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高效工作的员工
6737600000003

第3章 培养高效的创新能力(3)

纵观在职场中呼风唤雨的成功者,一般都不是那种因循守旧的人,而是能够在创新的立场上考虑各种问题的人。所以有些时候,因循守旧的人越专注,他离成功的彼岸就越远。专注,能聚集个人的全部精力;创新,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二者只有相辅相承,才能取得更杰出的成绩。创新要以一定的理论基础或现实基础作为前提,主观凭空想象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没有创新精神的专注,只能因循守旧地在一条路上走到黑。

9.激发自己创造力的方法

你是有创造意识的人吗?或许你跟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自己没有。我们从小就听人说,创造力是罕见的,神秘的,只有艺术家才有。其实创造力每个人都有,无人例外。

为了激发出你的创造潜力,必须掌握一些策略。

捕捉灵感

新点子稍纵即逝,如果不能很快抓住,可能就一去不复返。那些懂得发掘创造力的人,都已学会如何捕捉和保留新点子。他们拥有“捕捉”的技能。

闭上眼睛,让思维自由游荡几分钟。身体放松,让思想自由驰骋。离开房间,离开地球,飘向星际,只要时间宽裕,不分神,每个人都能看到、听到或经历那些现实中不可能经历的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感源,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况下,捕捉灵感较为容易。

置身挑战

使新点子快速出现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把自己放在可能失败的困难环境中,只要你处理得当,失败可以成为创造力的源泉。

一般来说,如果做某事失败,我们在沮丧之后,便开始尝试别的办法——这对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许多念头的互相竞争,可以大大加快创意的过程。

有些问题是难以解决的,那是些无止境的挑战,但它可以用来加大创造力。我们真的想使自己困守在沮丧的境况里吗?当我们感到被妨碍,会本能地逃离,从而激发出各种灵感火花。即使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但是这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却可能激发出一些有趣的新点子。

拓宽眼界

知识越博越杂,你潜在的创造力就越丰富。

无数的进步是源于创造者在不同的领域都拥有丰富的经验。所以,你应该拓展你的知识面,弄清楚你一无所知的领域,强化你的创造力。

制造刺激

在你周围放些可激发大脑的东西,并经常更换这些刺激源,借此增强创造力。刺激多样化又不断改变,可以帮助你不断想出各种各样的点子。

与周围的人相互影响也是“制造刺激”的一种方式。例如,利用群体“大头风暴”总有些收获,因为开会的人会面临各种不同的刺激。

凭借创造力不断增强,我们就能更好地解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小问题,使新念头不断,新成就层出不穷。

创造才能除了和发散思维密切相关外,和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是分不开的。具有高创造力的人总是有些“不可思议”的特殊行为表现。他们通常在独立性、富于幻想、坚持性、自制力和耐挫折的能力等方面特别强,超出一般人。

10.勇于创新的做法

在现代企业里,领导对于每个员工的考核,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的优劣,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员工更受领导器重和依赖。

成为一个优秀员工,首先就应该具备创新精神,这样,你就会成为成功的创新求知英雄。如果你成功了,你就会得到企业的承认和奖励,你不仅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能得到企业领导的鼓励和赏识。

创造力是最珍贵的财富,如果一个人具有这种能力,就能把握生活的最佳时机,从而缔造出伟大的奇迹。

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每个人都有某种创新的能力。而职场中的许多人都有一种惰性,没有创新精神,也就不可能有创新的行动。一切都按固定的模式去做,结果做来做去,平平庸庸,没有丝毫改变和进步。

别以为我们既不是决策者,也不是精英,就与创新无缘。只要立足自己的本职岗位,找准一个点,将最切合实际的,只是被平日忽略了的、小小的改进,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也许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要坚信:创新不只是精英们的专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创新!

11.走出束缚创新能力的误区

如今,我们的工作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如果你缺乏创造力,不勤奋敬业,你连90%的成功都不能到达,又何况更多呢?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仅靠老思想很难跟上。

幸运的是创造力并不神秘。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阿伯特·森特·乔尔吉认为:“创造和发现即是见他人之所见,想他人之不想”。

怎样才能“想他人之不想”呢?通常它只在头脑中一闪而过,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就是一例。迈克阿塞教授指出:要想有所创造、有所发现,就必须突破束缚创造力的误区。这些误区包括:

相信唯一正确答案

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老师往往就告诉我们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相对应的正确答案。然而许多重要的结论都是开放性的,远非只有一个答案。如:“失去了工作我该怎么办?”

明显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重新再找一个。”但是另一个也正确:“回到学校去,学习新的职业。”第三条则同样正确:“开创自己的事业。”

只要寻找第二条答案就可以开创你需要的新方法。法国哲学家埃米尔·查特依尔说:“仅有一种想法比任何事情都可怕。”

轻视模糊思维

毫无疑问,逻辑思维方法能将新思想置于死地,因为它排除了看来似乎矛盾的各种可能性。模糊思维像一块自由的天地,在这里,新思想能够很快地发芽。模糊思维有一种相似性和类推性,能够帮你很快地解决问题。

一位经理一直用合乎逻辑的方法思考着他的企业究竟出了什么偏差,但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想出了一个比喻才解决了这一问题。“我的企业就像一条没有鼓手的大划艇,大家都在用力划,一些人的桨刚刚划到一半,而另一些人却已划完。”结果这位经理敲起了指挥鼓,企业的航船顺利地航行了。

囿于常规

如果你不能够打破常规,你将永远无法获得新思维。诺伦·布什内尔·雅他利有限企业的创建者是一位富于献身精神的常规反抗者。他发明了电视游戏。一次他想发明一种更富有乐趣的弹子游戏。按常规,这种游戏的板只有26英寸宽。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遵守着这一规则,但是工作却毫无进展。最后,他打破了这一常规,将游戏板的宽度增加到30英寸,从而创造了提高这种游戏的趣味性。

受“实际情况”的约束

要想发展想像力,首先需要的是各种假设,而不是狭隘的实际。“如果……将……”的自问能够将你引进可能性的领域。

一家化学企业里的一位工程师出人意料地问同事们:“如果在墙壁上涂上枪药,将会怎样呢?当它几年后开始剥落时,用一根火柴就可以将它统统烧掉。”

当然房子也许会同时烧毁,于是这些不受所谓实际束缚的同事们,开始思考,结果可能启发他们想出一种能够使涂料很容易地去掉的活化性添加剂。

这家企业现在正在进行这项实验。

害怕失败

如果一个有着创造力的行动无碍于你的生命,你就不要怕有失败或者失误。然而,如果你正寻找一种新的想法,你需要的却是承受失败的精神。

截止到1979年,波士顿红鞋喜剧团的明星卡尔·亚斯特尔詹姆斯基已收集了整整3000件观众的投掷物。亚斯特尔詹姆斯基说:“在我的生涯里,我已经挨了不下一万次的打。这也就是说,我失败过至少7000次。而这一事实能够使我保持头脑清醒。”

他清楚地认识到,成功和失败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错误不过是创造过程的阶石。通用电器商业企业的创始人汤姆斯·沃特里生说过:“通往成功的路即把你失败的次数增加一倍。”

不能把生活中的经验应用到工作中

新的思维和创新来自于那些与工作毫不相干的地方,所以你要做个留心、细心的涉猎者。成功涉猎者的涉猎范围很广,并有一双机警的慧眼,这样才能不放过任何猎物。

富于创造的人必须是万事通,对每件事都感兴趣,他知道在某一领域里学到的东西很可能在其他领域里也有用。

缺乏创造性的自信

创造应该是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而不单单是艺术家和发明家的事。如果将自己降低到无创造性一类,我们就会处于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状态。一个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无所创造的人,在重大问题面前将不可能去做寻找创造性答案的尝试。

一家大原油企业雇用了一批心理学家,想要找出为什么研究部门和发展部门里一部分人比另一部分人更有建树。3个月的研究使心理学家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有建树的人认为自己有创造能力,而无建树的人却认为自己没有。

自信是创造的基础,因为任何一种新思想都将使你成为先驱者。你一旦将其付诸行动,你就要一个人独自承担失败和受嘲弄的风险。

12.减少阻碍创造力发挥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