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在出生十九个月后就双目失明了。母亲为了树立海伦的生活信念,始终用爱心和欣赏的眼光与语气鼓励她。每当海伦拿了所需要的东西,再回到母亲身边时,母亲就格外地爱抚她,以示奖励。就这样,她虽然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但靠着母亲的慈爱和欣赏,仍然过快乐的日子,并且后来成为享誉世界的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大量事实证明,凡是成才的学生,大多都是在家长欣赏的目光中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欣赏孩子,就是要多从正面去鼓励她,充分肯定他的优点,对他的优点予以赞赏。每一个孩子都有别的孩子所不具有的优点。这一点是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也是他们树立自信的源泉,哪怕只是小小的长处也要充分给予肯定。
(1)欣赏孩子真善美的品质。发现或者听说孩子做了好事、善事,就要对孩子提出表扬和夸赞,就要从孩子的角度欣赏孩子。一位家长和孩子上街,路边有一个残疾人向路人行乞。当时家长也没有在意。但孩子却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元钱放在了残疾人的手里。家长看见后,就说:“孩子,你做的对,好样的。”类似于此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孩子说了真话,可能会有一时得不到理解的情况,但家长应该及时做出回应,并适度地赞赏孩子的诚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确实是有益无害的。
(2)欣赏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家长对孩子的好成绩都能嘉奖。当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家长尤其要学会鼓励。家长要发现孩子的成绩,这个成绩也可能是比上一次高的分数,也可能是比上一次更好的书写,也可能是比上一次更好的其他方面。只要有小小的一点进步,就应该得到家长的欣赏。这时孩子最需要的就是鼓励和支持。而不是指责和埋怨。
(3)欣赏孩子的乐趣。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爱好和乐趣。只要是健康向上的爱好和乐趣,做家长的都应为孩子而高兴。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爱好与乐趣占用部分学习时间而横加阻挠。孩子喜欢足球,那就正面指导他如何训练,并且和孩子一起欣赏足球。孩子参加学校的文艺表演或者体育比赛,家长亲自观赏。孩子的心里会产生一种崇高感,从而激励他们把事情做好。我们看到的许多体育冠军和文艺明星的童年,都是在家长的陪伴下和欣赏的目光里成长为冠军和明星的。
(4)和孩子做知心朋友。父母和孩子做知心朋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好时容易差时难。这是因为相当多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就是考试的分数。当孩子考分好时,还能与孩子交心;当考分差时,就不那么耐烦了。须知,学生分数高低犹如兵家之胜败,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保护孩子积极进取的心情是至关重要的。最亲切的保护办法就是欣赏。当然,这需要一定的勇气和耐心。学会欣赏孩子,就是不要从家长的立场去看孩子,而应该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家长不能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去比自己孩子的缺点。这种比较是非常不可取的。它可能会使自己的孩子固有的优点逐渐丧失,最后变成一个自我否定的人,从而完全失去向上的信心。
欣赏孩子,就是要多从正面去鼓励他,充分肯定他的优点,对他的优点予以赞赏。每一个孩子都有别的孩子所不具有的优点。父母应把自我投资、自我提高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另外,家长不要把自己的生活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强加给孩子。家长没上过大学,就一定要孩子非考上大学不可。家长喜欢弹钢琴,就非得把孩子培养成音乐家不可。甚至为达此目的,不惜付出几代人的代价。
学会欣赏孩子,不要停留在某一方面,而是要欣赏孩子的全部。可以欣赏孩子学习、欣赏孩子读书、欣赏孩子玩玩具、作画,欣赏孩子唱歌、跳舞、做游戏,甚至欣赏孩子穿的衣服和说的某一句话。在这些欣赏过程中,孩子会产生一种被人尊重的神圣感,从而激励她把要做的事情做好,全面提升他的健全的人格。而从我们家长的角度看,也就是培养了孩子的成功感。他把这一件事情做成功了,就能把另一件事情做成功。把小事情做成功了,就能增强做成大事情的信心。
当前的家教中,有一些家长陷入了家教的误区,只看见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无视孩子的其他方面;只看到孩子的缺点,看不到家长自己的缺点;只知训斥孩子,不知鼓励孩子;只知从生活上满足孩子,不知从情感上与孩子沟通;只知埋怨,不知理解。长期发展,形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结果更糟,适得其反。在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中,孩子是弱势者,他们在得不到家长的肯定时,往往采用消极的方式反抗:你要我学,我偏不学。
当然,我们说的欣赏孩子,并不是无原则的溺爱和娇惯。对于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要在爱护的前提下,通过具体可感的事实加以纠正。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家教原则尤为重要。希望更多的家长都来欣赏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在欣赏的天空里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