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0月3日,欧洲大陆上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合二为一”,从而结束了东、西德分治的状态。一个分裂了40多年的国家终于联结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二战结束后,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尖锐对峙,世界进入“冷战”状态。两大军事集团为削弱德国的力量,在肢解德国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三国将各自的占领区合并,发行马克新货币;1949年5月23日,在美英法三国操纵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由美英法控制的德国西部诞生,首都定在波恩,世人称之为“西德”;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占领的德国东部成立,世人称之为“东德”。沦落的“第三个帝国”从此被分裂成为两个德国。
二战给德国带来毁灭性的损害。德国的工业完全瘫痪,厂房被炸、机器被拆走,交通中断、无法运输,住房和食物极度匮乏。而占领国还索要战争赔款。在这种情形下,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在谈判中告诉西方国家,照此拆除,盟国也无法得到战争赔款。于是,西方国家作了重大让步,使一批宝贵的工厂得以保存下来。阿登纳又四处游说,使联邦德国跻身于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受援国之列,从而获得大量美国资金。后来,为了对付苏联,西方大国开始改变对德政策,需要利用德国了。阿登纳瞅准机会提高联邦德国地位,先是与宿敌法国修好,结成欧州煤钢联营,进而参与组织欧洲共同体,使西德在现代工业国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等国对军火的需求激增,订单雪片般飞往西德,该国工业由此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得以重新武装起来,废除占领法规,获得独立主权,加入北约组织。短短10余年,联邦德国就从战后的深渊中爬起来,重新成为西方经济强国。
民主德国在昂纳克的领导下,在内外政策上采取一些新措施、新做法。在70年代初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主要表现在经济稳定增长、消费品供应有所改善、社会稳定。尤其是对外政策方面,东德打破了国际上长期被孤立的局面,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承认,1973年民主德国同联邦德国一起加入联合国。
在40多年的“冷战”中,西德和东德处于“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前沿,这使两个德国的分裂愈发加深。
东、西德的统一与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出任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后又被选举担任总统。戈氏上台伊始,发起一场“新思维”改革运动,对内提倡“公开化”、“民主化”、“多元政治”,对外主张与西方缓和,推进欧洲和解与合作,结束“冷战”。戈氏的“新思维”在苏联国内和东欧集团内掀起巨大风浪。
在波兰,由于波兰统一工人党在对内、对外政策的失误,一度被宣布为“非法组织”的“团结工会”从“地下”走到了台前。1990年,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以74.7%的选票当选为波兰总统,瓦文萨发表演说,要在波兰实行全面私有制。在匈牙利,曾经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的匈牙利人更坚定了走自己道路的决心。1990年5月,匈牙利新选举的多党制国会举行首次会议,反对党执掌了国家的大权,在此后的匈美领导人互访中,美国用贷款、最惠国待遇等多种方式为匈牙利“输血”,为匈牙利的政局变化推波助澜。
波兰和匈牙利的巨变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民主德国。昂纳克虽领导东德取得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在社会主义民主、按劳分配等工作中不尽人意,群众中的不满情绪日益滋长。1989年10月9日,莱比锡7万人上街游行,而且事态不断扩大,一些人高呼要求效仿苏联,实行“民主化”、“公开化”。昂纳克因病辞职后,东德进入克伦茨时代。11月9日,克伦茨宣布开放隔断东西德、联系的柏林墙和两国边界,开放的第一天即有5万人涌入西德,此后进入西德的东德公民犹如潮水一般,势不可挡。12月1日,东德修改了宪法,将“在工人阶级及其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领导下”这一内容删除;3日,又将昂纳克开除出党。
面对东德急剧变化的局势,西德的政治家们果断地采取行动,以期结束德国分裂,实现民族统一。1989年11月28日,西德总理科尔提出了统一德国的“十点计划”。1990年2月1日,东德提出了统一德国的“四步方案”。2月13日,东西德首脑在波恩会谈,商谈统一德国的有关事宜。苏美英法四大国以“2+4”会谈方式介入了二战后欧洲大陆上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1990年8月底,两德在东柏林签署了“政治统一条约”,为两德统一完全铺平了道路。1990年10月3日零时1分,两德实现正式统一。
1990年12月2日,统一的德国首次大选,原西德总理科尔当选为统一后的第一任德国总理。