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贱时的忍辱是志气与仁慈,不忍手刽是意气与盲勇。
“萧何逃了!”
当这消息传到刘邦耳中时,刘邦简直不敢相信。
萧何是未起兵之前就认识的老朋友了,而且一直忠诚地辅佐自己,自己很信任、倚重他,如今竟然在这个处境艰难的时候不告而别!刘邦深感愤怒,又宛如丧失左右手般难过。
两天后,萧何回来了,刘邦既高兴又生气,一见到他就破口大骂,责怪他为什么逃走。
萧何说:
“我不是逃走,而是连夜去追回一个人。”
刘邦不大相信,就问他追什么人?萧何回答:
“韩信。”
“韩信?”刘邦先是惊讶,随即怒骂说,“说谎也选个好理由!至今为止逃走的将领有十来个了,你一个也不追,却去追一个刚从项羽阵营投奔过来的人!这种事谁会相信?”
萧何说:
“那些寻常的将领逃走毫不足惜,以后还有机会找到;可是像韩信这种人才,普天之下找不到第二个。您若只想在汉中称王,那么就用不着韩信;倘若欲争天下,则除韩信以外,再无人可助成大业。不知道大王决意如何?”
刘邦回答:
“我当然志在天下。”
萧何说:
“如此则要尽快重用韩信,不然他终究会离开的。”
刘邦说:
“好吧!就看在你的面子上,任他为将军。”
然而萧何摇头说道:
“不行,这样还不足以留住韩信。”
刘邦心中颇为讶异,但很快就下了决定,说:
“好!那我就拜他为大将。”
萧何听了刘邦的决定后,高兴地说:
“恭喜大王,这天下将来就是您的了。不过您素来轻慢无礼,若是拜将一事弄得像是随便召唤个小孩子过来一样,那韩信还是会离去的。如果确定要做,那就挑选良辰吉日,设立坛场,齐备一切礼仪,然后斋戒沐浴,慎重其事,这样才能真正成功。”
刘邦应允了,第二天就吩咐属下筹备拜任大将的事宜,但并未透露要任谁为大将。
听说汉王即将拜任大将,所有将领都暗自高兴,以为就是自己了。直到拜将那一天,全军才发现主角竟然是籍籍无名的韩信,无不觉得不可思议,大为震动。
后来韩信果然如萧何所推崇的一般,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了汉朝,而与张良、萧何同居“兴汉三杰”之列。
这段故事有两点值得一谈。
首先,刘邦听从萧何的建议,慎重其事地用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
这个动作有两个用意:
一、让韩信觉得被重视而愿意死心塌地地留下来为刘邦打天下。
二、若不用此重礼,则显不出韩信的分量和权威,这是刘邦为韩信背书和扶持,否则以韩信当时低微的身份,当个将军,就算他不离开,也会因为威望不足,号令不动三军而提早“报废”。
其次,刘邦在用人方面表现了相当大的弹性和自由度。他不但接受萧何的推荐,更接受萧何的建议,提高韩信的官阶和拜将仪式的规格。可见他对追随他的手下有高度的信任,而且难得的是,他对名器舍得——拜大将就拜大将吧!
换个角度来看,要夺天下,人才的罗致是个大重点,既然萧何大力推荐,就姑妄用之!沙场争战,损兵折将在所难免,多一个韩信有什么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