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中国3D打印的未来
7127200000014

第14章 3D打印产业化路线(3)

光韵达董事长侯若洪做事一向低调务实,他对3D打印技术的产业发展持乐观态度。不过,他一直主张加工服务中心一定要买国外最好的设备才能加工出最好的产品,才能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相信产业的前景也相信国外设备更有保障,这是业界一部分从业者的共性。对于这种状况,我既为大家对正视行业发展的优点和不足感到欣慰,也为从业者在设备选择时对国产品牌的不信任感到担忧。

滨湖机电

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应该是国内最有科技实力的3D打印企业,起步早、产品种类多、研发能力强,是典型的教授办企业,公司每年都在发展,发展的步伐却不是很快。

公司地处武汉中国光谷,从事机电一体化装备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是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为依托单位,生产快速制造装备,提供快速制造/快速制模/三维测量成套技术,并进行技术服务和咨询,是国内生产快速制造装备品种最多的单位,所开发生产的大型激光快速制造装备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权威奖励,2011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依托史玉升教授团队强大的科研基础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在快速制造领域已获得30余项专利。1994年成功地开发出我国第一台快速制造设备,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和好评。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公司研制出的工业级1.2米×1.2米、基于粉末床的激光烧结快速制造装备,是全球最大成型空间的此类装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并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同时“HRPM系列金属粉末熔化快速成型系统”也成为国内领先的商品化快速制造设备。

关于滨湖机电的发展,我和公司董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史玉升教授交换过意见,我认为滨湖机电缺乏真正懂市场运营的团队,专家只是学术界的专家,不是市场运营的专家。要是有一批市场高手,公司治理机构进一步完善以后,这个公司的发展将不可估量。史玉升教授是一位很可爱的专家,其实,他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对我的看法他完全赞同。可是,要调整公司策略,他的确感到力不从心。

银邦股份

银邦股份是国内铝基复合材料行业的领先者,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钎焊用铝合金复合板带箔生产商,也是国内唯一的电站空冷系统用铝钢复合带材批量生产企业,其自主研发的铝钢复合带材,相关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首次实现了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改变了国内电站空冷系统用铝钢复合基管材料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

银邦股份于2012年7月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募集资金8.92亿元,投入年产20万吨层压式金属复合材料扩建项目,总计12.1亿元,预计2016年7月31日达产。达产后,公司产能将由现有的7.5万吨扩大到20万吨,其中铝合金复合材料10万吨,铝基多金属复合材料5万吨,铝合金非复合材料5万吨。募投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有效突破公司产能瓶颈,优化公司产品结构,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比重将提升。

2013年8月15日,银邦股份与无锡安迪利捷公司合资成立的飞而康快速制造公司,将利用3D打印技术之一的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生产高密度、高精度粉末冶金零件以及医疗器械零部件等产品。

2013年6月9日,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与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在银邦股份公司参股的飞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为“中澳轻金属联合研究中心(3D打印)”揭牌,宣告中国—澳大利亚轻金属联合研究中心(3D打印)正式成立。

据介绍,中澳轻金属联合研究中心(3D打印)为中澳两国有关领导人出席由澳大利亚政府举行的中澳建交40周年活动时,续签《关于科学与技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内容之一。此研究中心的挂牌得到了中澳双方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公司表示,研究中心汇集了中澳轻合金研究和开发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为轻合金研发搭建了更高层次的创新发展平台,持续深化双方在金属3D打印领域的设计研究工作,建立新一代轻合金材料及添加材料制造技术的方法和工艺,将有力地推动轻金属的持续发展。

金运激光

2013年10月30日,在金运激光召开的投资者交流会上,公司董事长梁伟为大家描绘了一幅3D打印“云工厂”的宏伟蓝图。作为金运激光“云工厂”建设的突破口,被冠名为“记梦馆”的3D打印人像馆,将重点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按照规划,金运激光将在未来1年内开设100家“记梦馆”。

梁伟坦言,公司的业务流程贯穿研发、生产到售后服务,最后却只能通过卖设备来挣钱,盈利模式十分单一。如果沿用过去做工业产品的发展思路,单靠扩张规模的方式来做大,并非理想的发展方式,而3D打印是个不错的选择。

公司由“激光设备制造商”转型为“激光3D数字化技术应用服务创新平台”,并非对过去业务的颠覆,而是延伸。梁伟认为,3D打印经过近三十多年发展依然没有形成足够的产业规模,主要原因是3D打印尚未建立一种适合其发展的新的商业模式。3D打印有市场需求,但并不集中,以至于在传统商业模式下并没有体现出很好的商业价值。

正因如此,公司将借助B2B模式实现3D打印线上线下业务的有机互动,借用这种新的模式,打造国内最大的3D激光创意产品定制加工工厂和大数据中心。这个设想,便是金运激光的“3D打印云工厂计划”。

按照设计方案,“云工厂”的目标客户主要定位于从事设计、创意、工业制造等相关行业的商业用户,次要目标客户为追求潮流的个性化消费者。未来,消费者可以将激光加工及3D打印数据上传到“云”,或将创意提交给云平台设计师完成模型数据设计,再由云端工厂集中生产制作完成,并通过物流系统交付消费者。

2013年,梁伟先生一直找我沟通,就3D打印技术如何与市场结合交换意见。我们有两点共识:一是目前3D打印还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二是3D打印技术的发展还是要先从应用入手。

为此,金运激光将分步骤推进“云工厂”建设:第一阶段是研发桌面级3D打印机;第二阶段是开设实体店,并在其他平台开“旗舰店”;第三阶段是建设云端工厂。

杭州先临

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靠100万元起家,由几位20多岁从浙江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创业组建团队。这家公司一开始并没有3D打印方面的技术和基础,而是依靠代理德国、美国、英国和国内3D打印企业的产品,通过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对3D打印的认知积累,逐步引进人才,开始自主创新,生产桌面级3D打印机、内雕机、三维扫描仪等设备,并具有一定的水平。

公司目前专注于三维数字化与3D打印技术,将两项技术进行融合创新,提供专业三维数字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应用于工业制造、生物医疗、文化创意三大领域,帮助这些行业的客户降低产品开发制造成本,缩短产品交付周期,并有效提高产品和服务品质。

在所有会员企业中,我认为这是一家可能最有活力的企业,虽然研发团队的实力上不一定是最强的,但是发展后劲可能是最足的。核心成员清一色的年轻人,思维敏捷,对市场的分析判断力很强,转弯很快,能够吃苦。

3D打印热起来以后,一直有冷眼派认为用这种技术做模型、模具,成本上比不过手板,精细度又不及雕刻机。对此,该公司负责人回应,做立体雕刻比较成熟的5轴雕刻机售价上百万元,其优势在于加工金属材料,做一个数据包(类比于3D建模)都需要3000元,工业级的3D打印设备同样可以达到雕刻机的精度。

怎样“挑战”手板?他们表示要跟客户充分沟通,制订详细的解决方案,根据对方的需求来选定精度和材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成本。“我们可以只打印手板难以加工好的曲面,剩下的部分都用传统工艺”,“根据每个部位的功能不同,可以用多种材料组合:金属+尼龙+ABS,不一定都要贵的材料”。他认为手板对工人的技艺、经验要求高,而且不能保证一次性成功,“做十个甚至有五个不成”,但3D打印可以多台同时操作,品质、速度都能得到保证。

太尔时代

清华大学颜永年教授是3D打印行业最具代表性的专家之一,他个性耿直、做事执著专一,尽管已经年近80,精力还是那么充沛旺盛,在这个行业我们还是能够经常看到他的身影。

早在2003年,颜永年教授的团队就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专门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业级和桌面级3D打印机的企业。通过十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规模的桌面级3D打印机制造企业。其桌面级3D打印机UPI是全球三大品牌之一,还是在Windows 8.1面市后,在全球范围内可与该操作系统接口的唯一产自中国的桌面级3D打印机。

太尔时代3D打印机基本代表了国内3D桌面机的最高水平,打印用途广泛,可应用于工业制造、航空航天、医疗、教育、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

南京紫金立德

公司由江苏紫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和以色列Solidimension公司于2008年9月组建成立,专业从事3D打印机(三维快速成型机)及其耗材的开发、生产、销售,并提供相关服务。产品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主要包括工业设计、智能制造、高等教育、文化创意、生物医疗、建筑设计等行业。公司现拥有年产5000台桌面级3D打印机的生产能力,产品市场遍布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中国、荷兰、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及中国台湾等30多个经济技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南京紫金立德虽然也是生产桌面级3D打印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打印机可以打印许多功能性产品,是独家使用Lom技术的生产企业。

江苏永年激光

公司源于清华机械系重型装备和RP团队,以清华大学颜永年教授为核心,带领老中青全方位人才于2012年12月发起成立,公司拥有一支由清华大学教授组成的顾问团队,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从事金属和精密快速成型技术(3D打印)设备、工艺、控制等方面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致力于将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提出A-D M成型新技术路线,并将激光熔覆沉积(LCD)和选择性激光熔化(SLM)/烧结(SLS)两类金属增材成型技术中的CAD模型、分层与路径规划、工艺参数和激光使能系统等相关信息和异构数据,采用CIMS的技术原理和系统集成方法,构建激光增材成型平台,为航空、核电、石油以及模具行业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从个性化定制开始

以上这些企业纷纷结合自身特点在应用上想出路,但从他们的发展时间可以看出,集中在近几年出现明晰的商业思路。不少专家认为,3D打印是上上个世纪的思想,上个世纪的技术,这个世纪的市场。

3D打印技术在沉寂多年之后重新火爆起来,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经济学人》杂志功不可没,他们将3D打印技术看做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引起社会各界对3D打印的无限好奇。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用3D打印零部件再组装的产品。有消息称,松下电器公司正在计划将可高效生产树脂和金属部件的3D打印机应用于家用电器制造生产。海尔集团等公司已经于很多年前就开始运用3D打印机开发家电模具,使生产成本降低30%左右。除了模具之外,玩具、医疗、牙科、首饰珠宝等行业是3D打印增长最快的市场。

曾经在京东商城看到,已推出了几款个人用3D打印机,价格在14999元到39999万元不等,配套的ABS塑料售价为699元/件。淘宝网最便宜的3D打印机售价仅为2000多元。有记者问我,哪个价格更为合理。我觉得,目前,一般桌面机(不是功能性的)的价格在四五千元比较合理,2000元这个价格还是不太现实。有人买过这样的设备,大多是山寨货,质量并不好。

Stratasys创始人斯科特·克伦普坦言,3D打印的确更适合一些小规模制造,尤其是高端的定制化产品,比如汽车零部件制造。虽然现在主要材料还是塑料,但未来金属材料肯定会被运用到3D打印中来。

3D打印是否会步光伏产业的后尘

对于3D打印的发展,我非常乐观,未来几年全球3D打印仍将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2017年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可望实现百亿目标,全球规模可能达到500亿元。

美国《福布斯》中文网撰文称,这一预测让业界质疑,3D打印似乎正在步光伏发展的后尘。面对质疑,我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确实有不少新兴产业可能会步光伏后尘,科技含量低,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缺乏市场竞争力;但是3D打印不会重蹈光伏覆辙,因为我们现在着力推动的不是主张投资多少3D打印生产企业,也不是要鼓励企业盲目生产多少设备,而是要集中精力和资源打开应用市场;应用市场反映的是刚性需求,不存在泡沫。

3D打印技术目前还处于产业化的起步期,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发起成立了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改变了“小而散”的被动局面,坚持对联盟成员正确引导,不至于出现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建设。此外,我们坚持科学普及3D打印技术的相关知识,并采取抱团发展、集群发展的模式来集中建设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总部、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等项目来促进3D打印技术产业化。

对于这个问题,也有不少业内企业表示,近两年随着3D打印关注度的快速提升,3D打印市场化推广有了一定的进展,但要达到根本性的变化仍需要较长时间,这与光伏行业的发展有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