海释回四方面军干部,并设法收容流落民间之人员”见《八路军新四军驻各地办事机构(2)》第396页,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出版。。张文彬一行一到兰州,便千方百计对贺进行工作。对此,张文彬向中央的报告说:“昨见贺半小时,(贺)答允介绍与地方军警当局见面,以免误会和便(于)收容工作。对河西马家方面,暂不能急,任以彼令各县收容……前月由西宁解来被俘同志五十余名,将由九十七师转其回籍。又,贺称:河西尚有三百多,三四天后可到,到后允我派人慰问。”见《八路军新四军驻各地办事机构(2)》第398页。“青海来被俘男同志三百九,女同志九十九,昨起身来。据云,多连排干部,战士少,且告我,并有总兵工厂长与特务营长、师政委、特派员等各一……青海尚有五营,平凉二营,甘州二营,凉州一团,马步青正严(审)问。干部还有被惨杀事,来前四天清出干部多名被杀。”见《八路军新四军驻各地办事机构(2)》第400页。中央在认真分析了这些情况后,及时提出了“对兰州新到被俘人员,应慰问并向他们解释一切,最好能派人同来西安,免使中途失散”见《八路军新四军驻各地办事机构(2)》第399页。。

为进一步做好上层人士的工作,中央又派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作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代表,到兰州做营救工作。谢觉哉和贺耀组是湖南同乡,两人同是同盟会会员,在辛亥革命时期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就在湖南有过密切的合作。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正是借谢、贺的历史因缘,来推进甘肃的统一战线,并以此展开对西路军流散与被俘人员的全面营救。谢觉哉在抵达兰州的当天(1937年7月29日),即与贺耀组等人进行晤谈,贺耀组当晚即举办宴会,为谢洗尘。此后,谢、贺更是多次长谈,据《谢觉哉日记》《谢觉哉日记》是谢觉哉在兰州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真实记录,收入《谢老在兰州》一书中,共十万余字。该书由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记载,仅谢老到兰州的第一个月,即和贺耀组会晤、谈话、写信就有七次:

7月29日。下午一时乘欧亚飞机,四时抵兰。九时贺主席派郭顾问用车来接,谈至十一时,回宿南滩街54号。

7月30日。晨起,写一谈话的节略致贺。

8月13日。午后七时,赴励志社省党部宴,会省党部委员贺耀组、邓宝珊、田昆山、马愚忱,饭后谈约二小时,对我们提议均无异议。

8月16日。夜八时半,往会贺,谈至十二时才归。

8月20日。晨,致信贺。

8月21日。给贺(写)长信,后,贺表示对这些问题焦急,找不出(解决的)办法,因此,又给他(写)第二信。

8月27日。写信给贺。

与此同时,对其他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也全面展开,见于《谢觉哉日记》的记载有:

7月30日。下午一时,到警署晤马志超局长。八时,到民政厅晤罗贡华厅长。

8月2日。有孟国权、张期然来。孟系蒋云台旅长下的连长。蒋、孟均参加过渭南暴动,对抗日救国极热心,望和我们取得联系。张到过延安(十七师参观团),现在蒋处当秘书。午后三时,访田厅长炯锦不遇。四时,寿庵、高勉斋、周祥生来谈,谈至七时许,均表满意。八时,孟国权、张期然来,与彭谈至深夜,宿此。

8月12日。晚到杜汉三处,杜今日丧子,不便谈,归。

8月14日。午前往访韩副师长、黄监察、使署秘书,均不遇。

8月18日。会九十七师韩副师长。交涉要回干部五人。韩谈话似诚恳。会九十七师政训主任董仲虎。

8月27日。晤田厅长,未能罄所欲言也。

9月7日。夜至马凤图家,马人很开明,对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国共合作问题,均有独到处。陈厅长来会,适与杜汉三往游五泉,不遇。晚至汉三处……

9月14日。晨至罗人骥处谈。

9月21日。汤昭武来谈,他是来找邓宝珊的。

9月22日。上午李剑华来谈。夜往会邓,遇赵清正,谈约二时。

9月24日。下午会罗厅长不晤。会贺竹青,谈片刻。

9月26日。往会马步青不遇。

9月27日。下午会了马步青。马允派人去河西,收容时予以帮助。在剑华处会着王□□和王春田,王打算办晚报。会王默安不遇。夜,万通轩来会。

正是靠着谢觉哉等同志的努力,统一战线工作有了全面的发展,营救工作渐次深入,取得了显著成效。谢觉哉在1937年的日记中记述的就有以下几项:

8月2日:在河西尚有千余人,分布情形:工兵营约五百人修汽车路,一在老鸦峡口、杨家店二百多人;一在永登县三百多人。待遇很坏,晨三时起床,每天两次操,夜宿帐中,不许与人民接近,无铺盖,着短衫裤。妇女二百多,在工厂、医院做工,每天有两顿饭吃。小孩百多,散在旅馆、澡堂当伙计及官长家当勤务。歌舞团二,一在青海,一在甘州,各约三十人,待遇较好,有被子。其余散在各部队。写信给贺,请电青马索取。

8月19日:高、蔡来信说,甘州已有我党临时支部,内有女的王定国、徐世淑,已在医院。

9月3日:九十七师送来干部二人:一医生陈凤祥,一秘书何兰阶。据称:九十七师尚有八个干部:王贵荣,地方工作部长,现在五七七团二营五连;邵烈坤,八十九师师长,现在五七七团三营;李春仙,组织科长,现在五七七团二营;周子章,指导员,现在五七七团一营一连;周士杰,医务主任,现在五七八团当看护兵;严四海,八十九师科长,现在五七七团特务连当兵。向九十七师去要。

9月13日:省府送来由青海归来之工人男妇十五名。接九七师信,说伊处只有红军士兵二十余人,已全部送西安。

同日又记:据何兰阶、陈凤祥说:五八二团新兵队一百二十四人,内只十一人不是红军,已补充到各连。又该团“感化”队有三十多人,全是红军。其他单位的有:五七七团一营一连九人,二连十人,三连六人,二、三营也各有二十多人。五七八团也有,直属队也有。总计有四五百人。当缄贺请转达,先把干部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