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高高的白杨
6703600000052

第52章 三人行

被炎炎赤日烘烤得滚烫的天空,像密不透风的锅盖扣在沙漠上。

“不能再走了。”团长对搀扶他的勤务兵和副官说,“你俩分头去南边、北边找水,我在这里等你俩。”

大约一小时之后,副官提着空空的水壶垂头丧气而归。他说:“团长,没找到水。越往南走,就越见不到绿色。”

“你辛苦了,坐下来歇歇。”团长说。

大约又过了一小时,勤务兵提着沉甸甸的水壶高高兴兴地从北边回来了。

“水,团长,我终于找到水了!”说罢,勤务兵就将满满一壶水双手递到团长手中。

“你不是带去了两只水壶么?怎么只盛了这一壶水?”

“那里好像是一个野骆驼滚踏过的泥坑。坑里只有很少一点水,盛满这一壶就再没了。团长,你快喝吧。都整整两天没喝水了,喝吧。”

“你辛苦了,你先喝。”团长推让。

“不,团长你先喝。壶里上面是水,下面多半是泥浆。所以你一定要先喝。”

“你辛苦了,你先喝!”团长执意推让,“这是我的命令,绝不允许你再推让了!”

“不,团长,你这命令,我不服从!”

“好。你是好人,我真不知该怎样报答你。我们摆脱追兵逃进沙漠已是第三天了。现在不仅没喝的,吃的也很快就没有了。可我们还必须继续向东——穿过沙漠。还得走几天,是死是活,谁也说不上来。为了嘉奖你的忠诚,我特意留给你一条生路:你立即从原路返回,不要再跟我去冒险。为此,刚才我要你把这壶水喝下去。你不肯喝,我十分感动。现在,我们就此分手。你往回走吧。”

团长见勤务兵一脸的依依不舍,于是脸一沉,一字一顿地说:“这是军令!必须服从!走吧!”

勤务兵含泪向团长恭恭敬敬行了军礼,然后一步一回头地走了。

待勤务兵走出十来米之后,团长问副官:“你知道他为什么不肯喝这壶水?”

“他……他想留给团长您……”

“狗屁!他不肯喝,这就表明他刚才在那水坑里已喝饱了清水!他只有一个肚子,他再喝往哪儿盛?更何况这是一壶泥浆!在这紧要关头,这壶水帮我看清了他原来是一个坏了良心的家伙!”

话音刚落,一声枪响。

走出仅二十来步的勤务兵应声倒在了团长的枪口之下。

“你过去看看,看他身上还藏有吃的喝的没有?同时把他的手枪给卸下来。”

副官遵命走过去翻看勤务兵那余温犹存的尸体。

团长果然好枪法:子弹从背心进去,直穿胃壁而出。

副官发现勤务兵的胃里根本没有一滴水淌出来,淌出来的是绛红的稠血。翻看身上的口袋,也跟他的胃一样——空空如也。

于是副官想:他刚才真该把那壶水喝下去。

喝下去,团长就不会杀他了。

喝下去,团长就不会杀他了?

喝下去,把从干涸的沙漠里千辛万苦找来的一壶水独自喝下去,团长就不——会——杀——他——了——?

是么?

副官感到问题似乎并不这么简单。

副官越想越不敢往下想。

可他必须往下想。

他想起团长刚才的吩咐,于是伸手去卸勤务兵腰里的手枪。

副官卸枪的手在瑟瑟缩缩地战栗。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说中的三人谁能为人师表?副官不能。因为他在紧要关头犹豫不决,“卸枪的手在瑟瑟缩缩地战栗”。勤务兵也不能,因为他连好人坏人都分不清,结果枉送了自己的性命。能“为人师表”的只有团长了——团长真正是一个头上长疮、脚底流脓的不折不扣的反面教员!白居易诗云:“行路难,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难在人情反复间。”古往今来,莫不皆然。(亦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