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博弈密码
6884000000045

第45章 人品弈:道德标尺不能弃(2)

为了“现代建设”的信誉,郑周永偏向了挺下去的做法。对于他的这一决定,当时他的亲友和公司的一些管理人员都表示不可理解,有的则站出来表示反对。但为了扞卫“现代建设”的诚信度,郑周永顶住了压力,义无反顾地干下去。他把自己所有的资金赔进去了,又变卖了十几年积蓄下来的全部值钱的家当,全投到洛东江大桥的修建工程上。

1955年洛东江大桥准时修建完成,经权威机构检测,质量达到一流水平。郑周永松了一口气,摸摸自己的口袋,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成了一个穷光蛋。

虽然郑周永变成了穷光蛋,但洛东江大桥像一幅杰作,成了郑周永无形的“资产”。它为郑周永赢得了社会信誉,光大了“现代建设”的名声,也赢得了韩国政府对他的充分信任。

从60年代中期开始,现代集团进军交通制造业。1967年现代汽车公司建成,现在该公司的汽车已成世界名牌。1972年现代造船重工业公司的蔚山造船厂和两艘26万吨级油轮的船坞同时开工,郑周永又赢得“造船大王”的美誉。

常言道“黄金有价玉无价”,人的诚信品格就像玉一样,纯度越高,品位越好便越值钱,郑周永的成功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5.以诚待人,靠诚信服人

以诚心待人是一种美德,真诚对待他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而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人无信则不立”,唯有坚守诚信,才能使别人信服。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有隐蔽的一面,同时,又有开放的一面,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开放是定向的,即向自己信得过的人开放。所以,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就要以诚待人,讲求信义。

以诚待人,能够获得别人的信任。以一个开放的心灵换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这就是用真诚换来真诚。如果人们在人际的博弈中,能用真诚取代防备、猜疑,会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用诚心对待人,要坦荡无私,光明正大。一旦发现对方有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对他的事业关系密切的缺点和错误,要及时地指出,督促他立即改正。虽然人人都不喜欢被批评,但意识到批评者确实是为自己着想时,便能理解接受,使彼此的心灵得以沟通,友情得到发展。

当然,当你捧出赤诚之心时,要先看看站在面前的是什么人,不应该对不可信赖的人敞开心扉。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历来人们都主张知人而交,对不很了解的人,应有所戒备,对已经基本了解、可以信赖的朋友,应该多一些诚心,多—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少—些戒备。

我国着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又说:“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君子之交之所以能够淡而不厌,多半也在于“真诚”二字。

人和人的交往最为重要的是真诚,以诚相待是种美德。

这所谓的“诚”既有真诚之义,包括做人讲诚心。做人讲信用,这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原则。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做人言而有信,那么做事就有了一种人格力量来担保。

“季札挂剑”的故事很有名,就是讲做人要讲诚信的。季札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德才兼备,名动天下。有一次他出使别国,路过徐国,与徐国国君会晤,席间,徐君看到季札腰间的宝剑,欣赏不已。季札考虑到自己还要出使别的国家,而佩剑是使者的必备之物,不能送人,当时就没有表态。

等他完成出使任务回国时,又经过徐国,他想把那把宝剑送给徐君,可是徐君却已经去世了。季札十分惋惜,他来到徐君的墓前,把宝剑挂在墓前的树上,以兑现自己心中的承诺。

汉朝时,有一个叫陈实的人,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好评。

有一次,他与一个友人会面,酒足饭饱之后,两人决定一同远游,他们约定,次日午时在陈实家门前的大槐树下再次见面。他们还在槐树前立了个高高的树杆,以表达各自的诚信。之后,两人才辞别。

次日,陈实提前来到了树杆前,等了一段时间,眼看着树杆底端的黑影渐渐东斜,午时已过,可是还未见友人的踪影。这时,陈实猜想友人是另有他事而不能同行,或是已经提前出发了,于是就上路了。

然而,就在陈实走了之后,他的朋友到了,左看右看,却不见陈实的影子,当即就气不打一处来,非要到他家去看个究竟,问个明白,一到陈实的家门口,正看见陈实的长子在家门口玩耍。于是他便指桑骂槐,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道:“真不是人哪!跟人约好一块儿出门的,却又不等人。”

等他父亲的友人数落完后,刚满七岁的小陈纪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午时,午时不来,就是无信;对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无礼!”

那友人当即羞愧万分,想下车解释,而小陈纪头也不回就进屋去了。

待人要真诚,做人要讲诚信,诚心、诚信是一种无形的资本,需要人们精心维护,慢慢积累。如果你虚情假意、对人不诚心,或者“言而无信”,不讲信用,那么仅仅一次虚假或者不讲诚信的细节,就会把长期积累的人气挥霍一空。

6.欺骗是人生的一条不归路

欺骗是一时的,诚信是一世的。靠欺骗混世的人,小则成不了大器,大则将自己的前途断送掉。唯有以诚为本,才能取信于人,这是不证自明的铁律。

大家都知道诚信对于一个人人品的重要性,但偏偏有那么多人面对利益的诱惑,干起了坑蒙拐骗的勾当。西方有句名言:“你可以在所有时间欺骗某些人;你也可以在某些时间欺骗所有人;但是你却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骗子的下场,能有几个好的?不要为暂时能够欺骗得手而沾沾自喜,那是魔鬼早就给你准备好的索命绳索。遗憾的是,偏偏就有那么多人往里面钻,并且前社后继,乐此不疲。

以“傻子瓜子”起家的年广久,就是因为欺骗消费者,贪图小利,把顾客当作“傻子”来对待,最终搬起石头砸到了自己的脚。

曾几何时,提起“傻子瓜子”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现在,再向人打听“傻子瓜子”,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究竟是什么使这个名噪一时的公司悄无声息了呢?这还得从他们的老板年广久把消费者当“傻子”说起。

1982年,自称9岁就开始学“经济学”的年广久,突然宣布他的“傻子瓜子”大幅降价,幅度为26%,这对几十年不变的瓜子价格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一举动在改革刚刚起步的日子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大家一下子把焦点集中对准了“傻子瓜子”,当时也算名牌的“胡大瓜子”很快便被“傻子瓜子”压下了势头。“傻子瓜子”一炮走红,风靡一时,成为中国老幼皆知的“营养食品”。

到了1984年,生产“傻子瓜子”的炒货店与国营经济联营,组建公私合营的“傻子瓜子公司”。至此,“傻子瓜子”春风得意,形势一片大好。如果“傻子瓜子公司”从此能够从抓质量、抓管理人手,进一步寻求发展,那么他们的前途是光明的,可是“傻子”,开始找“捷径”了。这一“捷径”最终将企业导向错误的航向,直到最后的没落。

1985年,“傻子公司”搞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傻子瓜子”有奖销售活动,每买1公斤瓜子赠奖券一张,凭奖券兑现奖品。这在当时不能不算是产品促销的高招。一时间,公司门前车水马龙,盛况空前。全国各地来函来电,来人来车,纷纷购买“傻子瓜子”以获取奖品。如此一来“傻子瓜子”在有奖销售的第一天就售出了13100公斤,最好时一天卖出了225500公斤,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瓜子销售纪录。

可是这一销售成果是以“傻子公司”“犯傻”为代价的。这些用于有奖销售的瓜子中间,有相当数量是公司从外面购买的非经自己制造和检验的熟瓜子。这是“傻子公司”为凑足销售额,从别的公司大量购买的熟瓜子,再贴上“傻子瓜子”的商标去有奖销售,而这些外购的瓜子中,有很多是陈货劣货,是假冒伪劣产品。

消费者是骗不了的。“傻子公司”的这一看似聪明,实则犯傻的投机行为很快引起消费者的强烈愤慨,大家纷纷要求退货。

更糟糕的是,正当“傻子瓜子”有奖销售活动刚刚“满月”的时候,政府发布公告,禁止所有工商企业搞有奖销售的促销活动。这一来,一下就将“玩巧”已经露陷儿的“傻子瓜子公司”置于死地。它所售出的奖券一律不能兑现,各地纷纷退货,瓜子大量积压,银行催还贷款,再加上公司又打了几场官司,一下亏损150多万元,而且公司的信誉降到了最低点。事情到这一步已经充分说明欺骗消费者,搞投机的违法生意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可傻子公司似乎傻到了不能觉醒的地步。

在“傻子瓜子”名声即将损失殆尽之时,他们不是想着如何去挽回名誉,东山再起,而是继续干欺骗消费者的勾当。在这批积压的瓜子中,大部分是陈腐变质的瓜子,是绝对不能再拿到市场上销售的。可是年广久竟然打着“为了让国家减少一些损失”的招牌,对这些劣质陈货采取加工后再销售的办法处理,更有甚者,干脆原封不动地把这些变质瓜子拿出去卖。在以后的两年中,傻子公司共销出这些劣质瓜子10万公斤,把这些瓜子以低价卖出,绝大多数卖到了农村,去骗那些消息闭塞的农民。

年广久无论怎样投机,怎样骗人,终究是会被人识破的。而他被人识破之时,也就是他的公司之路走到尽头之时。年广久起初是欺骗了一些人,但最终没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从而吞下了自己酿造的苦酒,不讲诚信,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让名噪一时的“傻子瓜子”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