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常识农村普及读本
6796700000009

第9章 怎样看清经济的大形势——影响经济的十二大指标(5)

汇率的波动会给进出口经济带来更大的波动,是什么影响汇率波动的关键因素呢?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是影响汇率最直接的一个因素。所谓国际收支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收入总额与付给其它国家的货币支出总额的对比。简单的说,就是商品、劳务的进出口以及资本的输入和输出。如果货币收人总额大于支出总额,即出口大于进口,资金流入,便会出现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那么该国货币就会升值。反过来说,如果进口大于出口,资金就会流出,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量下降,该国的货币也会贬值。

第二,利率状况。利率作为一国借贷状况的基本反映,在一定条件下对汇率波动影响很大。利率水平直接对国际间的资金流动产生影响,在正常情况下,较高利率会吸引外国资金的流入,同时抑制国内需求,进口减少,使得该国货币升值。而较低的利率则会发生资金外流的现象,资金流动会造成国际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对外汇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一般而言,一国利率提高,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该国货币贬值;第三,通货膨胀状况。当一个国家开始出现通货膨胀时,这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就高,说明这个国家的货币购买力下降,货币就会贬值,所以通货膨胀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跌,反之,通货膨胀的缓解会使国家物价水平下降,货币购买力上升,货币升值,货币汇率上浮。

第四, 宏观经济政策状况。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有计划的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等等。一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是决定汇率长期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数据、指标与汇率变动的关系和影响,有利于掌握汇率波动的规律。

人民币究竟升了还是贬了

“人民币升值了,现在不到7块钱的人民币就可以换1美元了。”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人民币对外确实是升值了,但是老百姓在国内买东西却一天比一天贵,他们感受到的是手里的钱不断贬值,以前100元能买的东西,现在能买的东西的明显减少了。人民币究竟是升值了还是贬值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人民币的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

在国际上,汇率决定货币的价格。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其增长速度己经超过美国,中国经济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长,而美国却只是3%,所以人民币的购买力大大超过美元的购买力。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汇率背后真正比的是两国经济增长的实力,比的是两国货币的购买力。

因此,人民币升值,热钱(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流入,炒热中国的房产、地产、矿业、股票、证券等等,形成中国经济热火朝天的局面。但是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造成资源稀缺,所以过旺的需求必然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和通货膨胀的来临。所以,人民币对内是由于通货膨胀而贬值了,但对外却由于经济高速增长而升值了。

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汇率变化好比一柄“双刃剑”,对经济、金融有利有弊。就像三个经济学家讨论的一样,如果人民币盲目升值,将对中国的经济、金融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说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是一个明确的态度,用国家领导人的话说就是人民币汇率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

当亚洲金融危机肆虐时,中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且还要保持汇率稳定。这一声明是理性、正确和负责任的选择。那么,在今天,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同样是理性、正确和负责任的。

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是中国政府做出的承诺,这个承诺曾经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为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而今天,这个承诺也必将会给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增添新的光彩,给亚洲乃至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福音。

经济学家

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

格林斯潘1926年3月6日生于纽约,于194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纽约大学并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50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77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87年8月11日,格林斯潘就任美联储主席,其后4次获得连任。其任期内,美国经济出现了创纪录的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期,中间只发生过两次温和的衰退。1998年7月,被授予“和平缔造者”奖。2002年8月,英国女王授予其“爵士”荣誉称号,以表彰他“对全球经济稳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大将赵奢征税说法——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国之税收,民邦之本”,一个国家的税收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标志。税收的实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么,你向国家交纳的税都用于哪里了呢?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着关于税收的小故事:春秋战国时赵国的大将赵奢以前是个收税的小官员,赵奢胆识过人,一天他到平常人都不敢去的平原君赵胜家里去收税,因为赵胜是皇帝的弟弟,又是当时赵国的丞相,位高权重,其他税官都很怕得罪他,所以一直没有去收税,赵奢到了平原君家里说起收税的事后,平原君赵胜不肯缴税,还命人上前阻挠,赵奢决定依法办事,杀死了上前阻挠执行公务的赵府的家丁。

这样的举动惹怒了平原君,平原君扬言要杀了赵奢,可是赵奢并没有畏惧,而是慷慨陈词:“税收是一个国家的法律规定,是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您是赵国的国家重臣,更应带头纳税,全天下的百姓都逃税的话,那么国库就会陷入冰封状态,其他国家看到我国的空虚后就会进攻我们,那么离亡国之期就不远了,到那时您还能在这里坐享富贵吗?”平原君想了想赵奢说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税收确实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存亡,他也意识到能说出这番话的赵奢肯定是个难得的治国良才,于是就把赵奢推荐给了皇帝,从此赵奢总管全国税收事务,在他的治理之下国家税收平稳,国库财政也日渐增长。

“国之税收,民邦之本”。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百姓幸福和国家发展的根本;税收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税收还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动力。税收是国家强盛、文明、繁荣富强的标志,税收是民族团结、民生稳定的基石。税收还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税收制度经过历史的不断演变,逐渐形成了我国今天社会主义社会中比较完整的税收制度,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税收的实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再看今天社会对税收的定义是什么?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地、无偿地征收用以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财政收入。这一概念中有五个要点可以分别概括:1.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2.税收是依据国家的政治权力进行分配的;3.税收的分配关系是用法律建立起来的;4.税收的征收形式采取实物和货币两种;5.税收具备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其中,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按照国家税法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税收的无偿性指纳税人交纳的实物或货币归国家所有,国家不需要立即付给纳税人以任何报酬,也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从财政活动的整体来看,税收最终通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等方式用之于纳税人,体现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就某一具体的纳税人来说,其所缴纳的税款与其消费的公共产品中的价格并不一定是相等的。税收的固定性指国家在征税以前,先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好纳税人应缴纳的各种税收及征收比例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意更改,是征纳双方共同遵守的一项法规。

我国税收的职能与作用

1.筹集财政收入是税收的基本职能。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近几年,我国的税收收入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1999年我国税收收入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3年突破2万亿元,2005年突破3万亿元,2006年达到3.76万亿元。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5%左右。国家凭借政权,从国民收入中提取一部分社会纯收入即税收,以保障国民经济的再生产。纵览各国,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都很大,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成为一个国家强大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税收,国家的职能无法实现,那么国家也就无法存续,人民的利益也无法得到保障。

2.经济职能。税收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国家可以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经济成分,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分配,从而实现社会发展的经济目标。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时期,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安置就业和再就业的企业,节约能源、利用“三废”的项目,直接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产业等,给予低税率或减税、免税的优惠政策,对那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污染严重、能耗高的产业,不予减税、免税,并可以通过提高税率等政策措施予以调节或限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经济职能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3.调节收入分配是税收的第三个职能,也是监督职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解决收入分配上存在的问题,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其中税收作为重要的调节手段,通过政策的调整和征管力度的加大,可以起到有效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比如,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等费用扣除标准(由每人每月800元到1600元),可以惠及广大中低收入群体。2006年全国减少个人所得税纳税人2000多万。同时,通过对年收入超过12万元以上个人实行自行申报等,监督管理职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市场带来的消极影响,监督和遏制各种偷税行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纳税人在缴纳了税款之后,往往会有一个疑问:税款去了哪里?是如何用之于民的?这也是普通老百姓最为关心的话题。我们现在就来谈一谈这一问题:首先以2006年为例,在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共完成3.76万亿元(不含关税、契税、耕地占用税),比2005年增收6770亿元。据统计,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占到了全国财政收入的95%以上。税收用之民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在农业方面,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共3397亿元,增加了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支持了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了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再比如,2006年国家用于科技、教育、卫生和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建设分别支出774亿元、536亿元、138亿元和123亿元。我国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首任,于是1840亿元做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并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连续3年累计投入90亿元,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对家较远的寄宿学生补助了生活费。 还有,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中央财政支出42.7亿元用于提高农民的医疗补助;中央财政安排51亿元,用于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展;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34亿元,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看到上面的数字,我们看到了并且也知道了大家缴纳给国家的税收,是通过中央及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支出的,也确实用到了最需要的地方。没有税收就没有博物馆、没有税收就没有青藏铁路、没有税收就没有神舟号、没有税收就没有鸟巢、水立方……总之,税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税收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经济学家

保罗·斯威齐(Paul Marlor Sweezy)

斯威齐是20世纪美国最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方面颇有成就。 斯威齐于1910年4月10生于纽约,他1931年从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37年又从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1932年至1933年他曾在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进修,这期间他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因为他认识到:西方的主流派经济学无助于理解20世纪的重大事变和社会发展趋势。《作为历史的现在》、《繁荣的终结》、《马克思主义四讲》《资本主义发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垄断资本》、《论向社会主义过渡》、《革命后的社会》、《再谈(或少谈)全球化》毛泽东诞生一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共产党宣言》和《在当代》。

历史上颠峰王朝的争议——财政收入

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

——温家宝

一个国家财政收入高低意味着国家的繁荣昌盛的程度。《大英百科全书》中记载“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

有资料为证:宋朝年间的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 6 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财政收入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在南宋时期已经失去了半壁江山,但是财政收入仍高达10000万贯文!这些数字是什么样的概念,再来比较一下,就可以得知。明隆庆五年,也就是公元1571年,国家岁入白银(财政收入)250万两。万历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00年,国家财政收入400万两,明末时期,国家财政收入1 000万两左右!如果说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大约是1 500万两白银左右。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一两白银兑一贯铜钱,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十分之一,也不及南宋的六分之一!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宋朝确实是封建历史上最繁荣的国家,其原因很明显,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一半以上都是出现在宋朝,这些都为国家的财政收入升高做出了贡献。宋代的GDP是占全球的50%,是封建王朝的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