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滔滔过寺湾,湖光滟滟映碧天。
千秋瑰宝红罗寺,美轮美奂歌永年。
出靖远县城,沿靖北公路西行约20公里处,滔滔黄河岸边,红罗古渡之北,有一道景色秀丽的山湾。这湾,头顶蓝天,背负大山,身裹绿荫,脚踩波澜,幽雅之中渗透着天地的灵气,怡静之处流动着自然的神韵,闻名遐迩的寺儿湾石窟——红罗寺就开凿于此。因这里有一寺一湾,便称为寺儿湾,又因寺窟背依红罗山,亦称红罗寺。
寺儿湾石窟创建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现存5窟,窟内石雕、石胎泥塑像66尊,颐面丰满,体形健美,线条明晰,比例匀称,或坐或立,或喜或忧,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窟前砖木结构楼阁,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修建,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寺院建筑规模宏大,殿堂雕梁画栋,楼阁汉瓦飞甍。置身其中领略着唐代雕塑艺术家特有的风韵,品味着一副副楹联、碑刻,俯瞰滔滔黄河逝者如斯,游人无不心旷神怡,充满感慨。门口一副篆书的楹联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却道出了这座古刹的沧桑辉煌。其联云:
黄河澎湃,乐奏一时遗像在;
洞天辉煌,诗歌千秋古韵存。
读来古朴典雅,耐人寻味。
寺儿湾石窟是甘肃现存的唐代石窟之一,她像一颗璀燦的明珠,镶嵌在陇原大地,她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展示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对于研究古代东方的宗教、文化艺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981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罗寺,作为丝绸之路诸多名胜中的一枝奇葩,确实有她非同凡响之处。这里不仅有令人折服的唐代彩绘壁画,还有那令人遐思和赞叹的千年传说掌故。她是一缕梦幻,是一幅图画。她是一根扯不断的线,一头连着古代工匠粗糙而又魔力四射的手,一头牵着你我的心;她是一段说不尽的神话,从唐宋元明,一直诉说到今天。
这里曾广泛流传着一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七人七马过黄河”:大明将领李文忠追赶着元朝部落的兵将七人七马,元朝将领逃至红罗山下,滔滔黄河挡住去路,前有大河,后有追兵,眼看就要束手就擒,情急之中,元朝将领遥望左手崖上的佛窟祈祷:“我佛有灵,如能保佑弟子过河脱险,愿以终生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弘扬佛法。”话音未落,河面上出现了一座浪柴浮桥,元朝将领喜不自禁,叩头谢过佛祖,踩着浮桥,策马过河,待明将追到岸边,一阵激流将浮桥冲散,明将只能望河而叹:“天不灭鞑子!”元朝兵将过河后,隐去真实姓名,改为姓马,定居下来,马氏宗族为报答佛祖救难之恩,曾多次增修楼阁,粉饰金身。红罗渡口也对马氏宗族实行优惠,凡马氏族人过渡,均减免过渡费。历史传说使千年古刹得到升华,古刹又孕育着历史传说,红罗寺本是一崖山石、一垄泥土,因一种虔诚、一种挥洒而变得流光溢彩,瑰丽多姿。
时间悠悠去千载,红罗宝刹放光彩。如今的红罗寺,庙会、佛事繁盛,松柏绿树滴翠,游人云集,美轮美奂。
红罗寺,丝绸之路上的奇葩,愿你风韵永驻,千秋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