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城的商业中心灯光闪烁。这是我第一次真实地看到这个城市,接下去我将在这里教五个月的英语。这个城市如同浙江的其他中等城市一样的繁华:砖墙的外层涂满了抢眼的广告语,闪烁变幻的霓虹灯,人头攒动的商场超市,形形色色的快餐店,以及闪闪发光的钢铁建筑,等等。
这是我在进入大学的前一年,首选来到中国并且在这里教书,而非其他国家的原因所在。不是因为这个国家有利可图或是透着西方国家的气息,而是因为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国已经变成融合了西方文明又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迷人混合物。中国人热情地拥抱外国的影片、音乐、节日、时尚、饮食、艺术和体育等每一样东西,并且将它们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你认为这有益处吗?”我问我的学生和一些英语老师,他们也问我这个问题。我则回答:“有益有害!”
在上海短暂停留参观时,我诧异地看到不计其数的麦当劳和一些成年人穿着印有米老鼠的T恤和夹克衫。上海就像上帝不小心而被吹落于此的“美国领土”。这里有五光十色的狂欢和层出不穷的拜金思想。上海是一个没有保护历史和思忖未来意识的地方,她仅仅考虑了现在。这是我对这个现代化大都市的直观印象。
与此同时,我也喜欢上海,因为它外表的繁华以及主题公园般的震撼感。这使我意识到也许西方文化对于中国的影响并不是那么巨大。不过正如每一件事情总有利弊,我相信那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利弊相随才是一个整体。
说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我看来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讲是有益的。而电影、书籍、诗歌和艺术的自由对中国学生格外有益,它们开阔了人们未来生活的眼界,增加了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了解。
我体验到的害处则是饮食的普遍西式化,比如冰激凌、糖果、果冻罐、汉堡、油炸食品以及遍布全国的快餐店的垃圾食品。事实上其中大部分应该是工业文明的产物。
在我的故乡英国,受美国文化影响而过量食用快餐,从而引发人们普遍肥胖、心脏问题等,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这种现象如果不在年轻人中间蔓延,也会在中国开始出现。
当在中国教英语的时候,我曾给一些学生做了一个关于英国生活常识的小测试,我惊讶地发现很多答案非常美国化。少数学生给出这样的答案:英国的首相是乔治·布什,英国的食物有必胜客和肯德基,英国女王住在白宫。
当我提到西方文化遍及中国时,其实我基本上是指整个美国文化的支配性,以及使一切事物全球化的趋向性。我觉得全球化有一点令人沮丧,但是无论如何都是不可阻挡的。它不仅仅给中国带来了改变,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长久保持原样。所有的事物都在改变,不管是变好或是变坏,不过常常是两者皆有。中国是迷人的,因为这种改变。也正因为世界变化如此巨大,我想将来我会常回来看看。
(亚当·史密斯是盖普项目志愿者。该文发表于《教学月刊·教学管理版》200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