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石刻:奇特石刻神工
6712800000013

第13章 唐玄宗东封亲撰石刻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的第六位皇帝,在位44年。他即帝位之初,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以至形成了唐朝以来国家兴盛的又一个高潮,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因此,朝中大臣多次上书,力请玄宗东封泰山:

陛下靖多难,尊先朝,天所启也。承大统,临万邦,天所命也。焉可不涉东岱、禅云亭,报上玄之灵恩,绍高宗之洪烈,则天地之意,宗庙之心,将何以克厌哉!

且陛下即位以来,十有四载,创九庙,礼三郊,大舜之孝敬也;敦九族,友兄弟,文五之慈惠也;卑宫室,菲饮食,夏禹之恭俭也;道稽古,德日新,帝尧之文思也;怜黔首,惠苍生,成汤之深仁也;化玄漠,风太和,轩皇之至理也。

至于日月星辰,山河草木,羽毛麟介,穷祥极瑞,盖以荐至而为尝,众多而不录。正以天平地成,人和岁稔,可以报于神明矣。

李隆基毕竟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他在大臣们的精神进攻面前,不断地自我克制,自我调节,声称:

朕以眇身,托王公之上,夙夜祗惧,恐不克胜,幸赖群公,以保社稷。朕承奉宗庙,恐不克胜。未能使四海从安,此理未定也;未能使百蛮效职,此功未成也。

在这种情况下,源干曜和张说第三次上书,坚持敦请李隆基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说李隆基不去泰山封禅,是“稽天意以固辞,违人事以久让;是和平而不崇昭报。至理而阙荐祖宗”,似乎不去泰山封禅就对不起祖宗,有悖天意。

李隆基心回意转,接受封禅之请,发布《允行封禅诏》:

朕昔戡多难,禀略先朝,虔奉慈旨,嗣膺丕业。是用创九庙以申孝敬,礼二郊以展严禋。宝菽粟于水火,捐珠玉于山谷。兢兢业业,非敢追美前王;日慎一日,实以奉遵遗训。

至于巡狩大典,封禅鸿名,顾惟寡薄,未惶时迈,十四载于兹矣。今百谷有年,五材无眚。刑罚不用,礼义兴行。

和气氤氲,淳风淡泊。蛮夷戎狄,殊方异类,重译而至者,日月于阙庭。奇兽神禽,甘露醴泉,穷祥极瑞者,朝夕于林籞。王公卿士,罄乃诚于中;鸿生硕儒,献其书于外。

莫不以神祇合契,兆同心。斯皆烈祖圣考,垂裕余庆。故朕得荷皇天之景佑,赖祖庙之介福,敢以眇身,而专其让?是以敬承群议,宏此大猷,以光我高祖之丕图,以绍我太宗之鸿业。

于是,725年,唐玄宗带领群臣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唐玄宗东封泰山,单就仪仗队伍前的马队,就以每种颜色的马1000匹作为一个方队,交错排列,远远望去就像彩云绣锦,可见规模之大,盛况空前。

传说当时,玄宗率领封禅大军,从长安来到汶河之滨,刚过汶河,河水还非常平稳,水波不兴,可到了河中,霎时间却变得白浪滔天,远处尚有一条黑龙翻滚着。玄宗心里一惊,当即手控弓弦,向黑龙直射过去。黑龙不见了,河面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玄宗顺利地渡过了汶河。

唐玄宗在河中遇见黑龙,不知是吉是凶,心里老犯嘀咕,便问封禅使张说。

张说顺口答道:这黑龙是汶河之神,蛟龙起舞,迎接陛下,自然是吉祥如意。

玄宗听后,心里乐滋滋的,也就不再言语。

当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来到泰山西侧的时候,突然东北风大作,从中午一直刮到晚上,随从人员住的帐篷被风撕破,支撑帐篷的柱子也被吹折了。官员们因此十分恐慌,乱作一团。

据说,以前的帝王登封泰山,如果是顺天承运,功绩显赫,则会出现诸多祥瑞之兆;如果是无德无能,不能顺应天时治理天下,则会出现诸多凶象。

而唐玄宗登封泰山时,虽有功于天下,天气却屡屡变化,给他带来了诸多的烦恼,这大概是上天对玄宗以后沉迷酒色、荒废朝政的警示。

封禅使张说本来就为封禅之事忙得焦头烂额,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更使他手足无措。为了稳定人心,他不得不出来打圆场说:“大家不要慌张,皇上是天子,如今御驾出宫,定会惊天动地,这是岱山之神来接皇上封禅的。”

张说的搪塞,才使大家的心稍稍平静下来。及至大队人马来到泰山脚下,天果然变得丽日晴和。

玄宗前行,来到南天门,只见山上云缭雾绕,缥缥缈缈,远处尚有金石丝竹之声传来,张说忙恭维道:“陛下,你听,山神已奏起了迎宾的乐章。”

但是,到了玄宗斋戒沐浴的晚上,天空突然又狂风大作,寒气彻骨。天气的再度变故,不禁使玄宗心神不宁,他停止饮食,肃立夜露之下,直至夜半。

唐玄宗虔诚地向苍天祷告:“我自即帝位以来,得到苍天的佐助,国家昌盛,万民安泰。我来登封泰山,本欲为万民祈福,但是,如果是我本人有什么过失,不配来泰山封禅,请上天来惩罚我本人;如果是随从的人员没有福分参加封禅,也请上天降罪于我,随从的兵士和骑乘的马匹确实受不了彻骨的寒风,请苍天暂停风寒吧!”

玄宗祈祷之后,果然风静树止,山间的气温随之转暖,天气晴和,微风南来。天明之后,在缕缕丝竹歌乐声中,玄宗顺利地在山顶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

第二天,大典完毕之后,天上出现了一片五彩云霞,一群白鸽在云霞四周轻快地飞翔。官员们都前来向玄宗道喜,说这是瑞云呈祥,白鸽道喜。

一时间玄宗竟飘飘然起来。他兴致大发,分外高兴,当即封泰山神为天齐王,随行人员也都加官晋爵。为了纪念这次成功的封禅,玄宗还亲自撰写了《纪泰山铭》一文,刻在山顶大观峰,于是就有了洋洋千言的唐摩崖碑。

《纪泰山铭》刻石立于726年,在岱顶大观峰崖壁上。《纪泰山铭》的书法遒劲婉润,端严雄浑。碑文为唐玄宗李隆基亲手撰书,相传由燕许修其辞,韩史润其笔,文词典雅,对研究唐代历史、书法、镌刻艺术均有重要价值。

《纪泰山铭》在所引“铭文”之前,有一段序文,叙述与泰山有关的历史和神学思想,解释李隆基自己决定封禅的经过。

铭文首先记载了唐玄宗封禅的起因和规模,“朕宅帝位,十有四载,顾惟不德,懵于至道”;描写了封禅典礼的过程;赞颂和夸耀了“五圣”的功绩;一扫历代帝王专为自己“秘请”天神赐福的旧习,改变了帝王封禅仅为满足个人奢望的陈规,明确提出“至诚动天,福我万姓”;并谆谆告诫来者“道在观政,名非从欲”,充分反映了唐玄宗“开元盛世”的雄心壮志和务实施政的特点。

李隆基认为,秦始皇封禅“灾风雨”,汉武帝封禅“污编录”,实在是因为“德未合天”,所以才有“灾风雨”、“污编录”之“辱”,只有他李隆基才封禅成功,不仅无“灾”、“污”之辱,而且又充分享受了祥瑞之气,所以他骄傲地宣布:“道在观政,名非从欲。”开元之治的盛况,使他踌躇满志。因后人题“天下大观”4字于唐摩崖石刻上部,所以此峰又称大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