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大海和它的居民们
6704100000068

第68章 沉没海底的古陆

关于海底的神秘故事真是层出不穷。最近山姆教授又听说了一个关于海底古陆的故事。对这个故事里说的事情我也是半信半疑,但科学家们好像当真了。

科学家一直有一个这样的想法,在数千万年之前,在中国黄海、东海、渤海地区,存在着一片陆地,称为三海大平原。但是沧海桑田,曾经草木茂盛、动物成群的三海大平原,已经变成了浩森无际的滔滔大海。更今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波涛光涌的大洋深处,竟沉睡着一片神奇的古陆。

这是怎样的听起来不靠谱的想法啊!

但是科学就是需要想象力。科学家就是要想常人所不敢想。不仅要想,还要积极地探索,付诸行动。

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己想法的证实。1977年9月~12月,一支由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前苏联等多国海洋科学家组成的国际海洋考察队,在执行国际深海钻探计划的第56和第57航次。

“格洛玛·挑战者”号考察船在日本海沟及其附近海域的多个地方进行钻孔。当科学家们对这些海底样品进行了详细研究之后,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这个靠近日本海沟的太平洋底,竟然在以前还是一块高耸在海面之上的陆地!

日本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就将它命名为“亲潮古陆”。亲潮古陆的发现,震动了日本地质学界,使人们对日本列岛的过去和未来有了新的认识。一些学者更是惊呼:“日本列岛将要沉没!”似乎由亲潮古陆的兴衰看到了日本列岛的凄怆未来,一时间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科学家在思考,社会各界在讨论:千万年以后,列岛沉没了,日本怎么办?

根据钻孔的岩性及年代测定,科学家揭示了这块古陆的变迁历史。

在6700~2500万年前,亲潮古陆开始下沉,覆盖在不整合面上的砾岩层就成了上部地层的底砾岩;接着沉积了100米厚的浅海砂岩,以后就保持着深海沉积的特性,迄今接受了近1000米厚的沉积物,其中含有较多的火山灰及硅藻等微体古生物化石。更奇的是,在距今约1000万年的地层中还含有冰川漂砾,这可能是由冰块或冰山带来的。

看起来,这块古陆真是饱经沧桑,在2200万年期间,它竟下沉了近3000米,令人咋舌。古陆上不但沉积了大量陆源物质和生物碎屑,还经受了无数次火山喷发的洗礼和冰川冰块的光临,使其难见天日,而且似乎还有继续下沉的趋势。

那么,为什么过去的陆地现在被海水淹没了呢?

不少科学家认为,陆地被海水淹没与地球气候的变化有关。当地球处于寒冷的冰期时,大量的水凝结成固态的冰储存在大陆上,致使全球海面普遍比现代低。在距今1.8~2万年的寒冷最盛期,亚洲沿海的海面比现在要低130~160米,从而使现今的大陆架地区广泛出露成为陆地。以后气候转暖,导致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就使这些地区重新被海水所淹没。

可是,亲潮古陆却与此不同,它处在2600米水深的深海底,显然亲潮古陆的沉没只用海平面上升来解释是不行的。那么这个深海古陆又是怎样沦为海洋的呢?唯一合理的推断是,在6700万年的某个时候,亲潮古陆发生过剧烈的地壳垂直运动,对于这一点,多数学者是认同的,因为人们已经找到了类似的地质情况。

但今人不解的是,在离日本海沟仅90千米的地方,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近3000米的垂直地壳升降,确实是十分奇特的现象。这引起了地质学家和海洋学家的极大兴趣,在揭开亲潮古陆面纱,观察其庐山真面目的同时纷纷寻找它沉没的原因。

是不是因为火山喷发或地震造成地壳垂直升降导致亲潮古陆沉没的呢?因为这一地带正是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结合部,在2000多万年的时间里,频繁的地震和火山喷发完全有可能使亲潮古陆沉人3000米深的海底。但这种解释无法说明下沉近3000米距离的机理过程。

有一种流行的看法是,这块古陆的沉没可能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运动的反映。可依据板块构造理论,板块主要作水平运动,然而亲潮古陆竟能在短期内发生如此显著的垂直下降运动,不能不使人产生疑问。一种意见认为,日本海沟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汇聚带,当其东侧的太平洋板块沿海沟向下俯冲时,可能使它受到了牵引,以致把当年的陆地也拖下了海底。

山姆教授一直很崇拜科学,很崇拜科学家,认为他们无所不能。但是,这一次他们好像并没有给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亲潮古陆的奥秘依然扑朔迷离。不说别的,它究竟是一块曾与日本相连的半岛,还是一个独立的岛屿,人们尚未弄清楚,于是它为何下沉更使科学家们大伤脑筋。要想解开亲潮古陆沉没之谜,看来还需要借助于后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