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读书与成才
6754400000031

第31章 成才视野(11)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或集团来说,意味着市场萎缩和生命的枯竭;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意味着自绝于世界现代化进程之外,意味着民族竞争力的衰微和民族生机的窒息。

诚信是一种人和资源。人和是个人、企业或集团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现代经济中,诚信作为重要的人和资源,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是个人和企业亲和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先决条件,是内部团结和统一的基本道德前提。人和资源所强调的团队精神,是企业赖以维系的重要精神力量和组织力量。《书经?尚书》在考察周取代商这一历史时说,“纣有臣亿万,亿万其心。周有臣三千,唯一心。”这就足以说明人和资源的重要性。缺乏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信任,内部团结及其凝聚力和竞争力便无从谈起,这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常识。可见,诚信出团结,团结出效益,这是诚信作为人和资源的基本体现。

其次,诚信是一种经济资源。

诚信成为一种经济资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资源”主要指土地、资本和劳动三个实体要素,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对上述要素的追加来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经验表明,劳动力和实物资本对现代经济增长贡献的比重已经不断下降,经济增长主要通过不断降低交易成本来实现。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带来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从而造成协调、组织、控制、监督的成本不断增大,对于契约制度和信用制度的需求更加依赖。因此,努力开发和利用诚信经济资源,促使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高效有序地运行,避免由信用的缺失造成的生产或流通过程的中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诚信作为经济资源具有三方面的基本职能。一是资源投放的回报性。守信践约是经济活动得以继续的基本前提,否则必然导致交易的中断,一个讲诚信的企业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资源破坏的惩罚性。如果一个企业不注重诚信建设,在同行和消费者中造成虚假欺骗的恶名,它将很快被市场淘汰出局,直至死亡;三是资源累积和效益回报的渐进性。诚信经济资源是一种无形的动态资源,不可能像传统的实体资源那样具有立竿见影的效益产出,只有通过长时期坚持不懈地持续开发,才能渐次收到回报的效益,因而对诚信经济资源的开发既不可一蹴而就,又不可心存侥幸,任何时候的偶尔失足,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生命的一蹶不振甚或彻底崩溃。

再次,诚信是一种社会资源。

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得诚信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属性日益凸显。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社会,信息产业将成为国力竞争的焦点,也是国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直接影响着国家在新世纪的生存和发展。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因其具有超越时空界限、双向信息沟通、交易手段灵活和交货方式快捷等特点,已经改变和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贸易形态,为经济发展提供原动力,从而成为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特别是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意味着诚信不仅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一个企业的兴衰紧密相连,而且同整个社会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显示出它作为关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资源意义。

社会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的变化和发展使得诚信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作用日益突出。在贸易形态发生改变的同时,消费观念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寅吃卯粮不再被认为是坐吃山空的表现,买方市场带来了信贷消费的繁荣。在美国、西欧等一些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在整个信贷额度中所占比重一般为20%-40%,甚至高达60%。在法国,1/2的家庭有债务,1/4的家庭靠贷款买房子。我国消费信贷也进入了快速增长轨道,截至2001年10月末,消费信贷余额为6464亿元,比1997年末增加了6292亿元,增长了37倍。不仅总量迅速上升,而且品种也呈多元化发展。从消费领域看,发展到住房、助学等多个消费领域;从信贷工具看,发展到信用卡、存单质押、国库券质押等多种方式;从业务机构看,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展到有条件开办信贷业务的所有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发展对社会信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诚信做保障,消费信贷就无从谈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陷入无序状态,当然更谈不上社会的发展与繁荣。

最后,诚信是一种品牌资源。

品牌是企业价值的体现。品牌无疑是科技含量、服务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与经营理念在产品中的凝结,它更是企业信誉和生命力的体现。据美国《商业周刊》对最具价值品牌的排名,2001年,排在第一位的是可口可乐,价值689.5亿美元;

微软650.7亿美元;国际商用机器527.5亿美元;通用电器424亿美元;诺基亚350.4亿美元。与国际品牌的市场定价相比,我国品牌市场定价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2000年度我国著名品牌的价格排名为:红塔山439亿元;海尔330亿元;长虹260亿元;五粮液120.56亿元;TCL105.93亿元。

品牌是企业发展生命力的体现。在市场经济中,品牌通过消费者购买使用某种品牌产品而产生的品牌忠诚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提高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效率。品牌一旦确立,它就会像血液一样成为企业生命的一部分,它是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信任度的体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不再单单靠一两项核心技术来维系,商业品牌已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商战策略的重要因素。就可口可乐这一品牌来说,即使有人获得了其产品配方,它也难以取代可口可乐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同。

品牌是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信誉度的重要指标。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奥里森?马登曾说:“诚实信用的名誉是世界上最好的广告。”可见,品牌作为重要的商业资源,其基本前提是诚信。

在这方面,美国著名“百年老店”安达信会计事务所的教训可谓明鉴。安达信的信用危机让我们看到,在市场经济社会,任何著名的品牌,即便它是万人景仰的巨人,抑或是实力雄厚的行业巨子,如果为了自己的某些目的而违反“游戏规则”,视诚信如儿戏,将无异于玩火自焚,最终的结果是丧失自己的品牌优势,导致品牌资源枯死,把企业推向灭亡。

77.孔子的执政理念

孔子素以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世人所景仰。

由于孔子一生从政的时间较为短暂,在有生之年的大部分岁月都带领弟子周游于诸侯列国,不遗余力地奔走游说,屡屡碰壁,曾先后两次被迫离开鲁国,“斥于齐,逐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累累若丧家之狗”(《史记?孔子世家》),人们大多以为孔子一生的政治作为不足称道。事实上,孔子一生虽然政治上郁郁不得志,但却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政治热情,乐此不疲;虽然从政的时间不算太长,但任职经历颇为丰富,并且在每一任上都政绩显赫,称得上是为官一任,振兴一方。深入探讨散见于《论语》《史记?孔子世家》等诸子典籍中孔子的执政理念,我们会深切地感到,作为政治家的孔子比作为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孔子是毫不逊色的,并且可以从中受到某些历史的启迪。

(一)为政以德,君子之德风

孔子的时代,周室式微,礼崩乐坏。终生以“克己复礼。”

为己任的孔子要实现自己的夙愿,便只有说服列国当权者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他游说诸侯的首要内容就是要实行德政,把道德教育放在治理国政的首要地位。是所谓“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面对春秋后期群雄并起,“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天下大势,孔子仰天长叹:“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孔子的章 同流合污者也深恶痛绝,大声斥责:“乡愿,德之贼也。”(《阳货》)

具备了什么样的德行条件才可以从政,或者说人们在执政治国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德行标准呢?孔子的回答是“尊五美,屏四恶”。“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尧曰》)孔子认为,具备了这五种美德,摈弃了这四种恶习,即可政令天下,其他统治手段特别是杀戮等暴力和强制手段便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据《论语?颜渊》记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居于统治地位的君子或贤人的德行是风,处在被统治地位的民众的德行是草,而草一旦遇到风必然倒伏。或许这就是孔子强调德行修养和推行“德治”的意义所在。

(二)约之以礼,君君臣臣

孔子所极力推行的“德治”的实质是“礼治”,他教导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何谓礼?礼即周礼。“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八佾》)而礼的施行同仁密切相关。“人而不仁,如礼何?”

(《八佾》)“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那么又什么是仁呢?孔子的回答是仁即“爱人”,“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里仁》)“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是最高的道德标准,是最完美的伦理观念和品德,而礼是仁的外在形式表现,是最完善的伦理规范和制度。礼的施行必然以仁为条件,而仁的实践必须以礼为规范,这就是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孔子说:“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广泛系统地学习典章 侯、卿、大夫是也。”(《资治通鉴?卷一》)就是说,礼是靠分和名来维系的。所以,“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卫灵公》)所以,“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颜渊》)所以,当“卫君欲得孔子为政。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何其正也?’孔子曰:‘野哉由也!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矣。夫君子为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史记?孔子世家》)所以,任何时候面对任何有违于礼、不合于分、不当于名的言行,孔子从来都是义正词严,毫不退让。“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即使是对于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声誉鹊起的管仲,孔子的评判也同样是恪守礼的标准:“子曰:‘管仲之气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八佾》)

(三)以身作则,不令而行

孔子认为,执政者首先要能够行得端、走得正,行为人范,正人先正己,这样才能政令畅通,不令而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其次是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为完成职务所赋予的职责和使命呕心沥血,吃苦耐劳,不知疲倦,忠于职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路》)“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再次是踏踏实实地做事,老老实实地做人,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或为贪图眼前的某种小利去搞什么政绩工程,否则就做不成什么大事。――“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在这样的执政理念的指导下,孔子对那些身正行端的执政者极为推崇,他盛赞郑国大夫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相反,对于那些位显行秽的当权者却不屑一顾:“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