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下)
7204900000109

第109章 西路军在河西遭“马家军”阻击的考察(2)

这样,马步青的河防战线,南起皋兰县的水川,北至中卫县的沙坡头,长达800余里。黄河沿岸每个大小渡口都设一据点,派骑兵20名把守;每一据点后面20里或40里派骑兵40名作后备,紧急时可增援第一线。马廷祥布防后,特请马步青到沿河防地视察,认为布置严密,万无一失。这便是马家军的第一次部署。

西路军过了武威之后,马步芳感到前方已投入八九万人马,必须调整部署,统一指挥见《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51页、31页。,便对战斗序列作了重新部署,并与马步青往返电商,取得一致。马步青即于11月30日开启武威新城南门,召集马元海、马彪、马朴、马禄、韩起禄等人开会,予以宣布甘肃省委党史委所编《悲壮的征程》下册第300页记载。:”(1)武威城门开启及马步青召集军事会议的时间为11月21日。任马元海为步骑全军总指挥,直辖部队为第一○○师骑兵旅第一团马步銮部、二九八旅五九六团刘呈德部、骑兵第五师祁明山旅、循化保安团这里所说“保安团”即民团。韩忠良旅、西宁鲁沙尔保安团马庆旅;(2)任马彪为骑兵第一路指挥,直辖部队为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骑兵第一旅、第一〇〇师骑兵旅第二团马忠义部、门源保安团骑兵第一、二、三团;(3)任马朴为骑兵第二路指挥,直辖部队为第一〇〇师骑兵旅旅直部队、青海省保安处训练团骑兵第一大队马得胜部、第二大队陈嘉禾部、第三大队马进录部;(4)任马禄为骑兵第三路指挥,直辖部队为自率的骑兵第五师第一旅及韩起禄旅;(5)任韩起功为步兵第一路指挥,直辖部队为一〇〇师三〇〇旅、一〇〇师直属手枪团,甘州(张掖)汤敬文、白诗珠、曹敏等保安团。(6)骑五师马呈祥手枪团、一〇〇师二九八旅五九五团等,作为总预备队。”见《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32页。。

12月2日,甘肃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奉蒋介石之命,飞抵武威与马步青会晤,面嘱限期消灭河西红军;并派空军第十五中队运输军需弹药,参与对红军的侦察、轰炸;又派中央军第一师杨德亮旅杨德亮旅的番号是甘肃绥靖公署补充旅,归朱绍良指挥。进抵武威,协助马部作战。马步芳得知后,恐其攘夺战功,便利用他第五纵队司令官的名义,以“步兵缓不济急”为借口,令杨部驻守武威。马步青对朱绍良作了“厚重的献赠,意在促其尽快回兰”见《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32页。。

就在朱绍良到武威前,马元海即置马步青宣布的命令于不顾,将全部人马分为中、左、右三路,即:(1)马元海自率中路,紧随红军袭击。(2)马彪担任左路,在武威至张掖公路左侧阻击红军先头部队;(3)马朴担任右路,从公路右侧向永昌、山丹前进的红军绕道袭击。以上是马家军的第二次部署。

(三)马家军的作战方式

马家军同西路军的作战方式,可以概括为三种。

第一,采取分片包围、各个击破的办法围歼红军。西路军过武威后,占领的地方从永昌县的八坝、陈家南庄起,到山丹县县城,长约120多里,宽20里左右,是一条窄狭平川。这里正是河西走廊的“蜂腰”部位。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根据中央11月19日“应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的根据地”的电报指示,决定以永昌、山丹为中心建立根据地,所以便将部队分散布置在这一地区,形成了一条“长蛇阵”见《悲壮的征程》上册第101~102页。。这正好给敌人造成分片围攻的机会。

例如,永昌战斗就是这种情况。敌人首先以强大攻势,先后攻开红军占领的八坝、六坝、东十里铺和水磨关等处后,以主力一部向西进攻山丹,马元海则率其中路,迅速向永昌县城迂回。12月下旬,马元海在永昌县城附近召集营以上军官会议据甘肃省委党史委调查,马元海在永昌城外召开军事会议的时间为12月18日,从12月20日开始猛攻永昌县城。见《悲壮的征程》下册第305页。,宣布了围攻永昌县城的计划:(1)以刘呈德团为主力,配属循化县民团,约1500人,从永昌城东北面攻击;(2)以马步銮团为主力,配属湟中县民团,攻击该城西门,兵力约1300人,配备云梯,准备搭梯上城;(3)以韩起禄旅为机动部队,配属一个步兵营,埋伏在东关及东城附近,防备城内红军突袭;(4)选拔一批精于射击的枪手,专向城头瞄准发射,以减轻城头红军密炽的火力。在具体战斗方面,以两侧展开佯攻,掩护主力,趁天未亮前,会合猛攻详见《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第52~53页。。此战,敌人虽未能夺城,但将永昌城死死围了10天,使红军在城内缺粮断水,伤亡严重,无力据守,只好于月底弃城突围。

西路军到了张掖地区,也是如此,整个行军布置,又出现了一个长蛇阵据程世才《悲壮的历程》的记载。此文载见《悲壮的征程》上册。。红五军2000余人攻占了高台,总部各单位和少部分主力在临泽据调查,当时西路军总部率红三十军进驻倪家营子,进驻临泽县城的是红五军一部、总供给部、总卫生部、总医院及妇女团一部。见《悲壮的征程》上册第19页、下册第306页~307页。,三十军进驻倪家营子,前后距离又是上百里。马元海指挥马彪、马朴、马禄等旅并力进攻高台,其余则迂回于高台至临泽、临泽至倪家营子之间,切断西路军的前后接应。高台激战七八个昼夜后,红五军的四个团全部牺牲。马元海立即向所统各部发出命令:“高台红军全部消灭……继续采用攻击永昌的方法,集中火力,进攻临泽城红军。”据刘呈德回忆文章,见《甘肃省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11页。是时,已是1937年元月下旬,天寒地冻,临泽城内群众齐心协力帮助红军。最后还是和永昌一样,红军弃城突围,往倪家营子同三十军会合。

至此,西路军才算是集中在一起。可是,这时候的西路军已减员过半,弹药极缺,战斗力相当薄弱。然而马匪军却无后顾之忧,集中全力向倪家营子扑来。此时此地的兵力对比,大约是十比一。

第二,凭其骑兵优势,向红军尾随穷追。“马步芳的所谓兵法,就是以优势兵力,对没有骑兵辅助的红军进行穷追,像狗一样叼住不放,红军虽日夜行军,走在前面,但马军总是紧跟追赶,使红军奔走疲劳”②见《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54页、36页。,“无休整时间,甚至连吃饭、休息时间,亦不易得。有时刚刚将饭做好,而马匪骑兵赶到,即须立时应战”②。这一历史记载,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符合的。比如,在山丹与大马营之间,张掖与沙河堡之间,红军总部机关部分同志和三十军的伤病员,以及执行后卫任务的同志,被马匪骑兵追上,牺牲很大。这样的情景,不论在河西走廊的大漠,还是梨园口的峡谷,都曾多次发生。遇到这种情况,最可怜的是伤兵、妇女和机关人员。

在安西,由于错误的攻城决策所致,西路军仅有的903人,又遭到马匪刘呈德团的追击。当时刘呈德从安西城下一直追了100多里,到红柳园附近。在这一段急行军中,红军同样没有得到一点休息和吃顿饭的机会。疲困至极的红军战士,用尽全力与敌人激战三四个小时候,才向西撤退。此战,红军300多名同志牺牲在大漠戈壁之中,100多名同志作了敌人的俘虏,最后只剩下400余人到达新疆。

第三,以其惯用的“牦牛阵”冲击。“牦牛阵”就是人海战术。因为敌人在同西路军的作战过程中,知道红军除了机枪外,火炮之类的武器是很少的。后来也知道红军的弹药已经不多,机枪的威力不大,于是用大批手执刀矛的民团团丁在前面堵当,消耗红军的弹药。

敌人采用这种战术,突出的是在一条山、武威西四十里堡和南柳沟。一条山战斗时,马元海就曾采用这种方法向红军政治部驻守的杨家堡子进攻,当时红军抗击能力较强,敌人没有占上便宜;在武威西四十里堡,敌马元海指令刘呈德等步兵团展开围攻,采用了“牦牛阵”式的人海战术见《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50页。,冲开了两个堡寨,红军急速向西撤退;到了南柳沟,西路军所剩同志全部住在一个东西十多里长的村子里见《悲壮的历程》第117页。。马匪集中全部骑兵,在机枪、山炮掩护下,无队形、无层次、一窝蜂地向红军阵地扑来。此后数日,敌马元海即集中马彪、马朴、马禄、韩起功、韩起禄等旅和刘呈德、马步銮、马忠义、马贵、马兴泰、马得胜等团,约三四万之众,仍采用“牦牛阵”,向红军发起攻击。经过多次恶战,敌人始终没有冲开红军的主要阵地。但西路军伤亡极大,抵抗困难,总部决定突围,才由梨园口进入祁连山。

由郑子文、董汉河执笔。原载甘肃《社会科学》1980年第3期。收入本书时,由董汉河做了一些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