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孙朝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6988700000005

第5章 五世医秀孙松生

孙松生医师为一方名医孙朝宗主任的次子,其兄孙梅生现为德州市立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其弟孙震已由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现为德州国医堂之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骨伤科工作。

孙松生兄弟三人,自幼便接受其祖父鲁川公之中医启蒙教育,熟读了陈修圆之《医学三字经》及孙氏家传名著《药性歌赋》,奠定了较好的从医基础。孙松生医师自幼就对中医情有独钟,还在读中学之时,便常在课余饭后,经常到德州市中医医院随父学医、抄方,同时自修、攻读《中医基础学》《中药学》《方剂学》及《中医内科学》等中医基础课程。

一、系统学习抓住重点

高中毕业之后,孙松生于1982年顺利考入山东中医学院中医专业进行系统性学习和深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分配至德州市中医医院工作。在中医学院学习期间,他除悉心学习西医内容外,重点研习中医理论。他的学习方法为:对于经典著作,既要弄懂各个篇章大意,又要对于每个篇章中的精句段落死记背熟;《中医基础学》一书作为中医理论中的基础内容,比较系统,分类也很明确,但必须注意抓重点。经络学说与脏腑理论的关系要记牢,四诊八纲中尤其要抓八纲,八纲之中又要重点抓住阴阳二纲,要弄明白阴阳二纲中包含有表里、寒热、虚实六纲,表里二纲中又有阴阳、表里、虚实的成分;寒热中又有阴阳、表里、虚实的内涵;虚实二纲之中,同样也有阴阳、表里、寒热的成分,知此而八纲知其大半了。对于脏腑辨证,要重点抓住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基本病机,以及不同主证和脏腑表里之间的关系。对于卫气营血辨证,要紧紧抓住气分的主症,只有抓准气分病的证治,卫分病也就好治了,气分的辨证要抓牢了,才能不使病邪转入营分、血分,这一点相当重要。学习中医《方剂学》一定要下大工夫,不但要对所列方剂中的药物性味搞熟,而且还要搞清楚方剂的配伍特点,方剂的巧妙处就在于配伍。如为热病就开一派寒凉药,如为寒病就开一派火热药,临床上肯定取不到良好的效果,其原因就在于处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违背了辨证论治的思想。中医在讲生理时,主讲了阴阳二字,在辨证治疗时也反复讲阴阳偏胜,为什么到开方用药的时候,就不讲阴阳了呢?例如:补中益气汤中有一味当归,而当归为血药;归脾汤中有一味木香,而木香为气药,古人在补气方中加了一点血药,补血方中加了一点气药,这就是中医处方的规矩与灵巧,其治疗效果截然不同。

关于中西医结合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作为一个中医工作者,应当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去认识它、理解它,否则就会论理不清,用药芜杂,即就是治好了一些病人,还不清楚究竟是谁发挥了关键作用。由此而言,中西医硬性结合是不科学的,例如痢疾,西医用止法,而中医用通法;一个骨结核、骨髓炎,西医认为是炎症、热证,而中医却认为此多为寒证,采用阳和汤往往就可治愈,所以在中西医结合问题上,中医还必须坚持其辨证论治思想。

二、加强实炼汲取经验

对大多数从中医院校直接分配到医院一直从事临床工作的人来说,作为一个年轻医生,最为短缺的就是临床经验了。因而如何加强学习,不断汲取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及一技之长便显得非常必要。孙松生医师对此深有体会,如治疗胆石病、胆囊炎及胆系感染,他常采用其家父孙朝宗主任的柴胡左金汤,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此方采用了大柴胡汤合左金丸,去左金丸之黄连,却加上一味胡黄连。因为胡黄连有入肝胆经的作用,一味药变了,整个方子也就变了,这显示了他处方用药的巧妙之处。又如治疗痢疾,孙氏多采用《石室秘录》之“治痢通治法”,但不能死搬硬套地去用,临床见证如果属于热重,以里急后重、便脓血为突出表现,就必须加重方中白芍用量,以求缓急止痛;如果属于虚证或寒证,虽见里急后重,但便白如蛋清者,就应加重方中当归的用量,以达养血温脏、缓急止痛的目的,这是处方用药的要领,也就是孙松生医师的巧妙处。其父常言:“辨证应当细致,处方力求精巧。”实为至言也。如他曾治疗一大气下陷证,患者喘咳抬肩,以引气为快。观他医所处之方,尽属张锡纯之升陷汤之类,药后效果不佳而喘咳益甚。诊见患者舌质偏红,孙松生遂书麻黄6g,杏仁6g,石膏3g,甘草6g,桔梗6g,连服4剂而喘愈。其他医生大惑不解,问之答曰:“肺为娇脏,温病名医叶天士所说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就是指此而言。”在临床实践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属于常见病,孙松生医师大多采用先辈“颠倒金水六君煎”予以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这一方法,是在景岳金水六君煎方基础上将陈皮、半夏、茯苓易为麻黄、杏仁、石膏三味,以轻清举肺。对于大部分冠心病患者来说,都属于心胆气滞证,孙氏采用调补枢机之法,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采用的方子,一是正胆汤,一是十味温胆汤,方法似属平淡,但疗效之奇就寓于这平淡之中了。总之,孙松生医师在近10年的临床实践和锻炼之中,能够深刻体味家传经验,积极汲取各家之长,从而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为以后更好地搞好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长在相传5代的中医世家之中,作为一方名医之后,孙松生医师结合自己10多年的临床经历,常常颇有感触地说,自己虽然发表了七八篇有水平的论文,也获得了省级的几项科研奖励,但回过头来分析一下,也仅仅是自己学习中医的一点点体会而已。与此同时,他还整理出版了其父的《经方临证录》一书,参加了《奇经八脉证治方论》一书的编写工作,这一工作也使他的一些知识得到了升华,即就是任何一点成绩,都是他感到锻炼之后的喜悦,诚所谓不临文受窘,不知平素学问之浅也。孙松生医师虽然早已晋升为中医副主任医师,但他从来没有感到过一丝得意之念,而是觉得自己的知识和水平很有限,因此他更加矢志不移地努力工作,决心要把孙氏中医世家的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与父亲、兄弟及诸位师兄弟们一起,加倍努力,力争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献身岐黄,报效祖国。

纵观孙朝宗中医世家上上下下、祖传五代、时逾百年的家传历史,我们可以用三句话来高度概括其在中医药学研究方面的学术特色:深钻细研中药性味与功效;全面掌握仲景经方和制备;率先独创奇经与六经综合辨证体系。而在这三者之中,最值得一叙的是一方名医孙朝宗主任医师在继承祖传经验、旁及齐鲁名医学术精华、下访各地中医名家特长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全面地对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在他论医必言仲景,疗疾必求经方的治医风格上。正因为这一点,孙朝宗主任才被人们公认为远近闻名的经方大家;也是由于这一点,孙氏中医世家的学术特色才被孙朝宗主任推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同样正因如此,我们才感到非常有必要多费笔墨将他们的这些学术研究特点,或者叫做成果,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记述下来,交给众多读者来学习、推广和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