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山水走笔
6975000000039

第39章 走进鲁迅故里

百草园,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里写到的名字。当年老师讲解时,那绘声绘色的场面,仍清晰可见。几年后,当我给我的学生讲解这篇文章时,理解又深了一层。几十年来,总想找机会去绍兴鲁迅故里看看,去感受那里的文化氛围,去“朝圣”鲁迅先生这位文学巨匠。

2010年的4月20日,我终于有机会来到了绍兴。

走进鲁迅故里东入口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巨大的花岗石景墙,墙高约4.5米,长约15米,上面刻“鲁迅故里”四个大字,画面由鲁迅胸像及鲁迅故里典型风貌组成。景墙前还设置了一组铜塑作品,均是鲁迅笔下的人物。这堵景墙已成为绍兴鲁迅故里的标志,来往的游客在景墙前纷纷驻足流连,拍照留念。

鲁迅故里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鲁迅旧居,第二部分是百草园,第三部分是三味书屋。

走进鲁迅旧居,你自然就会感觉到这是一个大户人家。是的,鲁迅出生在封建士大夫家庭。在他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败落。从此,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败和没落。

桂花名堂(鲁迅的卧室)、鲁迅母亲卧室、厨房,都是少年鲁迅生活时的原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灶房间的墙上有一幅《友谊》油画。画面上,少年鲁迅在家门口,送别他的好友“闰土”。鲁迅与闰士虽是同龄的伙伴,但他们却是两个阶层的人,一个穿着长袄,脚上穿的布鞋,算不上阔少爷,但比起眼前头戴毡帽,身穿破棉袄,脚套草鞋的“闰土”来,已是阔绰多了,已至于后来,鲁迅先生自叹说:我和闰土好像已经隔膜起来了……

鲁迅旧居的灶房间往里走,就是百草园了。百草园是周氏家族共同拥有的一个普通菜园子。因为荒芜,杂草丛生,人们就雅称它为“百草园”。百草园占地近2000多平方米,是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很欣喜来到“百草园”。原以为可以寻到鲁迅先生笔下“百草园”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在树叶里的蝉鸣,菜花上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这些都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的景物,然而今天,我眼前的“百草园”和心中的百草园相去甚远。今天目睹的百草园,边上有一个大的圆石,上书“百草园”三个字。这是供游人照相留念的地方。在此照了相,流连于百草园的边缘,目光所及的是:满园的菜花。墙根处有几棵树,还没发芽,叫不出树的名字。到了夏天,百草园里可能依然会听见油蛉的低唱,蟋蟀们的弹琴,或许翻墙根的泥土,仍然会遇见蜈蚣,也还有斑蝥……可惜,对于游客而言,只能想像,就连今天看到的百草园也是用绳子围着的。

观赏了百草园,照鲁迅先生说的: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上书: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的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这是鲁迅先生描写的当年三味书屋的结构和陈设。今天,我们走进的三味书屋,基本上照当年的原样,匾下面梅花鹿图右边放着一位老先生的像,我想这大概就是鲁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的像吧!这是鲁迅先生文章里没有提及的。

三味书屋是当年绍兴城内一所颇负盛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开始到这里读书,前后长达五年的时间。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涯,使鲁迅受益匪浅。鲁迅在此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味书屋距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保存十分完好,房子、桌椅、匾额、对联等大多是当年的原物。当年他在课桌上刻下的“早”字,至今还清晰可见。书屋内,特别标记了当年鲁迅先生的座位,当然,在少年鲁迅的心中,三味书屋没有自家的百草园好玩,也没有三味书屋后面的那个园好玩。但先生在他的心中是崇高的。他写道:“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少时的鲁迅虽然也厌烦之乎者也之类的文字,但他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对老师是尊敬的,正因为如此才成为伟大的文学家。

在三味书屋前,我也虔诚的鞠了躬,以示对孔子,对寿镜吾老先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怀念吧!

从三味书屋出来,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一脚跨进大门,鲁迅先生坐在椅子上,望着进出的游客。这是一尊座椅铜像,背面的花岗石墙上是鲁迅先生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馆内详细的介绍了鲁迅先生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的是鲁迅在绍兴生活、学习、工作的情况;第二部分介绍鲁迅先生在南京、日本求学,以及回到绍兴传授知识的情况;第三部分介绍鲁迅先生在北京、厦门、广州的情况。这个阶段,背景很复杂,鲁迅先生主要是作为一个战士,用文字抨击旧思想、旧社会和旧道德,与反动当局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第四部分介绍鲁迅先生在上海定居的情况。这是他一生中最光辉的时期。这一时期,鲁迅先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器,团结广大进步文化人士,向敌人冲锋陷阵,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大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第五部分向世人介绍鲁迅逝世后,举国哀悼的情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纪念他,学习他,尊称他为民族魂。

本想还去看看鲁迅先生笔下的土谷祠、咸亨酒店,可惜,导游事前没有这方面的行程安排。留点遗憾也罢,有机会下次一定去咸享酒店要一碟茴香豆,温一碗绍兴黄酒……

2010年6月15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