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个人来说,个人礼仪是文明行为的道德规范与标准:就国家而论,个人礼仪乃属一种社会文化,它是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也是一个国家文化与传统的象征,更是一国治国教民的经典。无数事实证明了个人礼仪对一个社会的净化与美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个人礼仪所形成的具有较强约束力的道德力量,使每一位社会成员能够自觉地按照社会文明的要求,调整行为,唾弃陋习,最终将自己的言行纳入符合时代之礼的轨道,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可以说,个人礼仪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一、个人礼仪的基本特征
(一)以个人行为为支点
个人礼仪是对社会成员个人自身行动的种种规定,而不是对任何社会组织或其他群体行为的限定。但是,每个群体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所组成的,每一个社会组织也都是由一定数量的组织成员所构成的。从表面看,个人礼仪仅仅涉及个人的穿着打扮、举手投足之类无关宏旨的小节小事,但小节之处显精神,举止言谈见文化。个人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不仅事关个人,而且事关全局。因此,个人行为的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任一群体、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从此意义看,我们强调个人礼仪,规范个人行为,不仅是为了提高个人自身的内在涵养,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序与文明。
(二)以个人修养为基础
个人礼仪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表现,而是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品格与文化修养。若缺乏内在的修养,个人礼仪对个人行为的具体规定,也就不可能自觉遵守、自愿执行。只有“诚于中”方能“行于外”,因此,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
(三)以尊敬他人为原则
在社会活动中,讲究个人礼仪,自觉按个人礼仪的诸项规定行事,必须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则。“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敬别人,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礼仪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而且还可以避免或缓解某些不必要的个人或群体的冲突。
(四)以追求美好为目标
按照个人礼仪的文明礼貌标准行动,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个人的自身形象,更充分地展现个人的精神风貌。个人礼仪教会人们识别美丑,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引导人们走向文明,它能使个人形象日臻完美,使人们的生活日趋美好。因此,我们说个人礼仪是以追求“美好”为目标的。
(五)以持之以恒为方针
个人礼仪的确会给人们以美好,给社会以文明,但所有这一切,都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及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个人礼仪知识的学习与践行,必须经过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对个人礼仪规范的掌握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二、个人礼仪修养的标准
个人礼仪修养,即社会个体以个人礼仪的各项具体规定为标准,努力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不断完善自我的行为活动。从根本上讲,个人礼仪修养就是要求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良好的礼仪规范标准化作为个人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能力行为。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或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太邋遢”??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呢?简单地讲,他必须具备以下标准:
(一)和善亲切
对人要和善亲切,彬彬有礼,不冷淡,不粗野,不放荡,更不可有恶行的表现,从内心去爱、去关心、去帮助别人。要仁慈温柔,不单对自己的家人要有爱心,就是对别人也应有“爱人知己”的精神。温柔并非女性所独有的重要德性,它不是懦弱或毫无主张,任人摆布;而是对别人不急躁、不粗鲁、不固执。要做到对人是平和的,处事是安详的。
(二)谦虚随和
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谦虚总是受人欢迎的良好态度,社交场上任何自傲情绪的流露都会成为你通向成功之路上的障碍。社交场中切记不可因曾帮助过他人而自我夸奖,特别是对方或对方的至亲好友在场时,不因自己比他人多一点知识或一技之长而津津乐道,不因自认为比别人强而以高一头的姿态出现,否则会让别人“退避三舍”。
(三)理解宽容
理解是情感交流的基础,也是成功的交际和建立友谊的桥梁。理解的对象既包括他人的需要和行为习惯,又包括他人的情绪情感、他人的立场观点及态度,甚至还包括自己所不喜欢的人的言行。理解往往是朋友之间珍贵的帮助和支持,生活中、工作上有人和自己看法不一致,或者伤了你的面子、侵犯了你的利益,只要无伤大雅都要适当地给予宽容、理解。
(四)热情诚恳
对待他人应该自然和真诚。但是切忌虚假、过分的热情,应该掌握热情的尺度,否则会使他人陷入一种十分别扭而又不知如何是好的境地。诚恳不是口是心非,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需由内心发出。帮助别人,需诚心诚意,不带有目的性。
(五)诚信守约
无信则不立,无信则无德,无信则不肖。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立足,靠的是信用。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内容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时间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加各种活动要守时,迟到不论什么原因都是失礼的。不能如约要事先通知,让人久候是对朋友的怠慢。无故失约、失信,会使你的形象在他人的心目中黯然失色。对别人的要求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给以答复,切不可妄开“空头支票”。
【精彩案例2-1】
信任与诚信
小王下岗后开了一家小卖部,一天早上,小王刚把公用电话摆到柜台上,就有一位女士用电话。当她放下话筒时,小王看了一下计时器,告诉她收费3元。
女士从精美的手提兜里掏出一张百元面值的钞票递过来,但小王手里没准备这么多要找的零钱。小卖部属微型经营,有时一天也卖不了这么多的钱,何况又是才开业。小王说:?您什么时候有零钱再送来吧。?女士脸上现出惊讶的神色,问:?你认识我吗??小王细看她一眼,说:?我不认识您,可我信任您。?
女士不再说什么,转身离去了。十几分钟后,这位女士又出现在小卖部里,把3元电话费交给了小王。她说,为了换开这一百元钱,特意去了一趟百米之外的农贸市场,又特意走回来送这3元电话费。
小王接过电话费,说:?不送也没关系的。?女士说:?我是出公差到这个小城,早上顺便打个长途,我要是没给电话费走了,你也无法找到我。可我一定要回来,一个人能被人信任不容易,我要珍惜。?
案例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诚信有何作用?
三、个人礼仪修养的培养
我们已知道,良好的个人礼仪、规范的处事行为并非与生俱来,也非一日之功,是要靠后天不懈的努力和精心教化才能逐渐形成的。因此,可以说个人礼仪由文明的行为标准真正成为个人的一种自觉、自然的行为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完成这种变化则需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力量。
(一)个人原动力是培养个人礼仪的坚实基础
个人原动力,也称个人主观能动性,它是人的行为和思想发生变化的根本条件,也是人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礼仪风范的基本前提。作为社会个体,我们每个人只有首先具备了勇于战胜自我、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意识,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行动中才可能表现出较强的自律性,自觉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自觉抵御外来的失礼行为。与此同时,还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使个人礼仪深植人心,真正成为优良个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个人礼仪的形成需要个人原动力,需要个人的自律精神。
(二)教育推动力是培养个人礼仪的根本条件
中国历来尚“礼”,也极为重视礼仪教化。历代君主、圣贤均把礼仪视作世间一切的准绳,认为一切应以礼为治,以礼为教。关于个人礼仪与社会文明的问题,我们的先人也有过不少的论述。如《论语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王以礼,有耻且格”。其大意是,用政权推行一种“道”,并用刑律惩处违“道”者,老百姓想的是如何逃避惩处而不看行为的对错和荣辱;用德来推行“道”,以礼教化人民,老百姓就懂得对错、荣辱,并会自觉地遵守它。
(三)环境影响力是培养个人礼仪的外在因素
一般来说,个人礼仪所形成的具有较强约束力的道德力量,使每一位社会成员能够自觉地按照社会文明的要求,调整行为,唾弃陋习,最终将自己的言行纳入符合时代之礼的轨道,以顺应社会的发展。
四、个人礼仪修养的意义
如果说个人礼仪的形成和培养需要靠多方的努力才能实现,那么个人礼仪修养的提高则关键在于自己。因此,强调个人礼仪修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体现自身价值
美丽的面容、矫健的身姿、华丽的服饰等,都是表象的东西,是一个人的外在美,只有将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于一身,人才能更具教养和风度。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是实现完美的最佳方法,它可以丰富人的内涵,增加人的“含金量”,从而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实力,使人们面对纷繁社会时更具勇气,更有信心,进而能够更充分地实现自我。
(二)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有助于增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气氛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讲的就是交际的重要性。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每天都少不了与他人交往,假如你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那么在生活中、事业上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加强个人礼仪修养,处处注重礼仪,不仅可以使人在社交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处变不惊,更能帮助人们规范彼此的交际活动,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与善意,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营造和谐友善的交际氛围。
(三)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是国民素质的体现和国家文明的标志
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成员一起共建,文明的成员则必须要用文明的思想来武装,要靠文明的观念来教化。个人礼仪修养的加强,可以使每位社会成员进一步强化文明意识,端正自身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所在的组织及国家的精神面貌,从而促进整个国家和全民族总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的发展。
【精彩案例2-2】
礼仪修养体现企业形象
日本有一家叫木村事务所的企业想扩建厂房,他们看中了一块近郊土地意欲购买,同时也有其他几家商社也想购买这块地。尽管董事长木村前后半年多次登门,费尽口舌,但该块土地的所有者——一位倔强的老寡妇,说什么也不卖。
一个下雪天,老太太进城购物川页便来到木村事务所,她本意想告诉木村先生死了这份心。老太太推门刚要进去,突然犹豫起来,原来屋内整洁干净,而自己脚下的木屐沾满雪水肮脏不堪。正当老人欲进又退之时,一位年轻的小姐出现在老人面前:?欢迎光临!?小姐看到老太太的窘态,马上回屋想为她找一双拖鞋,不巧正好没有了,小姐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拖鞋脱下来。整齐地放在老人脚前,笑着说:?很抱歉,请穿这个好吗??老太太犹豫了:?她不在乎脚冷???别客气,请穿口巴,我没有什么关系。?等老太太换好鞋,小姐才问道:?老太太,请问我能为您做些什么???哦,我要找木村先生。??他在楼上,我带您去。?小姐就像女儿扶母亲那样,小心翼翼地把老太太扶上楼。于是,就在老人要踏进木村办公室的一瞬间改变了主意,她决定把地卖给木村事务所。那位老人后来告诉木村先生:?在我漫长的一生里,遇到的大多数人都是冷酷的。我也去过其他几家想买我地的公司,他们的接待员没有一个像你这里的小姐对我这么好,你的女职员年纪这么轻,就对人那么善良、体贴,真令我感动。真的,我不缺钱花,我不是为了钱才卖地的。?就这样,一件大企业家倾其全力交涉半年也徒劳无功的事情,竟然因为一个女职员有礼而亲切的举动无意间促成了,真是奇妙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