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利润加速器
6698100000007

第7章 参与管理让员工过把管家瘾

在一个组织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员工的能力,是管理中的关注问题。员工持股将员工和企业联系到了一起,员工从法律和经济两方面真正拥有了企业财产,当人们为自己劳动时,自然会努力工作。如何真正建立起一个员工持股计划,应注意以下六个问题:

第一,正确理解和认识建立内部员工持股制度的意义和作用。内部员工持股可以作为员工福利计划的一部分,为职工的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做出其应有的贡献。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这一认识上。而应该把它作为让职工以合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方式参与企业管理和企业决策的一种有益尝试。通过这一制度的建立给予企业职工一定的经济权利和经济民主,使他们能够以合法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对企业产生某种认同感,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性和责任感。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第二,建立和完善有关企业内部员工持股的法律法规。美国的员工持股计划能够有效地推行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很重要的一点是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使员工持股计划推行起来有据可依。不论是企业、股东,还是政府、职工,都能清楚了解实行内部员工持股计划可能产生的后果和给自己带来的利弊,并据此进行选择。而目前我国对企业内部员工持股缺乏明确和有效的法律规范,这一方面造成各地、各企业各行其是,钻政策与法律的空子,使国有资产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损害;另一方面又造成广大职工对自己持有的所谓“内部职工股"的合法性和稳定性缺乏信心,难以建立起自己的股东意识和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关心;同时,各级政府也无法对企业如何建立正确的“内部员工持股"制度进行有效的指导。

第三,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推进内部员工持股制度的发展。美国为推行员工持股计划采用了贷款扶持等多种手段,由于国情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这些具体操作方法我们不能原样照搬,但可以借鉴其灵活的思路,丰富实行内部员工持股的手段和方法。比如,国有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时,可以考虑将由企业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形成的资产和部分企业积累形成的资产划为内部职工股,以配送和低价出售的方式转让给职工。将这部分资产划为内部职工股,并不能看做是国有资产的流失,而是把原本就属于企业职工的那一部分资产以某种形式再归还给职工。当然,在确定比例时,必须认真测算,以保证公正、合理。

第四,在划分内部职工股时应尽量量化到职工个人。量化时可根据职工的工龄、岗位、职务、贡献等多种因素确定量化标准。并可考虑采用在若干年内将股份逐步转移给职工的做法(如采取低价出售的办法,则在若干年内逐步将股份出售给职工)。当然,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产权归属不清,多年来积累了一系列问题,包括退休职工问题、死亡职工的问题等,如何划分、量化,都需要有很多具体工作去做。

第五,建立员工持股基金来管理内部员工持股。内部员工持股基金是一个法人机构,由专门人才组成,负责内部职工股的统一经营与管理,并代表职工参与企业决策。员工持股基金代表对企业决策的表决意见,事先由职工讨论通过,以反映广大职工股东的集体意见,如企业职工对有关表决有不同意见,可以根据不同意见所持股份的数量,由基金会代表在决策时分别投票。建立员工持股基金不但便于内部职工股的集中统一管理,而且它本身作为一个有专家参与的法人股东,可以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

第六,适当限制内部职工股的权利范围。由于内部职工股是以配送或低价出售的方式转让给企业内部职工的。因此,其性质与在股票市场上公开买入的普通股有所不同,其权利范围也理应有所限制。基于这种考虑,应只赋予企业内部职工股收益分配权和参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