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匾和楹联是富贵之家标榜文人风雅最下功夫的地方。在门窗之间,刻写体现家族文化、追求事业人丁两旺的吉言佳句,彰显宅第主人的文化品味、生活信条、理想信仰。
修建于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的灵石王家宅院,院落的名字起得温文尔雅,如恒贞堡、凝瑞宅、敦厚宅、桂馨书院等等,小院门又有迎晖、整暇、映奎、探酉字样,与主人的身份、学识相匹配。王家的敦厚宅中有5个月洞垂花门,圆中有方,方中有圆,衬托出错落有致、虚实相间的视觉艺术效果,门楣刻有“规圆矩方”四字,既表达了一定的文化品位,又在告诫后人做事做人要遵循一定之规。平遥城关镇上,也有一处凝瑞宅,表达了时人对瑞气盈门的共同期盼之情。特别有趣的是曹家三多堂多寿院(东院)的门匾上刻写“斗山天”,从字面上看,字形简单,妇孺皆识,然而这三个字并非字形字面上那般简单,大致说来可以有三种释语:从字面看,由斗到山再到天,有越来越大的含义囊括其中,象征事业蒸蒸日上;如果换个方向读就是“天山斗(dǒu)”,方言谐音便是添三斗,作为商人起家的大家族,日进三斗银充分表达了主人企盼财源滚滚永无止境的美好心愿;再换一种解释,将“斗”读作四声“dòu”时,斗山天就不乏吞吐日月之志的豪迈气概了。太谷曹家三多堂的中院统楼上,书刻“登高远眺”字样,步入曹家这座四层建筑的高处,远近方圆几十里景色尽收眼底,心胸顿时开阔。祁县的乔家、渠家宅院,也都有专供远眺的制高点。在乔家宅院被称做明楼的二楼主楼上,挂着一块“光前裕后”的牌匾,同样内容的门匾在清代襄汾丁村的民居建筑中也独占风光。关于“光前裕后”这个合成的词组,在《尚书·仲虺之诰》中是“垂裕后昆”,指恩泽流传播及子孙,所以人们称给前人增光、为后人造福即“光前裕后”。将这四个字挂在乔家最显赫的地方,不外乎提醒乔家人时时刻刻追念祖宗,造福后代。门匾、楹联既是一种寓意深远的文字游戏,也是富足之家美好愿望的无声流露。从门匾、楹联上,可以获得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中国自古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这无疑是鼓励人们求取功名利禄,恪守道德规矩。在王家敦厚宅的迎宾牌坊上,外狮内象,分门把守,佛学造型上,文殊和普贤菩萨作为释迦牟尼的胁侍分立左右,狮为文殊坐骑,象为普贤坐骑,所以不论中外,狮和象都在吉兽之列。王家牌坊门上雕狮雕象,寓意还有出将入相的期盼。牌坊匾是“桂荣槐茂”,桂取蟾宫折桂、求取功名之吉祥,槐则为人丁兴旺、事业发达之寓意。古代科举时以折桂为登科之典,唐代许浑在其《第贻友人》诗中称:“人心高下月中桂,客思往来波上萍。”月宫里因有蟾蜍,有桂树,故有蟾宫折桂之说。《红楼梦》第九回里描述过一段细节,黛玉听宝玉说要上学去,便打笑道: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槐茂暗指求取功名和高官厚禄,《周礼·秋官·朝士》载:“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面三槐,三公位焉。”从此就以三槐九棘代称三公九卿。植槐之家,人才辈出,面槐而居,定有爵位,这是中国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东西。
忠孝之道是宋明以来被统治者强化的一条生活准则,封建纲常伦理道德在宋明理学的形成过程中,走向了极致。灵石王家的王肯为和王肯任两人,都有过五品官衔,他们在王氏宗祠前敬献的匾额“孝思中匮”和“流泽孔长”,就大有饮水思源和追念祖德的家族文化。鲁迅先生在他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二十四孝图》的文章,说“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鲁家的佣人),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这是封建统治阶级宣传的二十四个所谓尽孝的典型人物。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陈独秀先生,在他的《调和论与旧道德》一文中,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恶习旧俗,如缠足、吸鸦片、迷信、买卖婚姻等,予以尖锐无情彻底的批判,他说:“忠、孝、贞节三样,却是固有的旧道德,中国的礼教(祭祀教孝,男女防闲,是礼教的大精神)、纲常、风俗、政治、法律,都是从这三样道德演绎出来的;中国人的虚伪(丧礼最甚)、利己,缺乏公共心、平等观,就是这三样旧道德助长成功的;中国人分裂的生活(男女最甚),偏枯的现象(君对于臣的绝对权,政府官吏对于人民的绝对权,父母对于子女的绝对权,夫对于妻、男对于女的绝对权,主人对于女婢的绝对权),一方无理压制一方盲目服从的社会,也都是这三样道德教训出来的;中国历史上、现社会上种种悲惨不安的状态,也都是这三样道德在那里作怪。”从中可知,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反映在建筑方面,就是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有传统文化和封建道德的影子。
万事孝为先,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生活信条。《二十四孝》,集虞舜、汉文帝、曾参、闵损、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陆绩、唐夫人、吴孟、王祥、郭巨、杨香、朱寿昌、庚黔娄、老莱子、蔡顺、黄香、姜诗、王褒、丁兰、孟宗、黄庭坚等二十四位历史人物的“孝行”传说改编而成,充分满足了封建社会统治者对民人百姓的行为要求。二十四孝行宣扬的有些观念是十分陈腐的,但其中一些表现民间温良恭俭让的故事,却非常有趣。如“卧冰求鲤”,说的是父母病了想吃鱼,冬天黄河结冰,孝子脱了衣服光着身子卧在冰上,焐冰拾鱼,孝敬父母。还有“郭巨埋儿”的故事,说的是汉代孝子郭巨,家里穷得过不下去,无法供奉老母,郭巨与妻子商量,家贫不能养母,幼子又分母食,所以准备把三岁的儿子埋了。这种做法失去了人性,本身也很不道德。“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活埋儿子时却挖出了黄金,于是儿子没有埋,郭巨一家也因上苍赐金,生活美满,可以说,这是扭曲人性的孝行。通过类似的故事,使不可能的事情通过故事成为可能,使人的愿望得到虚拟的实现,这就是二十四孝的核心。在灵石王家宅院的墙基石上,就有几组雕刻精美的孝行图,其中取了“汉江革行佣供母”、“唐夫人乳姑奉亲”这类的故事。
尽孝是手段,促进家业兴盛、事业有成才是最终目的。光宗耀祖,煊赫门庭,是大家族中每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在后人不懈努力的同时,往往还要抬出一位值得后人纪念的老祖镇宅,为合族之人争得面子。灵石王家尊奉的祖先是王子乔。王子乔是何许人也?传说是周灵王太子,名晋,封邑在乔地,即今河南武陟县一带,喜好吹笙,吹奏的曲子如同凤凰在鸣,悦耳动听。后来一位名叫浮丘的道士接他到嵩高山上隐居,一住30年。王室派了一名叫柏良的臣子,前往嵩高山,王子乔让其转告家人,七月七日在缑氏山顶等他。那一天,仙人果然驾白鹤而至,停在缑氏山巅,迎候他的人却只能远远望着他,却无法与之接近。王子乔望着亲友,频频挥手致意,一连数日方才离去。王子乔走后,人们在缑氏山下和嵩高山上建起了他的神位和祠堂。后人仰慕他的事迹,写了不少诗赋。李白的《凤笙歌》中写道:“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因寻缑氏山,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王家将王子乔尊为先祖,在房屋建筑中多次将猴子以各种姿态雕塑其间,取王侯之意,且王子乔在缑氏山成仙得道,就更增加了王氏家人对封侯的热望。这样的设计在局外人眼里不显山不露水,庭院中人妇孺皆知。从祖先供奉,联想到王家宅院一处题写着“桂荣槐茂”匾的牌坊仪门,雕刻着出将(内狮)入相(外象)的瑞兽吉象石雕,对他们在房屋设计中的巧妙含蓄就会多几分理解。在灵石王家高家崖王汝聪的居室,楹联和柱础间的一只鹭鸶鸟、几簇石荷花,印证唐代诗人“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绝妙意境,这里王家取其一路(鹭)连(莲)科的美好寓意。灵石王家宅院凡有主人居住之处的台阶,都做成书案造型的长条青石踏步,这也成为王家宅院的独特景观,意在激励王家后人以诗书传家,建功立业。王家人是很看重科考入仕的,这是因为王家的官大都是捐输得来,与正途入仕毕竟不同。
封侯拜相,是时人共同的心愿。晋城周村镇的民居匾额也有称凝瑞宅的。阳城润城镇民居石础上有封侯挂印雕,襄汾丁村民居的拴马桩上也是青石封侯雕。平遥票号世家侯王宾的二进式四合院,宅门外面有高大的拴马石和上马石,拴马石上雕刻着一群猴子,大猴背小猴,企求辈辈封侯,富贵永保。民间还有一说是猴子能降马,所以刻拴马石上最最合适。灵石王家院里,更是把辈辈封侯的文章做得淋漓尽致,有声有色。
沁水柳氏宅院的石狮,极有代表性,有单狮、双狮,也有三狮,取清代高官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的吉意,象征着人类对高官厚禄的不懈追求和理想人生。柳氏堡寨里的一个院落,筑有一堵大影壁墙,上面是如意纹饰六神狮,取繁花似锦、富贵永久之意,下面饰物为一枝荷花,周饰竹、丝,立意是和和(荷)睦睦(竹与木同),一品青莲,既有修身的要求,也有做人的目标。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句,丝竹泛指声色之娱,而此处丝、书,则取诗书不废,礼仪传家。在“天恩浩荡”的匾额下,有一副楹联让人对柳氏家族重读书、重修养的家规肃然起敬,上联是“养成大度方为贵”,下联是“学到痴愚便是贤”。生有涯,学无涯,这是圣人的教诲,也是生命的启迪。
§§第四章 山西老宅院精粹采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