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国红
6902300000010

第10章 巧遇老记者

星期天闲来无事,坐在书店烤火看书。近黄昏,进来一长者,随意浏览书籍时也不免夸几句书店办得有特色之类的话。

长者问我是否知道有个“夏铺渗坑村”,如何乘车。我告诉了他,并问他从外地来到夏铺有何事要办。长者这才说起他是湖北日报社的记者,来回访曾经在《湖北日报道过的“硕士支书”吴思红下村离去的前后。他说他要从吴思红工作过的村开始采访,再到镇,再到县。

吴思红,湖北通山人。1993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科社所,攻读政治学专业行政管理学硕士研究生,1996年毕业并获法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主要从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研究。其间回家乡担任过两年村支书。

天已飘起了雪花,真担心50多岁老记者的明天之行,所以决定明天陪长者同去乡下。老记者看我很真诚,也就欣然说:“好,明天我们叔侄辈同行。”

第二天在约好时间、地点乘车离开了县城。雪住了,天阴阴的很冷,老记者热情很高,一路上赞美我们通山的山看上去郁郁葱葱的很清爽,说不像西北、鄂西那边的山几乎不长树,只有萧条黄黄的一片。看得出老记者到过许多的边远地区。

很快到了渗坑村,在村民的指点下,我们找到了村支书和村长。我们围着火膛坐下来,树根旺旺的燃烧着吐着红色的火苗,老记者边采访边认真作记录,许多不通的语言我在旁边作“翻译”。

吴思红最近被浙江温州市市委党校调走了,他的事迹从村长、村支书的嘴里讲出,深深地打动老记者和我。

晚上,我又陪老记者打听到了吴思红的家,见到了吴思红的爱人。老记者用手机拨通了吴思红在温州的手机号码,让他爱人告诉他,说有一老记者想跟他聊聊,老记者同吴思红聊了上10分钟,边谈边作记录。挂电话后,老记者兴奋的告诉我,真是不错,有能力、有口才、有抱负,说他要把富裕发达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同落后地区相对照,他正在写一篇《论村民自治制度引入与农村社区控制力之涨落》论文。

离开吴思红的家,老记者高兴地说:“记者的节日就是圆满采访结束,我步行到宾馆,顺便看看你们通山的夜景。”我们边走边聊着,我冒昧问老记者:“朱伯伯,像您这样资历的老记者来县城,是应该通知宣传部的,您为什么独自住宾馆,独自去采访,要不是我们有缘,您语言都无法沟通。”

朱伯伯豪爽的仰天大笑说:“问得好,如今县城单位也都有困难,告诉了,无非就是接待吃饭啦,他们要报销这顿饭也不易,我下乡反正有补助的,我该住的、吃的,回单位结帐就得了,不必麻烦当地嘛,再说这样的独自采访更有真实性。”

送老记者到宾馆后,我们就算告别了,我说明天我就不送了,欢迎夏天能到九宫山来玩,朱伯伯连声说:“一定,一定!”

朱伯伯系湖北日报社主任记者,55岁,姓朱,名学诗,很有几分朱老总的风采呢。

2000年1月18日于凤池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