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中国3D打印的未来
7127200000019

第19章 人才培养是关键

3D打印对教育的影响

由于桌面级3D打印机价格已经基本回落到1万元以内,大多数学校和家庭均有这个承受能力,成本并不是太高,他们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3D打印技术,并从中获益。

但这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延伸问题——人才匮乏。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在使用3D打印技术做一些设计和创意,有些学校已经在它们的课程设计里面纳入了3D打印的内容。但这些远不能充补3D打印行业的人才缺口。

随着3D打印市场的逐步启动,社会需求将逐步增加。如何培育更多的3D打印应用人才和研发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职业技术教育是关键

不能治病的科研项目让人质疑其存在的价值,不能用的知识也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这种观点被称为是“实用主义”,可是很多时候,如果知识不能实用,就只能沦落为摆设,挂在墙上看看并无多少实际意义!因此,大学教育应该面向社会,面向经济社会的具体某个单元,做精细化分工,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更多实用型、专业型职业工程师,避免面面俱到、门门懂、样样通的人才。

大学改革应以培养职业工程师为主

人才培养的问题,关键在学校,其次在社会。当前,我们的大学90%以上都是大而全或小而全的泛知识性人才培养体系,职业教育只有不到10%的比重。而德国制造业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就在于德国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只有20%的大学培养我们这样的泛知识性人才,其余80%都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企业培育职业工程师和高级科研人才。

德国职业教育模式被称为“二元制”和“二八式”。所谓“二元制”就是:将企业和学校结合起来;将理论与实践完整地结合起来,理论为辅,实践为主;将考试变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国家重视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一律由各行业协会负责,而不是像我们一样由政府主管机构来操盘。

德国职业教育高度发达,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使实习中碰到的问题能及时从理论上进行探讨,理论问题又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实现融会贯通。

所谓“二八式”,就是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教育进行分类,即20%的大学普通教育,80%的高等职业教育。这样的好处在于,毕业后的学生都拥有一技之长,能够迅速融入社会,就业不是难事,而且学有所用。企业能够提前与学校挂钩,学校理论学习、企业实践操作、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这样就能够全方位融入到企业中。

当前,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驱动下,我们广大制造业的专业人才需求将是一个巨大的空间,如果我们每年毕业的700多万大学生中有80%来自高等职业教育的话,相信我们制造业的创新水平和信息化能力将至少提速5~10倍。

机制体制应为自主创新提供机会

目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在4%左右,科研投入占GDP的比例在2%左右,虽然年年都在递增,但是与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比较,还有不小的差距。这是从财政支持的角度来说的。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可能还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机制和体制的掣肘。

全世界的精英人才基本上都在美国,全世界最顶尖的技术也都基本掌握在美国人手里。为什么美国能够成为全球创新的高地?核心就是美国可以给创新一个机会,有创新的机制和体制,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呢?

我们的机制和体制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我们的人才培养,主要是依靠“大而全”或者“小而全”的大学,从我们踏进校门的第一天起,就是以“分数”论优劣。其实,现在来看,任何事情有没有标准答案?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你说错的,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实也是正确的。这就是辩证,如果你看的角度不一样,甚至站的立场不一样,结果肯定就不一样。错的,也是正确的,这才是科学的判断。正确的,是因为立场和先决条件决定的。标准答案欺骗了我们很多人。科学研究如果只是一门心思关注某个标准选项而忽略同时存在的另外选项,这样的科研永远都是缺乏创新的。

我们中国人很聪明,模仿能力特别强,但是往往都是“马后炮”,拿不出原创性,甚至颠覆性的东西出来。几年前我看到一些会议和地方政府号称要在几年内培养出多少家微软型的企业,打造出多少位乔布斯型的人才,不禁哑然。我们的教育模式出了问题。认定了标准答案,往往会忽视客观存在的另外一个次标准答案。这就是机会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也最容易被“炮灰”。

其次是年轻工程师很难独当一面,论资排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年轻人争取不到机会,也拿不到相应的科研经费。我们大学里面很多导师为什么每年收入颇丰,关键在于学生就是他们的免费学徒,导师变成真正的“老板”。即使科研成果发表,往往也很难署上学生的名字,顶多只是第二第三作者。每一项大的科研基金项目,能够拿到的大多是有关系的人运作的,最后落到具体项目的却非常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很多项目包装的很好,却没有什么超预期成果问世的主要原因。

职业教育任重道远

我们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虽然定位在职业教育体系,但是与企业还没有实现无缝对接,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大多数中等或高等职业学院培养的学生还处于中低技术水平阶段,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实验设备落后。一台高档的实验设备往往需要成百上千万元,一般的职业学院没有这个能力购买。缺乏必需的实验设备,对教学实践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是如果我们学校与企业结合起来,将试验车间建在企业,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不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吗?

第二个方面,定位有问题。职业院校的定位往往是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工人,然而,学生们大多数有更高的追求,并不局限于技术工人,他们看得更高更远。因此,我们要立足于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师和技术创新型人才,建立一套高级工程师成长体系,要求必须取得高级职业技术认证,并在技术岗位上持续工作时间不得少于3年等限制条件。同时,对于这样的高级工程师的待遇要有一个指导标准,避免留不住人才,就像美国焊接学会制定的AWS标准,颁发的焊接检验师CWI证书,可以在全球通用,而且工资待遇比普通的电焊工要高一倍以上,而且还很不容易招到这样的电焊工。

第三个方面,职业技术学院的经费紧张,职业教育往往过分依赖政府财政补贴。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职业教育就是应该直接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定向培养与专业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根本。联合企业办学,联合社会办学,是必须的条件,这样才有利于职业教育走向市场。

另外,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缺乏正面的认识,往往看不起职业教育,其实质就是看不起技术工种,这与我国工业化国家的实际相背离。同时,我们的创业环境并未成熟,税收过高和融资难是导致刚刚起步的小微企业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如何鼓励创业,从融资渠道、人才引进、税收政策层面上为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引起关注。

创新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可能必然需要模仿,需要吸收,需要集成,但是更需要原始性创新。专业化技术人才,成熟的创业环境,是我们自主创新的真正原动力。

推动3D打印职业技术教育

我逐步发现,3D打印这个产业要想顺利推进,得重点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市场没有打开,二是人才严重缺乏,三是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四是技术本身还有待不断完善和提升。这四大问题不解决,再好的展望都只能是愿景。

那么,接下来,联盟的工作就是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3D打印成熟和发展的过程。首先,应用市场的打开,我们是通过集中在主要工业城市建设3D打印创新服务中心的模式,来推动3D打印与当地传统产业的结合来实现。尽管很多政府热衷于短期的GDP效益,吹糠见米的行为给联盟的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但是我们还是要坚定地推进下去。我们相信,这可能是集中打开3D打印应用市场最好的商业模式。第二,商业模式,我们主要是围绕加工服务来增加投资者收益,以及打开市场需求,并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办法来加以完善。第三,技术的完善,我们主要是通过扩大需求,满足用户的各种需要来不断提升;第四,人才短缺问题,我们希望加大教育和培育的力度,通过打造3D打印学院(研究院)的模式为社会提供专业人才。

3D打印行业在人才需求方面面临两个难题。一是3D打印企业招不到专业性人才,人才短缺现象已经非常明显。二是学校还没有系统培养3D打印人才的机制和学科。也就是说,3D打印人才短缺还没有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造成这个问题很现实的原因是:3D打印是一个圈子很小的细分产业,平时行业的动态,也呈现出小圈子说、小圈子看、小圈子用的现象。如何能够把这个圈子扩大?如何做到有几千人、几万人对3D打印有深入的了解,让数万名真正懂3D、用3D、爱好3D打印的人才帮助这个行业做些事情?这不仅仅是关系到我们几十家、一百多家3D打印企业的事情……

为此,我们原本设想在2014年9月正式成立国际国内第一家3D打印学院,并正式参与计划内招收本科生。后来经与教育主管部门沟通,觉得比较复杂,目前教育部还没有这样一个学科,而且要申请一个新的学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看来直接申请本科教育有困难,有朋友建议,一是招收3D打印专业方向的研究生;二是推动短期职业技术教育,向社会培训3D打印人才。

说到人才培训,联盟的优势在于,拥有全球3D打印行业最资深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企业,他们是教育培训的师资来源。同时,利用我们的创新服务中心平台可以为会员提供实习实践基地。

我一直倡导职业技术教育,前面也做了很多分析。对于3D打印这样专业性的教育,我们力主采取实践培训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的培训不适于传统的理论灌输方式,不需要空谈许多大道理,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让学员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如果我们能够在三年内培养几千名学员,他们中绝大多数会选择与3D打印相关联的工作,要么自己买3D打印机创业,要么选择做服务,要么选择做营销推广3D打印机,将来他们将是我们3D打印行业最大的推动力。

目前,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推动下,我们正在和四川、广东、江苏、山东的几所大学探索合作模式,年内至少启动两所3D打印研究院,一方面做3D打印技术培训,另一方面则开展3D打印产业研究。

2015年我们有一个目标,力争培训1000名学员,制定3D打印教育培训标准、完成教材编写,组建师资队伍,争取5年内将教育培训板块运作上市。

争取在未来三年,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第一家3D打印学院能够在国内创立,3D打印教育培训工作能够进入一个可持续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