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高高的白杨
6703600000058

第58章 左邻右舍

自老李与赵、钱、孙三家为邻以来,一直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厂里派来了电工,把一个挂着大锁,装有赵、钱、孙、李四家电表的铁皮盒子钉在西边墙壁上。为了给房前马路安装路灯,同时还在旁边另引了一路公用专线。

人说:“赢钱不为骗,偷电不算贼。”不几天,赵、钱、孙三家的男人,就先后为各家在公用电线上接了电线,引至屋内,尽享用之不竭的好处。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

这期间,赵、钱、孙三家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李家没有在公用电线上接线。按常理,谁家要干什么或不干什么,他人本无权过问。可在这四家人中,李家这次的步调不一,就理所当然地被视为反常。因为在往常,这四家人中,谁家玩了个什么新点子,另几家都会争相效仿:你栽花,他也栽;你养鱼,他也养;你安“猫眼”,他也安……可这次李家是怎么啦?——是鄙夷?是抗议?是不屑与我们三家同流?是准备哪天去告发?难料。

因此,赵、钱、孙三家人心中自然而然就有了芥蒂;有了芥蒂,自然而然就有了戒心;有了戒心,自然而然就形于言表,自然而然就很快被既聪慧又细心的李嫂察觉了;她悟出她家与这三家人产生隔阂的缘由是她家没有接上那根窃电的电线。她懂得:再好的远亲都不如和睦的近邻。虽然她原来与丈夫老李都不主张接这根丢人现眼的线,但如今,为这,既然已经影响了与邻家的关系,那么,这根线就非接不可了。

“就没有别的办法了?”老李不以为然地问。

“没有!”李嫂说,“这已经不是一条普普通通的电线,而是一条团结左邻右舍的纽带!不愿接也得接,而且要马上接。”

“咱是国家干部,这样偷偷摸摸的不好吧?”老李只顾闷在那里抽烟,犹豫着不动弹。“你少来这一套!”李嫂手一挥,打掉丈夫嘴上叼的半截烟,“叫你接你就接。你不接我就自己动手了!”老李耳根子软,不敢再犟,连连点头说:“我接,我接,我马上接。”说罢长叹一口气,就去找电线、钳子、梯子了。

赵、钱、孙三家的人见老李终于肯接这根线了,那一直挂在脸上的“冷霜”顿时就融化了,都笑逐颜开地主动过来帮老李扶梯子、递工具……

老李接上这根电线,就像是把一根热线接到了赵、钱、孙三家人的心坎儿上。当天晚上,赵、钱、孙一如既往又来请老李去猜拳喝酒,虽醉不休。酒醉饭饱之后,四个人又共筑“长城”,通宵达旦。

老李尽兴而归,把在熟睡中的李嫂摇醒,喜滋滋地用京戏道白的腔调说:“娘子料事如神,牵一线而全局皆活,小生这厢有礼了!”

自此,这四家人又和好如初,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可惜好景不长。有一天,厂里突然派出几个人,到家属宿舍楼检查电路。这几家人窃电的事被查了出来。

看布告时,有人大惑不解:赵、钱、孙、李都在电表之外接了线,可罚款名单上只有赵、钱、孙三人的名字,没有老李的名字。奇怪,太奇怪了。

赵、钱、孙憋闷不住,就去打问。

负责查线的电工说:“李家没有窃电。当初我们倒是看见一根电线挨着公用线,可仔细一看,原来那电线头是拴在靠近公用线的钉子上的;电线的另一头结在他家屋后窗棂上。他家用这条线晾衣裳、搭毛巾。”

“嗬!真没有想到老实巴交的老李,竟然还长有一肚子花花肠子哩!”老赵说。“咱三家丢脸又受罚,谁举报的,这不是明摆着的吗?”老钱说。“表面上装成与咱家一条心,背地里却做手脚!真阴毒啊!”老孙补充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哪!”赵、钱、孙异口同声说。

李家夫妇当天晚上下班回来,发现一向都不上锁的厨房门大开着。进去一看,黑锅底被朝天放着。打开煤气灶生火,怎么也点不着——昨天才灌满的液化气被放跑完了。

做不成晚饭,就进里屋休息吧,可刚扭开门,手就被染黑了——原来房门把手上涂满了黑油漆。

夫妻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苦笑着,好一阵子都无话可说。

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像老李夫妇那样的人,他们不愿损公肥私但又没有胆量公然反对、抵制。本文以巧妙的情节写出了老李夫妇的尴尬处境。读罢令人不禁扼腕叹息。(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