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桥
6756400000067

第67章 后记

1994年10月,身处“东南阙里”的衢州第二中学,因为抗战时期的一个美丽故事,与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明尼苏达州雷德温市开始互派教师,书写了一所学校与多个国家的教育文化交流的序章。14年来,有100多位教师,带着二中人特有的风采,带着儒学校园的特殊滋养,远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巴西、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任教、访问、交流;14年来,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的教师也络绎不绝来到衢州第二中学交流。教师的交流,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教学艺术的交流,更是一种观念的碰撞、文化的融合。我们的教师有了世界的胸襟,我们的学生有了国际的视野,我们的学校也积淀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的文化。

14年,不仅影响了一所学校,也影响了一个城市。从他乡交流回国的教师,漫步于衢州的街头小巷,传播异域文化。异国前来的教师,操着生硬的汉语,和学生说“你好”,和市民说“你好”,和这座城市说“你好”。衢州第二中学成为一个教育的窗口、文化的窗口。窗里窗外,你看我,我看你,看到风景,看到美丽。

2008年10月,适逢衢州第二中学建校55周年。如果说14年前的10月,只是书写了一首教育与文化交流的序章,那么14年后的10月,我们将书写出教育与文化交流的高潮。为此,我们50多位作者,无论是来自异国他乡的外籍教师,还是深受这块热土滋润的二中师生,都想把自己的他乡故事,把自己的他乡心曲,以自己的视角,用自己的彩笔,为教育与文化交流的高潮写上一串别样的音符——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衢州,了解衢州第二中学。

为此,我要深深地感谢那些以满腔的热情书写文字的作者们,是他们的一字一句,才构就了本书的一章一页;我要深深地感谢浙江省教育厅外事处、衢州市教育局、衢州市外侨办、衢州市人劳局,是他们的呵护和帮助,我校的教育与文化交流才会一路凯歌;我要深深地感谢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孔子学院总干事许琳女士,是她的鼓励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才有了新目标,有了新追求,是她的破例作序,为本书添光增彩;我还要感谢林妮、赵晓景、徐芬芳等老师,是他们一丝不苟的审校,才使本书渐改渐新、顺利付梓。

潘志强

2008年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