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中国3D打印的未来
7127200000016

第16章 成立3D打印联盟的目的和意义(1)

产业联盟成立背景

几乎整个2012年,全世界的媒体都参与到“3D打印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讨论中,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也对3D打印充满无限期待。而我本人作为亚洲制造业协会的执行者和运营者,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制造业与世界先进制造业对话,如何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我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自2012年5月开始,我潜心研究3D打印技术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3D打印技术能否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3D打印技术的现状是什么?为什么3D打印技术诞生30多年来没有发展起来?我国3D打印技术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比较,差距在哪里?3D打印技术应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产业化路径?除了在工业领域的运用,还在哪些领域能够分享3D打印这项先进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快乐和方便……

在深入调研过程中我突然发现,3D打印这个市场虽然看起来非常大,但是这个圈子却非常小,国内从事3D打印技术研究的单位和企业,大大小小加起来总共才10来家,真是屈指可数!不仅国内如此,国际上从事3D打印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加起来也不到100家。

那么,这个行业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呢?如何才能解开这个死结?这个行业还有发展的前景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反复思考、论证、座谈。我发现,3D打印这个圈子不仅小,而且力量还分散,基本上沿袭了我国科研单位传统的陋习:不交流、不沟通、不合作,互相诋毁,总觉得自己的技术就是最好的,瞧不起别人的技术,而且相互之间无形之中都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隔离墙。

如果一项好的技术长期雪藏在一个小圈子里,外界获得的信息既单薄,又不全面,造成圈子内的信息传达不出去,圈子外的需求了解不到,技术与市场形成“两张皮”,只能说明这个产业发展的前景很不乐观。

当然,国内3D打印行业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国际上也同样存在。

接触3D打印技术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但是一直缺乏一个让我潜心研究和认真思考的外部环境。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教授是国内较早涉足3D打印技术的专家之一,在新华社一位朋友的引荐下,由他担任董事长的武汉滨湖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早在3年前就加入亚洲制造业协会,目的是希望认识协会中更多大型制造业会员企业,将这项先进的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结合起来。当时,大家称这项技术为“快速制造技术”,还没有“3D打印”这个说法。史玉升教授送给我许多资料,我看了半天,也没有觉得这项技术究竟有多神秘。

在2012年12月举行的第五届亚洲制造业论坛上,我们专门安排史玉升教授做一个专题演讲。他前面的演讲嘉宾是一汽集团模具公司的吴国峰总经理,介绍了他们这几年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出的复杂模具,获得大家一致好评。等到史教授上台演讲时,他很轻松地告诉大家,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很容易就可以把任何复杂的模具做出来,而且时间短、效果好、成本低。与会代表对此都很好奇,主动邀请史教授会后前往讲课和考察。在史教授笑容满面地离开会场的时候,我能够感觉到他对本次年会的满足和收获。

2012年5月,我们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制造业论坛上,将史教授推举为2012年中国制造业十大创新人物。我们的初衷也是希望让更多会员企业对快速成型技术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但是,很多企业和我一样,由于缺乏一个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外部环境,要想接收这些新技术总是需要一个过程。

2012年7月,在3D打印技术被炒得最热的时候,我下决心要把这项技术搞清楚。我在电话中告诉史教授,我发现3D打印技术与快速制造技术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建议他要搭乘“3D打印热”的快车,把“快速制造”也热起来。史教授很激动地告诉我说:“罗总啊,你现在关注3D打印技术,我很高兴,我们有希望了!快速制造技术其实就是3D打印技术,只是各自的称呼不一样。”

史教授不仅给我授业解惑,还给了我鼓励和勇气。后来,他见到业内很多专家和媒体记者时都说:“罗总厉害,开始还经常问我一些问题,半年下来他就成了专家,思路清晰,难能可贵!”

从2012年9月开始,我觉得需要尽快行动起来,组建一个3D打印技术的行业组织,将这个圈子统筹起来,把这些分散的力量整合起来——这就是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产生的背景。

没有想到,当我就这个想法与业内几家科研单位和企业沟通的时候,他们仿佛已经从我的思路中看到了行业发展的希望,都全力支持、积极响应。

清华大学颜永年教授是国内最早涉足3D打印技术研发的专家之一,他对联盟的成立给予了积极支持,他认为这个行业必须要有第三方力量站出来,才可能整合起来。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都是国内最早涉足3D打印技术研发的科研单位,过去因为争夺项目、争夺科研经费,经常搞得面红耳赤,不能齐心协力。颜教授认为,如今,应该是3D打印技术这个产业快速发展的时候了。

对颜教授的话,我深有感触。就在联盟成立以后,居然还有一位教授亲自给已经加入联盟的会员企业打电话,要求他们不要加入联盟。后来,经过多方渠道证实,我们没有选择这位教授担任联盟理事长,他对此颇有意见。

不是我们不愿意邀请这位教授或者不尊重这位教授,也不是后来有朋友问我是不是清华和华中科大、北航故意不邀请这位教授。发起联盟主要是我们的想法,当初,我们其实对国内这个行业并没有现在了解得这样深刻,对这位教授并不了解,是我们的责任。

在联盟工作开展过程中,第一次全面地与不同高校的这么多教授打交道,说实话,还是比较难的。与专家学者打交道的确是一门比较考究的学问。不过,还好的是大家似乎都明白了一点,亚洲制造业协会是第三方,与他们没有任何利益冲突,而且也没有从中捞取任何好处,所以他们非常配合。

至于联盟使用一个什么样的名称最好呢?3D打印这个说法,开始并不被业内专家看好,特别是科研单位就没有完全认可。他们觉得,3D打印是“小儿科技术”的代名词,降低了他们的技术含金量。他们反复强调,“增材制造”代表了传统制造方式革命性的特征。

当然,过去30年来,这个行业的称谓有很多,外界云里雾里,不知道相互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总体来说,“增材制造”“快速制造”的说法占据业内主流,此外还有“堆积制造”“叠加制造”的称谓。

3D打印在2012年这样火爆,全世界基本上都知道了,这是多好的广告宣传!我们要善于借力打力,一定要把3D打印技术完整地推广出来。“增材制造”显得太理论、太生硬、太书本化了,不利于我们在社会上推广。名称一定要简明易懂,容易接受,我们不能始终把自己划定在一个小圈子,自命清高。我一再提醒大家,要是我们错过了这次机会,今后可能这个产业要再发展就非常困难了。最终,“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的名称得到所有发起人的认可。

2012年10月15日下午,在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司、政策法规司领导参加和见证下,我们在北京国际饭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成立仪式和3D打印技术产业发展的研讨会。与会成员一致认为,我们今天成立的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向产业化过程中迈出的一小步,可能是未来3D打印史上的一大步。大家一致认为,联盟的成立标志着3D打印技术新时代的来临。

我在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对联盟近期发展提出了三点意见:

第一,搭建对话平台,促进3D打印技术国际间的交流。我们发起成立了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有了行业组织,便于我们有统一的声音向政府主管部门传达我们的诉求,便于向外界准确传递我们的声音,也便于深化国际间的对话合作。一方面,我们每月要出版一期业内最新资讯信息,及时提供给联盟成员和政府部门,以及一些用户企业;另一方面,我们要开办中国3D打印技术联盟官方网站,要给每位成员企业做广告宣传推广,要让社会各界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和了解我国3D打印技术。我们在2013年要举办一次国际性的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年内,要组织联盟成员与媒体的见面会。

第二,要制定行业标准,引导3D打印技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任何一项新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都需要一个行业标准,因此,我们将尽快会商主管部门,征求他们的意见,尽快组织相关科研机构和联盟成员起草行业标准。

第三,引进风险基金、产业基金,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目前,新兴产业在很多方面还并不完全成熟,但是,新兴产业毕竟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而3D打印技术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在起步阶段就给予大力扶持,特别是资金支持,营造良好的投资融资环境。我们将引进专业的产业基金、风险基金配套,并寻求主要金融机构合作。

我的想法获得了联盟理事会成员的积极支持配合,这增强了我的信心,也使我再次看到3D打印产业发展的希望。会议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教授(2012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大型金属结构件直接制造的发明人)被推举为首任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史玉升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国内最早从事3D打印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被推举为联席理事长,我被推举为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湖南华曙高科有限公司总裁许小曙(美籍华人)、南京紫金立德电子有限公司(国内最早从事桌面级3D打印技术的企业)总经理连宁和我被推举为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机械学院颜永年教授(国内最早从事3D打印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昆山永年先进制造技术公司董事长)被推举为首席顾问。

会议后的当天晚上,“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成立”的消息便占据了国内外许多媒体的重要版面,“世界首家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的诞生预示着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发展将步入黄金期”的报道吸引了各界的眼球,也为联盟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接下来我们对联盟机构进一步完善,很多企业和科研单位主动申请加入联盟。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领域著名专家、国家发明技术一等奖获得者黄伯云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总工程师、国家发明技术特等奖获得者徐志磊研究员被推举为荣誉理事长;英国增材制造联盟主席格瑞汉姆·卓曼和清华大学颜永年教授被推举为首席顾问;美国Drexel大学周功耀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杨永强教授、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公司总经理李涛、比利时Materialise公司首席执行官Wilfried Vancraen、深圳光韵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侯若洪、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段宣明、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耀棠、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张文武、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公司总经理冯涛、武汉金运激光股份公司董事长梁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徐明恩教授被推举为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张人佶教授、上海大学胡庆夕教授、中北大学白培康教授、四川大学殷国富教授等专家被增补为顾问;武汉滨湖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无锡飞而康快速制造公司、鞍山煜宸科技有限公司、南充元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波鸿集团、上海彩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峰华卓立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成都航利集团、杭州先临三维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等业内企业和用户企业为理事单位。

3D打印行业的权威专家

徐志磊:工程物理界资深专家、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

195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历任机械工业部上海机床厂工程师、主任设计师、设计组副组长,二机部九院设计部核装置设计室副组长、组长,九院八所核装置设计室主任、总体设计部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工程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核武器工程设计专家,曾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一次国家发明三等奖,两次国家发明四等奖和多次部委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黄伯云:材料领域资深专家、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

1970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1986年获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学位,1986—1988年在美国田纳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88年回国后,一直在中南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历任教授、副校长、校长。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摩擦材料、高温结构材料、粉末冶金材料以及其他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主持研究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荣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发表EI、SCI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2部。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粉末冶金联合会主席,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粉末冶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

颜永年:清华大学教授、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首席顾问

有人形容颜永年教授是“准院士”,“不是院士的院士”。他性格刚毅、执著,过去不小心得罪了一些人,当第一次参评院士受挫后,颜教授决定不再申请参评。他是清华大学第一任材料成型制造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和第一任清华大学生物制造研究所所长,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863计划及与企业的横向合作任务。作为总设计师完成5台套世界级的我国重装行业和国防上急需的重型液压机,转让技术帮助企业生产数千台10000吨以下的各类液压机,创产值数十亿。在多功能快速成型制造系统、组织工程材料的大段骨快速成型制造等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省、部级奖5项,拥有发明专利10项,著、译书12册,发表论文263篇,其中SCI收录21篇、EI收录47篇,几年来培养博士生35名。

史玉升: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联席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