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是当遇到与愿望相违背或愿望暂时难以实现,并使个体行为的进步一再受到阻碍时产生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反应。浮躁常常表现为:目标远大而投入不够,凡事浅尝辄止;既要熊掌又要鱼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能专注于一个目标;这山望着那山高,耐不住寂寞,无法静下心来……
浮躁是成功的大忌,没有脚踏实地的认真态度,只会一事无成。当人们的努力迟迟得不到回报时,很多人就会变得浮躁起来,就会忍不住问:成功的女神为何迟迟不来?
可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获得大的成功也需要等待,如果我们不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追求成功,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浮躁,这种浮躁心态反而会阻碍我们的成功。
两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同一家公司面试,最后两个人都被录用了。一开始每天都能接触到新鲜的东西,他们都很有工作热情,可是一个月过去后,情况开始变化了。
“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还不如我上学时兼职过的日子好呢!”A说。
“薪水是低了点,但是以前兼职只能挣点钱,没有什么技能提高可言!”
“生活不就是要点钱吗?”A撇嘴说,“我们得换工作!这样下去没活头!”
“刚开始没有经验都是这样吧!要走也得学点东西再走啊!”B说。
A没有接受B的劝告,义无所顾地拿着一笔试用期的工资走了。B继续留在原来的地方。三年后,他们又相遇了。A依然和他当年说要走时一样,一脸愤世嫉俗的表情。
“你这是去哪里?”B问他。
“天下老板都像乌鸦一样黑!都要把员工往干处榨!我刚换了工作,去应聘!”A诉苦,然后问道,“你去哪里呢?”
“我去看车展,想买辆车!”
“你要买车了?你发财了?”
“我现在是技术部的总监!”
A瞠目结舌。B接着说:“其实当时你再坚持一个月就好了,事实证明公司的待遇不是很差,前提是我们要有过硬的技术!”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一锹掘不出水井。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焦灼浮躁、狂暴鲁莽的情绪不仅于事无补,而且欲速则不达,甚至导致南辕北辙的后果。因此做人最忌浮躁,因为一浮躁起来,就无法静心了解到事物的本质,更无法研究和认识事物及其发展规律。做人就应该静下心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脚夫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做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才是做人做事的正确之路。
显微镜的发明者名叫万?列文虎克,他曾经在荷兰德夫特的市政厅门房干了几十年的门卫工作。为了让时光不会因在门卫这个无所事事的岗位上浪费掉,他选择了学习用水晶石磨放大镜片,磨一副镜片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为了不断提高镜片的放大度数,他一面总结经验,一面不间断地磨着。尽管人们不愿干这种单调重复的劳动,但他并不厌倦,几十年如一日。
直到第六十年时,他终于磨出了能放大三百倍的显微镜片,使人类第一次发现了细菌。于是,他成了举世闻名的发明家,被当时欧洲乃至世界科技界颇具权威的英国皇家学会吸收为正式会员,英国女王也给他写来了亲笔贺信。
难以想象,六十年的岁月,一种单调的重复劳动,这需要多大的韧性。而列文虎克凭着自己几十年坚忍不拔的努力和探索,终于发明了令世界震惊的显微镜,人类从此打开了微观世界大门,可以更好的认识自然、驾驭自然。
做事要有开拓、创新、竞争的意识,更要有持之以恒、任劳任怨的务实精神。而浮躁心理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对个人的发展极为有害。
无论何事都需要一个过程,而浮躁心理会阻碍我们的成功。很多时候,我们的理想最终成为空念,就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浮躁,不能以平和稳定的心态去追求成功导致的。所以,对于浮躁心态,我们必须努力克服这种浮躁的心理。
心理学应用:
很多青少年都有浮躁心理,例如,一些青少年已经很难平静地听完老师和家长的话,难以看完一本名著或欣赏完一首名曲;他们坚持不了听完最后一堂课;他们对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等。他们已经忘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总是盼望着能立竿见影,甚至渴望科学家们能发明“知识注射液”,在数秒钟内使自己成为天才。这些都源于浮躁心理的驱动,源于年轻人急于求成、渴望结果的超常迫切心态。当期望变成失望时,便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便由浮躁而郁闷、痛苦了。
浮躁是一种情绪性、冲动性、盲动性相交织在一起的病态心理。浮躁使人失云对自己的准确定位,使人盲目行动、随波逐流。因此,作为青少年一定要克服浮躁的心理:
(1)要培养行为的计划性。
事前做好周密计划,使行动按照计划一步步、有条不紊地进行。很多浮躁情绪,都是在事前准备不足或计划不周的情况下发生的。比如,出现事先没有料想到或没有考虑好对策的困难时容易急躁,步骤混乱、工作乱套等。
(2)办事前进行自我暗示。
办事前,心中默念“沉着”、“再沉着”,“冷静”、“再冷静”。在暗示下,慢开口后动手,这样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3)要讲究办事的条理性。
条理性和计划性应当是并存的。当有许多事情都需要做时,要分清轻重缓急,先做最迫切的事。防止毫无条理地把很多事情摆到一起,杂乱无章地乱忙一通。如果办事缺乏条事,这件事还没做完,又急着去做那件事,眉毛胡子一把抓,其结果只能是越急越糟,一件事也做不好。
(4)生活要有节奏。
应当给自己规定严格的生活制度,规定每天起床、就寝、用餐、学习及其他业余活动的时间,增强生活的规律性和节奏感。严格的生活制度和生活秩序,对于帮助我们形成条理性和规律性,培养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的行为习惯,克服急躁情绪,都有很大的作用。
(5)遇事要善于思考。
考虑问题要从现实出发,不要跟着感觉走,要把问题看得高远些,做一个实在的人。克服浮躁,脚踏实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我们能安下心来认真做一件事情,就没有做不好的。
6.路径依赖:好习惯让人终生受益
品读小故事:
恰科是法国一位大银行家,从小就养成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非常认真的好习惯。恰科年轻时,立志在银行界谋职。一开始,他就到一家最好的银行去求职,结果连连碰壁。但恰科痴心不改,继续追求。后来,他再次来到这家银行,直接找到董事长,然而,他与董事长一见面,就被拒绝了。这已是第52次遭到拒绝了。当恰科失魂落魄地走出银行时,看到银行大门前的地面上有根大头针,他弯腰把大头针捡了起来,以免伤人。恰科的这个动作正巧被董事长看到了。董事长认为,如此细致认真的人,是难得的银行人才,所以,当即决定改变主意,雇佣他。第二天,恰科便收到了银行的录用通知书。
心理学解读:
看了前面的故事,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故事:
北京某外资企业招工,报酬丰厚,要求严格。有一个高学历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几乎就要如愿以偿了。最后一关是总经理面试。总经理说:“我有点急事,你先等我10分钟。”总经理走后,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围住了老板的大办公桌,随意翻看桌子上的文件和来信。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宣布说:“面试已结束,很遗憾,你没有被录取。”这位年轻人大为不解:“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刚刚离开期间你的表现,就是面试。本公司不能录取随便翻阅领导人文件的人。”年轻人傻了。因为从小到大,他就养成了随意翻看他人东西的习惯,并且从来没有人告诉他这是一个坏习惯。
这两个事例说明习惯不同,人的机遇就不同。
一个人的习惯决定着他的未来。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习惯构成的日常行为规律。正是好习惯,帮助他们开发更多的与生俱来的潜能。优秀的能力,良好的个性都是在习惯中获得的;没有好的习惯,就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优秀能力和优良个性。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提出了“路径依赖”理论。由于他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规律,从而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道格拉斯?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
有一个很著名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形象地认识路径依赖现象: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约合1.44米),这个标准距离是怎样确定的呢?
这要从古罗马说起。古罗马时代,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因此,古罗马人以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作为战车的轮距宽度。
当时的整个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他们的军队所铺设的,因此,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如果马车用其他轮距,它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
后来,人们发明了电车,而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成为了电车轨的标准。而早期的铁路又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因此,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又成为了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
原来是牵引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决定了千年后的现代铁路铁轨宽度。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要由铁轨宽度来决定。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美国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竟然是由两千年前牵引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所决定的。
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一切选择都会受到“路径依赖”的影响,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好的未来,我们就要做出正确的路径选择。好的路径会对我们起到正面的作用,不好的路径会对我们起到负反馈的作用,而这些选择一旦进入锁定状态,想要脱身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一个人的习惯就像是走路,如果从一开始选择了一条道路,惯性的力量会使一个人不自觉地强化自己的选择,并且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因此,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将影响我们的一生。
一个人在年幼时养成的习惯将决定他的性格,进而决定他一生的命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过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研究,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杰出的成就,良好习惯是最重要的原因。英国诗人德莱敦也说过:“首先我们培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培养出了我们。”这就是说,首先我们养成习惯,然后习惯成就我们。良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不良习惯让人终身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