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颜真卿与颜体
7201900000006

第6章 颜体简述(1)

颜体豁达端庄,雍容大方,严谨平稳,骨骼开放,体圆而方正。颜真卿的楷书庄严雄伟、气势开阔,行书道劲浑厚,具有盛唐的时代风貌,有人形象地比喻为淳谨,故厚重如周勃。他的行书,如长空游丝。可谓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特别是他把篆隶笔法,运用到楷、行、草中,并且发展了中锋笔法,使中国书法达到一种崭新的境界,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和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要求。创造了与二王书法相媲美的独具风格的新书体——颜体。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初唐的欧、奥、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体书法一变魏晋以来二王流美飘逸的书风,也迥异于初唐欧体的险劲刻厉和褚体的流动秀美,创造了一种雍容大度、端庄雄丰的美学风格。

(一)颜体的笔法

颜真卿的书法独具风格,尤其有变古创新的笔法。他是从王羲之书风之外,独辟蹊径。王羲之用笔多内按,即笔势内敛;王献之用笔多外拓,即笔势纵放,且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而内按近方,外拓偏圆,方用顿笔,圆用提笔。顿笔显得刚峻森严,点画凝整而沉着。颜真卿在右军(王羲之)、欧、褚的书风影响之下,弃方就圆,用了外拓笔法,写出了用笔圆、结体带弧形的颜字。更重要的还在于外拓笔法到了颜的手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是有名的“屋漏痕”。陆羽的《怀素别传》里叙述颜真卿与怀素谈论用笔方法,真卿问:“师竖牵学古钗脚,何如屋漏痕。”“古钗脚”和“屋漏痕”都是书法竖画的行笔方法,“古钗脚”则是写篆书的方法。所谓“古钗脚”,本是古代妇女用以插发髻的发簪,由金属制成。金钗弯曲,用以形容笔画转折处圆润有力而不露痕迹。笔画的转折处,只有提按的变化,不作折顿处理的圆转笔势所产生的圆润效果,恰是“折钗股”的含义。所谓“屋漏痕”就是说天雨屋漏,雨水从漏处渗出,沿着墙壁表面蜿蜒流下,而由于墙面凹凸不平,所以屋漏下滴,自始至终能徐徐流下来,并非一泻而下,必微微左右动荡着垂直流行,留其痕于壁上。“屋漏痕”是用笔的一种比喻,比喻竖画用笔在运笔时,行笔不能一泻而下,须顿挫运笔,显得入纸三分又圆活生动,才能使笔墨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屋漏痕”用笔的境界更高。真卿所以说它不如“屋漏痕”,是因为钗脚虽然圆健有力,但由于行笔缺乏顿挫,笔者里缺少一种立体的节奏感觉,因而显得直率些。

颜书落笔稳重,丰润雄健,易方为圆,弃隶法取篆草笔意,粗壮厚重,笔意遒劲,富有“筋感”。从运笔方法上看,颜书的用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东晋到初唐,运笔的普通法则,无论是真、行、草、隶的横笔、竖笔,基本上都是方头侧入。这就自然形成了横画起笔,笔锋在上;竖画起笔,笔锋在左的形态。到了盛唐,颜真卿的书法,在运笔上,一破旧法,别开生面。他采用了圆头逆锋,藏头中锋,锋居于横画或竖画的正中。不仅是他的楷书如此,即使是行、草书(如《祭侄文稿》)也毫无例外。颜书笔法的特征,素有“蚕头燕尾”之誉。“蚕头”是指每笔的开头,用中锋逆势下笔,即呈圆形,近似于蚕的圆头。“燕尾”是指捺角收笔时,先着力顿挫,急提收笔,使捺角末端开叉,路呈分叉之形,有如“燕尾”。颜书在笔法上的另一个特点,是横轻竖重,每个字都有厚度,带着一种立体感。颜书用笔有轻重。轻者,有超逸秀发之趣,重者有沉着痛快之感。用笔或轻或重,因人而异。从唐初书家来看,虞世南、褚遂良,多用一分笔。欧阳询、薛稷多用二分笔,其书多纤劲。而颜真卿则多用三分笔,其书多丰腴。

在笔法上,颜真卿改变了初唐王派书家注重运指、风格轻盈秀丽、以瘦硬取胜的特色,加大了腕力的运用,突出一个“筋”字,为范仲淹所说的“颜筋”。这样颜字就取得了“力透纸背”的效果,表现出了书法艺术的“力量”美。苏东坡对此作了更贴切的说明:“鲁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颜真卿又吸收了篆、隶中锋用笔和藏锋逆入的特点,将此化入楷书。这些笔法都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之中,写出了独具特色的“蚕头燕尾”的颜楷,丰腴劲健,端庄雄伟,“合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另外颜楷用笔横轻竖重,主次有别,气度不凡,使颜字具有一种人为的浮雕艺术效果,颇具特色。颜书浪漫沉雄,绝无姿媚之气。用笔多以中锋,圆润道劲,有篆籀笔意。其笔画纵横奔放,苍劲矫健,有龙腾虎跃之势。

颜真卿传世楷书碑刻早期有《多宝塔感应碑》,此碑用笔清劲,结字欹侧而整密。其特点在于端庄谨密,自始至终无一松懈之笔。用笔顿挫,横线稍细呈弧势,竖画较粗取直。《多宝塔碑》作于天宝十一年,是颜真卿盛年之作,是其书法创作的早期作品,在陕西长安碑林。此作品用笔方圆兼并,收笔多用方笔,转折处多半是转锋顿笔,起笔、收笔都显露棱角。笔画秀劲丰腴,横平竖直,字体方正,茂密谨严。但此碑书与其他碑比较,横画过细。《东方朔画赞碑》其书还留有尚多隶书的意味,善用方笔,转笔多用折而少用转,字的两边的竖画多向背,独具风格,此时颜书特色尚未形成。但颜真卿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60岁左右他的书法风格有所改变,去方就圆,结字变欹侧为平正。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笔,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即运笔藏锋,用力深入。笔画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的方法。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其直钩、平钩、斜钩,取势饱满,弯度均匀,圆劲有力。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之势。《麻姑仙坛记》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作品,特点是端劲宽博、体势雄放。其笔画圆浑,用笔横竖、粗细归一,甚至捺脚也不例外,起收笔不作明显顿按隆起,而用逆锋回笔使之变得含蓄。钩与捺笔有小尖笔外礴,是唐代“散卓”笔的特点,是一笔写成,非描画而成的。由于颜的作品中藏着一种精悍之气,故笔画不显臃肿。《颜勤礼碑》于大历三年(768年)在陕西西安立碑,为颜氏60岁时书。用笔方圆兼并,在方笔中又以方带圆,圆中略存篆意。点画横细竖粗,变化强烈,主次对比分明。至晚年,颜真卿的书法又稍呈复归趋势,用笔横细竖壮。在勾、点、折及笔画起止处多作顿挫之修饰,质朴中略带华丽之感,其雄伟沉厚的风格,更趋完备,用笔沉着有力,线与线之间的变化呼应显得更加微妙。横画格外轻细,而竖画别样粗大,对比明显而又不失端重灵动,这种运笔方法如款款君子,雄强宽博,气宇轩昂之气跃然纸上,细而不纤弱,粗而不霸道,点画形质令人耳目一新。

(二)颜体的结构

结法,即结体,即结构的方法。颜书的结构,端严朴拙,疏朗开阔,丰腆雄伟,气象博大。颜体在结构上十分严谨,笔画组合有序,映照字法分明。在形体上能以平衡规律作为结构体貌的标准,在形态上偃、仰、平、直都是左顾右盼,相互揖让,将每一个字安排得非常合理,十分精妙。这种庄重而又十分典雅的颜体,神融笔畅,纸墨相发。通篇文字相互衔接,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使得骨、气、血、肉四者兼备,精神皆出。王派书家大多都有左紧右舒,右肩稍稍抬起的特点,字形呈微侧之势,以表现灵巧潇洒的风姿。颜氏则改变了这种欹侧的结构,而用较为端平的笔画,左右基本对称,字字都以正面的形象示人,因而有庄重正大的气度。这种结构是吸收了古代篆隶书法纯从正面取势的写作经验,此外颜书往往将位在左右的重点竖画写得略带圆弧形,如饱满待发的强弩,包含了巨大的张力,使整个字的结构更加圆紧浑厚而力透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