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时尚美容形象设计
6992900000032

第32章 基本举止规范

举止是一种不说话的“语言”,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受教育的程度、能够被人信任的程度及人的内在情感、内涵、修养。所谓举止就是指一个人身体的姿态和风度。姿态是身体所表现的样子,风度则是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弯腰,乃至一颦一笑,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仪态举止向他人传递个人的学识和修养,表达个人的情感。举止包括体姿和表情以及身体展示的各种动作。大方、得体、优雅的举止,不仅可以塑造自身美好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使各种礼仪表现得更充分、更完美,让人感到真实、生动。“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人身之有面,犹室之有门,人未入室,先见大门”就是我们先人提出的举止要求。

(一)站姿

站姿是站立时的姿态,是举止礼仪的内容之一,也是人们日常工作中最基本的举止。“站如松”就是说人的站立姿势要像青松一样挺拔才美,这是一种静态美,是培养优美仪态的起点,是发展不同动态美的起点和基础。良好的站姿能衬托出优雅的气质与内涵。

1.站姿的要求 站姿的基本要求:是端正、挺拔、优雅、具有稳定感。即所谓的“站如松”。从整体上看,正确的站姿应平(头平正、双眼平视、肩平)、直(腰直、腿直,后脑勺、背、臀部、脚后跟成一直线)、高(身体给人一种挺直、高大、向上的感觉),给人以挺拔劲秀、舒展俊美、庄重大方、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积极向上,同时又是轻松的、自然的印象。其具体要求如下:①头要正,头顶平,双目向前平视,嘴唇微闭,下颌微收,面带微笑,动作要平租自然。②双肩放松,稍向下压,身体有向上的感觉。③躯干挺直,直立站好,身体重心应在两腿中间,做到挺胸、收腹、立腰、提臀。④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虎口向前,手指自然弯曲。⑤双腿并拢立直,双膝和双脚要靠紧,两脚平行(男士两脚间可稍分开点距离,但不宜超过肩宽)。

以上是基本的站姿。男女的站姿略有不同。男士的站姿可为两脚成“V”字形,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中间,双脚与肩同宽而立,右手搭在左手上,贴在臀部,或一手垂于体侧,一手放在臀部。

女士的站姿可成双脚“V”字形或“丁”字形,身体重心在两足中间足弓前端位置,右手搭在左手上,贴在腹部,或一手垂于体侧,一手放腰部。

男女站姿应形成不同侧重的形象,男士应站得刚毅、潇洒、挺拔向上、精力充沛;女士应站得庄重大方、亲切有礼、优美秀雅。此外,不同场合对站姿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1)在升国旗、奏国歌、接受奖品、接受接见、致悼词等庄严的仪式场合,应采取严格的标准站姿,而且神情要严肃。

(2)在发表演说、新闻发言、作报告宣传时,为了减少身体对腿的压力,减轻由于较长时间站立双腿的疲倦,可以用双手支撑在讲台上,两腿轮流放松。

(3)主持文艺活动、联欢会时,可以将双腿并得很拢站立,女士甚至站成“丁”字步,让站立姿势更加优美。站“丁”字步时,上体前倾,腰背挺直,臀微翘,双腿叠合,亭亭玉立于众人间,富于女性魅力。

(4)门迎侍应人员往往站的时间很长,双腿可以平分站立,双腿分开不宜超过肩。双手可以交叉或前握垂放于腹前;也可以背后交叉,右手放到左手的掌心上,但要注意收腹。

(5)礼仪小姐的站立,要比门迎、侍者更趋于艺术化,一般可采取立正的姿势或“丁”字步。如双手端执物品时,上手臂应靠近身体两侧,但不必夹紧,下颌微收,面含微笑,给人以优美亲切的感觉。

2.不正确的站姿 站立时弯腰驼背,左摇右晃,歪脖、斜腰、曲腿、叉脚、叉腰斜立、身体倚门、靠墙、靠柱、撅臀部、脚不停地颤抖、无精打采地东倒西歪或双手放在衣兜里、插在腰间等都是不雅观的站姿。这些站姿给人以懒散、轻薄、不健康、缺乏教养的印象,有损于交际形象。如果是站立时间较长,可变换双脚、双手的姿势,身体重心可交叉落在左右脚上,但必须保持站姿的基本要求。

3.与人交往时不同站姿的不同含义

(1)在站立时胸背挺直,双目平视,这种站姿给人以自信、气宇轩昂、乐观向上的感觉;站立时弯腰屈背,这种站姿给人以精神萎靡、消沉、心理自闭、防卫意识强的感觉,在社交中处于劣势。

(2)在站立时双手叉腰,身体直立,一般是在社交中处于优势的表现,对面临的事物有充分的心理和精神准备,这是一种有信心迎接挑战的姿势。在站立时双臂交叉,则表明对他人谈话的审视或排斥的态度。女性常以此作为习惯的防御动作。

(3)在站立时双手插着口袋,挺胸直背,则表明在社交中不露心机、暗中思索。如果在站立时弯腰屈背,则是一种心情沮丧、苦恼的表现。

(4)在站立时肘关节交叉是一种保留或轻微的拒绝态度。

(5)当两人成“八”字形站立时,表明允许第三人加入他们的势力范围,成为二人封闭圈;当三人成“门”字形站立时,表明容许第四人加入,并形成拒绝他人加入的栅栏;当两人并肩站立时,表明双方关系较和平、友好;当三人并肩站立时,表明他们在受着同一种力量的约束;当二人相对而立时,距离较近,头与头形成“A”字形,表明不允许第三者加入的亲密关系;如果两人相对怒目而立,表明双方有怨气。

4.站姿的训练

(1)训练的内容:站姿是举止礼仪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加强站姿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站姿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站姿的规范化水平,从而使人在社交中形成良好的站立姿势。站姿训练具体内容:一是训练站立时身体重心的位置或重心的调整,使身体正直,中心平衡,能自然改变站立的姿势:二是训练挺胸、收腹、立腰、提臀、身体重心上升,使躯体挺拔向上;三是训练两脚位置与两脚间的距离,并与手的位置和谐一致,使整个身体协调、自然:四是训练站立时面部表情,面带微笑,精神饱满;五是训练站立的持久性。

(2)训练的方法

①背靠背训练:两人一组,背靠背站立,两人的脚跟、小腿、臀部、双肩、后脑勺都靠紧,并在两人的肩部、小腿部各放一张小卡片,不能让其滑动或掉下。

②贴墙训练:贴墙站立,脚跟、小腿、臀部、双肩、后脑勺都要紧贴墙面,让身体上下处于同一平面上,并在肩部、小腿部各放一张卡片,不能让其滑动或掉下。

③顶书训练:把书本放在头顶,为使书不掉下来,头、躯干自然会保持平稳。这种方法可以纠正低头、仰脸、头歪、头晃及左顾右盼的毛病。

④对镜训练:面对镜站好,检查自己的站姿及整体形象,看是否歪头、斜肩、含胸、驼背、弯腿等,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站姿训练每次要达20~30分钟,可结合微笑进行,强调微笑的准确、自然,始终如一,训练可配上轻松愉快的音乐,以调整心境,防止训练的单调,减轻疲劳。

(二)坐姿

坐姿是指人在入座时和落座后的姿态,是举止礼仪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举止。坐姿是静态的,但它有美与不美、优雅与粗俗之分。良好的坐姿传递着自信练达、友好诚挚、积极热情的信息,同时也是展现自己良好气质和内涵的重要形式。因此,要“坐有坐相”,做到端正、舒展、大方。

1.坐姿的要求 坐姿的基本要求是:庄重、文雅、得体、大方,即所谓的“坐如钟”。其具体要求如下:

(1)入座要轻要稳:动作协调柔和,神志从容自如。走到座位前面再转身,背对座位,右脚向后退一步,然后缓缓地轻稳地坐下。女士入座时,若身着裙装应将裙脚向前收拢一下再坐,不宜坐下后再站起来整理裙装。一般应从座位的左边入座和站立,不要坐在椅子上再挪动椅子的位置。若挪动椅子,声音要轻,避免发出声响,惊扰旁人。入座时。

(2)落座后,应双目平视,嘴唇微闭,面带微笑,立腰、挺胸、上体自然挺直,上身微向前倾,重心垂直向下。双膝自然并拢(男士可略分开些),双腿正放,双脚并排自然摆放。双肩平正放松,双臂自然弯曲,男士可双手自然地放在腿面上,掌心向下;女士可将右手搭在左手上,轻放在腿面上。

(3)坐在椅子上,应至少坐满椅子的2/3,脊背轻靠椅背。

(4)起身时,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站起,轻稳离座。

以上是基本的坐姿。男女坐姿略有不同。男士可将双脚略向前伸或将双脚交叉或叠放,手可以放在椅子或沙发的扶手上。

女士可将两脚并拢,两脚同时向左或向右放,两手叠放,置于左腿或右腿上。也可以将两腿交叉或重叠,但女士叠腿时要注意将上面的小腿向回收,脚尖向下。

此外,不同场合对坐姿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1)在谈话、会谈、谈判等比较严肃的场合,适合正襟危坐,上体正直,臀坐落在椅子中部,双手放在桌子上或腿上,胸部与桌子要有一拳之隔,脚可以并放或定期稍分小腿,或定期小腿前后交错。

(2)在倾听他人的教导、指导,或传授、指点时,对方是尊者、长者、贵客,坐姿除了端正以外,还应将臀坐落在椅子的前半部或边缘,身体稍向前倾,对对方表现出一种积极、迎合和重视的态度。

(3)在公关、社交场合,为了使坐姿更优美并便于交谈,可采用略侧向的坐法,上体与腿同时转向对方,双膝并拢,双脚相并或一前一后。

(4)在比较轻松、随意的场合,可以坐得较舒展、自由,可以经常变换坐姿,以得到休息。

2.不正确的坐姿 坐时将双手夹在双腿之间或放在臀下;将双臂端在胸前或抱在脑后;将双腿分开得过大,或将脚伸得过远,把脚叠成“4”字形,或架在桌子上,架起二郎腿晃悠,或不停地抖动,摇晃双腿:全身完全放松,瘫软在椅子上;头昂在沙发或椅子后面,臀部溜到椅子边缘,双脚翘起或伸直;弯腰驼背,全身挤成一团;在落座或离座时,碰倒杯子,踢倒椅子,打翻了东西,造成声响;与人交谈时,坐得太深,靠在椅背上;叉开双腿倒骑在椅子等都是不雅观的坐姿,给人以懒、缺乏教养且轻浮的印象。如果是端坐时间过长,可适当调整坐姿,但必须保持坐姿的基本要求,不能影响坐姿的优美。

3.与人交往时不同坐姿的不同含义

(1)正襟危坐,是严肃认真的表现,给人以正人君子的印象。(2)深深地坐在椅子内,腰板挺直,往往表明在社交中心理上处于劣势,不自信的表现。

(3)抖动着脚或腿,是内心的烦躁和不安的表现。

(4)张开双腿而坐的男性,是充满自信、有支配性格的表现。(5)一条腿自然架在另一条腿上的女士,是对自己的外貌较有信心。

(6)频频变换架腿姿势,是一种情绪不稳定、急躁的表现。

(7)把腿放在桌子上,以此来延伸自己的势力范围,这种人有较强的占有欲和支配欲,在接人待物上给人一种傲慢无礼的感觉。(8)有教养的女性,用脚踝交叉而坐,往往是一种比较委婉的拒绝的含义。

(9)听领导、长者训话时,始终微坐在椅子前沿,流露出在社交中心理上的劣势,缺乏精神上的安定感;或是迎合对方,是一种谦、虚的表现。在某些场合也表示随时起身要走。

(10)在会场中或公众场合,坐时手捂着嘴,掩嘴摸下巴,多是以评判的态度听对方发言。

4.坐姿的训练

(1)就座姿势练习。

①预备姿势:女士双脚成“V”形,男士双脚分开而立、平行、距离不超过肩宽。保持站立的基本姿态,目视前方,面带微笑。

②动作过程:右脚退后半步;女士右手捋裙(用右手沿臀部顺理一下裙子,不着裙装者则可像男士一样省去此动作);坐下;收回左脚,与右脚相并;控制动作,成规范坐姿姿势。

③动作要求:女士捋裙的动作要娴雅得体;女士坐椅子的2/3,不可坐满椅,也不可坐1/8,男子可坐满椅,坐在椅上后,上体要端直,女士双膝并拢,双手交叉置于小腹前,男士双膝可略开一拳头距离,双手分别置于左右腿上或左右扶手上。

(2)起立姿势练习。

①预备姿势:女士双膝并拢,坐于椅上,身体端直,双手交义置于腹前,目视前方;男士双脚并拢,双膝略开,双手置于左右腿上或椅子扶手上,目视前方。

②动作过程:右脚向后收半步;右脚蹬地,起身;收回右脚,女士双脚成“V”形,男士双脚分开而立,重心移至双脚之间;控制动作,成规范站立姿态。

③动作要求:起立时右脚要用力蹬地,要注意重心的移动过程;无论是坐或站立,都要保持上体端直。

练习各种坐姿可配合音乐,面带微笑,每次坚持20—30分钟。

(三)行姿

行姿是指人行走时的姿态,它与站姿、坐姿一样同属于举止礼仪的内容。行姿是在站姿的基础上展示的动态美,是站姿的延续动作。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交场合,行姿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体态语言,最能表达一个人的内涵和韵味,体现一个人的性格、气质、修养和精神。

1.行姿的要求 行姿的基本要求是:协调稳健,轻盈自然,矫健敏捷,有节奏感,即所谓的“行如风”。

其具体要求如下:

(1)上体正直,抬头,下巴与地面平行,两眼平视前方,挺胸收腹,腰应适当收紧,重心稍向前倾,精神饱满,面带微笑。

(2)双肩平稳,双臂以肩关节为轴前后自然摆动,上臂应稍贴、于身体,摆幅以30~40cm为宜。

(3)脚尖略开,脚跟先接触地面,依靠后脚将身体重心送到前脚脚掌,使身体前移,不要让重心停留在后脚。

(4)行走时要注意步位和步幅:步位,即脚落在地面时的位置,行走时两脚内侧行走的线迹为一条直线。步幅(步度),即跨步时两脚间的距离。一般以本人的一个脚长为标准步幅。但因性别不同,步幅也会不同,男士步幅稍大些,以一脚半距离为宜。女士因着装不同,步幅也不同:女士穿旗袍、一步裙、西装裙时步幅要小,碎步,两脚走成一直线,使裙子下摆与脚的动作显出韵律感,才能走出高雅的韵味;穿牛仔裤、健美裤时步幅可大些,两脚走成两条平行的直线,显得潇洒、敏捷。

(5)步伐稳健,步履自然,有节奏感:行走时,首要的是要保持匀速前进,这样,双脚等时相继迈出,能产生一种节奏的美感。其次,行走的速度要适中,一般以每分钟70~80步为宜,速度太快,形成的“碎步”,会使全身出现摇摆,尤其以女性更为明显,会使人的空间形象失去平衡感。速度太慢,给人以松垮、懒散与精神不振的感觉。适中的速度,能使上身大致保持直立、稳定,容易使人体各部分的动作达到协调,产生一种和谐美。

以上是行姿的基本要求,还应注意,男女的行姿应形成不同的侧重形象,男士的步态应雄健有力,豪迈洒脱,显示出英武的阳刚之美:女士的步态应轻捷、含蓄、优雅、飘逸,显示出柔美、庄重、文雅的温柔之美。

此外,不同的场合对行姿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1)参加喜庆活动,步态应轻盈、欢快、有节奏感,以反映喜悦的心情。

(2)参加吊丧活动,步态要缓慢、沉重、有忧伤感,以反映悲哀的情绪。

(3)参观展览、探望病人,环境安谧,不宜发出声响,脚步应轻柔。

(4)参加会议等严肃的场合,要踮着脚走。走人会场、走向话筒,步伐要稳健、大方、充满热情。

(5)迎宾时的行姿,脚步要稳健,节奏稍缓。

(6)进入办公场所,登门拜访,在室内这种特殊场所,脚步应轻而稳。

(7)办事联络,往来于各部门之间,步伐要快捷又稳重,以体现办事者的效率、干练。

(8)陪同来宾参观,要照顾来宾行走速度,并善于引路。

2.不正确的行姿 走路时肚子腆起,身子后仰;脚尖出去的方向不正,或明显的“外八字”或“内八字”;两脚没有落在一根线的线沿上,明显叉开双脚;脚迈着大步,身体左右摆动,像鸭子一样,手臂、腿部僵直或身子死板僵硬;脚步拖泥带水,蹭着地走;耷拉着眼皮或低头看脚;双手插在裤兜内或双臂相抱或背手而行:行走时弯腰驼背,左顾右盼,摇头晃脑,摆膀扭腰;两手插入衣袋、裤袋,东张西望,边走边对别人品头论足等。以上这些都是不雅观的行姿,会严重影响人的形象,有失风度,也破坏了行姿的平衡对称及和谐一致的感觉,应当加以避免。

3.与人交往时不同行姿的不同含义

(1)一个人行走时双手插在口袋里,拖着脚走,很少抬头注意过往的人,往往是内心沮丧的表现。

(2)一个人走起路来会摆出一副若有所思的姿态,低着头,双手反握在身后,步伐很慢,往往是心事重重的表现。

(3)一个人走路时双手叉腰,表明这个人干事情风风火火,是精力充沛的表现。

(4)一个人走路时下巴抬起,手臂夸张地摆动,步伐迟缓,往往是自满而傲慢的表现。

4.行姿的训练

(1)双肩双臂摆动训练:身体直立,以身体为柱,双臂前后自然摆动,注意摆幅适度,纠正双肩过于僵硬、双臂左右摆动的毛病。(2)步位、步幅训练:在地上画一条直线,行走时双脚内侧稍稍碰到这条线,注意检查自己的步位步幅是否正确,纠正“内八字”、“外八字”及脚步过大、过小的毛病。

(3)顶书训练:将书本置于头顶,保持行走时头正,颈直,目不斜视,纠正走路时摇头晃脑、左顾右盼的毛病。

(4)步态综合训练:训练行走时各种动作的协调,女士最好穿西装裙和平跟鞋练习。

最好配上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以训练行走时的节奏感。注意目光平视,不能往地上看,挺胸,收腹,立腰,面带微笑。注意掌握好走路时的速度、节拍,保持身体平衡,双臂摆动对称,动作协调。

(四)手势

手势是指表示某种意思时用手所做的动作,是一种表现力较强的“体态语言”和表情达意的特殊方式。恰当地适时地辅以一定的手势,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给人以感染力,加深印象。

1.使用手势的要求 使用手势的总体要求是准确、规范、适度、亲切、自然。

(1)手势的使用要准确:在现实生活中,手是人的第二双眼睛,手语也是一种语言,但它毕竟不能代替语言,手势只是语言的“点缀”和“配角”。为避免手势使用不当引发交际双方沟通障碍,甚至误解,必须注意手势运用的准确。明确不同的手势代表不同的含义,使手势与语言表达的意思一致。

(2)手势的使用要规范: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不同的手势表达不同的意思。

(3)手势的使用要适度:与人交谈时,手势不宜过多,手势的幅度也不宜过大,可随谈话的内容做一定的手势,这样有助于双方的沟通。同时,手势的使用应有限制,并非多多益善。

(4)手势应亲切自然:手势是讲话人情感流露时自然配以的恰到好处的动作,所以它应该行云流水那样,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文化教养,所以在与人交谈时,手势应亲切自然。手势的亲切感往往取决于速度与线条。速度是指手势的速度,稍慢一些的手势会使人感到亲切些。一般说来,直线会显得硬一些,而曲线就显得软一点、亲切些。因此在与人交谈时,手势的速度不宜太快,线条不宜太硬,范围不宜太大。

2.不正确的手势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手势会令人极其反感。如当众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孔、剔牙、咬指甲、擦眼屎、修指甲、揉衣角、搓泥垢,用手指在桌上乱画等。又比如,为人指路时,切忌伸直一根指头;在社交场合,不能用手指指点;与人说话不要打响指;在任何情况下,不要用拇指指着自己的鼻尖和用手指点他人等。以上这些都是不文明、不雅观的手势,它会严重影响着当事人的社交形象和风度。

3.与人交往的手势的不同含义 手势可以表达丰富的内涵,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因此,使用的手势和手势的表达意思也不尽相同。如搓手,常表示对某一事物的焦急等待,跃跃欲试;背手,常显示一种权威,若伴以俯视踱步则表示深思;摊开双手,表示出一种真诚和坦率,或流露出某种无奈;握拳,显示出决心或表示愤怒、不满;不自觉地用手摸脸、擦眼、搔头,是在掩饰心中的不安:用“虎口”托下巴,说明老练或沉着:用不指指点对方,是在指责、数落对方;用拇指指向对方,表示轻视、嘲弄,以及污辱对方;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翘起小拇指则是瞧不起;十指交叉,或放在胸前,或垂于胸前,常表示紧张、敌对或沮丧;双手指尖相抵,形成塔尖形,置于颌下的动作,是向对方传达自己充满自信的信号,若再伴以身体后仰则显得高傲;如果把尖塔倒过来移到腰部以下,这叫“倒尖塔行为”,意思就完全不同了,这个动作往往产生于心情比较平静、愿意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或谈话内容的时候。

4.其他举止 除了站姿、坐姿、行姿以及常用的手势之外,其他动作举止也必须优美得体,才能树立良好的交际形象。

(1)蹲姿:蹲姿也应当是优美典雅的。在取低处物品或拾取落地物品时,不可弯腰翘臀,而应使用蹲姿。其基本要求是: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两腿靠紧向下跟蹲,前脚全着地,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后脚跟随提起,脚掌着地,臀部要向下。注意要弯腰低头。

(2)上下楼梯:上下楼梯是以优雅的走姿为基础。头要正,背要伸直,胸微挺,臀部要收,脚步要轻,速度要快,应靠右走。

(3)上下轿车:上车时应侧身,一只脚伸人,下半身先进去,上半身和另一只脚再自然移人,不能先把头钻进去。下车时也要侧着身,移动靠近车门,伸出一只脚,下半身一起出去,上半身和另一只脚再自然移出,立稳后,缓步离去。下车时男士或下级、晚辈要把车门打开,另一只手撑在车门上,以免对方碰头。

(4)乘坐电梯:乘坐电梯时。

(5)递物与接物:递物与接物是一种常用动作,应当双手递物,双手接物,表示出对对方的礼貌和尊敬。递物时要注意。

(五)表情

表情是人内心情感在面部或身体姿态上的表现,即通过面部眉、眼、嘴、鼻的动作和脸色的变化表达出来的内心思想感情。表情在人际沟通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表情的变化,意味着思想感情的变化。丰富的表情,可以表现出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忧郁、焦虑、期望等情绪。健康的表情可以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构成表情的主要因素是眼神和笑容。

1.眼神

(1)眼神: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是人体传递信息最有效的器官,而且能表达最细微、最精妙的差异。眼神是面部表情的核心,是一种真实的、含蓄的体态语言,显示出人类最明显、最准确的交际信号。心理学家认为:眼睛和嘴巴说的话几乎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却能够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有时对微妙的眼神,只能意会,难以言传。从解剖学上看,眼睛是人脑的延伸。据研究,在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所获得的信息总量中眼睛最多,视觉的感受的信息占总信息的83%。总之,眼睛最能准确表达人的感情和内心活动。它能如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喜、怒、哀、乐。

(2)眼神礼仪规范: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注视对方的时间、位置,讲究眼神的礼仪规范。

①眼神的注视时间:与人交谈时,不可长时间地凝视对方。一般情况下,50%的时间注视对方,另外50%时间注视对方脸部以外的5~10cm处。对东方人也可保持1/3时间注视对方。自始至终注视对方是不礼貌的;社交场合无意与别人的目光相遇不要马上离开,应自然对视1—2秒,点头示意,然后慢慢离开;与异性目光对视时,不可超过2秒,否则将引起对方无端的猜测。必须根据注视的对象和场合,把握好注视的时间,比如,你希望在谈判、争辩中获胜,就不要移开目光,直到对方眼神转移为止,显示出自己内心的自信。

②眼神的注视位置:与人交往时,不能死盯住对方某部位,或不停地在对方身上上下打量,这是极其失礼的表现。注视对方什么位置,要依据传达什么信息、造成什么气氛而异,依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而异。

第一,公务注视区间。是指在进行业务洽谈、商务谈判、布置等谈话时采用的注视区间。范围以两眼的底线,以前额上部为顶点所连接成的三角区。由于注视这个部位能造成严肃认真、居高临下、压住对方的效果,所以常为企图处于优势的商人、外交人员所采用,以便帮助他们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第二,社会注视区间。是指人们在普通社交场合采用的注视区间。范围以两眼为上线,以下颌为顶点所连接的倒三角区。由于注视这一区域最容易形成平等感,创造良好的社交氛围,人们常在茶话会、舞会、联欢会以及其他一般社交场合运用。注视谈话者的这个区域,能使谈话者轻松、自然,能比较自由地把自己的观点、见解表达出来。

第三,亲密注视区间。是指具有亲密关系的人在交谈时采用的注视区间。范围是对方的眼睛、嘴部和胸部。恋人之间、亲朋好友之间,注视这些区域能激发感情,表达爱慕。

③眼神应自然而有神韵:用目光注视对方应自然、稳重、柔和,一个良好的交际形象,眼神应当是坦然的、亲切的、友善的、和蔼的、诚恳的、有神的,这是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的反映,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冷漠的、疲惫的、鄙视的目光都是社交中不应出现的。

④敢于正视对方:在人际交往中敢于礼貌地正视对方,是一种坦荡、自信的表现,也是对对方尊重的体现。谈话中切忌眼睛往上往下、眯眼、斜眼、白眼、闭眼、游离不定、目光涣散、左顾右盼,这是傲慢、怯懦、蔑视、漫不经心的表现,是交际中忌讳的眼神。但应注意当别人难堪时、交谈休息时或停止谈话时,不要正视对方。

(3)与人交往时不同眼神的不同含义:人的眼睛时刻在说话,时刻在道出内心的秘密。如交谈时注视对方,意味着对其重视;走路时双目直视,旁若无人表示高傲:频频左顾右盼,表示心中有事;对来访者只打招呼不看对方,表示工作忙而不愿接待;相互正视片刻表示坦诚;互相瞪眼表示敌意;斜着扫一眼表示鄙视;正视逼视表示命令;不住地上下打量表示挑衅;白眼表示反感;眼睛眨个不停表示疑问;眯着眼看可表示高兴,也可以表示轻视;左顾右盼、低眉偷觑表示困惑;行注目礼表示尊敬;仰视对方,表示有尊敬、信任之意;俯视对方表示保持尊严;频繁而又急速地转眼,是一种反常的举动,常被用做掩饰的一种手段,表示内疚、恐惧或撒谎;已被人注视而将视线移开的人,多怀着相形见绌之感,有很强的自卑感;无法将视线集中在对方身上或很快收回视线的人,多半属于内向型性格;视线活动频繁且有规则,表明其在用心思考;听别人讲话,一面点头,一面却不将视线集中在谈话人身上,表明其对此话题不感兴趣;说话时对方将视线集中在你身上的人,表明他渴望得到你的理解和支持,游离不定的目光传达的信息是心神不宁等等。

2.笑容 笑是一种艺术,是一门学问,笑牵涉到我们的文明素质、生活内容和节奏,也牵涉到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笑是情感的表达方式,是内心愉悦的自然流露。人的笑容有许多种。

(1)微笑:微笑是人们对美好的事物表达愉悦情感的心灵外露,是善良、友好、赞美的象征。微笑能够给人带来乐观、积极的情绪,感染对方,创造出融洽和谐的气氛。微笑表现出对他人的理解、关心和爱,是礼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谦逊、自信的反映,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微笑是一种情绪语言,它来自心理健康者。积极主动的心态,对生活、工作和学习充满乐趣和信心,是微笑情绪的源泉,他们欢乐有度,悲愤有节,善于驾驭自己的情感,是情感的主人。若人们在交际活动中有乐观山上的情绪,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新的活力;若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应学会自我控制,善于调节自己的心境,使自己永葆乐观向上的情绪。

(2)微笑的礼仪规范:微笑应是发自内心的笑,要真诚、适度、适宜,符合礼仪规范。

①微笑要真诚:微笑是人们对美好的事物表达愉悦情感的心灵外露,是善良、友好、赞美的象征。所以微笑要亲切、自然、诚恳,发自内心,做到“诚于中而形于外”,切不可故作笑颜,假意奉承,做出“职业性的笑”。发自内心的微笑既是一个人自信、真诚、友善、愉快的心态表露,同时又能营造一种富有人情味的融洽气氛,使对方感到温暖和愉悦,驱散忧郁或烦恼的心情,化解冷漠,获得理解和支持。

②微笑要适度:微笑的美在于文雅、适度,不能随心所欲,不加节制,想怎么笑就怎么笑。微笑的基本特征是不出声,不露齿,嘴角两端略提起,既不要故意掩盖笑意,压抑内心的喜悦以影响美感,也不要咧着嘴哈哈大笑。只有笑得得体、笑得适度,才能充分表达友善、真诚、和蔼、融洽等美好情感。

③微笑要适宜:微笑应注意场合、对象,不能走到哪里笑到哪里,见谁对谁笑。比如,特别严肃的场合,不宜笑;当别人做错了事、说错了话时,不宜笑;当别人遭受重大的打击,心情悲痛时,不宜笑;相反,当两人初次见面时,微笑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同事见面时点头微笑,显得亲切、融洽;商务人员对顾客微笑,表现出热情与主动;商务洽谈时微笑,显得潇洒大方、不亢不卑;当别人与自己争执时,不愠不火的微笑,既能缓解对方的紧迫势头,又能赢得主动的时间;当对方提出一些不好回答或不便回答的问题时,轻轻一笑不作回答,表示出委婉的拒绝和善意的回避,显出了它的特殊功。

(3)微笑的训练

①对镜练习:使用眉、眼、面部肌肉、口形,在微笑时和谐统一。

②诱导练习:调动感情,发挥想像力,或回忆美好的过去或憧憬美好的未来等,使微笑源自内心,有感而发。

③众人面前练习:使微笑规范、自然、大方,克服羞涩和胆怯心理。

④讲话练习:练习讲话时脸上保持微笑。四、基本礼仪规范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礼仪的民族,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体现着崇尚礼仪之风。而随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基本的礼仪礼节也在充实和完善中。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阶段,礼仪的规范不同,在接待、拜访、就餐和饮茶等方面,其礼节礼仪也各不相同。

(一)接待礼仪

接待是指个人或单位以主人的身份招待有关人员,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交往方式。一个组织在他人心目中第一印象好坏,常与接待工作做得如何有关,热情、周到、礼貌是对接待工作的总体要求。只有热情、周到、礼貌待客,才能赢得朋友,获得尊重。反之,可能得罪客人而失去朋友。在迎客、待客、送客的过程中,接待者要讲究一定的礼仪规范,每个环节都要有一定的要求。

1.接待的准备工作 接待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增进友谊、沟通感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接待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公务接待、商务接待、消费接待、朋友接待、外宾接待,以及室内接待和室外接待等类型。虽然接待的类型不同,但是其讲究的礼仪、遵循的原则却大致相同,即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在接待来访者时,都要遵循平等、热情、礼貌、友善的原则,使客人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1)做好接待的准备工作:在来访者到达之前,应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一般情况下应把会客室精心收拾一番,摆放一些鲜花,适当准备一些水果、饮料、茶具等。总之,会客室的布置应本着整洁、美观、方便的原则。如果来访者事先没有通知,不期而至,接待者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也要立即停止工作,热情待客。

(2)做好接站的准备工作:对于远道来客,特别是初次来访的客人,应事先将他们来的时间了解清楚,以便届时出门远迎。如果是需要乘汽车、火车、轮船或飞机方能抵达的客人,必须事先准确掌握来客抵达的时间,在抵达之前到车站、机场或码头等候迎接。接到客人后,应致以问候、欢迎,问候语要恰当得体。初次见面的应作自我介绍。问候寒暄之后,应主动帮客人提取行李,但最好不要主动去拿客人的公文包或手提包,因为里面往往放置贵重物品或随时携带的物件。返回途中,应主动与客人攀谈,不应出现冷场的局面。这时交谈的内容可不必是将要会谈的内容,可向客人介绍沿途的风景及当地风俗、民情、气候、物产、物价等方面的情况,并可询问客人在此逗留期间有无私事需要帮忙代办。将客人送往住处后,不宜久留,以便让客人尽快洗漱休整。如正值吃饭时间,应安排客人共同进餐。临走时应告诉客人与你联系的方式及下次见面的时间和安排。

2.接待的基本礼仪

(1)迎客礼仪规范:“出迎三步,身送七步”是我国迎送客人的传统礼仪。接待客人的礼仪要从平凡的行为中自然地表露出来,以显示主人的真诚。在不同的场合,接待的礼仪不同,注意的事项不同。以下从办公室接待和家庭接待两个方面介绍迎客礼仪。

①办公室迎客礼仪:办公室迎客,一般是因为工作和业务往来的需要而进行的交往,与其他场所的交往不同,必须注意其应有的礼仪规范,以免损坏单位的形象,引发负面的效果。

办公场所要整洁、文明:办公场所既是工作的地方,也是社交的场所,应当文明、整洁。不能随地吐痰、乱丢纸屑、烟蒂等。桌面应整齐摆放必要的办公用品,不要将杂志、报纸、餐具、小包等物品放在桌面上。桌椅、电话机、茶具、文件柜等物的摆设应以方便、高效、安全为原则。办公场所的布置还应给人以高雅、宁静的感觉。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客人创造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增强单位的亲和力,增加接待的效果,为双方更好的沟通创造条件。

接待人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接待人员的形象代表着单位的形象。首先,要注意仪表端庄,仪容整洁,充满自信,热情待客,微笑服务,加深客人对单位的第一印象。一般要求女士着套装,化淡妆上班,男士以西服为主,进行适当的面容修饰。其次,要注意文明礼貌,举止大方。这不仅显示出一个人良好的文化素养、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心,也体现了单位的管理水平。具体体现在:一是举止优雅,具有亲和力。接待人员的行为举止应庄重、自然,忌弯腰驼背,萎靡不振,应给人留下积极、自信的好印象。二是语言谦和,具有说服力。无论是对上级、同事还是来访者,都应使用礼貌用语,以理服人。三是面带微笑,真诚服务。待人接物不应把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让人感到你不够成熟,没有可信度。四是接待人员还应有勇于奉献的精神、饱满的工作热情、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充分体现集体的活力。

要为客人准备必要的交谈材料:为使接待工作顺利进行,要按约定准备好自己能提供的、客人需要的书籍、报表、账目等咨询材料,或谈判、会谈所需要的材料。事先考虑好交谈的核心,做到有备无患。即使是接待事先无约定的来访者,也应迅速对此问题做出反应,以免被动,影响与客人交谈。

②家庭迎客礼仪: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历来有着传统的会客礼仪,家有亲朋好友来访,必要打扫门庭,以迎嘉宾,家庭接待与其他场合的接待相比,更直接、随意、轻松。在家庭迎客中也要注意应有的礼节规范。为了给客人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平时就应将家里收拾干净,以免突然有客人光顾,而造成不应有的尴尬局面。当事先知道有客人来访时,应根据来访者的身份、性别、年龄、爱好等做一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准备。

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首先,有客人来访,应提前整理好房间或会客室,并根据来客的特点准备一些糖果烟茶,以及一些娱乐用品等。其次,要注意个人的仪容仪表。一般来说,家庭接待客人比在办公室、宾馆等正规场合接待客人更随意和轻松些,男女主人不必刻意梳妆打扮,但必须仪容整洁、自然大方,穿着睡衣短裤或蓬头垢面等接待客人是不礼貌的。第三。

做好精神方面的准备:首先,要将有客人来访一事告诉家人,使家人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全家行动起来,共同做好接待工作。其次,家人应以愉悦的心情,满腔热情来接待客人。在家庭接待中,不应有怕麻烦的思想,即使家庭刚刚发生不愉快的事,也不要怠慢客人。第三,要对来访者的目的心中有数。尽量用大家能够接受的方式待客,以便使交谈在轻松愉快中度过,达到双方满意的程度。第四,对来访者应一视同仁,热情大方。第五,应主动为客人开门、关门。客人进屋后,应将室内最佳的位置让给客人。同时,还要按照礼仪把客人介绍给在场的有关人员。

(2)待客礼仪规范:有客人来访,应热情欢迎。如果是上级、贵宾、外单位团体来访,应当组织适当规模的欢迎仪式。在办公室中待客和在家庭中待客礼仪应有所不同。

①在办公室中待客的礼仪

及时为客人端茶倒水:主客双方坐下后,接待人员应按礼仪次序,主动为客人端茶送水。上茶时,应当着客人的面沏茶,放入适量茶叶,用热开水冲泡,每次倒茶要倒七分满,茶具要干净,不能有残缺或茶垢。敬茶时,应面带微笑双手奉上或轻轻放在客人的右前方的桌面上,请客人用茶。如果是冬天,可以用热咖啡代茶。

主动为客人介绍:如果主客双方早巳认识,可直奔主题。如果客人对前来欢迎或交谈的人不认识,应向客人逐一进行介绍。被介绍的人应面带微笑主动与客人伸手相握,并致以问候。客人进屋入座后,其他欢迎者如需离开,应礼貌地与客人告别,然后再离开。

如果是向领导引见客人时,应礼貌地向双方作介绍。介绍时应简洁、明了,双方握手问候后,主人应主动让座。

与客人正式会谈:在办公室会见客人,一般都是谈工作上的事。谈话要尽量简短,几句寒暄后,要马上进入正题,不能毫无主题地闲谈。会谈时要亲切随和,注意力集中。对交谈的内容、来访者的意图等可做适当的记录,以便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落实和交待。会谈中应注意:第一,不应随意打断对方的谈话。在交谈中,对于自己不同意的意见或观点,不要急于反驳,要等对方说完后再发言。第二,对于客人提出的要求能立即答复的应立即答复,不能立即答复的,应委婉拒绝,并诚恳地向客人说明,或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后再答复。第三,当领导与客人交谈时,其他人尽量不要打扰。

主动热情地陪访:有时客人会提出陪访的要求,这时,接待方应给予充分的配合。在陪同客人参观、访问、游览时,首先,要在接待计划中事先考虑,做出安排,尽早熟悉情况,以便向客人做详细的介绍。其次,要遵守时间,衣冠整洁,安排好交通事宜。第三,陪访时要主动、热情,掌握分寸,既不能过分殷勤,也不可过分冷淡沉默,要做到不卑不亢。第四,陪访时,不要忽视了客人的感受,应以客人为重,注意照顾好客人。

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无论会谈的结果怎样,都不能失礼和失态,要注意维护企业、单位的利益和形象。

②在家庭中待客的礼仪

主动迎接问候:客人来访,接待者应主动到门口迎接并热情问候,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如果是长者、贵客来访,应让全家人都到门口微笑迎接,并将客人引入家中,一一介绍给家人,同时也要将家人介绍给客人。如果客人有随身携带的物品,应热情接过,放到适当的位置。如果客人携带礼物前来,主人应双手相接,并客气地说些客套话。

对客人以礼相待:家中所来客人,不管男女老幼,关系亲疏,都应一视同仁、热情招待。客人进屋后,应问寒问暖,并帮助客人接过衣帽存放好,指引座位坐下。客人人座后,应面带微笑双手捧匕香茶一杯,有吸烟的客人还应为其敬烟。敬烟也是中国人待客的一种传统习俗。递烟时,应将烟盒的上部朝着客人,用手轻轻弹出几支让客人自己取,不能用手指直接抓香烟嘴。如果客人不吸烟也不能勉强,可招呼客人吃糖、点心、水果等。将水果刀递给客人时,刀尖要对着自己,不能对着客人。代客人削果皮,应以手指不碰到果肉为好。

热情与客人交谈:客人落座后,应主动与客人交谈。在客人讲话时,要认真地听,切不可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并且要不断地通过点头、手势、表情等表示你在倾听,或适时插入一两句表示赞同的话。要善于挖掘话题,迅速捕捉到对方感兴趣的事,调动起对方谈话的积极性,不使对方感到压抑和尴尬。对熟悉的老朋友,谈话可以随意一些;如果来访者是长者,应注意谈话态度要诚恳、谦逊;对于想单独交谈的客人,家人应回避,或换个房间交谈,免得使人难堪;交谈中应尽量少谈或不谈自己家中的矛盾,不要在客人面前唠叨不停,更不应在客人面前发生口角。与客人交谈时表情要亲切自然,面带微笑,心平气和,使谈话气氛融洽,不能边谈边干别的事,或频频看表,或连打呵欠,以免客人误会你在下逐客令。

真心实意挽留用餐:亲朋来访,应挽留客人吃顿便饭。菜肴准备应视情况而定,一般应比平时略丰盛些,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加些酒水,用餐时应与客人交谈、娱乐,创造欢快、轻松的用餐气氛。正确处理待客中的突发事件:待客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令人难堪的局面,主人应机智地化解。如客人无意中弄坏或弄脏了家中的东西,主人应主动安慰客人;对客人的小孩做出的不礼貌的行为要给予谅解;对于“不速之客”也不要贸然表示出厌恶之情,应将房间赶紧收拾一下,请客人进来,不可表情冷淡,不爱搭理之态;如果客人来访,恰巧被访的家人不在,家中其他人也应主动招呼、接待,显示出家庭团结、和睦的素质;如果有人在你确实感到不便时来访,你应主动说明情况,征得客人的谅解,并致以歉意,另约时间。

(3)送客礼仪规范: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送客是接待工作的最后一环。

①客人告辞时,应婉言相留:无论是接待什么样的客人,当客人准备告辞时,一般应婉言相留。如果客人坚持要走,应等客人先起身,主人再起身相送,不能先于客人站起,这难免有逐客之嫌。送客时应主动与客人握手道别,并送出门外,或送至楼下。如果是常客、老熟人或一般来访者,可随意一些,送到门口或楼梯口,致意告别即可。但将客人送至门口时,应在客人身影完全消失后才返回,绝对不能在客人刚出门就“砰”地重重把门关上;如果客人乘车、船、飞机等离开,应微笑着向客人挥手致意,待走远后再离开,过早地撇下客人离开是不礼貌的。送客时,也不要表现得心神不宁或频频看表,以免客人误解成你催他快快离开。如果你有很特殊的原因不得不提前返回,应向客人说明情况,并致以歉意,否则是失礼的。最后还要用热情友好的语言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②客人带来礼物时,应真诚感谢:对于客人来访,主人应热情接待。

3.接待的禁忌 在接待客人时,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应尽量注意,免得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1)不能怠慢客人:朋友之间的走访,应事先通知,但有时也会有不速之客,一般来说,不速之客来访,总是有目的的。客人既至,主人就应放下手中的活儿,热情招待,并了解其来意,尽量满足其要求。如果来访者并无既定目的,只是随意来串门,你也应热情接待。

(2)不能接待失礼:有客人来访,主人应将客人介绍给家人或在场者,以表示热情,不能我行我素,旁若无人,与客人交谈时应精力集中,忌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对所有客人应一视同仁,避免不文明的行为发生。

(3)不能下逐客令:对于不速之客、做客时间过长者、反客为主和经常登门求助者尽管不欢迎,但仍应该采取合乎礼貌的做法。即:热情而不失礼节、婉转而不失身份。有客人来访,主人应该从客人的角度多考虑问题,对于自己能办的事情,应尽力而为;对于办不到和无能为力的事情,应委婉拒绝,说明原因,以求客人谅解;采取幽默的办法来争取主动,可以帮你排除困窘情境,显示出与朋友的亲密感,幽默的谈话还可以适时地开启对方的心扉,创造良好的契机,为双方更好地沟通打下基础。

(二)拜访礼仪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相互沟通情感的方式逐渐增多,拜访因而具有更直接、更亲近、交流的内容更广泛、更深入、更易达到交往的目的等特点而备受人们喜爱。

拜访是指个人或单位代表以客人的身份去探望有关人员,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交往方式。实质上是拜会、会见、拜见、访问、探访等的统称。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拜访是为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是个人或单位都要运用的一种社会交往方式。

1.拜访的准备工作 无论是哪种拜访,拜访的对象是谁,都应适当做好拜访的准备工作。这个准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仪表的修饰;二是礼品的选择。

去拜访别人,应保持仪表的整洁,这既是为了个人的形象,也是为了对主人表示尊重。在拜访别人时,衣冠不整,蓬头垢面是失礼的。一般来讲,正式的拜访,穿着一定要整齐大方、干净整洁,要和自己的职业、年龄相称。如果是朋友之间的拜访,则不必过于讲究,但仍然要整洁大方,穿背心、拖鞋、睡衣、裤衩是不合适的。根据拜访的对象、目的、时间、场合的不同,可有针对性地选择礼物,一般可选择鲜花、小礼品等。家有老人或小孩的可为其选择滋补用品或孩子喜欢的物品。礼品价值不一定很高,但要有意义。

2.拜访的基本礼仪

(1)必须按时拜访:按时拜访,这是拜访的基本礼节。一般情况下拜访要按预先约定的时间提前3—5分钟到达。这一方面可以避免主人没有做好迎客的准备,出现令主人难堪的场面;另一方面也不会因到得晚而让主人焦急等待。拜访时按时到达,给对方一个守信、守时的印象,可以使双方的交流合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讲究礼貌登门:前去拜访,事先要整理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然后按门铃或叩门求进,不可不打招呼擅自闯入,即使到达时主人的门开着,也不可贸然进入,仍要按铃、叩门或叫一声以告知主人。进门之后要轻轻地把门关上,并将自己随身带的大衣、雨具、帽子等物品交给主人安放。

(3)见面彬彬有礼:公务拜访或是朋友之间的拜访,都应注意礼节。进门后,首先要和拜访对象握手、问好。如果其他客人在场亦应主动与他们打招呼。客厅里若有先到的客人,要微微点头致意,等到和主人寒暄完毕并经主人介绍后,再与其进行礼节性的交谈。若有人送上茶水,应从座位上欠身,双手接过,并表示感谢;主人献上果品或点心,应等到主人示意后方可取之。尽量不要在主人家吸烟,必须吸时,应先征得主人和在场女士的同意。

(4)以把握交谈的技巧:在拜访交谈中,拜访者须语言适度,表达准确。夸大其词、过于谦卑、喋喋不休、缄默不语,都是不得体的。交谈时除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外,还要注意倾听对方谈话的内容、情绪与环境的变化,及时给予回应,不要自己谈得太多,应注意留有对方插话或发表意见与建议的时间与机会。

(5)做到礼貌辞行:当拜访的话题已谈完,目的已达到时,就应起身告辞。

3.不同场合的拜访礼仪

(1)到工作场合拜访:工作场合是单位和个人办公的地方,前去拜访,不应不拘小节,而应有所约束,注意拜访礼节。

不要无故进入别人的工作场所,以免打扰别人。若来到工作场所,要讲究仪表,尽可能穿戴得整齐端庄。进去时应在门口看要找的人是否在。

见面时要互致问候,不认识的要自我介绍。对方请你入座时,方可就座。坐时要端正,不能随意地半躺半倚,懒散无聊。他人端茶、递水、敬烟时,要稍欠身子表示谢意。对方站立说话时,你也应站立起来说话,不要粗声大嗓,以免影响他人或造成误解。谈完公事不应久留,应马上告辞,并注意告辞时的礼节,可握手告别,也可使用礼貌用语告别。

(2)到住宅拜访:住宅是私人领地,一般无事不要随意前去拜访。如需拜访,可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预约。打电话预约应避开吃饭、午休、早晚忙乱的时间。到住宅拜访,要先按门铃或敲门,门户敞开的,也要打招呼,不要贸然闯入。进入住宅后,应注意以下几项:

①先招呼后就座:进屋后,向屋内认识与不认识的人一一打招呼,在主人未让座之前,不能自己随意坐下,应按主人的表示就座。②客随主便:进门时。

③开门见山、单刀直人:到住宅去拜访有较强的目的性,所以,谈话时应开门见山,把事情讲清楚,不要含混不清,令主人无从做起。若遇有其他客人在场,可在旁边静坐等待。

若你正在谈话,又有客人来访,应尽快结束谈话,以免他人久等。

④把握时间,及时辞別:到住宅拜访,时间一般以30分钟为宜。

⑤注意辞别时的文明用语:告辞时,应对主人的热情招待表示感谢,并向家人或其他客人辞别,并诚意地约请他们到自己家中做客。

(3)到宾馆拜访:拜访前应先约定时间,时间的约定,一般由对方确定,同时必须问清宾馆的地点、楼层、房号等。去宾馆拜访,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穿着打扮:宾馆是公共场所,出入宾馆应注意穿着得体、大方,不可过分夸张或狼狈,否则有可能被拒之门外,即使不被阻挡,也会招来异样的目光,给自己和客人带来尴尬,这也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②遵守宾馆的各项规定:到宾馆拜访客人,应自觉遵守宾馆的各项规定,不在禁止吸烟处吸烟,不乱吐痰、乱丢烟蒂,不在客人房间留宿,不大声讲话、叫嚷,不损坏客房内的公共设施。这些既可以体现自己的礼仪、修养,又可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③礼貌入内:进客房前,要先核对房间号,然后再轻轻敲门。如果是初次见面,客人开门后,应先礼貌地进行自我介绍,双方证实身份后,待客人说请进,方可人内。如果是星级宾馆,一般的房间都带有会客厅,不应进入卧房交谈。

④及时告辞:宾馆是客人休息的地方,所以到宾馆拜访应注意拜访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0分钟。作为东道主,应对客人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同时对客人表示关心,尽量提供相关帮助。稍事寒暄后,要及时告辞。

(4)到医院探视病人:探视病人,应以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健康的恢复为宗旨。人在生病时最希望身体能够恢复健康,也希望在病中获得一种温情,增添战胜病魔的力量和生活的勇气,对友情的渴望比平日更强烈,对人际关系也比平日敏感。所以到医院探视病人更应注意拜访的礼节。

①服装与神态:探视病人时,服装应与病房的环境、病人心情和谐,以朴素为宜,忌鲜艳华丽的服饰。探视者神态应自然,不要故作沉重或假装快乐,要让病人感到他和探视者之间仍像健康时一样正常。

②遵守医院的规定:到医院探视病人,应遵守医院的规定,把握探病的时间,尽量避开病人治疗与休息的时间。若与病人特别亲密,应及早前往探视,反之则应等病情稍好转后探视,但也不要太迟。探视次数不可太频繁,以免病人劳神、劳力,不利于病情好转。

③讲究谈话的艺术:病人此时一般较敏感,与之交谈应尽量避免谈论病情。可多听病人说病,对病情严重或不治之症的病人,说话要小心,以免言多有失,带来负面影响,可及时将话题转移到轻松愉快的话题上,免得病人多思。

④携带礼物前往:探视病人,表达关爱,一般应精心准备礼品。水果、鲜花是探视病人常带的礼物。长期住院的病人还可送书籍、杂志以供消遣。如果病人患的是传染病,或自己太忙,或病人不大喜欢探访,可以寄信、打电话表示慰问,但一般不采用打电话的方式。

4.拜访的注意事项

(1)不要贸然前去拜访:作为不速之客,会使主人多有不便,所以要事先约好时间,以便主人及家人早作准备若到私人住宅拜访,约见的时间不宜太早或太晚,最好在下午或晚饭后,时间约定后要准时或略提前几分钟到达。如有特殊情况不能赴约或不能按时赴约,应提前通知主人,并表示歉意,重新约见。

(2)不应过于随便:在拜访过程中,应坚持“客随主便”,听从主人安排,充分谅解主人。主人没有邀请参观他们的其他房间或设施时,不应主动提出参观,更不能未经主人许可到处乱窜,乱翻乱动如果是第一次拜访或主人的居室刚经过装修,应适当地表示夸赞。未经主人同意,不能拿走主人的任何东西。

(3)不要喋喋不休:与主人交谈时,不应喋喋不休。要注意主人的反响,及时与主人沟通,不可随意插话、抢话,更不要自以为是。有客人在场时,应注意倾听,偶尔可插一两句话,但不可主动询问他们与主人的关系及来访的原因等。

(三)用餐礼仪

作为重要的社交活动,宴请用餐可以协调关系、增加相互了解,促进友谊。

1.就餐前的一般礼仪 正式场合的宴请用餐,不单是为了吃饭,主要是借就餐的名义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和消除隔阂。因此要求就餐的主客双方在就餐前必须注意以下礼节:

(1)事先做好准备:应邀前往就餐,首先要搞清对方举行会餐的目的、性质,采用哪一种形式,使自己思想上、物质上有所准备。接到邀请后,对自己能否出席应尽早作出答复,以便主人尽早安排,答复要准确,不要模棱两可。

(2)衣着整洁大方:出席宴会前,一般应梳洗打扮,女士要适当化妆,男士要梳理头发并剃须。衣着要求整洁、大方、美观,符合宴请场合的要求。国外宴请非常讲究服饰,往往根据宴会的正式程度,在请柬上注明着装要求。在我国一般没有具体要求,但作为客人也应该穿一套合体入时的整洁服装,容光焕发、精神饱满地赴宴,这将给宴会增添隆重、热烈的气氛。

(3)可适当备些礼品:参加一般私人便宴,有时要准备一定的礼品,在宴会开始前送给主人。礼品选择要根据你与主人之间交往感情的厚薄和当地的习惯以及主客双方的关系、会餐的性质来确定,礼品选择应有意义。

(4)必须按时到达:按时出席宴请是最基本的礼节一般来说,出席宴请要根据各地的习惯,正点或提前或晚于规定时间的两三分钟抵达身份高者可略晚些到达,一般客人宜略早些到达。若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到达,应及早通知主人并致歉,尤其是主宾,更应亲自登门致歉。

2.就餐时的礼仪 人们借吃喝维持生命,也从中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当你与他人共享美味佳肴之时,也是在体会人生的乐趣,但如果你不懂就餐的礼仪,这种共享的乐趣就要大打折扣,就餐礼仪可使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欢乐共享。俗话说“吃要有吃相”,就餐举止的文雅、礼貌,是一个人礼仪、修养的重要体现。

(1)就餐时的姿态:参加宴会,应有优雅的姿态,这是为了用餐的方便,也是为了对其他人的尊重。餐桌上正确的姿态应是坐姿端正,轻松而不懒散,即腰背挺直,尽量不要靠椅子背,身子与餐桌保持10—15cm的距离,两手臂尽量贴近自己的身子,不要双肘托腮或将双臂肘放在桌上,不吃东西时,可将双手放在大腿上,或放在桌沿上,双脚应放在本人座位下,不可随意伸出,影响他人,不可玩弄桌上的酒杯、盘碗、刀叉、筷子等餐具,不要用餐巾擦拭餐具。在宴会中,无论天气如何炎热,不可当众解开纽扣,脱下外衣,除非小型便宴,主人示意。

(2)正确使用餐巾:餐巾又称口巾、茶巾等,是宴会用餐中的一种保洁用巾。规格较低的宴会,用餐巾纸代替餐巾,在正式的宴会上,客人需待主人先拿起餐巾时,自己再拿起餐巾,餐巾主要是避免菜汁滴在裤子上而沾污衣物,有时也用来擦手或嘴上的油渍。餐巾应打开铺在大腿上以能接住可能滴落的食物为宜,中途有事离席时,可以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就餐结束后,将餐巾稍折叠一下,放回桌上,不可叠得方方正正而被误以为未使用过,不可随便一扔搭在椅背上。

中餐宴请时,除了餐巾还有湿毛巾,它一般事先放在每位客人的位置上,或由服务员在必要时送来,毛巾主要是用来饭前擦手或用餐时擦嘴和手上的油渍,不能挪作它用。

(3)注意席间交谈:任何宴会都是为了借用餐的名义沟通信息和交流感情,并可以从活动中结识许多新朋友,因此,吃是第二位的,而交谈却是第一位的,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谈。良好的餐桌礼仪,意味着既掌握吃喝技巧,又精于交谈,从而使宴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一般来说,抵达宴请地点后,应先主动向主人问候致意,然后再同其他客人聊天。席间,无论主人、客人或陪客都应与左邻右舍亲切交谈,使宴会的气氛轻松愉快。若与陌生人交谈,态度诚恳地先自我介绍,与人交谈时,应注意礼仪、礼貌。

①宴会的主人应注意引导谈话的内容:宴会上,男女主人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宴会是以他们的名义举办的,为使每位佳宾对宴会留下美好印象,主人有义务引导大家进行融洽交谈。如果发现有宾客因某一问题争执不下时,主人应用“杯酒释争”的方法,把话题扯到别的上面,保持愉快的气氛。每位客人最好事先准备几个话题,或通过主人的介绍,及时捕捉有关信息作为交谈的内容,“吃饭当哑巴”这个俗语是不适合餐桌的。

②谈话应尽量兼顾周围所有客人:交谈中,应文明用语,礼貌交谈,不应自顾自的喋喋不休,大谈自己的事情;切忌窃窃私语、哈哈大笑或向离你很远的客人大声招呼,旁若无人;不要选择可能会影响食欲或心情的话题;当嘴里塞满食物或正在摆弄餐具时不要立即答话,应咽下或轻轻放下后再作答;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或随意打听餐桌上其他人的谈话;交谈的声音不要太高,以免喧宾夺主。总之,谈话要掌握时机,要因人而异,讲究谈话的技巧和艺术,以活跃气氛、增进友谊。

(4)文明就餐:宴会开始时,一般是主人先致祝酒词,此时,应停止谈话、吃东西,注意倾听,以主人的行动为指南,主人招呼方可将酒杯中的餐巾取出打开,铺在膝上,开始就餐。就餐时,应讲究有一个良好的吃相,优雅的举止,具体表现在:

①就餐时,应微闭着嘴细嚼慢咽,不可狼吞虎咽,要将食物送进口中,不可伸口去接食物。吃菜、喝汤尽量不要发出声响或因进食过快而打嗝。喝汤时要用汤匙一勺一勺地喝,不能用嘴唇去吸汤,汤菜太热,要待其稍凉后再食用,不要用嘴去吹散热气。

②就餐时。

③当主人布菜时,不论是否可口,都应说声“谢谢”。对不合口味的菜,也应吃上一些,勿显出难堪的表情。上菜时,不可抢着去取,周围的人没有取到第一份时,不可急着去取第二份,取完即离开,以便让别人取食。如果不懂得某道菜的吃法,可以观察或借鉴别人的方法,或坦率、大方地请别人指导,不要不懂装懂,闹出笑话。

(5)注意饮酒的风度:俗话说:“酒逢知己干杯少”。在高朋满座的宴会上,觥筹交错,畅叙情怀,增进友谊,活跃气氛是必不可少的。但凡事都要适度,应注意敬酒、饮酒的礼仪,才不会在就餐时失礼。

①宴会开始,主人应为客人斟酒,作为客人,要起身或俯身,以手扶杯或欲扶状,以示恭敬。

②客人之间也要相互敬酒,敬酒时,态度要从容大方,并目视对方致意。饮酒要留有余地,慢酌细饮,把酒量严格控制在本人酒量内,防止酒后失言、失态等,特别是女士,更应注意。

③饮酒不必过于勉强:若不会饮酒,不必过于勉强,可选用香槟、果汁之类代替,但不应主动向某人敬酒,防止自己处于被动局面。

3.餐后礼仪 一般宴会应掌握在90分钟左右,以不超过2小时为宜。当宴请程序基本完成时,主人要掌握时机,适时结束宴会,一般以服务人员端上水果吃完后,宴会即可结束。退席和致谢是比较引入注目的举动,因此一定要注意礼节。

(1)注意中途退席的礼节:客人一旦入席就餐,应尽量避免中途退场,这会使主人认为很不礼貌。如确有急事需离场,应向主人致歉并说明情况,然后悄悄离去;也可事先打招呼,届时离席,不必惊动太多的客人,避免宴会气氛受影响。同桌人未离席时,即使自、己吃饱了,也不要先离席,待大家都吃完后,方可起身告辞。如果主人将餐巾放在桌上,则意味着宴会结束,客人可以起立离席,并向主人致谢,然后告辞。

(2)忌讳在别人讲话时退席:当别人讲话时,即使有急事,也应稍等一下,因为这时离席,容易产生误会,认为你对他说话不耐烦,司时也会引来别人的观望品足,甚至于喧宾夺主,很不礼貌。

(3)把握告辞的时机:参加宴请活动,告辞不宜过早或过迟。如果是主宾,应当先于其他宾客向主人告辞,否则会给其他客人带来不便,但也不能太早,否则是对主人的不礼貌。如果是一般客人,则应在宴会结束主宾告辞后,及时向主人告辞,不可因贪杯而拖延不散,也不可因余兴未尽而迟迟不起,但也不能先于主宾告辞,否则对主人和主宾都很不礼貌。

(4)餐后礼貌致谢:如果是小范围的私人宴请,在宴会结束后,客人至少应停留1个小时左右。告辞时,通常是男主宾先向男主人告别,女主宾先与女主人告别,然后交叉,再与其他人告别。主宾告辞后,一般宾客再用同样方法向主人和其他人握手告别。若退席人数较多时,可以只与主人微笑点头致谢就行。

为使礼节更周到,可在宴会后一二天内给主人打个致谢电话,或寄一封感谢信,除再次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外,还可重申友谊、加深印象。

4.中餐与西餐礼仪的区别 在就餐时除了注意上述基本礼节外,还因中餐与西餐具有不同的特点,中餐餐具与西餐餐具具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就餐的礼仪要求也不尽相同。

(1)中餐与西餐的特点

①中餐的特点:中餐闻名世界,因此,以中餐款待嘉宾者日益增多。吃中餐不像西餐有那么多讲究和餐具,吃起来也比较方便。中餐在用料方面,主食以米饭、馒头、饺子、面条为主;肉禽中以猪肉为多,蔬菜用料广泛。在原料加工方面,一般切成丝、片、丁、条、末等。中餐很少使用辅料且在烹制方面,一般烹饪得比较熟透。

②西餐的特点:对于吃惯中餐的人来说西餐礼仪是十分繁杂的。如果不了解西餐礼仪,吃西餐将会是令人头痛的事情。西餐在用料方面,主食以面包为主;肉禽中以牛肉为多,蔬菜中以土豆为主。在原料加工方面,多用大块原料做菜;西餐较多使用佐料,且在烹饪方面除猪排和牛排等部分原料烧至九成熟外,其余都较生,有的菜甚至生吃。

(2)中餐与西餐的餐具使用不同:中餐与西餐在用料、佐料及吃法上存在很大区别,表现在其餐具的种类、摆法和使用上也不同。

①中餐餐具的使用:中餐餐具比较简单,通常有一个小碗,用来吃甜食或喝汤时用;一个中碟,用来盛菜或放残渣用;一个小碟,用来盛佐料;一双筷子,一个汤匙。中餐几乎所有的菜都用筷子夹起来送进嘴里,只有当筷子夹不起来时才用汤匙取食,并且筷子和汤匙都是用右手拿,左手主要用来端碗或扶碗,左右手一般不同时拿筷子和汤匙。在餐桌上餐具的使用也有严格的礼仪要求。

中餐餐具中最主要的是筷子:这种轻巧的餐具种类很多,有象牙筷、红木筷、黄杨木筷、漆筷等,平时一般使用漆筷,宴会则用红木筷、象牙筷。不同的国家、民族有不同的进餐方式,但在用筷子的问题上,基本一致:

首先,用筷子要规范。进餐需要其他餐具时,应先将筷子放下,筷子一定要放在筷子架上,不可放在杯子或盘子上,否则容易碰掉。若不小心把筷子碰掉在地上,可请服务员换一双。

其次,要搞清筷子语言。用餐时,主人为表示盛情,一般可说“请用筷”或“请动筷”等礼貌语。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则表示宴席中暂时停餐,若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足饭饱不再用餐了。小辈若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必须等长辈先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时方可横筷。

再次,要注意用筷禁忌。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对使用筷子形成了一些礼仪上的禁忌:

一忌敲筷:在等待就餐时,有人出于童趣,用筷子敲击碗碟发出“当当”声音,易使人产生要饭的联想,或让人以为餐厅上饭速度太慢及主人点菜太少而提出的抗议。

二忌抛筷:在餐前发放筷子时,要把筷子理顺后轻轻地放在每个人的餐桌前,不可离远抛筷,给人不尊重客人的感觉。

三忌舔筷:用餐时,不要将筷子含在口中,用嘴吸吮筷子上的汤汁,更不能吮出声音。

四忌迷筷:即不能用筷子在许多菜盘里不断寻觅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一盘一盘找过去,专捡好的吃。

五忌插筷:在用餐中因故需暂时离开时,要把筷子轻轻搁在桌子上或餐碟边,不能插在饭碗里。

六忌叉筷: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或大小头交叉并放,筷子要摆放在碗的旁边,不能搁在碗上。

七忌舞筷:不能举着筷子指指点点,手舞足蹈,遇到别人也来夹菜时,要注意避让,谨防“筷子打架”。

正确使用汤匙、碗和餐碟:中餐一般只有在喝汤时才使用汤匙,筷子应事先放下,忌一手拿筷子,一手拿匙。汤匙放在餐盘右边,汤用深盘或小碗盛放,喝时用右手拿汤匙,由内往外舀起送人口中,喝时不要发出声响,不能把汤盘或碗端起来喝。汤匙要继续使用,就不要将汤匙底部朝天或将匙把正对自己心窝处。

碗是用来吃甜食或喝汤用的。端碗时,拇指要扣住碗口,示指、中指、环指扣住碗底,手心空着。吃碗里食物时,不能伏在桌上就着碗吃,而应用筷子夹着吃或用匙舀着喝。

餐碟,普遍用作宴会中吃冷、热菜和接骨刺等的盘,一般选用六寸左右的圆盘。目前,许多人在参加宴会时,并不知道餐碟作何月,有些放置一边不用,有些吃饭时用来盛饭,有些作为汤碗的垫盘,而骨刺等东西放在桌布上,或丢在地上,既破坏了席间的干净,又损害地面卫生或污迹遍地。

②西餐餐具的使用:参加西餐宴请时,熟悉各种餐具的用途并正确使用是十分重要的。在西餐宴会上,常常是提供的食物并不多,但餐具却有20多种,一般有五类:一是盘子,摆放在餐具中间用来盛主菜的,是主菜盘。

杯子的用法:杯子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高脚杯和茶杯等,拿高脚玻璃杯时,应用大拇指和另外几只手指拿住杯子的下半部,每喝完酒或水,要把杯子放回原处。茶杯是用来喝茶或咖啡的,在正式宴会上,应当让茶杯、茶盘自始至终放在那里,而在非正式的宴会上,则在菜盘撤走以后可以把它们移到中央喝茶或咖啡。

使用杯子时要注意:饮酒前,先用餐巾抹嘴,不要使食物残渣留在玻璃器皿上;席间不要把玩酒杯;放杯子时要轻,防止碰碎:酒杯不要倒置反扣桌上;斟倒饮料或酒时,不要乱用杯具,注意对应使用。

刀、叉的用法:如同筷子是中餐餐具的主角一样,刀叉是西餐餐具的主角。刀叉既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共同使用。由于在更多的情况下,二者要共同使用,所以人们在提到西餐餐具时,往往将二者相提并论。使用刀叉,要做到下列几点:

第一,要正确使用刀叉:在正规的西餐宴会上,讲究吃一道菜换一付刀叉。吃每道菜,都要使用专门的刀叉,既不能乱拿乱用,也不能从头到尾仅使用一付刀叉。所以,一定不要乱了使用刀叉的顺序,以免到时餐具不够用或用不上而尴尬。通用的刀叉使用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英国式的,要求在进餐时,始终右手持刀,左手持叉,一边切割,一边用叉食之,这种方式比较文雅;另一种是美国式的,先右手刀左手叉,把餐盘的食物全部切割好,然后把右手的餐刀斜放在餐盘的前方,将左手的餐叉换到右手,再品尝,这种方式比较省事。刀可以用来切食物,也可用来把食物拨到叉上:叉用来取食物,也可以用它叉住食物,使之用刀切割时不滑脱。

第二,使用刀叉的注意事项:不要动作过大,避免刀叉撞击盘子发出声响,影响他人;切割食物时,不要弄出声响;切下的食物要刚好一口吃下,不要叉起来再一口一口咬着吃;不要挥动刀叉讲话,也不要用刀叉指点他人,不要送到中途停住同别人说话;进食时,不要将叉匙完全放人嘴里,餐刀绝对不能沾嘴唇;掉落到地上的刀叉不可捡起再用,应请服务员换一付。

第三,要了解刀叉的暗示:就餐过程中。

餐匙的使用:餐匙也是西餐不可缺少的餐具,同中餐汤匙相比,在形状和使用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在正式的西餐宴会上,餐匙至少会出现两把,它们形状不同,摆放的位置也不同。个头较大的餐匙叫汤匙,通常摆放在就餐者面前的餐盘的右侧最外端,与餐刀并列纵放。个头较小的餐匙叫甜品匙,一般情况下,它应被横放在吃甜品用的刀叉正上方。

餐匙各有各的用途,千万不要相互代替。餐匙除用于饮汤、吃甜品外,不可用于取食其他食物;使用餐匙时应右手持匙,左手持叉。很多种情况都要匙叉并用取食:喝汤时,应右手持匙,左手扶盘或端碗,由内向外舀取汤汁,餐匙人口时,要以其前端人口,不要将其全部塞人嘴中;喝完汤后,应将汤匙放在盘内,注意匙心朝上,匙柄放于右边边缘,不要将其插入菜肴或“直立”于餐具之中。

吃西餐如果没有经验,把握不准,不妨比别人慢半拍,看一下别人怎样使用。

(四)饮茶礼仪

“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茶。饮茶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就开始饮茶了,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根据茶对水的要求,结合茶具特性,在茶的冲泡、品饮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与茶艺有关的饮茶礼仪。

1.以茶待客的礼仪 有客来访即待之以茶。饮茶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奉茶敬客,被看做是一种传统的礼俗。在生活中,几乎所有场合,都离不开茶,不但探亲访友、谈心叙事需要奉茶,就是一些重要的场合,也离不开茶,通过奉茶,体现出入的文明与礼貌。以茶待客的礼仪规范,体现在以茶待客的每一个环节中。

(1)准备沏茶的礼仪:为客人沏茶之前,要首先洗手,并洗净茶杯或茶碗。一套完整的茶具,一般包括茶杯(碗)、茶托和茶盘等物,要特别注意不能用残破的茶杯或茶碗来待客,要注意茶杯或茶碗里面有无茶垢,有的话,一定要清洗掉,茶具以陶瓷制品为佳。

(2)选茶的礼仪:按习惯,茶一般可分为五大类,即: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紧压茶。各类茶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而不同的人往往对茶又有着各不相同的爱好,以茶待客,当然应该投客人所好,所以沏茶之前,最好先征求客人的意见,根据客人的爱好或要求来选茶。

(3)上茶的礼仪:上茶时可由主人向客人献茶。主人给客人献茶时,应起立,用双手把茶杯递给客人,并说一声“请”,客人亦应起立,以双手接过茶杯,同时道一声“谢谢”。若招待员上茶,一定要注意上茶的先后顺序,在客人与主人之间,要先给客人上茶;在客人与客人之间,要先给主宾上茶。上茶的方法应是:先把茶盘放在茶几上,从客人右侧递过茶杯,右手拿着茶托,左手附在茶托旁边。要是茶盘无处可放,应以左手拿着茶盘,用右手递茶。切忌不能把手指搭在茶杯边上,也不要让茶杯撞在客人手上,这是非常不礼貌的。

(4)斟茶的礼仪:斟茶既是指开始沏茶时加入沸水,也可以指往茶杯(碗)中添上或续上沸水。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一定不能将水斟满。因为中国人待客的常礼是“浅茶满酒”。在历史上,一向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的说法。斟茶应是杯子的上部留下三分空间,表示“七分茶,三分情”,应注意勤斟茶,而且一般是客人喝了几口马上就给斟上,绝不能等到客人杯(碗)中茶叶“见大”。在斟茶过程中,客人不能熟视无睹或无动于衷,应该有所示意,或起身或欠欠身,或用弯曲的示指或中指轻轻敲打桌面,表示谢意。

(5)饮茶的礼仪:俗话说,“吃有吃相,睡有睡相”。饮茶也是一样,无论客人、主人,饮茶时都应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地细心品尝,饮茶讲究的是意境,切忌大口大口地吞咽茶水,或者喝得咕噜咕噜直响。

(6)劝茶的礼仪:以茶待客时,通常是一边饮茶一边叙谈。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这中间,主人可以而且也应当适时地向客人劝茶。劝茶时态度要热情而且要注意免生误解。中国过去曾有以再三请茶暗示客人应该告辞的做法,因此,以茶招待老年人或海外华人时要注意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其饮茶。

2.茶道礼仪 提起茶道,一般人马上就会想到日本,其实,中国茶道源远流长,而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地方在挖掘民俗资源、建设精神文明、发展旅游事业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茶道茶艺的继承与弘扬。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功夫茶的茶道艺术。

(1)功夫茶:功夫茶(也叫工夫茶),有两种说法:一是指广东潮州、汕头一带人们品茶的一种风俗;二是指好茶而言的,这里主要指第二种。功夫茶比较讲究器具的精巧、技艺的精致、物料的精绝和礼仪的周全。品功夫茶的程序大致为:

①嗅茶:主客坐定以后,主人要根据饮茶者的品味,选好优质茶叶,主动介绍其品种、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②温壶:先要用沸水把备好的茶具淋洗一遍,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人“茶船”,即一种紫砂茶盘。

③装茶: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入。

④润茶:润茶时,要提高水壶,再缓慢冲水人壶,俗称“高冲”。并将沸水满过茶叶,溢出壶口,而后用盖刮去茶汤表面浮沫。也有将头遍茶冲泡后的茶汤立即倒掉,这叫“洗茶”。

⑤冲泡:泡茶用水应选择甘冽的山泉水,而且强调现烧现冲。

⑥浇壶。工夫茶冲泡后,应立即加盖,在壶身外浇开水,使壶内外温度一致,以提高壶中茶水温度,这叫“内外夹攻”,约1—2分钟后,注汤入杯。

⑦温杯:泡茶的间隙,在“茶船”中利用原来温壶、润茶的水,浸洗一下小茶盅。

⑧运壶:第一壶茶泡好后,提壶在茶船边沿巡行数周,以免壶底的水滴滴人茶盅串味。

⑨斟茶:将小茶盅一字儿排开,为了使几个杯中茶水浓度均匀一致,斟茶时要来回往复分别注入,这叫“关公巡城”。若一壶茶汤,正好斟完,这叫“恰到好处”。讲究点的,还要将茶壶中的最后几滴茶汤,一滴一滴地注入各个杯中,使各杯茶汤浓度一致,这叫“韩信点兵”。

⑩敬茶:双手捧上第一杯茶,敬奉在座的客人。

(11)品茶:客人捏着小茶盅,观茶色、嗅茶味、啜其香。

(2)其他茶艺:“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中国大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的历史、环境、文化、习俗不一,因此,表现在民间的饮茶风俗和礼仪上也千差万别,除了上面介绍的功夫茶外,还有许多茶艺也应简单了解。

①吃早茶:品名茶,尝名点,现今已随处可见,并逐渐演变成一种茶餐。早晨起来,人们在匆忙上班之前,上个茶楼,要上一盅茶,三两件点心。

②龙井茶:龙井茶主要产于浙江杭州的西湖山区。品饮龙井茶,除要茶美外,还应自然环境、装饰材料和茶的品饮环境融洽。泡茶用水要清澈洁净,泡茶用杯以白瓷杯或玻璃杯为上,龙井茶的冲泡技艺与功夫茶相似,品饮龙井茶,要有闲情雅致,心情舒畅,才能品出茶意。

③盖碗茶:所谓盖碗茶,其实就是用盖碗泡的茶。用盖碗泡茶,碗盖盖着,可以保温,启盖后可以凉茶,撮住盖钮,还可抹去茶汤表面的茶沫,搅匀茶汤浓度。提起碗托喝茶,可以不烫手,将碗放在桌上,有茶托保护,不会烫伤桌面。冲泡盖碗茶,一般用的是铜茶壶、锡茶壶、青花瓷或彩瓷带盖的茶碗。饮盖碗茶,一般是左手提碗托,右手掀盖闻香,抹去浮茶,倾碗将茶汤徐徐送人口中,清香鲜爽自会应运而生。

④大碗茶:喝大碗茶的习俗,主要流行于北方。它对茶的品性要求不高,一般有茉莉花的茶片就算上等了。对于这种茶的冲泡,当然要用现沸的开水冲泡。大桶装水,大壶泡茶,大碗畅饮,尤以第二次续水的茶滋味正浓,茶味最好。饮大碗茶,不讲究场所,一张方桌、几条板凳、一把大茶壶、两只大木桶、几只粗瓷大碗足矣,是最方便随意的饮茶方式。

⑤茶话会:茶话会,既不像茶宴那样隆重,又不像茶道那样循规蹈矩,它质朴无华,吉祥随和,广泛用于各种社交活动中。清茶一杯,辞旧迎新。所以,茶话会成了中国最流行、最时尚的集会社交形式之一。茶话会的礼仪也较简单,准备好座椅和茶几就行了,不必安排座次。大家用茶品点心,不拘形式,叙谊谈心,好不快乐。在这里,品茶成了促进人们交流的一种媒介,饮茶解渴已经无关重要,重要的是热情交谈。

除以上茶艺外,还有能解渴充饥的擂茶、精心细泡的九道茶和生津止渴的凉茶等,在产地、饮法及其他讲究上各有不同之处,不一一列举。

3.饮茶禁忌 中国人认为,饮茶不得法,有损于人体健康。所以,在饮茶时,还得注意以下禁忌。

(1)忌饮烫茶:它会对人的咽喉、食管、胃产生强烈刺激,直至引起病变。茶汤的温度可以根据各人习惯加以调节。一般认为茶以热饮或温饮为好。

(2)忌饮冷茶:冷饮同样会对人的口腔、咽喉、肠胃道产生副作用,所以,烫饮不好,冷饮也不好。

(3)忌饭前大量饮茶:饭前大量饮茶,一则冲淡唾液,二则影响胃液分泌,使人食之无味,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忌饭后立即饮茶:饭后饮茶,有助于消食去脂,但不宜饭后立即饮茶。因为茶叶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它与食物中的铁质、蛋白质等会发生凝固作用,从而影响人体对铁质和蛋白质的吸收,使身体受到影响。

(5)忌饮冲泡次数过多的茶:一般说来,除少数特种茶外,一杯茶经3次冲泡后,其营养成分90%以上已不再存在,若想再泡,必须重新置茶。给客人饮冲泡次数过多的茶有失礼仪,似有叫客人饮白开水之嫌。

(6)忌饮冲泡时间过久的茶:冲泡时间过久,会使茶叶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等物质氧化变质,滋生细菌,使人致病。因此,茶叶最好现泡现饮。

(7)忌空腹饮茶:饮“空心茶”会影响脏腑,刺激脾胃,造成消化不良,食欲缺乏,长此以往,对健康有百害而无一益。

(8)忌饮浓茶:由于浓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很高,刺激强烈,会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失调,甚至引起头痛、恶心、失眠、烦躁等不良症状。

(9)忌壶嘴对准客人:茶壶放置时,壶嘴不能对准品茶的客人,否则,有要客人离席之嫌,是不礼貌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