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遇到什么都不怕
6700600000003

第3章 成功谈话的技巧(2)

4.善于倾听

要想使他人对你表示出极大的崇敬,首先要让对方畅所欲言,还要学会仔细恭听别人的说话。因为你的恭听不但能够受人敬慕,更是鼓励别人说话的最好办法。

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能让你化解干戈,倾听能深入心灵,倾听能够使别人对你产生敬慕,倾听是人人都能运用的策略。

当初蒙娄初受柯立芝总统之命,去往墨西哥任新任公使。但是对一个才上任的新官而言,这确实是一项苦差事,曾经有位美国知名人士评点说:

“墨西哥是美国最疼痛的一个手指头,到那儿做公使,是再麻烦不过的事了。”

蒙娄初重任在身,他觉得此行最关键的时刻,就是他在第一次和墨西哥总统卡尔士会面的时刻。他能不能让自己和美国得到胜利的结果呢?他能不能在墨西哥总统心里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这都不得不依赖蒙娄初事先拟定的策略了。会见的第二天,墨西哥总统卡尔士对一位朋友说:“新任美国公使真是一位能言善辩的人啊!”

蒙娄初是怎么跟墨西哥总统进行沟通的呢?他又使用了一些什么样的策略才使墨西哥总统卡尔士对他留下了如此美好的印象呢?原来,在他和墨西哥总统进行会谈的时候,他压根儿不提公使应当提到的官方性的那些严重事件,只是顺便夸了夸当地厨师的手艺,还多吃了一些面包和菜品;随后,他请卡尔士总统讲一讲墨西哥的现状,以及墨西哥内阁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新的举措、总统自己现在有没有什么正在计划的事宜?还有卡尔士总统对未来的形势有什么样的看法等等。

蒙娄初作用了人人都可运用的策略。他说这些话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卡尔士总统感到轻松和愉快。蒙娄初鼓励卡尔士总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率先开口说话,自己则一心一意地倾听着。在这个过程中,他流露出对于对方的兴趣表现出的崇敬之意,从而提高了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当我们翻阅那些成功者的传记或自传时,我们可以发现,有许许多多的成功者都是倾听策略的受益者。每一个成功者在他成功的过程里,都必定有着恭听别人说话这一策略的功劳。因此,学会恭听别人说话也是非常重要的。

约翰·海是美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他不但能够作精彩的演讲,同时也是一位极佳的听众。他在恭听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做出一副明显地对对方表现出崇敬的样子,非常专注。任何跟他谈过话的人,只要一起坐上半个小时,他们就会感受到自己已经被约翰·海给征服了,同时,无意之中也受到他的鼓励,不知不觉地向前走了。

豪斯先生曾是威尔逊总统在位时的副总统,工作非常出色。他的一位朋友曾经这样评价道:“豪斯先生一向是一名好听众。他之所以能够出任威尔逊的副总统,可能多半是出于他对人恭听的态度。因为豪斯和威尔逊首次在纽约会面时,他就用他善于恭听的策略征得了威尔逊的好感,同时也引起了威尔逊对他的注意。”

一切领导人物,都是注重而且善于运用聆听艺术的。这些领导人物不但会对别人的发言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还会把这种感觉真切地表露出来。可是在这个熙熙攘攘的社会里,虽有很多人明白这种策略的重要地位,有时也还会遇到发展的良机,然而他们还是在疏忽之中没有善加利用而失去了机会。

许多到各地去拜访过名人们的年轻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那些大人物对自己并没有好感,大人物认为他们是有着错误观念或是粗心大意的人,他们不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自身,他们没有人能够静静地聆听被访问者的谈话,只是不断考虑自己接下来应当说什么话,报以他们并不能专心地听对方到底说了些什么。很多大人物都曾表示说,他们认为一个善听的人要比一个健谈的人更能让人满意,所以听讲的才能要比健谈的才能更为重要。

常发牢骚的人,甚至最不容易讨好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听者面前都常常会软化而屈服下来。这样的听者,在被人家鸡蛋里挑骨头骂得狗血淋头的时候,都会保持沉默。举例说明:纽约电话公司发现,该公司碰上了一个对接线员口吐恶言的最凶恶的用户。他怒火中烧,威胁要把电话连根拔起,拒绝缴付某些费用,说那些费用是无中生有的。他写信给报社,到公共服务委员会做了无数次的申诉,也告了电话公司好几状。

最后,电话公司最干练的“调解员”之一,被派去会见那位惹是生非的用户。这位“调解员”静静地听着,让那位暴怒的用户痛快地把他的不满全部吐出来。电话公司的“调解员”耐心地听着,不断地说‘是的’,同情他的不满。

“他滔滔不绝的说着,而我倾听着,几乎有三个小时。”这位“调解员”把他的经验在卡耐基班上叙述出来。然后,我又继续倾听下去。我见过他四次,在第四次会面结束之前,我已经成为一名他要成立的一个组织的会员,他把它叫做‘电话用户保障协会’。我现在仍然是这个组织的会员,而就我所知,除了那位老兄之外,我今天是世界上这个组织的唯一会员。

“我倾听着,对他的这几次见面中所发表的每一个论点抱着同情的态度。他从来没见过一个电话公司的人跟他这样谈话,于是他变得友善起来。在第一次会面的时候,我甚至没有提出我去找他的原因,第二次和第三次也没有。但是第四次的时候,这件事就完全解决了,他把所有的账单付了,而且撤销了对公共服务委员会的申诉。”

无疑的,那位老兄自认是一位神圣的主持正义者,维护大众的权利,免得受到剥削。但事实上,他所要的是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他先以口出恶言和发牢骚的方式得到这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当他从一位电话公司的代表那儿得到了这种感觉后,那无中有生的牢骚就化为乌有了。

辛格曼·弗洛伊德要算是近代最伟大的倾听大师了。一位曾遇到过弗洛伊德的人,描述着他倾听别人时的态度:“那简直太令我震惊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他的那种特质,我从没有在别人身上看到过,我也从没有见过这么专注的人,有这么敏锐的灵魂洞察和凝视事情的能力。他的眼光是那么谦逊和温和,他的声音低柔,姿势很少。但是他对我的那份专注,他表现出的喜欢我说话的态度——即使我说的不好,还是一样,这些真的是非比寻常。你真的无法想象,别人像这样听你说话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你要知道如何使别人躲闪你,在背后笑你,甚至轻视你,这里有一个方法:决不要听人家讲三句话以上,不断地谈论你自己。如果你知道别人所说的是什么,就不要等他说完。他不如你聪明,为什么要浪费你的时间倾听他的闲聊?

但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

只谈论自己的人,所想到的也只有自己。而“只想到自己的人”,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可拉·斯巴特勒博士说,“是不可救药的未受教育者。”“他没有受过教育,”斯巴特勒说,“不论他读过多少年的书。”

因此,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沟通专家,就请做一个注意听话的人。正如查尔斯·诺山李所说的:“要令人觉得有趣,就要对别人感兴趣。”提出别人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谈谈他自己和他的成就。

请记住,跟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他的需求和他的问题,更感兴趣千百倍。他对自己颈部的疖痛,比对非洲的四十次地震更感兴趣。当你下次开始跟别人交谈的时候,别忘了这点。

因此,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的话,请记住这条规则:“做一个好的听者。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听的意义一旦为你所重视,听的技巧一旦为你所掌握,你就会变得更加善于合作,更加幽默风趣。你专心致志和富于思考的听讲习惯,也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敬。那么,怎样做一名出色的听众呢?

1.要有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和强烈的交流愿望:积极地倾听绝不仅仅是用耳朵,而是用整个身心;不仅仅是声音的吸收,而是为了理解;不能把交流上的所有责任统统推卸给讲话人。应该在交谈中时刻保持着认真的态度、专注的精神、动人的情感和入神的姿态。

2.要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听众应对任何话题都感到兴趣,专心注意讲话的内容。出色的听众会努力创造一种舒适、轻松的谈话环境,以一种耐心的表情和姿态,聚精会神地倾听,积极地思索谈话中的主要观点;他会机敏地发现讲话的基本纲要,确定其论据,认识论据与论点关系,并能够运用讲话人引用的材料,仔细地证实他所预想的准确性。

3.切忌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讲话人的品格、观点、代表的团体或者穿戴与自己格格不入就对其讲话反感、不满。感情用事往往会产生先入为主和固执己见的毛病,听众应具有公正无私、心平气和的听讲态度,这样做有利于建立相互理解、彼此善待的环境。况且,只有认真地听人家把话讲完,人家才会有主动合作的态度和酬答的愿望。

4.注意观察和体会讲话人的非语言信息:讲话中的非语言信息常常透露出讲话人的内在情感。比如,音调、音量、音质等。支支吾吾的讲话会使人觉得他心有余悸、忧心忡忡或缺乏自信。

5.注意讲话人词汇的运用和选择:出色的听众同样会把讲话人的语言表达视为流露下意识态度的信号。比如,频繁地使用“我”,往往表现出本人自我意识很强,内心不安,甚至可能对听众怀有敌对情绪;而不常用人称代词又会表现本人不愿意吐露内心的真实感情。有些人常常用像“糟透了”、“可怕极了”、“最棒的”、“愚蠢透顶”等一类定性词来夸大自己感情或者用来评价人和事。一个因循守旧的人往往在讲话时重复使用同一个句子或词汇,与此相反,灵活运用语言则能显露出讲话人的坦率和自信。

6.适当提问或插话:通过一些简短的插话和提问,暗示对方确实对他的话感兴趣,或启发对方,引出你感兴趣的话题。

7.适度做出反应:当对方讲到要点时,要点头表示赞同。点一点头,这实质就是在发出一种信号,让对方知道你在听他的讲话,对方这时当然会认真他讲下去。当然,只是在听到节骨眼上时点点头就行了,不必频频点头。交谈时适度地点点头,是对对方的语言性应酬,如果频频颔首,也会使对方疲劳。

8.边听边想:听比说快,听话者在听话过程中总有时间空着等待。在这些时间空隙里,应该回味讲话人的观点、定义、论据等,把讲话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作比较,预想好自己将要阐述的观点的理由,设想可能有的介乎自己与说话者之间的第三种观点,等等。

第五节提出对方熟悉的问题

想要感动他人,让对方对你留下美好的印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引导对方谈论他自己的事情或问题,或在他自身的知识范围内的问题。

当我们要打动对方时,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适切的问题,问题一定要有方向性。不要因为害羞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放弃自己提出问题的机会。

有一位纽约的记者,曾经去拜访一位银行家,想去咨询一下国际汇兑方面的事情,在当时就连金融界都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然而,十五分钟的会谈时间过去之后,记者竟没有提出任何问题,听完就马上拿起帽子准备回去了,他向银行家告辞道:“谢谢您的指教,我已经完全理解了!”当他走到客厅门口的时候,银行家大声喊住了他:“喂!年轻人,你真了不起,我在金融界干了四十多年,可我现在对国际汇兑还是一知半解呢!”这位记者马上羞得满面通红。

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常常犯这种错误。有的人总是闷着不吭声,不愿发问,就跟那位年轻记者一样,也许他们是幼稚地认为自己全知全能,然后非常的自满,也许是存在“言多必失”的心理,不愿多说话,害怕泄露自己一无所知的本质吧。

这样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因为事实证明,提出适当的问题是制胜的法宝之一。

我们可以拿美国总统罗斯福作为证明。在当担任总统的时候,总统府的大门总是向一切能引起他兴趣的人们敞开着,不管来的是谁,科学家啊,文学家啊,体育健将啊,方方面面的人士,他都能找到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话题。不过,罗斯福在为人处事方面的杰出表现却常常引起人们的误解,大家都以为他是一个有着满腹经纶的博学者,或者是个全知全能的人。事实上,他的成功并不是因为这一点,不管他有多么博学,他难道能比得上那些专业人士吗?他的成功在于他善于提问的特长,他总能适当地向对方表示衷心的佩服,他能向对方提出与对方的专长有关的问题。不管他们正在谈论的是什么话题,他总会表现出非常好学的姿态,这让对方赞叹不已。

当一个聪明人想要以发问取胜于人时,他会遵循几项特定的规律的,他不会漫无目的地发问。发问时,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应当能够显示出,那是针对对方的专长发的问,而且这个问题要能使对方对你表示钦佩之意。

享誉世界的名人——铸造技师麦克兰,就是因为疏忽了这一点,不幸地失掉了整整六十个工作机会。他本人是一个非常勤奋的铸造工人,才九岁就在一家铸造厂当学徒了,平时经常研究铸造方面的知识。但是,在他的事业刚刚起步时,因为不善于提问而错失了太多的机会。后来,在了解了这一点后,他感慨地总结道:“我失去了很多工作机会,因为在工头的眼里,我懂得实在太多了,我提出的问题都在他们的学识之上,结果他们反而因此恨上我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教训啊!”

所以,你的发问应当限定在对方的学识范围以内,如果超过程度太远,别人会以为你是在向他发难或是炫耀,最终对方会产生不高兴的情绪,那样就达不到制胜的目的了。

麦克兰在发现了自己的缺乏之处后,他就马上改变了态度,从此他所提出的问题,必定是工头能够解答的,这样也使对方每每对他加以敬佩。而且,当提出一个问题并得到了详尽的回答之后,他的事业就好像又砌上了一块牢固的基石,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位世界名人。

发问时,应当注意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必须确认你所提出的问题要能显示出自己真正的兴趣在哪里。

有一次,一个妇女突然向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麦克斯博士提出了一个关于伦理学方面的问题,校长没有回答,只是反问她道:“太太,您是为了增加一些知识而发问的呢?还是只把它作为我们的话题而已?”也许我们会觉得麦克斯博士的态度过于鲁莽,但是也正因为这样才能给那个妇女一点教训。因为她忽然提出这样一个非常宽泛的问题,显示出她并没有学习知识的诚意,只是热衷于找一个谈话的话题。

第三,发问时应当注意的另一个要点则是:要确定你所提的问题就是对方愿意回答的问题。

如果发问的时候,不能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并把它作为一种话题加以议论,那就可能会不得其门而入,就像我们想尽各种方法要与别人接近一样。我们在这里举一个例子,要是你面对一个素不相识,连的个性和兴趣都不知道的生人,你该如何与他接近呢?有效的接近方式有很多种:任何人都喜欢谈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问一问对方在工作之余都有什么可供消遣的爱好?每个人都喜欢谈论自我为中心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妨问一问对方,他所经历过的最冒险的事情是什么?每个人都热衷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我们可以问一问对方对于社会上近期的热门话题有没有什么高见?

凡此种种,只要能提出对方熟悉或者是与对方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对方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言论,不管是什么人,他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跟我们聊起天来。这也是引起他人说话的方式之一。

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人类更有趣的东西了。人们首先关注的是自己,然后是关注与自己有关的人,接下来才是别的什么人。所以,当我们听到自己熟悉的人的消息时,不管他是我们的亲人,还是邻居、朋友,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想要知道详情,而且在听的同时,心里还会想着该如何应对。

所以,当我们与别人交谈,若双方都陷入沉默无言或是无言以对的困境之中时,我们不妨采取以上策略。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对方熟悉的人名、彼此认识的朋友,以及那些知名的社会名流,只要是选择一位跟对方有密切关系的人来做为议论话题就行。

当然啦,在别人与我们谈论之时,一定要专心致志地倾听对方的发言,这是与他人亲和的关键,也是对对方起码的尊重啊。

5.善意的幽默对谈话有帮助

幽默是人类特有的东西,它是一种锋利的武器,它能引人发笑,也能中伤他人。若要使幽默发挥效用,那就必须首先考虑:你所笑谑的对象是谁?这种幽默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位来自俄亥俄州的叫做白兰特的客人,曾去谒见林肯总统,可他在见总统的时候却陷入了尴尬之中。因为在他和总统会谈之时,总统府外面恰好来了一队士兵,他们也正在等着总统训话。于是林肯邀请白兰特一起外出接见士兵,同时一边走一边和他密谈。然而就在他们刚走到走廊上时,士兵们齐声欢呼起来。一个副官走上前来,命令白兰特退后几步,白兰特感到非常尴尬。林肯总统就对他说:“白兰特先生,你得原谅他们,也许他们分辨不出谁是总统了。”

在白兰特尴尬难堪之际,林肯及时用他的幽默解决了这个难题。

事实上,人们都知道幽默的价值是什么?幽默的价值就是在于能够让人发笑,能够使人愉快,能够使对方产生好感,就跟林肯所作的一样。许多领袖都惯于利用这一手法,他们经常因为能够引人发笑而受人好评,幽默实际上已经成为领袖们认同的驾驭别人的主要方式之一了。

关于这一点,我们能从前美国驻意大利的大使佛莱丘身上找到一个明显的证明,事实上,佛莱丘本人就曾戏言此事:“我完成了两件事情:一是网罗了一群人,从而获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一是凭借此事也教训了一个人。”

此事的由来是因为美国为了避免突发的战事,撤回了原驻智利公使,改派佛莱丘接任,所以他在危难之际前去智利了。当他到了那儿的时候,他的一个朋友——巴西公使就带他去当地有名的俱乐部,把他介绍给智利的社会名流,可是那些人却无意跟他握手。甚至还有一个人表示,他非常欢迎佛莱丘本人,但对他身上的美国代表头衔却不感兴趣。这个人不知道佛莱丘懂得西班牙语,就回头用西班牙语对一个朋友说:“至少说到他的国家,我可是连一根美国鞋带都不愿购买。”

当时,佛莱丘一语不发,等到最后,当他觉得机会来了的时候,他才用西班牙语对在场的众人说:“先生们!我觉得我此行的任务已经失败了。当今我们的外交目的之一就是要改善两国间的贸易关系。然而现在,我已经无能为力了。因为我到这儿来的第一天,我就不幸得知本国的鞋带市场,已经被人诋毁得体无完肤了。”

那些事事敏感的拉美听众,听了佛莱丘用他们的语言发言后惊异不已,再加上他又如此幽默,不禁开怀大笑。他们调过头来拿他们的同胞寻开心了,还欢迎这位来自美国的尊贵客人加入他们俱乐部的活动。从此那位对美国不敬的人,成了美国最友好的朋友和拥护者之一,再加上圣地亚哥富商的努力,双方僵持许久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在这件事情中,佛莱丘虽然让那些智利人拿自己的同胞当笑话,可是他反而因为嘲笑了别人得到了人们的好感,就连那个被嘲笑的人都成了他的朋友。很明显,并不是因为那个人自己也觉得好笑,而是因为他已经接受了教训了。

但是,如果幽默没有选对对象,那同样也可以伤害一个人,甚至败坏一件事,这是众所周知的。我们嬉笑,大多是因为有某事、某物,或是某人引起我们发笑,其中对人的时候要多一些。譬如:当小孩子看到大人摔倒了,他会大笑不止;大人物的漫画被我们看到,我们会乐不可支。诸如此类,只要是笑,一定会有引发它的东西。当我们感到可笑的时候,无形中就提高了对方的自我,让他赢得了我们的笑声,让他也拥有自得的快感。

有些人并不了解幽默的价值,这应该是他们一生中重大的遗憾,所以他们常常因为无意的嘲讽而遭致他人讨厌。事实上,最有效的攻击他人自我的方法,即是拿他作为笑料,讽刺他,嘲笑他。机智的人往往借用它来嘲弄曾经陷害过他们的人,也借此制服反对他们的人,不过,这种幽默并不是善意的,所以也不太容易获得他人好感。

林肯所使用的就是能博得他人好感的幽默方式,也就是拿自己开玩笑以娱乐他人,这是许多领袖人物经常使用的策略。因为嘲笑自己绝不会引起冲突,而在我们被取笑的时候,如果也和大家一起大笑,也一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另外一种善意的幽默,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这则事实中得到印证。

某年夏天,柯立芝去黑山避暑,他召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宣布七月四日是他的生日,他还将在此日举行盛大的宴会,邀请在座记者也届时参加。记者们非常高兴,于是有人问他到时候是不是要放烟火。

柯立芝眨了眨眼,回答道:“哦!不!我们还是把它留给记者去吧!”柯立芝虽然拿记者开了玩笑,但这种玩笑却是善意的,虽笑而不谑。

这样的幽默之所以能够让人产生好感,就是因它能为被取笑者着想。我们要善用幽默,就必得谨慎用词,千万不要因为戏谑别人而使他们的心理受到伤害,那只会让你后悔莫及。只有善意的幽默才能让人感到愉悦和轻松,它不但能够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还能使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

6.适度掩饰自己思想和情绪

我们要经常注意这一点,不但要避免说话太多,而且要注意,不要让脸部的表情流露出我们的秘密。在交谈时,偶尔不动声色地静听对方讲话,是绝对有必要的。

有位叫做艾维斯的青年,他要出售一份地产,就等福特在工厂时特地前往拜访。福特欠着身子仔细倾听他的说明。原来那块地就在福特已经买了的土地中间,福特是应当顺理成章地答应买下那块地的,而且,艾维斯自己就很是能说会道。

但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艾维斯这时却感到不知所措。因为在当时,福特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从桌上拿起了一些纤维状的东西,递给他说:“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

“不知道。”艾维斯回答。于是福特向他解释道,这是一种刚刚才发展出来的新材料,是用来作为“福特汽车”的车架的。

福特花了整整十五分钟向他讲解这种新材料的来源和特点,还对他讲述明年将要推出的汽车的新计划,虽然艾维斯对他所讲的内容感到莫名其妙,但是他的心情还是非常愉快的。最后,福特向他表示自己不会买他的土地,然后就送他出门了。

福特在这里没有必要说明缘由,也没有必要引起争辩,就谢绝了对方的建议,还让他非常愉快地离去了。非常明显,他谈论自己的计划,完全是为了取悦对方,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一种烟幕,他在幕后做出了决定,这样可以避免泄露出自己的思绪和情绪。

我们要是不能在必要的时候,掩盖自己的思绪和情绪,就不能成为杰出的领导者。驾驭他人最重要之处,就是要能首先控制自己情感的流露。

我们要做事谨慎,在时机还未成熟的时候就不要对别人表露你的真实意图,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博得对方的好感。

史特朗曾经这样评说修华勃:“每一个前去拜访的人都很容易见到他,可是在他们走上往回走的路程时,才猛然发觉自己并没有从他那里得到任何消息,而只是听说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修华勃原来也是是一位善于掩饰自己意图的人啊。

林肯同样是一位善于掩饰自己意图的人,每当有人询问时,要是此问题不能肯定地给予答复,他就会反问对方,或是讲一番比较适合的故事,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客人打发走了。

曾有一位年轻的记者向别人抱怨:自己和大实业家范特培经常交谈,可是好几次会谈都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不过在范特培那和蔼可亲的神情中,他竟连失望的感觉都忘记了。其实范特培所用的方式,就是要让那位记者感觉自己受到了善待,他还用富有技巧性的问答,使对方对自己的事情觉得亲切。

这些成功人物都以反问、讲故事、或是让对方说话的方式,让对方觉得亲切,转而离开谈话的正题,最后分散对方想获取自己秘密的企图。

辛伯森先生曾是文尔公司的书记,后来成为该公司的经理,以前曾多次代表公司到各地去与人洽谈生意,洽谈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劲地抽烟。后来,有人向文尔报告这件事,文尔便问他:“听说你在洽谈时,吸的烟比谈的话还多?”辛伯森回答说:“没错!但我抽烟只是为了避免开口。”

在待人处事方面颇有经验的孟克曾经这样总结道:“听讲时要选取一些东西作为注视的对象,譬如,可以非常悠闲地欣赏放在桌上的一朵花,就这样,你的眼神便会显得高深莫测了。”

纽约市的一位律师也是使用同样的方法,他说:“为了隐藏我的情绪,在会谈的时候,我就一直叼着香烟。”

当我们遇到某种特殊情况时,我们应当时常以冷漠的态度,甚至不作任何反应来对付。

著名的意大利银行的创始人基安斯曾说:“当我碰到这些特殊情况时,我会继续思考我脑海里的事情,一任对方的话从我耳边飘过,它们丝毫也不会影响我的神经。”

普利克尔也曾描述过拉斯古伯在共和党的会议中出任主席时的情景:“和他一起共事的可以放心了,拉斯古伯虽然总是装出一副机灵的模样,可他绝对是一言不发。这样的神态就是政治领袖和深谋远虑者所常用的伎俩。”

如果我们身处某种让你感到压迫或者倍感尴尬的氛围中的话,那么讲几句幽默的笑话或许是解决这种困难的好办法。

就在一九一七年的夏天,赫斯将军隐退到他的别墅去了。在那时,社会上风传他与威尔逊总统关系恶化,所以记者们追着问他,请他作一番解释,可是他却对记者说:“哦,这个谣言似乎传得太晚了。”

在拿破仑被威灵顿打败之后,有人向威灵顿展示史锡将军拟定的部署计划,请他批准。可是这项计划并不高明,以致成了历史上的一桩趣闻。当时,威灵顿故作严肃地说:“真是好计划啊!竟然能如此完善!真是好极了!请你把它转交给史锡将军吧,并代我向他致谢!”威灵顿巧妙地化解了一桩尴尬事。

如果想避免他人误解,那就要以不容易让人猜疑的方式对付他。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只要我们能够坦诚地向对方表白,那么即使对方是要有意中伤你,也无法达到他的目的。我们在这里要掩饰的仅仅是行为的理由,而不是我们的行为。

美国在内战结束后,由于在关于南方的建设问题上的意见分歧,强生总统和议会发生冲突,按照美国的法律,这种冲突必须由法院来仲裁。当时,克兰特兵权在握,他虽然不赞同强生的意见,可他却不愿意发生正面冲突,以致损害政府的形象。于是,他就使用计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然而强生也知道克兰特反对他,就强迫他和自己一起旅行演说,他认为只要是克兰特能和他一起坐在讲台上,就算是支持他了。

克兰特只好装病,他对总统说:“非常遗憾,总统先生,我不幸病倒了。所以,一起旅行演说的事,只好泡汤了。”

有时装病的确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策略,需要时不妨一试。

克兰特的秘书就曾对此评论道:“除了自己亲近的人外,克兰特从来不会接见外人,有时就连亲近的人也不许猜测他的心思。”

不要作一个让别人一览无余的人,适当地掩饰你的思想和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

7.谈话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分寸

1.说话时要认清自己的身份。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这种身份,也就是自己当时的“角色地位”。举例说,在自己家里,对子女来说你是位父亲,对老人来说你又成了儿子。对于小孩子,你可以这样说:“在用杯子前一定要先看清里面是不是干净,懂吗?”但是,同样这句话,对老人去说显然就不合适了。

2.说话中要适当考虑措辞。说话不是写文章,不可能字斟句酌地来进行推敲,但也绝不是想怎样说就怎样说。尤其是在一些比较重要的交往中,实际上人们在将一句话说出口之前,主观上还是经过一番考虑的。举例说,在进行公务性的谈话中,当需要提醒对方交货不太准时时,使用“脱期”这个词,显然就要比使用“违约”一词来得好。因为,“脱期”虽然也属违约,但它把问题限制在一个时间的概念里;如果采用“违约”这样的说法,对方就会由此猜测是否你想中止合同,事情就较为严重了。所以,说话中适当考虑措辞也是很重要的。

3.说话要尽量客观。有些人,在说话时有动不动夸大其词的不良习惯,这样,无论听者或是被说到的人,就难免会对他产生一种鄙夷心理,认为这人说话有点不着边际。比如,明明是一对男女青年在正常他说话,他可以把别人说成是在“嘁嘁喳喳没个正经”;明明别人是在争论问题,他又说成是“碰在一起就争争吵吵闹个没完”。像这样信口开河的说话习惯,弄得不好,是很有可能会生出事端来的。

4.说话要具有善意。这里所说的善意,也就是与人为善。我们与别人说话的目的,在许多情况下是希望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因此,只要这个目的能够达到,就没有必要特意挑一些过头的、刺耳的话来说。

二、交谈的目的是沟通

交谈,就是互相交流思想,而不是一方发表演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谈话效果,从而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增加了解,增进友谊。怎样才能很好地交谈呢?

1.必须有平等的谈话态度。即使自己对某一问题掌握了权威的材料,或者有精辟的见解,也不能以居高临下、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话。那样只会给人留下自以为是、高人一等的印象,而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2.在交谈中,要注意给别人说话的机会。现实生活中,有人健谈,口若悬河;有人木讷,期期艾艾。这种差别是存在的。但既然是“交谈”,就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只管自己说得痛快,让别人插不上嘴。相反,当自己谈了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时,就要有意识地“打住话头”,请对方谈谈有什么想法。这既是为了深入讨论问题,也是对对方的尊重。3.为了使“交谈”能顺利进行,双方都应该有谈话的热情。不但要听,而且要讲。要坦率陈述自己的看法。不要把自己置于“听众”的位置,更不要一味“嗯嗯嗯”地敷衍,唯唯诺诺。这不仅是缺少能力,也是缺少教养的表现。

三、参与别人谈话的注意事项

交谈不同于会谈,一般来说,气氛比较轻松,场面比较随便,但即使这样,你如果要参与别人的交谈,必须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定。

1.要了解别人的谈话主题,只有在对别人没有妨碍的情况下,对可考虑加入交谈,但也必须先和别人打个招呼,而不应贸然插入,更不能一声不响地站在一边旁听。

2.不能喧宾夺主。要以原来的交谈者为主角,让他们畅所欲言,只有在得到他们示意的情况下,方可谈谈自己的看法。

3.原交谈者可能是事先约定的,他们的谈话可能是有预定目的的,因此,后来的参与者一般不应随意提出新的话题,更不能以自己为中心,干扰原来的谈话气氛。

4.当原交谈者提出新的话题,而与参与者无关时,参与者应相机退出交谈。

四、打断别人谈话时应注意礼貌

打断别人的谈话,有各种不同的情况。

1.当第三者要找交谈者中的某一人处理急事时,可先向交谈双方打个招呼:“很对不起,打断你们一下”;当他们停止交谈时,即用尽可能简明的语言说明来意,一旦事物处理完毕,立即离开现场。在离开时,应再次表示歉意。

2.交谈过程中,一方想补充另一方的谈话,或者联想到与谈话有关的情况,想即刻作点说明,这时,可以对谈话者说:“我插一句”,或者“请允许我补充一点”。然后,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样的插话不宜太多,以免扰乱对方的思路;但适当有一点,可以活跃谈话气氛。

3.上面可以说是正面插入,有时是反面插入,即在交谈中,一方不同意另一方的看法。这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宜打断对方的谈话的。但如交谈的双方关系比较熟悉,或者所谈问题特别重要,也可以先表示一下态度,待对方说完后再作详细阐述。但不管分歧多大,决不能恶语伤人和出言不逊。即使发生了争吵,也不能斥责、讥讽或辱骂对方,最后还要友好地道别。

五、注意语言的逻辑性

在人际交往中,口头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人由于缺乏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又不注意逻辑思维的训练,说话时前言不搭后语,条理不清,逻辑混乱,因此缺乏说服和论证力量。这种词不达意的言语,不但使对方听着吃力,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且会阻碍交往的进程和深度,连本人也会因此感到烦恼。欲要纠正这个毛病,应努力做到:

1.多学习,勤实践,讲实效。除了看一些必要的语法修辞和逻辑方面的书籍外,报纸杂志上的好文章也在学习之列。多看多读能培养语感,加强对语言的自发控制;另外,平时应注重语言实践,多听、多说、多练,这样能够提高语言的敏感度、清晰度,增加语言材料的丰富性,逻辑性,旁征博引,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论证力。

2.有准备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话前,特别是在叙述一件复杂的事,或者阐述某个观点,或者驳斥某种论调前,最好先在脑子里打一遍“草稿”,先思考,后表达,分层次,讲条理,就会使言语的逻辑力量大大提高。而对那些可长可短的话题,要力求短,对可有可无的铺垫活语,则尽量不说。言简意赅,反而能发人深省。

3.语言的逻辑性,来自于缜密的思考。这就需要把握问题的前因后果、重点主次,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观点鲜明,中心突出,层次清楚,并摆事实,讲道理,论后果,使人心悦诚服。

4.克服紧张、焦虑、恐惧情绪,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谈话时态度沉着,仪表从容,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就会使语言自然亲切,流利透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观点。

总之,要提高自己口头表达的逻辑性,应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在谈话过程中发现漏洞,可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六、如何应对敏感的话题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常遇到自己不想“公开”或“不能”公开而别人又偏偏愿意打听的事。当你遇到这类敏感的话题时,即使心中不快,也不要显出尴尬或温怒。而应沉着、冷静、巧妙应变。以下就谈谈几种常用的应变方法。

1.委婉含蓄地回答。著名思想家培根曾经说过:“含蓄往往比口若悬河更可贵。”当你遇到敏感的话题时,委婉含蓄地回答,既能释疑,又显得得体。

2.巧妙地转移话题。当你遇到敏感的话题时,如果不想正面回答,可以绕开这个问题而谈与其有关的问题。某公司的董事长,在会议席上,每当被提出难以作答的询问时,他总是先承认“这的确是个难题”,继而说:“但在此之前,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考虑。”如此借题发挥,暗示新的问题,会让大家遗忘在此之前已被提出的问题。

3.机智、幽默地解释。在社交场合,特别是在外交活动中,有时你所掌握的事实属于保密范围,不能披露,正面回答又不能讲实情。这就需要随机应变,巧解疑团。例如,1984年2月9日,莫斯科呈现异象——电台播放古典乐曲,前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暂缓赴印度访问,苏共最高领导人安德罗波夫之子被从瑞典召回……这一切,使敏感的西方人士怀疑是安德罗波夫亡故了。当天的一次晚宴上,美国高级官员向前苏联的驻美大使多勃雷宁探问有关安德罗波夫已故的传闻是否属实,多勃雷宁不动声色地答道:“如果他已死了,我还会在这里吗?”他还说,前不久返莫斯科述职时曾谒见安德罗波夫,见其精神甚佳,只是有点“感冒”,仍照常办公。最后,他诙谐地说:“我看,不要再谈这个问题了。不然,他好好的都会被气死了。”其实,安德罗波夫在前一天就已病故了,只是克里姆林宫仍在安排权力转移,故仍秘而不宣。这么一个重大问题,竟被多勃雷宁在谈笑之中巧妙掩饰过去了,且不露一点痕迹。

总之,人际交往中的敏感话题是多种多样的,其应对方法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

七、拒绝的语言艺术

在人际交往中,总会遇到一些为难的事情,有人邀请你,可邀请的因由或地点你却认为不该到场;有人向你馈赠礼品,而接受的代价却是丧失原则;还有时人之所求实在无能为力。当我们想拒绝别人时,心里总是想:“不,不行,不能这样做,不能答应!”等等。可是,嘴上却含糊不清地说:“这个好吧,可是这种口不应心的做法,一方面是怕得罪人;另一方面,过于直率地拒绝每一个问题,永远说”不“,也不利于待人接物。要”推辞“得尽如人意必须先怀着一颗与人为善的诚心,应当把握几条”推辞的原则:

1.诚恳、灵活:如果对方的邀请或馈赠是出于诚意,而在权衡利弊之后,你决定不接受,那你就应当诚恳地向对方解释不能接受的理由,以免对方由于你的拒绝而抱怨或误解。或者视对方情况采取一点灵活的方式也未尝不可。

2.寻找恰当的借口:有时要拒绝对方的某一要求而又不便说明原因,也不便向对方多说什么道理,你不妨寻找某个恰当的借口(或称托辞),以正当的、不至于被对方责怪的理由来回避对方的要求,从而使对方放弃努力。因此,借口要符合客观实际,最起码要能自圆其说,令人相信;表达时态度应诚恳,不能装腔作势,忸怩作态。

3.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注意力专一时,如果另有一种新的刺激参与,那么人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转移到这种新的刺激上去。在社交中碰到对方提出自己一时难以答复的问题或难以满足的要求时,我们不妨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把对方吸引到另一件你可以办到的事情上去,既能使自己摆脱困境,又能满足对方,使其不因你没能解决那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怪你。

我们既有求人的时候,也有被人求的时候,所以,也就免不了被人所求而力所不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推辞”有术。下面是几种经常用到的方法:

1.用沉默表示“不”

当别人问:“你喜欢某某明星吗?”你心里并不喜欢,这时,你可以不表态,或者一笑置之,别人即会明白。一位不大熟识的朋友邀请你参加晚会,送来请帖,你可以不予回复。它本身表明,你不愿参加这样的活动。

2.用拖延表示“不”

一位女友想和你约会。她在电话里问你:“今天晚上8点钟去跳舞,好吗?”你可以回答:“明天再约吧,到时候我给你去电话。”你的同事约你星期天去钓鱼,你不想去,可以这样回答:“其实我是个钓鱼迷,可自从成了家,星期天就被妻子没收啦!”

3.用推脱表示“不”

一位客人请求你替他换个房间,你可以说:“对不起,这得值班经理决定,他现在不在。”有人想找你谈话,你看看表:“对不起,我还要参加一个会,改天行吗?”

4.用回避表示“不”

你和朋友去看了一部拙劣的电影,出影院后,朋友问:“你觉得这部片子怎么样?”你可以回答:“我更喜欢抒情点的片子。”

5.用反诘表示“不”

你和别人一起谈论国家大事。当对方问:“你是否认为物价增长过快?”你可以回答:“那么你认为增长太慢了吗?”你的恋人问:“你喜欢我吗?”你可以回答:“你认为我喜欢你吗?”

6.用客气表示“不”

当别人送礼品给你,而你又不能接受的情况下,你可以客气地回绝。一是说客气话;二是表示受宠若惊,不敢领受;三是强调对方留着它会有更多的用途等。

7.用外交辞令说“不”

外交官们在遇到他们不想回答或不愿回答的问题时,总是用一句话来搪塞:“无可奉告。”生活中,当我们暂时无法说“是与不是”时,也可用这句话。还有一些话可以用作搪塞:“天知道。”“事实会告诉你的。”“这个嘛难说。”等等。

当我们羞于说“不”的时候,请恰当地运用上述方法吧。但是,在处理重大事务时,来不得半点含糊,应当明确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