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沙坡头
6722000000006

第6章 享誉世界的治沙工程

沙坡头的另一个叫绝之处,是包兰铁路固沙林带。世界上还没有一处像沙坡头这样,把自然景区与科学实验园地融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沙坡头旅游区是四海宾朋共享美景的人间福地,是寓教于乐的科学殿堂。

有关资料显示:沙漠化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的一大公害。全世界受沙漠及沙漠化影响的地域,已达456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35%。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占非洲的55%、北美洲的19%、南美洲的10%、亚洲的34%、澳洲的7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文件中指出,沙漠化威胁着全球20%的人口,60%的干旱土地。更可怕的是,全球不可挽回地沦为沙漠的土地正以每年6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世界各地蔓延,元经济收益的土地正以每年2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急剧增加,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260亿美元。全球150多个国家中,有2/3的国家程度不同地受到沙漠化的影响和危害,这种破坏过程是除欧洲大陆以外的其他大陆的一个大问题。沙漠化的危害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大灾难,影响着数以亿计的人民乃至子孙后代的生计。我国目前沙漠及沙漠化土地达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陆地面积的17.6%,国家有关部门指出,这种沙害正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连首都北京也倍受沙尘之苦。

中国科学家们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在沙坡头的治沙实践中,创造出了“(米)”的麦草方格固沙法一一沙坡头方式。运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手段,成功地解决了东起迎水桥西至干塘的55公里包兰铁路两侧的流动沙丘的固定问题,有效地阻止了腾格里沙漠的南移,使这条由首都北京通往西北重镇兰州的铁路大动脉,自1958年通车以来畅通无阻,创造了人类征服大沙漠的奇迹。

历史上“浮沙没腔,人马惮行”的沙坡头,流动沙丘蜿蜒起伏达16公里,最高处离黄河水面180多米,年降水量仅为185.6毫米,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15倍。这里平均每10个小时就有一次风沙天气,在1012刘毛/秒以上风力作用下,沙子在平缓的沙地上一个昼夜就要前行好几公里。“忽复暴风至,沙砾向空卷。仰看天欲昏,河流声莫辨。俯视下深渊,失足虑不免”的沙暴天气经常出现。1956年,当新中国的第一代治沙科学家李鸣刚、翁元庆、刘慎诗等人率领一批年轻的科学工作者来到沙坡头,为包兰铁路的安全通行开展史无前例的防风固沙研究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外国专家都从不同的国度断言“中国人在做梦。”他们没有想到,中国的科学家们为了探索沙漠的秘密,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们不畏艰险,前仆后继,一代又一代。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采用 (米)的麦草方格固定流沙,选择花棒、拧条、油苗等适应性极强的树种,引进沙拐枣等外地耐旱树种,以草障为依托,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逐步建立人工植被,促使沙丘表面形成有机结皮,从而产生“沙漠化逆转现象”,恢复被破坏了的生态系统,使之向良性循环发展。在前沿辅以工程阻沙和育草封沙,构成一个稳固的绿色防护体系,以达到治沙的目的。这就是被国际社会称之为“沙坡头方式”的麦草方格。

为了探求“沙坡头方式”,中国科学家们以沙拌米粒为食,不知多少次从夜宿农家炕、晨起沙掩门的险境中死里逃生,不知他们在74“、能把鸡蛋烫熟的沙堆上流下了多少汗水,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风沙里不知他们脸上的皱纹以怎样的速度增长。有的人献了青春献子孙,有的人一再推延婚期,有的人为了治沙,失去了为父母送终尽孝的机会;还有的人至死眷恋着这块曾经为之终生奋斗的土地,嘱咐后辈,死也不能离开沙坡头。原中卫固沙林场场长、中国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领奖人张宝善一一这个在沙坡头的风沙里爬摸滚打了近40年的河北汉子,临终的嘱咐不是魂归故里,而是要在沙坡头的治沙战场上给自己选一块墓地。正是这些为治沙献身的科学家、治沙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一起,在绵延55公里、纵横40多公顷的险恶沙海里呕心沥血、浴血奋战,从无数个风、沙、暑、寒的数据中,摸索出了对付沙害的科学方法,从用血汗浇灌的众多国内外树种、草种中最终筛选出适宜这里生长的植物品种。看似简单的麦草方格凝聚着他们反复对比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终于,巨网般的麦草方格铺天盖地地布满了沙海,包兰铁路南北两侧的绿色长城把沙魔挡在铁路大动脉以外。包兰铁路自1958年通车以来,从未因沙害而影响运行,由固沙防风带、灌溉造林带、沙障植物带、阻沙带和封沙育草带组成的”五带一体“的铁路治沙防护体系,谱写出人类征服沙漠、禁区变通途的光辉篇章。历尽磨难百折不挠的中国科学家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汗铸成了人类征服沙漠的丰碑。”五带一体“治沙防护体系的更大的意义在于成功地改变了沙坡头地区的生态环境:在这个人迹罕至、虫鸟不访的沙漠死海里,已有76科215属450多种种子植物落户,近80种药用植物、十数种油料植物和近20种纤维植物,及以”沙漠姑娘“花棒为代表的众多观赏植物共同营造出沙坡头的绿色宝库。人工与天然合成的绿色植被,为近150种脊椎动物和400余种无脊椎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繁衍的环境,黑鹤、天鹅、金雕、红晕、岩羊、狗猩等十多种国家一类、二类保护动物纷纷在这里安家落户。”沙坡头方式“为中国赢得了荣誉,为世界人民战胜沙害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1988年7月15日,国家科委公布了该年度的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在518项科技成果奖中,”包兰线沙坡头地段铁路治沙防护体系的建立“名列榜首,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994年,沙坡头又因其卓著的治沙成果获联合国”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单位的殊荣。

1977年内罗毕全球沙漠化会议以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粮农组织、世界气象组织等众多国际机构的官员,数十个国家的首脑及驻华使节,以及成百上千的专家学者来这里参观考察。受联合国委托,我国多次派遣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赴国外传经送宝。扼制沙漠化的“沙坡头方式”已经在亚、非、拉美和大洋洲许多国家的治沙领域里大显神通。

沙坡头一一人类征服沙漠的丰碑,中国人的骄傲。

为了弘扬中华文明,把沙坡头的治沙经验介绍给世界,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沙坡头科学实验站和兰州铁路局中卫固沙林场,积极与中卫县旅游局配合,把他们所属的治沙科技馆、科学实验园地和沙生植物园,与沙坡头旅游区配套,一起向游人开放,在防风固沙林区专门开辟了一条旅游通道,让游客目睹来之不易的固沙林带,共同享受人类现代文明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