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传奇
6951800000072

第72章 森林脑炎病毒

简介

森林脑炎病毒(简称森脑病毒)由蜱传播,在春夏季节流行于俄罗斯及我国东北森林地带,故称苏联春夏脑炎病毒。本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临床上以发热,神经症状为特征,有时出现瘫痪后遗症。

特征

森林脑炎病毒呈球形,直径为30~40纳米,衣壳二十面体对称外有包膜,含血凝素糖蛋白,核酸为单正链RNA抗原结构与中欧蜱传脑炎病毒相似,可能为同一病毒的两个亚型。森脑病毒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及抵抗力似乙脑病毒,但嗜神经性较强,接种成年小白鼠腹腔、地鼠或豚鼠脑内,易发生脑炎致死。接种猴脑内,可致四肢麻痹。也能凝集鹅和雏鸡的红细胞。

宿主

该病毒储存宿主蝙蝠,及哺乳动物(刺猬、松鼠、野兔等),这些野生动物受染后为轻症感染或隐性感染,但病毒血症期限有长有短,如刺猬约23天。蜱是森脑病毒传播媒介,又是长期宿主,其中森林硬蜱的带病毒率最高,成为主要的媒介。当蜱叮咬感染的野生动物,吸血后病毒侵入蜱体内增殖,在其生活周期的各阶段,包括幼虫、稚虫、成虫及卵都能携带本病毒,并可经卵传代。牛、马、狗、羊等家畜在自然疫源地受蜱叮咬而传染,并可把蜱带到居民点,成为人的传染源。

致病性

该病毒的致病性与乙脑病毒相同,非疫区易感人被带有病毒的蜱叮咬后,易感染发病,另外因喝生羊奶(羊感染时奶中有病毒或被蜱类污染)而被传染,约经8~14天潜伏期后发生脑炎,出现肌肉麻痹、萎缩、昏迷致死,少数痊愈者也常遗留肌肉麻痹。居住在森林疫区的发生脑炎,出现肌肉麻痹、萎缩、昏迷致死,少数痊愈者也常遗留肌肉麻痹。居住在森林疫区的人,因受少量病毒的隐性感染,血中有中和抗体,对病毒有免疫力。病愈后皆产生持久的牢固免疫力。

分离病毒及血清学检验方法与乙脑相同。在疫区内调查森脑病毒时,可将小白鼠、小鸡、地鼠或猴关在笼内,置于森林中地上,引诱蜱来叮咬而传染,动物感染后虽可能不发病,但可根据测定血中有无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加以验证。

流行季节

森林脑炎的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每年5月上旬开始出现病人,6月达到高峰,7~8月逐渐下降,呈散发状态;约80%的病例发生于5~6月间,因好发于春夏之季,又被称作“春夏脑炎”。有专家推测,我国每年被蜱叮咬的人数约在300万,按1%的发病率计算,约有几万人发病,但临床报告没那么多,估计有不少病例被遗漏了。由此看来,本病人群普遍易感,但职业特点更为明显,林业工人、筑路工人和经常接触牛、马、羊的农牧民容易感染发病。被带有病毒的蜱叮咬后,大部分患者为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仅有一小部分出现典型的症状,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流行地区

森林脑炎分布有严格的地区性,我国主要多见于东北和西北的原始森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森林面积广袤,宿主动物种类繁多,适于森脑病毒和传播媒介蜱的孳生繁殖,为全国森脑发病最早、最多的省份。

预防

预防此病,可给去森林疫区的人接种灭活疫苗,效果良好。在感染早期注射大量丙种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可能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此外,应穿着防护衣袜,皮肤涂擦邻苯二甲酸酯,以防被蜱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