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像不决的人禽要在关键时刻推砰砣,谁先出手推,谁就先得利。
楚汉相争的前几年,汉军常处于劣势。有一回楚汉大战于彭城,汉军又被击败,战争结束后,汉王刘邦迁怒左右,大骂说:
“你们这些人一点用处也没有!谁要是能为我出使淮南,让九江王英布发兵背叛楚国,把项羽的军队牵制在东方几个月,这样我攻取天下就能万无一失了。”
有个名叫随何的小官听了,自愿担负这项使命,刘邦便拨了二十个人给他。
到了目的地后,九江王英布却一连三天不愿接见,随何便托通报的官吏向英布转告说:“大王之所以不接见我,必以为楚强而汉弱,所以不想得罪楚国。可是真正的强弱之势却非如此,这正是我特地前来要剖析明白的。假如我说得有理,那将对大王有所帮助;若说得不对,那么我等二十余人愿请死于淮南,以让您向项王表示背汉向楚的决心。”
随何的话起了效用,因而得到英布的接见。
能够见到英布,事情就好办多了。随何鼓其如簧之舌,畅论天下大势,为英布剖析刘项之间的利害,说明追随项羽最后一定会败亡。随何侃侃而谈,句句话都入情入理,渐渐打动了英布,终于答应叛楚向汉。
不过英布虽然表示要投向汉营,心里其实颇为犹豫,生怕一时鲁莽做错了决定。这时项羽也恰好派遣使者前来,催促英布发兵协助攻汉。因此英布就将随何游说之事隐瞒下来,不敢泄露丝毫有意背叛楚国的消息。
随何看出英布还在犹疑,就趁英布接见楚国使者的时候直接冲入客馆,对楚国使者说:“九江王已经归附汉王麾下了,楚国怎么还派使者来要求发兵呢?”
英布听了这话,怔在当场,惊愕得不知所措;楚国使者则脸色大变,愤怒地走出客馆。随何接着对英布说:
“事情既然到了这种地步,应该赶紧杀了楚国使者,别让他回去走漏风声;另一方面则尽快和汉军合作,共同对付楚国。”
英布想想,的确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只好杀了使者,硬着头皮向楚国宣战。
随何是个优秀的说客,不但有着高明的口才,还有敏锐而果决的判断和行动!
在这次游说行动中,随何最值得称道的有两点:
第一,他知道楚国派使者前来游说英布出兵,此事紧急,因为若不处理,有可能英布最后被说服,自己也将性命不保,因此便大胆地闯入英布接见楚国使者的地方,并向楚国使者抛出英布已归附汉王的讯息。由于英布隐瞒了随何前来游说,因此楚国的使者见到随何,实在无法不相信随何的话。而事出突然,英布反应不及,变成百口莫辩,相对地等于承认事实。随何一方面破坏楚国使者向英布游说出兵的机会,一方面丢给英布一顶“已归附汉王”的大帽子,一石两鸟,功力深厚。
第二,楚国使者愤而离去,随何建议英布赶快杀了楚国使者,把“背楚向汉”造成事实,这样一来英布就无路可去,不得不归附刘邦了。随何这一招不但狠准,而且不让英布有喘息的空间。
看起来整个事件随何都掌握了主导权,而英布则被动地让随何操弄,但也有这种可能:英布本来就倾向归附刘邦,只是一直犹疑,随何看出了英布的心态,所以瞧准时机用力一推,把英布推向刘邦,而英布需要的也正是这种推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