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下)
7204900000119

第119章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临泽烈士陵园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临泽烈士陵园

赵树仁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位于临泽县城东郊1公里处,312国道南100米,占地25公顷,是河西走廊面积最大的西路军烈士陵园。陵园于1986年筹建,1987年建成,1991年被甘肃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省委宣传部、省国防教育办公室、省军区命名为“甘肃省国防教育基地”;2006年,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临泽曾经是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主战场和总指挥部所在地,是西路军西征作战时间最长、战斗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地方。1936年12月30日,西路军总部及所属的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相继进驻临泽,除红五军一部2800多人攻占高台县城外,其余12000多名将士驻在临泽。在这里,他们宣传抗日,创建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经历进攻、防御、东返西进、反复突围转战,同敌军进行了最残酷、最悲壮的战斗,在蓼泉、沙河堡、倪家营、三道柳沟、梨园口等地浴血奋战70多天,经历大小战斗40余次,歼敌万余人。西路军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陈海松、熊厚发等70多名军、师、团干部及6000多名红军战士,把鲜血和生命奉献在这里。他(她)们用血肉之躯,坚决执行党中央和军委的战略决策,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缅怀英烈,慰藉忠魂,激励在世,启迪后代,弘扬长征精神,推动经济建设,中共临泽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在临泽兴建西路军烈士陵园的决定,并报告中共甘肃省委党史征集委员会转报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央领导同志。徐向前元帅于1985年5月24日批示:“耀邦、先念同志,我的意见可以建立纪念馆。”国家主席李先念批示:“同意。”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5月29日批示:“中办告甘肃,按徐、李批示办。修,多花几个钱也必要,太简陋了不好。”根据中央领导批示,在省、地民政部门支持下,烈士陵园建设于1986年7月破土动工,8月1日隆重举行了烈士遗骸迁葬仪式。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于1987年10月1日竣工落成。

陵园大门为平顶式三开门,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为烈士陵园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园名,镶嵌在陵园大门正上方;背面是原红西路军三十军八十八师政委、后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郑维山将军题写的“碧血忠魂,浩气长存”;门柱上有两幅震撼人心的楹联,分别是:

千里悲壮风尘,血融碧波粼粼弱水远;

百折卓绝纵横,魂化白雪浩浩祁连高。

浴血河西,功昭日月,青山永泣;

捐躯临泽,气壮山河,绿水长歌。

进入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烈士纪念碑,碑高19.36米,厚1.2米,宽3.0米,象征1936年12月30日红西路军进驻临泽县境;碑基的三级台阶,象征着西路军由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三个军组成;前后碑文字重共21800斤,象征组建西路军的总人数为21800人。碑体正面是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永垂不朽”,铁铸铜镀,凝重有力;碑体背面是中共临泽县委、临泽县人民政府写的碑文。碑文如下: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部及所属五军、九军、三十军万余人进入临泽县境内,遭国民党马步芳部围截,在蓼泉、倪家营、南柳沟、梨园口等地浴血奋战七十余天,数千将士壮烈牺牲。为缅怀英烈,慰藉忠魂,激励在世、启迪后代,特树此碑。

纪念碑南100米处是烈士公墓,雕花围栏呈圆拱形,直径10米。墓穴长6米,宽4米,高2米,容积48立方米,安葬着从县境蓼泉、倪家营、三道柳沟、梨园口等地迁来的烈士遗骸2000多具。

烈士公墓东西两侧是红九军政委陈海松和红三十军副军长兼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两位烈士的纪念亭,亭内有两位烈士的纪念碑,碑高均为2.3米,喻指两位红军指挥员牺牲时年仅23岁。陈海松生于1914年,湖北大悟县陈家洼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升任红九军政委。1937年3月12日,西路军撤往祁连山时,他率红九军余部在梨园口阻击敌人,激战中壮烈牺牲。熊厚发也生于1914年,湖北大悟县宣化店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3年任红三十军八十八师师长。1937年3月在南柳沟战斗中右臂被打断,受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进入祁连山后,伤势加重,不能行走。为了不给部队增加负担,坚决要求留下来,并收拢60多名流散红军,开展游击活动。3月22日被搜山的敌人包围,他组织大家抵抗,英勇牺牲。

纪念碑前面是广场,东侧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革命历史博物馆”,建于1992年,占地300平方米,馆名由原西路军总部四局科长、临泽县城保卫战的指挥者,后任国防部部长的秦基伟上将题写。馆内有西路军指战员用过的枪管、大刀、马尾手榴弹、手雷、子弹、饭罐等珍贵文物40多件,图片资料800多份,文字资料3万多字,再现了红西路军血战河西的悲壮场景。位于纪念碑西侧的是建于1987年的双拥展览馆,占地300平方米,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反映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深情的动人事迹。

2005年来,为发展红色旅游,纪念红西路军西征70周年,在纪念碑前又落成了徐向前、李先念两位西路军领导人的铜像。铜像均高2.5米,共重700多公斤,青铜铸造,由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纪念碑东侧是刚落成的西路军总指挥部纪念馆,馆名由原红五军战士、后任空军副司令员的王定烈将军题写。纪念馆模拟原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倪家营子缪家屯庄,依照原有房屋结构和布局设计建造,有堂屋3间,南北厢房10间,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坐落在纪念碑西侧的是西路军战斗遗址——汪家墩碉堡,也是模拟原址修建的,为两层半土楼,墙基厚2米,周长44米,高9米,建筑面积121平方米,并有配套的护墙和壕沟等建筑。纪念碑底座浮雕建于2007年,由4幅画面组成,共294平方米,采用红色花岗岩浮雕。画面内容分别为“渡河西征”、“宣传抗日”、“鏖战临泽”、“石窝分兵”,共有人物70个,寓指制作浮雕时距红军西征已有70年历史。

在扩建、完善纪念建筑物的同时,也加大了陵园内灌溉沟渠的配套建设和绿化美化等工作。新修配套灌溉沟渠6条,共长2230米,彻底解决了灌溉困难的问题;平整硬化了纪念碑广场、两馆(博物馆、双拥馆)门前及通道3600平方米,道路4条1800平方米,方便了游客参瞻;迁出陵园内原葬的居民祖坟30多座,清除了原有的部分残次林,规划平整宜林地60亩,新植云杉、刺柏等常青和风景林木4000多株,新增纪念林、树木园面积80多亩,陵园绿化覆盖率达到92%;新开垦改造花坛面积3600平方米,栽植月季等花卉7000多株。2003年,烈士陵园被临泽县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园林化单位”,2006年通过市级“园林化单位”的检查验收。

作者赵树仁,系临泽县民政局副局长兼烈士陵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