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都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就会让自己大吃一惊。
行动不一定带来成功,而无行动则绝无成功。
1965年,时任日本三洋电机公司营业总部部长的井直薰,负责公司的产品销售工作。
有一天,他来到一家零售店,和店主寒暄了几句之后,就谈起了这个店的销售情况。谈话之间,恰好有个住在附近的小孩子来店里买灯泡。井直薰站在一边看着老板是如何做生意的:
拿出一个灯泡交给孩子,收钱,找钱,任孩子离去……“刚才的孩子是谁家的?”
“不知道,大概就是附近的吧。”
“平常你就是这样做生意的吗?这样的话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井直薰的语气里已经有一些不满。
“我不是卖给他了吗?连钱也收了呀!”店主显然有点不解,“部长先生,要是你的话,会怎么卖?”
“要是我就这么办,”井直薰对店主说,“在小孩儿来到店里表示要买灯泡时,如果我认识这个孩子,我会想方设法和他交谈起来,问他家住何处,家里有些什么人,并顺便说上几句客套话,比如:小朋友,上几年级了,长得真机灵!如果孩子面露喜色,就进一步问他父亲从事什么工作,有几个兄弟姐妹。也许你还可以由此得知,他有两个姐姐刚从学校毕业,现在在银行工作。”
“在拉家常的过程中,我把灯泡卖给了他。等孩子走后,我会在下班后换上衣服,到他家去访问。
“见到孩子的母亲,我就对她说:‘敝店是某某电器商店。太太,刚才令郎到敝店买的灯泡,不知好不好用?’回答当然是好用,由此便引出了话头。‘听令郎说,你家有位小姐正当妙龄。
我们在给客户送货时,曾有人家托我们打听谁家有品貌双全的小姐。不知令爱是否有了人家?’这话绝不会使有女儿的父母产生反感。
“如果她高兴地说:‘噢,还没有。掌柜的,要是有合适的人家,请多美言几句。’那么我就说:‘明白了。我一定留意。在令爱出阁时,我店可以优惠提供洗衣机、彩电等。’
“这样,虽说不会马上成交,至少我利用小孩子来买灯泡的机会,向这家大人进行了推销,扩大了本店的潜在消费者群。”
小事情中往往蕴涵着大道理。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做起来结果大相径庭。
不在于能力差异,而在于认识水平和境界的差异。
尝试着把一件事做到最好。你还可以做如下尝试:
查找资料,学习大脑如何运作的原理。
捕获和收集每一个想法。
改善你的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