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引导青少年学习的中华古训
6696400000042

第42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修养——信义行于君子

在我国古代传统道德文化中,修养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课题。有关修养的理论博大精深,文献浩如烟海。许多古代思想家站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强调修身为本,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修养理论与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对现代人提高自我修养,培养崇高的道德境界和道德人格有着重要的价值。“修养”之所以受到古往今来思想家们的重视,就是因为它对一个人培养崇高道德人格和境界、提高人生的质量、形成良好品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人生有限,事业无涯,中华民族历来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积极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青少年朋友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使得青春得以延续,宝贵的生命得到永生;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提高自身修养,把握人生的方向。

适用作文主题

塑造品德、修身养性、完善自我。

原典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春秋〕孔子《礼记·大学》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故事

战国时期,奇人鬼谷子收了两个聪明好学的弟子,一个是孙膑,另一个是庞涓。庞涓急功近利,他只学了一年便离开了,到魏国做了大将。庞涓自知才智不及孙膑,便施毒计陷害孙膑,他把孙膑骗到魏国,斩断了孙膑的双足,囚禁了起来。

后来,齐国的使者来到魏国,孙膑偷偷去见齐使。使者认为孙膑是个奇才,就悄悄把他带回齐国,齐威王很赏识孙膑的才能,任命孙膑为齐国的军师。

公元前341年,魏国联合赵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五万去救韩国。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挥师去进攻魏国的都城大梁,逼使魏将庞涓从韩国退兵。

庞涓听到齐军攻魏,急忙从韩国撤军。这时齐军已越过国界进入魏国。孙膑又对田忌说:“魏国的军队一向以凶悍勇猛著称,不把我们齐国的军队放在眼里。会用兵的人,要因势利导,也就是说要顺着对方思想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引诱他们中计。”

于是,孙膑下令齐军进入魏境后,第一天造十万人吃的灶,第二天造五万人吃的灶,第三天造三万人吃的灶,以此来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迷惑庞涓,诱使他只率领少数精锐部队追击。

庞涓带兵追踪齐军,发现齐军锅灶天天减少,他不知是计,以为齐军逃亡过半,因而滋生轻敌情绪,他留下步兵,只带精锐的骑兵,马不停蹄地追击齐军。

孙膑料到庞涓夜里将要赶到马陵,便在那里作了埋伏,并削去道旁一棵大树的皮,在上面写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命令埋伏的军士看到火光一起就放箭。

夜暮刚降,庞涓果然赶到了马陵,他看到路旁有一颗大树,树上好像刻有字,便手持火把往树边走去,他刚扯开树皮一看,立刻就有齐军万箭齐发,庞涓和他手下无一生还。可以见得,庞涓因为自己的妒忌之心,害了别人,又害自己,最终落下个身首两异的下场,所以我们要明明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心得

一个人所具有的“明明德”在于推己及人,并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实为功德无量之举。高尚的品德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在人们心中唤起的往往是奉献,在人们心中唤起的往往是真情。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古训链接

养心欲诚,择求欲精,自知欲明,责人欲轻。

——黄庭坚

不修身而求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颜之推

修身之要有三:居心宜清也,养气宜定也,威仪宜肃也。

——胡承诺

无责人,自修之第一要道;能体人,养量之第一要法。

——吕坤

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