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山作证:江西省移民扶贫纪实
6747100000008

第8章 失衡的天平(4)

嗨,我们都掉进过江里,不过命大,全救上来了。我有一个女儿,叫土梅,是我家老四,在桃江的岸边掉进了江里。我家老三也曾经掉进了水里。幸好那时是冬天,他穿着棉衫,没有沉下去。我老婆拿了根棍子,把他给挑上来了。我家老二也在赣江的东门大桥那儿掉下去了,已经往水里沉了,这次又是我老婆看见了,她趴到船上伸手去捞,抓住了他的衣服,这才救起来了。

肖瑞服说罢发出了沉沉的叹息,一如江水漫过浅滩时无奈的呻吟……

疾病猛于虎

都说落后的农村地区缺医少药,可对于山区居民来说,不仅仅是缺少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条件:没有医院(卫生所),没有医生,没有药物,在很多情况下,也就根本没有治疗。他们这方面的境遇让人深感同情,但是,在实施移民搬迁之前,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省市县的医药部门,对此都爱莫能助。

这方面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多到我无法一一记录,更无法详细讲述。而且,有些村民因一些普通的疾病甚至因生产而死亡,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比如遂川县牛岭村一位叫伍先桂的村民,2006年得了胃穿孔。要搁在城市,这个病只需到医院动一个小手术即可,但牛岭村地处深山,没有公路,伍先桂发病后他家不得不请4个人把他抬到高坪镇医院,路上花了整整4个小时!谁知到了镇医院之后,镇里的医生却一筹莫展,因为他们从来没动过这样的手术,为了对病人负责,医生们劝伍先桂的家人赶快把病人送到县医院,伍先桂的家人没有办法,只好找了辆面包车,折腾了1个多小时才把他送到县医院。等送到县医院后,时间已经耽搁。伍家花了1万多元钱,还是没能将病人治好,伍先桂因胃穿孔而骤然离世。

遂川县草林镇的个体户谢老板这样回忆说:他和弟弟俩很早就出来打工。2006年,母亲在山上砍柴,突然脑溢血,那时,兄弟俩都还在浙江,只有一个一道砍柴的同村人将母亲背回家。乡村土郎中对脑溢血这种病完全束手无策,只好又抬到镇上去。去镇上的路上坡下坎,走了2个小时。镇卫生所的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才保住了母亲的性命,却落下个半身不遂的毛病,成为终身需要人伺候的残疾人。

革命老区会昌县,曾经留下革命领袖脍炙人口的诗篇。“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从这首诗词的意境中,便可知会昌是个山峦起伏、群峰叠嶂的地方。在会昌的大山里,一名叫曾桂香姑娘记得,她4岁时患痢疾脱水,父母抱着她走了1个小时的路,赶到乡村医生那儿治疗,药吃下去后依然腹泻不止。医生说,这孩子没得救了。父亲摸摸女儿还有心跳,又毅然抱着孩子走了20华里路,赶到长岭乡卫生院,总算把女儿的生命抢救过来,曾桂香成了大难不死的幸运儿。

就在同一个村,曾水生、曾满娣两兄妹因小时候患无名肿毒,未能及时治疗在而落下了残疾,至今靠仍扶贫办的救济维持生计。

横峰县上坑源乡云台山村的村民汪美东很怕听见“大哥”2字,因为每每说起这2个字,母亲就会突然失神,甚至潸然泪下。汪美东的大哥6岁多的时候,一天晚上突然肚子痛,发高烧。要是在城里,去医院检查检查,服点药打几针一般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可是汪家因为地处深山,当时父亲不在家,母亲一个人不敢抱孩子下山,也抱不动,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天天亮了,能看清路了,汪美东的母亲忙抱着孩子往山下赶,她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了2个多小时,总算把孩子抱进了龙门畈乡医院的大门。可这时孩子已经浑身抽搐,一个劲地翻白眼,尽管医生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进行抢救,却回天乏术,汪美东的大哥在母亲汗湿的怀里永远地闭上了可爱的双眼。汪美东的母亲至今仍在懊悔自己当初的大意与胆小:唉,都怪我啊,要是早些抱他下山,你大哥就不会走了!

母亲像祥林嫂念叨阿毛似的念叨着大哥,听得汪美东心里沉甸甸的。

横峰上坑源乡云台村还有一个叫郑榕花的妇女,生有一个儿子,长得虎头虎脑的很可爱。一天,吃完夜饭后,孩子突然肚子痛,当时天气不好,下着小雨,伸手不见五指,没法夤夜下山。和汪美东家一样,郑榕花心急如焚地等到天亮,这才趔趄着赶了几个小时的山路来到镇上,谁知还没送到医院孩子就撒手西归了,让她肝肠寸断。

这个乡的江家村小组离最近的卫生所有15华里,离乡镇卫生院则有40华里。村里的孩子若生了病,家长们不会轻易抱到山下去看,而是先找村里神婆算命,或者跳神,请他们掐算一下这孩子有没有救,是否得罪了哪路神仙,然后求道符来化解。等符不起作用了再送医院,这样往往耽搁治疗,因此夭折的孩子不止一个两个。

由于医疗条件不好,山区因为生孩子而丧生的妇女不在少数。遂川县高坪镇牛岭村支部书记清楚地记得,他十几岁的时候,村里有个叫李启招的妇女,40多岁时生第3胎,按说经产妇应该顺产,谁知孩子胎位不正,最后李启招难产死在家中,让丈夫、孩子痛不欲生。村里还有一对姓柳的兄弟,家里的女人都是因为生孩子丢了性命,成了乡人口中的“血盆鬼”。村里人说他家风水不好,弄得兄弟俩再娶时困难重重。

说到搬迁前的缺医少药,安远县扶贫和移民办的黄镜明主任深有感触。采访时他红着眼圈告诉我,2004年,他的大哥黄文彩在老家突发脑溢血,因深山路远难行,等他带着救护车赶到时,59岁的大哥已经离开了人世。这成了黄镜明心中永远的痛。2006年,黄镜明的母亲同样样脑溢血,但因这时老家人全都整体搬迁到了县城附近的安置点,老人家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从而恢复良好。每每想起早逝的儿子,老人家就会问小儿子:你们为什么不早点把村里人搬出来呢?

这不是质问的质问让黄镜明感到了肩上担子的重量,促使他加倍努力地工作。但他也知道,移民搬迁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不管扶贫战线的同志多努力,山村的穷困还是针般扎在他们心中,让他们寝食难安。

安远县镇岗乡樟脑村桐坑小组村民谢远桂现年65岁了,可说起母亲48岁那年为生小弟而亡的事情仍鼻酸不已。谢远桂2岁丧母,所以他的记忆中没有母亲的音容。这是他人生最大的缺憾之一。安远县雷远村民小组钟玲香是个娴静、能干的女子,2005年怀了孩子,夫家高兴得放了好几串鞭炮。然而他们的期盼最终却化成了蚀骨的悲痛:20岁的钟玲香因难产离开了人世!

寻乌县水岩乡蕉坑村下铜锣小组李启武的妻子生孩子难产,山上找不到医生,也没有人会接生,丈夫想将妻子送到山下去,可当地的习俗是男人不能碰产妇,碰了会倒3年血霉。女人嘛又抬不动,李启武只好眼睁睁看着妻子挣扎在死亡线上。李启武的妻子在床上整整嚎叫了4天4夜,孩子还是没能生下来。眼看着产妇要不行了,村里人给李启武想了个变通的办法,请4个男人抬产妇下山,但是要给抬的人包个红包,说是红纸可以冲晦气。李启斌依计行事,最后产妇的命总算保下了,可孩子却没能存活,真是伤人又伤财。

修水县湖洲村一位外号叫满伢子的村民,老婆临产时胎位不正,由于不能及时就医,难产死了,死时才20多岁。后来,满伢子自己在山里做事,被毒蛇咬伤,由于交通不便,不能及时就医,拖延耽搁,最后只能到县医院做截肢手术,成了残疾人,生活愈加艰难了。

“在山上生活啊,野猪什么的我倒不怕,最怕蛇了。我们老家山深林密,毒蛇很多,其中最毒的要算蕲蛇了,对,就是那种五步蛇。听老人家讲,被那种蛇咬到要害部位,走五步就会倒地死掉。记者同志,你们相信我被蕲蛇咬过吗?”

遂川县碧洲镇丰林村的曾纪芳谈起自己被五步蛇咬的经历,后怕中有些大难不死的庆幸。那是2002年春天的农忙季节,他莳田刚到家,听家人说牛从牛栏里跑了。牛是农家的宝,这还了得?他饭也没吃,扭身就往山上跑去。山径幽幽,不知名的野花开着,蝴蝶飞着,间有泉水叮咚鸟儿唧啾,可他满心眼里只有自家那头养得毛色乌亮、身体健壮的水牛。当他岔入一条草丛掩映的小路时,脚背突然像被针扎似的刺痛起来。他忙低头去看,因脚上尽是黄泥,一时看不清,但那股疼感越来越强烈,他知道自己被毒蛇咬了,赶忙搓尽痛处的黄泥,只见那儿已经肿得老高,更可怕的是皮肤变成了黑色,他惶恐地四处看了看,一眼瞥见不远处的草丛里一条蕲蛇正不紧不慢地扭动着身躯,仿佛在向他示威。

五步蛇!

他脑袋里“嗡”的一声响,立马撕开喉咙大喊起来。山脚下做事的乡亲闻声将他弄回家,用土法给他处理了伤口,这边火急火燎地找了六个人抬他下山。山路难行,他中午两点多钟被咬,晚上七点多钟人们才把他送到碧州镇医院。由于耽搁得太久,曾纪芳虽然捡回了一条命,却留下了后遗症,那条腿动不动就发麻、疼痛,让他时时想起被咬的惊魂一刻,自此谈蛇色变。

修水县山口镇秀水村也发生过多起村民被蛇咬伤不治身亡的事件。1976年村民谢永木被蛇咬伤后死在去镇上求医的半路上。1985年又有个姓何的小姑娘打猪草时被蛇咬伤,也因出山医治要花3个多小时而不治身亡。安远县镇岗乡禾上坑小组村民郑国庆2002年摘杨梅时被蛇咬死!蛇,成为许多山民的心头大患!当然,阻隔村民们求医问药的罪魁祸首还是那崎岖难行的道路,是那可望而不可及的遥远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