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唐诗三百首)
6984700000002

第2章 卷二 七言古诗

渊源于汉、魏以来之乐府歌行,因每句七字,故称七言古诗;但一首诗中五、七言或三、五、七言杂用,不用乐府旧题的,一般也归入七言古诗之内。其用韵与五言古诗基本相同。唐以前多句句入韵,唐以后一般隔句用韵。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进士。赴京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授麟台正字,后转右拾遗。世称陈正字、陈拾遗。因父病故,辞官归家,为贪暴县令段简所诬陷,入狱,忧愤而死。诗歌崇尚汉魏,强调兴寄,鄙弃齐梁体。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著有《陈伯玉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解析”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艺术上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纵横交织,时空无限。第四句在广阔背景中,塑造出一位因无用武之地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两相对照,分外动人。

幽州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大兴县。怆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寄居颍阳(今河南许昌附近),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进士。任新乡县尉。因久未升迁,便辞官归隐东川。《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古意

李颀

“原文”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猥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解析”这首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开始五言六句,把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毕肖,栩栩如生,活跃在读者眼前。接着诗人又用“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七言为主人公布置了一个背景;再用“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笔拉转,这两个“得”字,更显出男儿斩钉截铁的报国决心。

古意:为六朝以来常见诗题,内容广泛。马蹄下:这里指战场上。七尺:指身躯。猬(wèi):刺猬,满身硬刺。磔(jié):张开的样子。

送陈章甫

李颀

“原文”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解析”开头四句,轻快舒坦,充满乡情。接着四句赞美陈章甫的志向、容貌、才学和品德。再承四句写他的形迹脱略,胸襟洒落。这八句赞美诗句是全篇最精彩的笔墨,诗人首先突出陈的立身坦荡,然后写容貌抓住特征,又能表现性格;写才学强调志节,又能显出神态;写行为则点明处世态度,写遭遇则侧重思想倾向,既扣住送别,又表明罢官返乡的情由。“长河”二句是赋笔而含比兴。最后两句以试问语气写世态炎凉,料想陈返乡后的境况,轻松地点出送别之意。

陈侯:对陈章甫的尊称。虬(qíu)须:蜷曲的胡须。虎眉:粗黑的眉毛。大颡(sǎng):宽脑门,阔额头。郑国游人:指陈章甫,从郑国来游洛阳。洛阳行子:作者自称。行子一作“游子”。

琴歌

李颀

“原文”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知千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解析”题曰《琴歌》,琴歌即歌咏琴声的诗。此诗重点在于表现琴歌的动人魅力,但又不作正面描写。以“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来赞叹琴声的感染力之强。特别是诗人听了之后,动起辞官归隐之念,其声之动听感人,就自然表现出来了。李颀为新乡尉,长期没有升迁,后来果然辞官归乡隐居了。此诗大约即写于辞官前夕。

广陵客:指善于弹琴的人。据《世说新语·雅量》:“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渌(lù)水:古乐府有《渌水曲》。楚妃:曲名。

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李颀

“原文”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槭槭。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窃听来妖精。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乌珠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进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解析”这首七古长诗,通过董大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来赞赏他高妙动人的演奏技艺,也以此寄房给事(房琯),有为他得遇知音而高兴之意。

蔡女:指蔡琰,字文姬,河南杞县人,东汉文学家蔡邕之女。古戍:指古代遗下的边地戍守之哨所。乌珠:胡人的部落名。《全唐诗》作“乌孙”。逻娑:唐时吐蕃之都城,即今西藏拉萨。东掖垣:指门下省。唐代门下、中书两省,是中央最高政治机关,在皇宫东西两边,中书省在皇宫东边,故称“东掖垣”。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李颀

“原文”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解析”李颀有三首涉及音乐的诗。另外两首是《琴歌》和《胡笳》。这一首写觱篥,是以赏音为全诗筋脊,正面着墨。

这是一首对安万善吹觱篥之技艺进行赞美的诗歌,反映了我国唐代各族文化交流的史实。

安万善:凉州胡人,今甘肃省武威县少数民族。觱篥(bì lì):又名“笳管”。簧管古乐器,今已失传。以竹为主,上开八孔,管中插有芦制的哨子。龟兹(qīu cí):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原文”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解析”这首诗的内容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其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处世的道路归宿。诗开头两句写傍晚江行见闻。三四句写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怡然自得。五六句写夜晚攀登鹿门山的山路,为山间美景所陶醉。最后两句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

渔梁:渡口所在地。《水经注·沔水》:“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公:即庞德公,汉末的隐士。据《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德公是襄阳人,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躬耕田里。与司马徽、诸葛亮为友。荆州刺史刘表几次去请他,也不肯出来。后来便带着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幽人:泛指隐者,此指诗人。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原文”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迥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解析”起头两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到“一生好入名山游”是第一段,可谓序曲。然后转入第二段到“白波九道流雪山”。诗人以浓墨重彩,正面描绘庐山和长江的雄奇风光。第一层先写山景鸟瞰。第二层诗人登高远眺,以如椽大笔,彩绘长江雄伟气势。

最后一段表现美丽的神仙世界。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相传周武王时有匡氏兄弟七人结庐此山,故名庐山。楚狂人:指春秋时的隐士楚狂接舆。据《高士传》:“陆通,字接舆,楚昭王时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楚王遣使者往聘,通改名换姓,游诸名山,俗传以为仙去。”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曾游庐山。卢敖:燕国人,秦始皇召为博士,后派他去求神仙,逃亡不返。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解析”全诗共三段。第一段“海客”八句,因越人介绍天姥山的高大雄奇而对它热烈向往。第二段“我欲”三十句,因热烈向往而“梦游天姥”。这一段把梦境写得变幻离奇,五光十色,令人惊心动魄。第三段“世间”七句,写梦醒后的感慨,是诗的重点,诗人的创作意图便从这里正面点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姥(mǔ):山名,在浙江天台县西,近临剡溪。传说有一登山人曾听到一位天上来的老婆婆在这里唱歌,故名。瀛(yíng)洲:传说中的仙山。古代方士传说海上有三座仙山,即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上面,秦始皇时派人去寻求仙药,结果没有寻着。谢公屐:据说谢灵运为游山时行动便利,曾特制一种木鞋,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天鸡: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中有大树,枝与枝相隔三千里,上有天鸡,每天曙光照到树上天鸡便叫,于是天下的鸡也跟着叫起来。摧眉折腰:低眉弯腰,是卑躬屈膝伺候别人的姿态。东晋诗人陶潜曾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晋书·隐逸传》)萧统《陶渊明传》:“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原文”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解析”这是李白在漫游中的某个春天离开金陵时赠给年轻友人之作。诗中充满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满店花香,吴姬劝酒,以一种“欢送”的气氛开端。末尾故设问语:“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不仅生动地表达了离情别意,同时又形象地反映了诗人豪放的胸襟,富有浪漫主义情调。这两句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构思巧妙,比喻生动,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和艺术感染力,成为向来耐人寻味的名句。

金陵:即今南京。酒肆:酒店。留别:留诗赠别。金陵子弟:指金陵的年轻人。尽觞:干杯。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原文”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解析”秋日高楼,饯别友人,望长风飞雁,俯仰身世,感慨万端,于是对酒放歌。“蓬莱文章”以下四句,是从谢朓楼联想到汉魏六朝的著名诗人,用以暗喻作者自己和叔父李云及在座诸君的才学和抱负。

酣高楼:畅饮在高楼上。小谢:指谢朓。一般称谢灵运为大谢,谢朓为小谢。散发:披发狂放之意,喻隐居不仕。扁舟:小船。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原文”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解析”这首诗是对封常清率兵平定播仙城奴隶主集团叛乱的祝颂。这首诗通过描写出征时的险恶环境,热情赞颂了出征将士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不惧艰苦、勇于征战的豪迈精神。

走马川:又名左末河,即今之车尔成河,在今新疆境内。雪海:泛指西域一带地区。车师:唐代安西都护府所在地,在今新疆吐鲁番。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原文”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解析”此诗与《走马川行》从自然环境落笔不同。第六句以下四句写白昼出师与接仗。手法上与《走马川行》写夜行军大不一样,那里是衔枚急走,不闻人声,极力描写自然;而这里极力渲染吹笛伐鼓,为堂堂之阵,是正正之师,突出军队的声威。“虏塞兵气连云屯”起为第三层,极言敌方军队集结之多。“战场”句借气氛之惨淡暗示战斗伤亡之重。以下两句又极写气候之奇寒。最后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奏凯,以颂扬作结。全诗四层成功地表现了三军将士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

单于(chán yú):匈奴君主称号,此指播仙城首领。汉军:借指唐军。亚相:指封常清,任御史大夫,掌副丞相。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解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年)岑参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诗人以雪天送别为题材,生动地刻划了唐代西北边地的壮丽风光,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防将士艰苦的生活以及豪迈的气概。

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观察、防御诸使的僚属。相当现今秘书。瀚海:指北方大沙漠。另一说为北海名。轮台:地名,在今新疆米泉县境。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

“原文”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昔日太宗拳毛,近时郭家狮子花。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解析”此诗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杜甫自阆州回到成都时所作。全诗分四章。“国初”四句叙曹霸画马得名,以江都王为陪衬。“曾貌”八句追叙曹霸应诏画照夜白所获得的声价和荣幸。“昔日”十四句转入正题,叙曹霸画九马图。“忆昔”八句叙诗人因观九马图而产生的感慨。

江都王:李绪,唐太宗的侄儿,多才艺,善书法,最擅长画鞍马。照夜白:唐玄宗的马名。据《明皇杂录》载:“上所乘马,有玉花骢、照夜白。”才人:宫中女官。拳毛(guā):唐太宗李世民的骏马名。据《长安志》:“太宗六骏,刻石于昭陵北阙之下,五曰拳毛。”支遁:东晋时名僧,他曾说“贫道重其神骏耳”。龙媒:骏马。《汉书·礼乐志》:“天马徕兮龙之媒。”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杜甫

“原文”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同。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缠其身。

“解析”曹霸是盛唐著名画马大师,安史之乱后,潦倒漂泊。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杜甫和他在成都相识,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写下了这首《丹青引》。此诗也是吟咏曹霸的画,但主题与前首不同。前首写其画艺,并抒发家国之感;此首写其生平,对他充满同情。

丹青:红绿颜料,借指图画。凌烟:凌烟阁,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命阎立本画功臣二十四人图像于其上。褒公:衰国公段志元。鄂公:鄂国公尉迟敬德,这两人都是猛将,凌烟功臣。韩干:当时有名画家,亦擅长画鞍马,曾师事曹霸,后独创一派。坎凛(lǐn):困顿不得志。

寄韩谏议注

杜甫

“原文”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解析”“美人娟娟”四句,想像韩注的隐居生活。濯足洞庭是高士的形象;霜天月白、鸿飞冥冥的意境,也是象征他高洁旷迭的精神。“玉京”以下六句,比喻朝廷权贵群集,高人稀少。“芙蓉旌旗”二语,想像奇妙,堪称佳句。“似闻”以下四句,比拟韩注已归隐,料想原因是和张良一样。“国家成败”二句,是代韩谏议表明心事。接着引“周南”一语,比喻他滞留洞庭。“南极老人”,比喻他有治平之才。“美人”两句希望他能再立身朝廷,为国出力。

韩谏议注:姓韩,名注,官谏议大夫。美人:《楚辞》以美人比君子,此指韩注。玉京:道教称元始天尊所居之处。羽人:穿着羽衣的仙人,即飞仙。赤松子:古代仙人,神农时为雨师。南极老人:星名,传说它在天下太平时才会出现。它主管“寿昌”。

古柏行

杜甫

“原文”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宫。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曾经宿鸾凤。志士仁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解析”全诗三韵自成三段,每段各八句。开头八句,写古柏雄伟参天,气接巫峡,寒通雪山,同时暗喻孔明在君臣际会中的形象和气概。“忆昨”以下八句又分两层:前四句以咏成都孔明庙前古柏作陪衬,后四句又回到咏夔州古柏的正题上来,意谓“成都庙柏在郊原平地,故可久存,若此(夔州)之盘踞高山而烈风莫撼者,诚得于神明造化之力耳”。最后一段借夔州古柏的命运,抒发“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感慨。

古柏:指夔州武侯庙前的古柏。不露文章:不显露文彩。比喻古柏朴实,不以花叶之美炫俗,但是英采自然使世人惊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