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司马迁的故事
6740900000014

第14章 一鸣惊人

司马迁从20岁开始游历各地,其后又接连好几次远离家门,长途跋涉,历时七八个年头,到27岁时才告结束。游历使他增长了见识,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那个初出家门的少年读书郎,到结束旅程的时候,浸染旅途风尘,已是轻须飘飘。

大学者孔安国在朝廷里担任谏议大夫,他对自己的得意弟子是很关注的。听说司马迁壮游归来,孔安国在散朝之后遇到太史公司马谈,便热心地问起司马迁的情况:“不知太史大人对子长的未来有何打算?”

“我当然希望他能承袭家学,撰写史书了。”

“据老夫所知,治史修文之志他始终是坚定不移的,而他对政治也充满信心。‘子曰:学而优则仕。’我看。还是把他放飞出来吧。进入仕途,未必就会影响治史,或许对修史还有所帮助。就说太史大人你吧,如果不是身为太史令,怎会读得到如此之多的珍贵古籍!”

“您说的确实不无道理,可毕竟仕途险恶!”司马谈叹了口气,“不过,要是真有进入仕途的良机,我也不好拦他。这要看他个人的造化啊!”

“太史大人,我有一个想法,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请孔大人直言!”

◎学而优则仁:学习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才能提拔当官。

“可否让他参加博士弟子的会考?”

“会考?大人的意思是说,子长未曾参加博士弟子的学习,而直接参加他们的会考?”司马谈吃惊地问。

“是的。”孔先生点头说。

博士本为官名,源于战国。秦朝到汉初,博士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图书,了解古今史实,当皇帝的顾问,年薪为六百石。博士名额不定,多时数十人。几年前,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设五经博士——博士的弟子,名曰博士弟子,后名为太学生。博士弟子由太常负责选拔,要求是年满18岁的优秀青年,仪表端正,勤奋博学。一旦成为博士弟子,可以免除徭役,生活费用由少府(本为专负责皇帝生活的机构)供应,以便安心学习。博士弟子名额常年维持50个,一年举行一次会考。每届会考成绩优异者,可以调任官职。

司马迁并不是博士弟子,可孔安国的意思是让他与那些博士弟子一起参加会考。如此做法并无先例。司马谈说:“这……恐怕不妥吧?”

“有什么不妥,凭子长的才学,当今天下年轻人谁能相比?何必一定要做那博士弟子。至于说不合常规嘛,我想,老夫全力推荐。问题不会太大。”

◎郎官:侍郎、郎中等职,西汉为皇帝左右亲这的高级官员。属官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

司马迁其实也是一直想参加考试的。在学校的时候,司马迁平时很少和同学打交道,更不和他们成群结队地出去玩乐,那是因为他比其他同学早熟,还有他一心一意地在准备郎官的考试。

只有一个同学例外,那就是挚峻。挚峻是长安人,进大学以前,一直研究遭家的学问。他和司马迁一样沉默寡言,因为气质相近,他们在有了几次交往之后,很自然地就成了知己。

越接近郎官考试的日子,司马迁就越紧张,因为自从他进大学的第一天,就暗自把郎官的考试的日子,当做他要跨越的“龙门”。最近他更觉得自己是游到峡下的鱼儿,静静地等待那决定性的时刻。

他在最紧张的时候,就把这种乱糟糟的念头,告诉挚峻,挚峻笑着对他说:“你一定要放弃一心当郎官的念头,到时候自然考得上。”

司马迁觉得这话,很像父亲说过的话。这说着容易,做着难啊!便反问挚峻:“你呢?你不紧张吗?”

挚峻笑而不答,司马迁很是困惑,那笑是什么意思,却没多问。

紧张的时候,司马迁觉得时间过得真慢。事实上,时间从来不会因人的感觉而变快或变慢,那一天终于来了。

一进考场,司马迁才发现,挚峻没有来考试。

“不能为他分心。”司马迁这样告诫自己,这次考试。对自己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

考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挚峻。问来问去,都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只说他前一天晚上就不见了。

司马迁忽然想起考试之前,挚峻的那一笑,原来他早就不想参加考试了。挚峻学习并不差,他为什么不参加考试离开呢?一腔的疑问没有答案。

郎官考试的结果,司马迁果然如愿以偿地靠自己的学识考上了郎官。

他打听到了挚峻的家,但挚峻的家人只简单地说:“他游历去了。”到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回来,都不知道。

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司马迁才打听到,一直研究道家思想的挚峻隐居邢山了。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挚峻那么年轻的人会像父亲一样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他想挚峻一定是为了暂时体会道家的生活才暂时隐居的。那天晚上,他写了一封信给挚峻。

信中这样写道:

郎官考试的前一天,你突然不辞而别,我又想念又为你担心。找了你一年多,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你的消息了。我很想知道,你最近如何?

听说你已经抛弃家庭隐居山林,凭你的学识和人品,相信你只要参加考试,肯定能顺利通过,而且会得到皇上的赏识。

其实你今年不参加考试也没有关系,让我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当你体验够了道家的生活,明年一定要回来,参加考试。我们是这么要好的朋友,如果能一直跟你在一起,那是多么快乐啊!

身体健康

子长上

很快,挚峻就回信了。信中说:

子长,还没收到你的信以前,我就已经知道你考上郎官了。其实和你在一起上学的时候,就知道我们这一年的郎官非你莫属。

我生性懒惰,喜欢清闲,而且很愚笨,我不但不是你的对手,甚至连参加考试的想法都没有。

来到邢山已经一年多了,山中景色很好,生活虽然清苦,但心情愉快极了。闲云野鹤本来就是我追求的生活。

希望你别再劝我了,我不会去考郎官的,我们是好朋友,但性格不同,走的路也不会相同。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别多挂念,倒是你自己要多多保重。

祝好

伯陵上

读完挚峻的信,司马迁为他不想当郎官感到失望,又觉得挚峻的想法其实和自己大不相同,他有自己的理想。到这时司马迁才真正明白,挚峻已经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道家的生活里了。此后,他对挚峻除了怀念之外,也多了一份敬重。也就是从这时起,司马迁才开始认真地钻研道家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