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这样做女人最有钱2:理财宫心计
6978900000017

第17章 原来,有一种奢侈叫理财

1

周一,沈静所在的公司。

“你说这是什么事儿啊?”公司的王总和年轻的李总在王总的办公室聊天,门开着,而沈静所坐的位置,刚好能听见二人的对话,刚才说话的便是王总。

“怎么了?又是什么事儿让你纳闷了?是不是去香港出差遇到艳遇了?”李总笑着说。

“去去去,没个正经的,我告诉你,我王亮可不是那种人!”

“成了,我的王经理,那你是什么事儿啊!”

“我去香港出差,好心好意地买了一份礼物给我老婆,结果她不但不开心还骂了我一个晚上,说我乱花钱。”

“你给她买什么了?”

“一块手表,价格的确是不便宜,但质量和款式都很好!她之前买的那些手表不到一年就坏掉了,也要几百块呢,再说我不是想着马上就到我们的结婚纪念日了嘛!总得有点表示吧,要不……”王总摆弄着手上的签字笔,悻悻地说着。

“看来你是想浪漫浪漫啊!”

“唉……真是搞不懂这些女人怎么想的,不给她们花钱,她们说你不爱她,花了吧,又说你不会过日子。”

“行了,我的王经理,嫂子这是对你好,会过日子,你还不偷着乐去?改天我去开导开导嫂子,告诉嫂子以后专挑贵得要,带不出去就当做收藏,等哪天把你甩了,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呢,哈哈。”

“你小子没个正经!”

“呵呵,成,我去工作了。中午一起吃饭,你请客!”

“你小子,这次应该你请。”

“谁让你刚出差回来呢,也没给我买块手表奖励一下。”说完,李总就笑着回自己的办公室了。

王总也走出来把自己的门关上了。

但这一切却都被在外面工作的沈静听见了。对李总那句“带不出去就当做收藏,也是一笔不小财富”很有感触,突然想到了很多事情。

其实,顺着这条思路悟下去,就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在耐用消费品上一味地节俭,其实是将耐用消费品非常“奢侈地”拆成了一次性消费。沈静想,就拿一个人手中喝水的杯子来说,如果这个人用一毛钱一个的纸杯,那么在任意一个时间点上肯定比一百块钱一个的紫砂壶便宜了九十九块零九毛钱。但是,当他用上了一千零一次,那么纸杯就比紫砂壶还要贵。这还只是考虑到使用的费用,还没有计算耐用消费品的残值,在用过了一千零一次之后,你手中的紫砂壶可能还值五十元,更可能因为珍贵而更加值钱。

由此看来,计算残值,是一个人决定是否值得奢侈的关键。现在,不少耐用消费品在快速地贬值,如家用电器。但是,也有许多耐用消费品却是越用越贵,如高档的硬木家具、限量版奢侈品等。

如果人们为了眼下的省钱,将耐用消费品换成了廉价品,那就真的是彻底地在消费——用过后一钱不值,而且还要不断地增添。但是,换个想法奢侈一点,却可能很理财,甚至是在投资——人们的钱在奢侈品中流失得很慢,甚至由于时间的缘故而变得更加值钱。

当然,沈静觉得这种奢侈只能用在耐用消费品身上。如果是八万元一桌的豪门宴,吃过了也就吃过了,什么都不会留下,除了曾经阔绰过的记忆。任何在一次性消费上的奢侈,都是实实在在的奢侈,都不会与理财相关。

沈静觉得,在耐用消费品上的奢侈,还要奢侈到足够的程度,才能足以抵御时间的侵蚀。如现在花100万元买一辆汽车,在奢侈和理财之间就显得有些暧昧,因为它显得不高不低。它达到了汽车奢侈消费的及格线,但是否是理财却值得怀疑,因为它的收藏价值有限。这辆车二十年以后还值多少钱?也许到那时500万元才是汽车消费既奢侈又理财的标准线。但是,10万元用在一张实木方桌上,就能满足既奢侈又理财的需求,还能保值增值。

想到这里,沈静觉得自己的想法真是太赞了!于是,赶忙打开自己的空间主页,在日志中写了这样一行字——“同类物品不同的度!学会奢侈,比学会节俭还要考验人的财商——当然,所谓‘奢侈’不只是简单而愚蠢地多花钱,它更多的是学问,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起的。”

2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中午的时候,公司一个女同事想买一个微波炉找沈静陪自己去逛逛附近的超市,沈静很爽快地答应了。

两个人来到附近的一家大超市,在里面的电器专区逛了很久,终于选定了两台微波炉。一台价格比较便宜,才四百多一点,另一台则相对贵一点要八百多,但看上去性能就很不错,女同事面对两台微波炉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觉得第一台价格便宜,而第二台性能好。

“你觉得如何选呢?沈静?”

“你计划多少钱买呢?”

“一开始计划是六七百元吧。”

“你是不是想买一台耐用的啊!”

“那肯定是啊,最好能用个两三年吧!换的话就想等着买自己的房子时直接换了。”

“那我觉得你就多花点钱买那个八百的吧,牌子和性能都很不错,也就避免了买一个很一般的,到时候又要维修甚至用不到预计的时间就得换新的!”

“嗯,说的也是啊,不过那台四百来块,比这台便宜一半啊。如果能用到两三年,中途不用换,那也不算亏本,到时候还可以买新的啊!”

“嗯,你这样想也对,那我真的也不知道如何选好了!”沈静一开始还受上午奢侈理财的影响,觉得同事买一个贵一点的会比较划算,但听同事这么一讲,又觉得同事说得很有道理,毕竟她还是想买新房时再换。

这个时候,一个导购走了过来,可能是看到了沈静她们一直在讨论。

“您打算购买哪款呢?”导购问道。

“嗯,还没确定!”

“其实,你看的这两款质量都可以,只是这款稍贵,功能稍微多一点,但那款就是稍老一点,品质是很不错的,之前也不是这个价,只是现在推出新的,要打折而已。想问一下,你平时用微波炉做饭吗?”

“不,只是加热些饭菜,一般也就早上的时候用!”女同事说道。

“那您选择这款四百多的就可以,这款原价也是六百多呢,而且两年质保,坏不了。”

“嗯,好的,那我就要这个吧。”女同事一听便决定购买了。

而沈静也觉得导购说得很有道理,看来在购买消费品的时候,除了考虑价格与性能之外,最重要的是从自身出发,选购一款适合自己的。有的时候没有必要购买那些功能很多的产品,只要够自己用就行了,功能多反而浪费。就像现在很多老板的手机,如果只用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邮件,只买品牌但简便好用的就行,通常也不贵。购买所需要的——这种消费方式才算得上是正确的理财观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