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下)
7204900000124

第124章 哈密红西路军进疆纪念园

哈密红西路军进疆纪念园

邢建立辛惠贤

哈密是新疆东部重镇,东与甘肃毗连。在哈密市区兰新铁路北侧,有一处人文景观,这就是哈密人民修建的红西路军进疆纪念园。纪念园占地15亩,主碑是一尊高大的红军战士铜像。东来西往的人们进入哈密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铜像。1936年冬,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西征河西走廊,遭受国民党马步芳军阀部队的围攻而失败,余部左支队400余人于1937年4月下旬进入新疆,哈密就是左支队入疆的地方。

为了纪念西路军进疆,弘扬红军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1992年9月,中共哈密地委和哈密地区行署决定修建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纪念园于1997年8月21日竣工,举行了隆重的剪彩仪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王恩茂及其夫人骆岚、李先念夫人林佳楣、陈云夫人于若木等参加了剪彩仪式,并在展厅前栽下4棵常青树。现在,园内松柏常青,鲜花争艳,石径幽幽,绿草茵茵,已成为集纪念与观赏为一体的景胜之地。

纪念园结构严谨。一进大门是一组建筑,有工作间、接待室、展厅等。展厅正中是陈云和李先念在星星峡会合的铜像。中部的草地上有一座别致的"云仙亭",是陈云和李先念名字的谐音。这些建筑与一座祁连山为写意的假山相呼应,形成一个空间,这便是纪念园的广场。绕过假山,拾级而上,便是巨大的题字碑、铜像,石雕巍然耸立,气氛庄严肃穆,人们可在这里瞻仰凭吊,举行纪念活动。

纪念园的主碑是一尊高6.2米、重达5吨的红军战士铜像,铜像寓意为“西路军魂”。铜像造型为一名红军战士头戴八角帽,身背阔背大刀,右手紧握钢枪,脚踏祁连山岩,上身微微前倾,目光炯炯,注视前方,正准备冲上前去与敌人拼杀。整个形象充分表现了西路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为民族利益义无反顾的奉献精神。

铜像基座3米高、4米宽,用晚霞红大理石饰面,正面镌刻着汉文碑文,背面为维吾尔文碑文。碑文共622字,曾数易其稿,最后经中央党史研究室修改,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文字精练,言简意赅,记述了西路军的战斗历程及英雄业绩,颂扬了西路军的革命英雄气概、为党为人民的献身精神(碑文附后)。

主碑前方是12米长、15米高、倾斜面为2米的题字碑,黑色大理石饰面,上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题写的“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碑”碑名。

铜像主碑后两侧是两块12米长、3米高的石雕,雕刻着30个人物,栩栩如生,分为四个部分。把这些形象连贯起来,便是一副西路军艰苦卓绝、前仆后继的历史画卷,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第一部分是“渡河西征”。数名红军战士挥手向战友告别,牵着战马出发,表现了西路军为了全局的胜利,为了民族的利益,告别红军主力,向着充满荆棘的地方奋勇前进,也充分表现了西路军为完成党中央赋予的伟大任务、奔赴疆场的英勇气概。

第二部分是“前赴后继”。这一组雕像共有8个人物,集中表现了西路军浴血奋战的场面。前沿阵地两名持枪的战士,一名端枪射击,一名紧握着上好刺刀的步枪欲腾跃冲出。紧挨身后是一名旗手,高举红旗指向前方;一名指战员左手举着手枪,右臂扬起,招呼着战士们向前冲去。这组雕像,充分表现了西路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英勇无畏的光辉形象。

第三部分是“艰苦岁月”。雕像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西路军历尽千辛万苦的历史场面。一名红军战士抬起右臂,遮挡着迎面扑来的风雪,顽强挺进;一名战士手拄木棍,支撑着负伤的身躯,异常艰难地追赶前方的队伍。接着的一幅雕像是一名女战士抱着刚出生的婴儿。然而,父辈们正在浴血奋战,母亲没有乳汁喂养,她的心在流血!接下来的雕像是一位红军战士刚刚牺牲,战友们就地安葬了他,战友们面对军帽,眼含热泪,悲痛万分,西路军战士掩埋好战友的尸体,擦干身上的血迹,又继续前进了。

第四部分是“星星峡会合”。这一组雕刻由7个人物组成。两名战士激动地召唤,两名战士紧紧地握手,一名战士同群众热烈地拥抱,一位少数民族妇女送来了香甜的哈密瓜。整个画面生动地变现了西路军左支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星星峡与党中央代表会合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西路军艰苦卓绝、勇往直前的光辉形象,一直闪耀在祖国大西北各族人民的心中,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崇敬。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纪念西路军余部在李先念率领下抵达星星峡与中共中央代表陈云会合,进入新疆,由此可追溯西路军的全部历史,也包含整个西路军的战斗足迹,是西路军魂,是西路军艰苦卓绝的象征。

1997年,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鼓舞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奋斗不息。西路军的革命精神,必将在中华大地上千秋光大、万古流芳!

附:

西路军进疆纪念碑碑文

一九三六年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十月二十五日,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向西渡过黄河;随后,第九军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五军也渡过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河东敌情变化,宁夏战役中止执行。十一月十一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命令过河部队称西路军,领导机关称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以陈昌浩为主席,徐向前为副主席。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军指战员二万余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五个多月,歼敌二万余人,终因敌众我寡,于一九三七年三月失败。余部分成三个支队,在由李卓然、李先念等组成的西路军工作委员会领导下转入祁连山区打游击。两个支队大部损失,李先念所率左支队历经艰险,于四月底到达新疆星星峡。

中共中央对西路军的安危极为关怀,曾多方设法营救。一九三七年五月一日,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专程来星星峡迎接。西路军余部四百二十余人遂途经哈密,转至迪化(今乌鲁木齐)。

西路军余部进驻迪化后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他们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刻苦学习汽车、装甲车、炮兵、无线电、航空、军医和情报等技术。抗日战争爆发后,这支部队分批返回陕甘宁边区,其余部分散失人员也先后返回陕甘宁边区。

西路军所属各部队,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长期教育并在艰苦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英雄部队,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在同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西路军的广大指战员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永远值得人民尊敬和纪念。

在斗争中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录自《西路军魂》一书,原文较长,收入本书时作了删减。《西路军魂》一书,由中共哈密地委党史委编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执笔人邢建立、辛惠贤,原系中共哈密地委党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