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下)
7204900000064

第64章 西路军失败后的程世才将军(1)

西路军失败后的程世才将军

许汉琴陈光旭

1937年年底的一天下午,住在中共中央军委招待所的6位红军领导干部,满怀喜悦地来到延安凤凰山边的一所院子的窑洞门前,受到毛泽东的热情接见。身穿朴素洁净灰布军装的毛泽东,面带笑容,同他们一一握手,亲切地对他们说:“你们辛苦了!”被接见的这6位红军领导干部,就是历经无数艰险,最后终于到达延安的西路军高级将领。其中有一位是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

(一)

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经过几天几夜的拼杀,终因抵挡不住强敌的进攻,最后退守到冰天雪地的石窝山上。这时,西路军只剩下3000来人。

傍晚,总政委陈昌浩主持召开最后一次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会议,宣布了三项决定:一是徐向前、陈昌浩离开部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情况。二是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卓然、李先念、曾传六、王树声、程世才、李特、熊国炳、黄超等8位同志组成,统一指挥部队。三是将全军尚存的部队分为三个支队:红三十军余部和总直属队共1000余人编为左支队,由李卓然、李先念、程世才率领,沿祁连山西行打游击;红九军余部700多人编为右支队,由王树声、朱良才率领,在祁连山打游击;伤员、病号、妇女及小孩1000余人编为一个支队,由毕占云等人率领,就地游击、转移。

当天半夜,送别徐向前、陈昌浩一行后,三个支队也同时朝不同的方向出发了。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与政委李先念率领的左支队,跟着向导,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踏冰履雪,向祁连山西部行进。3月,祁连山中还是寒冷的季节,高耸入云的山峰,踏冰卧雪,寒风夹着鹅毛大雪从山头扑向峡谷,像刀刮打着战士们的皮肤。向导是祁连山中的一位牧民,他看着这支衣不遮体、骨瘦如柴的队伍,不相信他们能活着走出祁连山。为了提高向导的信心,程世才一路不停地向他解释红军的政策,向他说明红军是一支特别的队伍,意志坚决,吃苦耐劳,一定能胜利走出祁连山。

傍晚宿营时,战士们头上顶着一块羊毛毡片,三人一堆,两人一伙地背靠背坐着,程世才和他的警卫员也找了个地方相互靠在一起坐下,经过一天的行军,虽极度疲劳,但寒冷却使他们无法入睡。程世才的军大衣和军帽早已给了伤病员,高大的身躯裹着一件破旧的小棉袄,短得吊在半腰上。他默默地看着西部天空,一片灰暗的流云里露出夕阳,不一会儿,流云越来越大,天空也越来越阴。

有丰富经验的向导走到程世才的身边说:“程军长,今夜会有暴风雪!”程世才心里一紧,忙问道:“那该怎么办?”“前面山坳里有四间空着的房子,可让一部分人住进去,其余的人找石崖躲避。”向导这样建议着。程世才连忙起身,把伤员和总部首长安排在那四间房子里,又将露宿的其他战士带到石崖下安顿好。这时,司务长给程军长送来一碗小米粥,程世才没有接,先问道:“哪来的小米?李政委有没有?伤员给了吗?”

司务长回答说:“在那几间屋子里找到一些小米,约有80斤,我们留了3块大洋。已叫人给李政委送去了,伤员们也有了。军长,你就放心吃吧!”“留下信了吗?主人不在家,擅自动用人家的粮食,可要说清楚呀!”程世才不放心地叮嘱着。“留了信。”听了司务长的回答,程世才这才放下心来。他知道,越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注意执行纪律,一旦离开了人民的支持,他所带领的这支队伍是绝对无法生存下去的。

半夜,程世才被一阵响声惊醒。接着,屋外传来一阵轰然倒塌声。程世才明白,是雪崩。向导预言的暴风雪果然来了,它来得无比凶猛,像万马奔腾,整个祁连山似乎都在暴风雪的淫威下颤动、发抖。屋外有人高喊,还有人在敲门,是要进来报告险情的。程世才去开门,门已被积雪堵死,无法推开,大家一齐用力,才推开一条门缝,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门外哨兵报告:“已经有一个连被埋在雪中!”程世才立即命令:“赶快离开陡崖,以免被雪崩埋住,露营的战士要抱紧树,不要让风卷走,被埋在雪下的人要赶紧组织抢救!”说完,他带着警卫人员冲向雪崩的地方,现场指挥抢救。

这时,向导跑过来一面使劲地拉着程世才,一面高喊:“雪崩来了,赶快离开!赶快离开!”当他们刚刚跑开,一座小山似的崩雪就从山上滚下,把刚才战士们抢救战友的地方填平了。

第二天雪停了,风也住了。李先念、程世才带着左支队的指战员向埋在雪中的罹难战友默哀后,又启程西进了。他们走了不到200米,前面又是一座陡崖,有两名红军哨兵,一个依着崖壁站着,双手持枪,一个坐着,枪横在双膝上。他们双眼警惕地注视着前方,一动也不动。程世才走上前去问道:“你们是哪个连队的?怎么还站在这里?”然而哨兵却不答话。当他走到跟前看到的却是两个冻僵的身躯,他们就像两座塑像,一动不动地静候着他们的军长来检查岗哨。

李先念政委伸手摸了摸一位哨兵的脸,仿佛摸到的是青紫色的岩石,他痛苦地摇了摇头。程世才含泪摘下自己头上的破包布,战士们也摘下军帽或破包布,一齐为这两位英勇的战士默哀。警卫员说:“军长,把他们埋了吧。”程世才说:“就让他们这样吧,让他们看着我们出征、远行!”程世才知道,冰冻的泥土比石头还硬,无法掩埋他们。李先念说:“把他们的枪取下来,不能留给敌人。”两名警卫员上去取哨兵的枪,但枪已经和他们凝结在一起了,费了好大劲,才把枪取下。程世才拉开枪栓,膛内各有一粒子弹。他取出子弹在手里掂了掂后,又放进了枪膛内,然后举起枪朝天空打了两枪。军长用这两颗宝贵的子弹为两位烈士志哀。

李先念、程世才领着红军队伍继续前进了。那个站着的哨兵仍然睁着眼张着嘴,似乎在送别首长和战友们;那个坐着的哨兵坦然地望着远方,好像憧憬着红军队伍凯旋。

(二)

西路军左支队经过十来天的行军,翻过了海拔5000米的祁连雪岭,彻底甩掉了敌人的追踪。3月23日这天,电台的同志将仅剩下的一部电台修好,意外地与党中央取得了联系。喜讯传来,李先念、程世才兴奋不已,他们立即围在电台周围,由李先念起草电文,向党中央及中央军委报告西路军余部的情况,并请示下一步的行动方针。很快就传来了中央电台的回声,党中央电示:要保存有生力量,团结一致,前进的方向是新疆或蒙古,去向由你们自己决定,但不论到哪里,中央都派陈云、滕代远同志去迎接。党中央的指示,使左支队像在夜海里看见了灯塔,在沙漠中看到了路标,有了前进的方向。西路军工委当即决定:执行中央指示,前往新疆,并报告党中央。

程世才集合部队,李先念向全体指战员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和西路军工委的决定。战士们听到和党中央取得了联系,下一步是去新疆,并有中央代表迎接,高兴得又跳又笑,山谷里顿时沸腾起来。有的同志说:“这下好了,有了中央的指示,我们什么都不怕了!就是爬也要爬到新疆,去见中央代表!”

又走了几天,左支队来到了一个河谷。这里的景色与几天前冰山雪岭的气候形成鲜明对比。这里阳光明媚,河谷两旁生长着绿油油的青草,数不清的野生动物在阳光下或觅食或嬉闹,像是进入了动物天国。为了获得食物,增强体力,程世才组织战士们猎杀了一批动物,不仅填饱了肚子,还剥下不少兽皮供御寒用。

部队在这里短暂休整,李先念、李卓然、程世才、曾传六等召开工委会议,研究左支队下步的行动问题。会上,西路军参谋长李特主张部队分散打游击,他自己想脱离部队,单独行动。他的意见遭到李先念、程世才等同志的反对,说分散行动等于是把近千人的部队往敌人的虎口里送,部队集中在一起才有力量,才能避免被敌人一口一口吃掉。会议决定部队继续西进。

4月初,左支队来到疏勒河谷,经过几天行军,转入野马河谷,翻越龚岔大坂,出龚岔山口,于4月中旬来到鹰嘴山南麓的石包城。石包城的城墙系岩石堆砌而成的,一面临水,三面靠山,居高临下,地势险要。城内只有十多户人家。程世才考虑到部队行军已达月余,人困马乏,决定在此休整几天,恢复体力,而后出山。

4月21日凌晨,李先念、程世才率领部队离开石包城,朝着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安西前进。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全是黑色的砾石,就像大火烧后的焦炭。举目远望,一兜兜骆驼刺在微风中颤抖,一簇簇芨芨草在风中摇晃,给戈壁滩平添了几分凄凉。忽然,遥远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座“黑山”,而且越来越近,转眼之间大地变成了一片黑暗。向导惊呼:“风暴来了!赶快趴下!”果然,遮天蔽日的暴风卷着沙尘、石粒,狂啸猛扫,刮得战士们睁不开眼,站不稳脚。根据向导的建议,程世才命令部队停止前进,让战士们互相拉紧,就地卧倒,以免被飞石砸伤。部队按照军长的指示,以班为单位找沟坎做掩体,迅速趴下,躲避风暴。

“沙暴”狂扫了几个小时后过去了,阳光又照射在戈壁滩上。战士们慢慢地睁开眼睛,抖掉身上的沙土,抬头望去,只见每个人的脸上、身上像是涂了一层黑煤灰。程世才下令检查人数,竟无一人伤亡。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为了争取时间,部队又迅速前进,于22日抵达离安西县城140里的蘑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