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山水走笔
6975000000035

第35章 拜谒黄帝陵

2009年9月2日去陕北的途中,拜谒了黄帝陵。

黄帝是全世界华人认同的“人文初祖”。他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创建了社会大同的基业。其功在当世,业垂后代,是中华万世共同称颂的楷模。

黄帝开启了文明的曙光,文明的曙光照亮了整个中华大地。中华民族能有今天广阔的疆土,博大悠久的文化,震撼世界的历史都与黄帝的开拓创造分不开。今天,不论是考古发现,还是文字记录,神话传说都说明了“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远观黄帝陵,就是一个风水宝地。“巢居者察风,穴居者察雨。”是黄帝时代总结出人类居住所具备的基本要求。这种知风避雨的自然环境,适应于日常生活。黄帝陵古柏绿浪,沮水碧波,白鹭彩云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向人们充分展示了景物天成、天造地设的完美与和谐,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陵墓制度和礼制文化,体现了古代人们的自然观和风俗文化,展现了祖陵圣地的雄壮与辉煌。真可谓高堂圣殿,汇聚天下风光。

眼前的黄帝陵,富丽、堂皇、壮观、奢华,一定是花了不少银子的。祭祀广场,由圆石铺成。刚蹋进时,给你的感觉是乱七八糟的,但看了广场边大石头上的介绍后,你才明白,这个广场面积约8500平方米,宽广而又空旷,铺设的这些圆石,是从新疆、福建、山东等地运的“三山五岳”之石,寓意是:祖国河山无处不在的深情。

到轩辕庙要过轩辕桥。平静而又秀丽的湖面上横跨着一座66米的白色花岗石桥,名曰轩辕桥。桥体全部用福建产的白色花岗岩铺就。踏上95级象征天子九五之尊的龙尾道,就登上了天梯。上完天梯就到了轩辕庙正门。庙门的正上方挂有匾额,上书“轩辕庙”三个字。这三个刚劲雄浑的金色大字,为原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先生于1938年清明祭祀黄陵时所书。往里走,进到庙内,就是一个古老的柏树园。最古老的当数黄帝手植柏。黄帝手植柏是黄帝时期遗留下来最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是中华文明活的见证。漫步在庙内,好像进入远古时空,苍劲皲裂的树皮就像川流不息的黄河之水,滔滔狂奔。顶端的古柏秃干,就像蓄势待飞的苍龙,显示出了古柏傲拔云天、冰霜难摧的高昂气度。黄帝手植的这棵柏树,高20米,树圆11米,当地谚语形容它“七楼八扎半,疙里旮瘩不上算。”其意就是七八个人手拉手合抱,有疙瘩的地方还未记算在内,可见这棵树的古老与高大。

古柏园里,立有港澳回归纪念碑,有总书记江泽民、总理李鹏、港澳行政长官董建华、何厚华先生的题词。旨在鼓励华夏儿女励精图强,凝聚民族力量,再创辉煌。

走进碑亭,有孙中山先生的墨迹,毛泽东主席的祭文,蒋中正的题字,邓小平的题词。依次参观黄帝脚印石,汉武帝挂甲柏,来到人文初祖大殿。人文初祖大殿为古柏院的正殿,是轩辕庙的中轴线上的中点,建于明代,占地280平方米。在这里,游客可以买香祭祀,以表达对黄帝的敬仰。继续往上走,依次参观了祭祀中院、祭祀大院、祭祀广场。祭祀广场的两侧有龙旗、九鼎,几百面黄色龙图案的幡旗,整齐的排列着,微风吹过,旗杆上的铁环叩响铁旗杆,发出清脆幽远的叮当声,使人联想起逐鹿之战浩浩荡荡的阵势与雄壮的气派。象征天子等级的九对2米高的三足青铜牛鼎,依次排列在龙旗之前,以一言九鼎的博大气度,稳立于祭祀广场之上,展示着黄帝造鼎治理华夏的丰功伟绩。走进祭祀大院,即刻你会明白,古人天圆地方的哲学。

乘游览车,沿风屹大道,观光黄帝陵。黄帝陵建在桥山之上,整个黄帝陵,就是一个古柏林。据资料介绍,陵园古柏多达82000多株,总占地面积约为87公顷,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柏约30000余株,是全国最大的古柏林。

游览了黄帝陵,也虔诚的拜谒了黄帝陵,继续往北走,目的地是去延安!

2009年10月8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