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武都区委宣传部 尹春平
尽管“5·12”特大地震过去3个多月了,但当时发生的一切依旧历历在目。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我和以往一样在公交车站等车准备上班,伴随着“轰隆隆”的巨响声,大地战栗,眼前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摆动,身旁的电线杆就如湖面的芦苇不停摇晃着,楼上的墙砖时不时从上边掉下来,远处武都城区的南北二山土尘四起,瞬间笼罩了整个武都城。
地震了!从震感我判断这是一次特大地震,我下意识地拿起电话往家里打,想问问家里的情况,可是一连拨了十几次,电话始终不通,心里不由得发急。眼见就快到了上班时间,不能再犹豫,我立即赶往单位。路上,随处可见倒塌的民房,全城的人向潮水般拥向街头,哭声、叫喊声此起彼伏,汽车的喇叭声,救护车、警车的警报声更是让武都城区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在路上听见过路的人说,葆真小学还是莲湖小学的围墙倒了,砸死了一个学生。事态严重!我同单位领导急急忙忙赶到葆真小学时,受伤的学生已送往医院,周围的群众介绍说,受伤学生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被倒塌的墙体砸死了……那一刻,我满眼泪水。随后我们立即赶往各医院看望受伤的人员,医院的楼房全部已裂缝,为了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医院将所有病人转移到院内,医院内的院子就成了住院部、手术台,院内到处都是等待救治的受伤人员,与时间赛跑的医护人员在人群中来回穿梭……
很快,从收音机上得知四川发生了7.8级大地震,有大量的人员伤亡。接着区上接到各乡镇上报的受灾情况,全区36个乡镇703个村普遍受灾,涉及12.36万户、54.84万人,全区因灾遇难116人,受伤1376人,数十万间房屋倒塌成为危房,学校、医院受到严重损毁,经初步统计估算,“5·12”地震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32.8亿元。
灾情发生后,社会各界的捐款捐物纷至沓来,一辆辆军车驶入武都,一架架飞机在武都城区上空盘旋,送来了救灾物资,中央、省级领导及时赶到武都区的重灾村看望受灾情况,6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区受灾情况,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当地居民和群众纷纷捐款捐物,我记得特别清楚的一位就是城区西关社区的李颖中老人,说她也没有钱,但在这大灾面前,看到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怀,人民军队的无私奉献,社会各界的热忱帮助,自己作为武都人更应做些事,她把家中喂养的三头猪捐了出来。看到这一切,我一次次被感动着,一次次让自己泪流满面。
随后几天,城区附近的几个乡镇传来了消息,都有不同数量的人员伤亡,伤亡人数不断上升,我的心揪得紧紧的。余震不断发生,武都区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分几组全力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一个特殊的时期开始了。我被分到新闻宣传报道组,同时要求所有办公人员立即撤离办公楼,在院子里办公。
借着余震的间隙,从房子里搬来两张办公桌,搭在太阳下面,就开始了我们余震中的应急工作。
我们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搭建的临时帐篷里的温度高达40摄氏度,汗流浃背;要么就是接连几天的大雨,帐篷里进了雨水,不得不在半夜起来往外排水,但无论是在炎炎烈日还是在雨天,我寸步不离工作岗位,坚持24小时值班。地震发生后两天两夜没睡觉,困了累了就在凳子上靠一靠,有时忙得连饭都忘记了吃。一个月来,我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武都区是地震的重灾区,一路路的记者开始向武都涌来。
做好记者接待工作,是新闻宣传报道组的本职。由于外地记者们对武都区的情况不是太熟悉,我们及时准确地为他们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截至5月28日,共接待来访记者12批40多人次。同时协调、组织重要新闻稿件报送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甘肃电视台》、《陇南日报》、陇南电视台等中央、省、市新闻媒体。
洛塘是我的家乡,我是多么渴望回家看看,看看我的父母和父老乡亲,给他们片言碎语的安慰。但我也清楚地知道,在这种大难之际,我必须到受灾最严重的村社,配合乡镇干部全身心投入到核查灾情、排除险情、统计灾情、安抚受灾群众情绪中去。琵琶、洛塘两乡镇交通条件差,基本所有村社都要徒步爬山才能到达,我靠着每天仅有的两包方便面和一瓶矿泉水,及时、准确地将一线灾情迅速准确地反映到指挥部。
回到单位后,我向家里打了个电话,家中虽然也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失,但我一想到下乡时看到的那些情景,主动为灾区捐献了我半个月的工资,为灾区群众捐赠了些衣物。我认为作为人民的公仆,在关键时期就要“立得起、挺得住、冲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