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从降生以来,虚荣就开始与他相伴。
——《塔木德》
年幼时,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长大以后,也只是学会让步。即使人死了,虚荣也不会消失,墓碑也会向他人炫耀自己的“光荣”。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自我爱”,而且虚荣在某种程度之内是被允许的。此外,犹太人认为虚荣也有好的一面,因为它能使人重视自己,自尊、自立、上进心都是从“自我爱”的土壤中长出来的。但是,爱是盲目的,当一个人过分沉溺于“自我爱”和虚荣中时,就看不见别人厌恶的眼光,并且很容易会引起他人的反感。
“自我爱”可以成为人的力量,但也会给人性带来脆弱。没有一个人被夸奖时会不高兴,因为自古以来,人就是住在虚荣海中的一条鱼。
士师参孙由于力大无穷,所以将非利士人打得落荒而逃。胜利后的参孙遇到了妓女大利拉,禁不起虚荣心的诱惑说出了自己力大无穷的原因,因此被非利士人活捉了。
犹太人认为,犯了过错,得到别人的谅解后,常常还会有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情形;有时在许久之后,每想起那一次过错,仍然会感觉刺痛,这种感情如此强烈,是因为伤到人的虚荣心,所以伤痕不容易治愈。为此,犹太教徒有一种很强的“自责”意识——他们可能不因犯罪而难过,但却因为觉得伤了他人的虚荣心而坐立不安。
“自我爱”是绝对健康的,以自我为中心也并没有错,因为人是唯一能说出“我”的动物;但是绝不可过分,因为一个人假如一味地溺爱自己,追求虚荣,就是对自己的残害。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眼中有自己,所以当别人夸奖自己时,每一个人都会很高兴。犹太人深谙这一点。因此,当他们想要操纵一个人时,常常就是激发对方的虚荣心,把人之所欲施于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犹太人随时恭维别人的为人、处世、衣着等等。恭维甚至成为犹太民族的一种处世手段和习惯了。
为了使恭维话恰到好处,《塔木德》对此做了如下的一番解释:
“夸奖人时要看对象——对愚昧的人要尽量夸奖他;对贤明的人,则只要点到为止就好了。这和医师的配药恰好相反:医生对危重的疾病,开出较重的处方;而对轻微的疾病,就会开出较轻的处方。相反,在恭维别人时,对有知识的人要适可而止;对没有知识的人,则要特别强调他的任何一丝优点。”
虚荣心必须有个尺度,特别是在与竞争对手或敌人相处时,更应该力戒虚荣,否则就会被别人利用。为此,《塔木德》告诫人们:“‘自我爱’的最佳伴侣是谦虚和对别人的关怀。”
犹太人的社交艺术除了恭维之外,还常常有针对性的送礼,其实质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虚荣心。犹太人不但最会说恭维话,而且奉承的手段无人能及。这也是犹太民族处世智慧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